感動狗狗師生的愛、關懷與學習11

意外的旅程

20021016日的下午一時半左右,我開著車子前往聖心,沿途則拍攝<六六─聖心>的明顯地標、地物,當作社會領域方面的學習材料,到達聖心已是下午四點半了。到達聖心後,便與聖心的陳小姐洽談拜訪的日期、活動安排等,大致敲定在十二月的時候進行聖心關懷之旅。當我們準備離開的時候,陳小姐又提到1026日是中正大學的仁人社準備為院生慶生,詢問我們是否有意願參加。

回程的時候,我左思右想頗為為難,因為距離慶生活動只剩下十天,若貿然參加,在沒有充分的準備的情況下,多一次的接觸,不一定比得上有充分準備的一次;但這一次的機會又很難得,活動由仁人社籌畫,我們只要配合即可,也可省了許多的力氣。幾經考慮,我想到可將兩次的聖心之旅的定位做區隔,希望能有兩全其美的效果。

我將第一次定位為「聖心感性關懷之旅」,這一次小朋友不需有太多的準備工作,最重要的是把歡樂的心帶去就好,我預備帶領30位小朋友來聖心,期待有過實際的接觸,對往後的聖心學習活動能夠更有體會而學得更好。

第二次可稱之為[聖心知性關懷之旅],在拜訪之前,小朋友除了對於聖心要有更多的了解與體會之外,也必須具備小記者的能力,能夠拍照、錄音、訪談、記錄、朗誦、歌唱、打擊等等。當日除了希望能夠給予院生更多的關懷、給予照顧院生的人員更多的祝福外,也是我們學習成果驗收的一個學習之旅。

由於慶生會是在假日期間,不能要求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須前往,因此只預定30為學生前往。回到學校調查的結果,共有38位小朋友熱烈的表示要參加,便以當時正在進行的<家─校>的學習成績當作標準選出30位來。當天晚上,我收到了一位落選的小朋友發了一封電子郵件來,詞意十分懇切,於是老師打電話給他,結果是他媽媽接的電話,直說她回家難過得要命,一回家就躲在棉被裡哭。掛完電話,左思右想一番,其實被刷下來的同學,路線圖成績差距都不大,車子的也還有一些空位,既然他們這樣熱烈,何必澆他們一盆冷水呢?所以後來決定通通成行。

出發的前一日是星期五,下午原本就沒有課,但參加的小朋友都留了下來做行前準備工作,事情還真不少,首先是行前的叮嚀,請小朋友注意禮節與安全,特別是院生們都是多重障礙,屆時動作一定要輕柔緩慢些,以避免造成院生的傷害,小朋友興致高昂,聽得也十分認真。接下來大家便認真的練唱「感動狗狗之歌」、「當我們同在一起」等二首歌曲,一種青春快樂的氣氛洋溢在視聽室中,最後則是海報製作,小朋友們以感動狗狗─聖心為主題,自由的創作著,我則利用電腦將感動狗狗以及「主動學習、關懷弱勢」等放大後列印出來,一直忙到下午五點左右才結束。隔天一大早,我和部分小朋友已先來到學校,為昨日的海報再做些裝飾,到了七點多時,大家在籃球場集合,拍了一張團體照後,便前往聖心。

到達了目的地,一下了車便看到工作人員來回穿梭忙個不停,令人感受到當日熱鬧喜悅的氣氛。此時和藹林大哥看到我們,親切的引導我們進入大廳中,映入眼簾的是一幅蒲神父的大幅布製海報,我看著它,感覺蒲神父也回來了!他要跟我們一起來為院生慶生。聖心的大廳,就是慶生會的會場,紅色的座椅以U型的方式圍繞會場,我將座位安排好後不久,工作人員便來告知大家大廳外有院生的節奏打擊表演,歡迎大家參觀。

在社工老師的帶領下,坐在輪椅的院生,手裡拿著裝飾過的簡單樂器,賣力又吃力的跟著旋律敲打著,我看著許多院生臉上洋溢著的微笑、許多院生則試圖著控制他不聽使喚的身體,那不夠響亮的、不夠精準的聲音,我們聽來卻希望之聲、生命之歌。此時我看著與院生從未親身接觸的小朋友們的反應,他們的表情既專注卻又驚訝,或許這對他們是一個震撼吧!院生表演完完畢之後,我看到有幾位小朋友嘗試著與院生握握手,也有幾位小朋友則流下了眼淚。

