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頂六國小四年級分組讀報實施策略

 

嘉義縣頂六國小91學年第02學期

四年級(第一階段)分組讀報活動計畫

一、     緣起:

本學期起,我們開始進行[班群小組讀報活動],原則上每週實施一次,每次大約是一個半小時(週三上午08000930)

那麼為何是選擇讀報活動,而不是其他?主要有三個原因讓我們這樣做的:

(一)     班群經營主軸價值:自90學年第01學期起,我們開始進行了[感動狗狗]關懷學習系列活動。到了本學年(91學年),我們兩位老師更將班群經營主軸訂為[主動學習、關懷弱勢],整個過程實施下來,感動狗狗大約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而準備進入第四個階段:[感動狗狗為愛逗陣走],希望感動狗狗們能夠養成關心社會的習慣,而讀報活動,我們認為是符合我們想法的可行活動。(詳見感動狗狗圓夢計畫)

(二)     [認識你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聲音檔)]的學習觀:通常我們比較容易將教學的重點擺在「讓學生學會一些知識或者能力」,但即使學生真的學會了它們(不論是知識.技能或者是帶著走的能力),我們發現那還是不夠的。也許學生真的擁有了[],但是卻不見得認識[]。簡言之:[擁有知識.能力是不夠的,還要認識你所擁有的知識.能力。]

我們發現小感動狗狗們雖然都具備了[使用字典]的能力,可是卻很少真正的用「它」,除了人的惰性使我們不去主動的使用它之外,我們認為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更值得我們深思,這就是對他們來說:學是學來學的,而不是學來用的。因此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他們做中[],此處所學的不是如何查字典(大部份本來就會了),而是在活動中,去建構[學會查字典]究竟要幹什麼的價值!

(三)     [現有教材與學校活動的融合]的延伸學習:由於我們的國語課本中,有一課是[新聞特稿─擁抱],而本校開學後,又有[敬師月]的活動,加上各小組學生的舊經驗中,已經具備了(訪談.錄音.寫文字稿..能力),因此我們便在國語文的教學計畫中,配合綜合課程的實施,設計了[教師人物專訪]的課程,由於是採用新聞報導的模式,也因此在敬師月活動結束後,很自然的也使我們聯想到[讀報]這樣的活動。

二、實施日期:2003.02.18—2003.03.19

三、實施方式:每次讀報活動,共分三個階段,大約是三次晨光時間及國語課

1.   學生共讀一份剪報後,向老師報告大意。此階段的重點為:學生要能明白所閱讀的文章大概的意思,在向老師做口頭報告時(老師應順便檢視剪報內容是否合適),其目的是要訓練學生聆聽及口語表達的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學生在初次閱讀時對資料擷取的能力(老師在詢問學生時,可用個人報告或是大意接力的方式,以檢測學生的能力)。此時老師會加入組別編號以代表完成此階段的工作。

2.   學生開始設計版面、黏貼剪報資料、注記四項標題(資料來源、日期、剪報人、心得)、標示重點、查生字生詞的解釋,若完成上述時工作時,可先提交給老師,此時老師應如同上一階段的方式再詢問學生文章大意,用以檢測詳細閱讀時對資料擷取的能力是否有想對增進,故應加重其深度及難度,若能通過,則加注“OK”記號,再讓學生回去完成美化版面的工作。

3.   完成個人心得或價值判斷寫作(不是文章大意),各小組可至校園中進行錄音。並分成人數加一方式(即是每人要讀文章的一部份,再加上一個共讀)加以朗讀錄音,錄音應錄在同一卷錄音帶上(同小組間可輪流使用個人的錄音帶),再提交老師做最後評分。

4.   老師分別就小組讀報活動的書面資料錄音資料等二部份,打上成績及評語。

【加框部份為剪報評分重點,教師可依實施成效彈性調整。】

學生剪報活動小組自我檢核表(完成某項工作,就前面的□打ˇ)

組別

第     小組,組員:

剪報日期

      年    月    日

剪報標題

 

第一階段

組員共讀

報告大意

第二階段

黏貼剪報

標