回到大廳後,慶生活動也即將開始,剛剛在戶外表演的院生,部分被帶到了大廳,他們的身體狀況在聖心所收容的院生中,已經算是最好的了,其他的院生可能無法久坐,或是根本就坐不起來。

小朋友在仁人社的大哥哥、大姊姊的帶領下,唱著「生日快樂歌」、「當我們同在一起」,「感動狗狗之歌」則是我們附加上去的,但他們都覺得好聽又好奇,頻頻詢問著。慶生會活動在十點左右結束後,我便帶領小朋友到各樓層去看院生,卻發現已有一群學生在那兒幫院生餵食。

這一群學生是東石高中的學生,跟新世代的學生給我的感覺一樣,他們看起來就是那個樣子,男生的髮型什麼都有,有的還染髮,女生也是活潑得很,總之絕不是我的學生時代的男斯文、女乖巧的類型。但你看他們在餵食院生時,動作看起來十分熟練自然,一點也不像是第一次去的(後來請教他們才知道的),最讓我佩服的一點是:他們的態度十分的認真,一點也沒有給人好像在玩的感覺,臉上則露出陽光般的微笑,當小朋友看到了這一幕後,他們對於院生的陌生與恐懼感似乎消除了很多,許多人都跟著大哥哥大姊姊實際與院生接觸,甚至也幫院生餵食。這大大的超過了我的預期,原本我只寄望此次的關懷之旅,讓小朋友能親身的看到院生的身體狀況是如何不便,並沒有想到要他們與院生真正的接觸。

看到了這一幕的我,對於這些東石高中學生十分的好奇,便跑去請教帶領他們的老師,其中最令我好奇的地方是:「東石高中的課業算是蠻重的,還要準備考大學,為何還會想到要帶領同學參與這種活動呢?」,這位老師回答說:「我是覺得,在生命裡面能去關懷別人、把愛散播出去,比把功課學好還更重要,功課固然重要,但是能帶著走的,讓我們往後人生旅途可以走得更好的,你就必須要體會這一點"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還有一點也令我很感動的,就是這位老師是一位國文老師,也是升學班的導師,聖心關懷之旅她採取的是自由報名的方式,結果班上四十幾位同學中,來了三十幾位,而隔壁班也有四、五同學主動參加。

令人感動的還不止這些,在與照顧院生的養護人員聊天之後,也讓我感觸良多。

記得當日在二樓的養護組時,餐車上除了放了好似米漿的[稀飯]便好奇的問

「歹勢啊,我請教一下,為什麼這些飯菜都弄得像果汁一樣啊?」

因為我們的孩子都不會咀嚼啊,只會含吞啊,所以我們就這樣子弄,讓他們比較好下嚥,也比較不會傷到胃啊!對那個年齡更小的孩子,還要磨得更細讓他們比較好吞食。對那些更不會吞嚥的小孩就還要磨得更細哦,算是針對他們病情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處理啦!」

沒有想到果汁機對我們而言,可能是一種飲食上的享受工具;對院生而言,卻是一種維持生命的必要工具。看著院生的種種不便,對照著養護人員的的呵護備至,此時我發現雖然養護人員不是義工,這是他們維持家計的一份工作,卻又好像不只是一份工作,她們似乎是樂在其中,於是我請教著

「請問您在這兒這麼久了,您都和這些小孩子接觸,這麼久了,您看這些孩子和一般人在看這些孩子會不會有不一樣?」

嗯!以我們來看,他們和好好人(正常人)一樣,我們不會覺得他們一個什麼身心障礙的人,他們就好像我們的孫子一樣,每日來就好像跟我們心連心喔!看到他們就會好像心裡熱熱的,不會說是為了工作而來啦!會覺得說來這兒看到他們,就好像我們的孫子的一部份這樣啦!」

像你麼這樣做,照理說是很辛苦,你們的心內覺得如何,會不會覺得好像在做功德一樣?」

我在以前就有一種想法,雖然我自己的小孩不是說非常出眾,可是上帝給我們的小孩很平安,我們就感覺很高興,我們就回饋給那個….,我們心安理得。很好啦,好像說我們可以幫人家做工作(服務)()比別人幫我們做還更好。啊!」

老實說,當她表示:院生其實和我們一般人都一樣時,我非常驚訝,因此至今仍印象深刻。我驚訝的不是她給我的答案,而是當時她說話的態度,給我一種非常理所當然的感覺,好似一個母親般的了解他的孩子、愛著他的孩子。

聖心感性關懷之旅」是對於我或者小朋友都是美好的經驗,也對往後的「聖心知性關懷之旅」教學活動有許多的幫助,這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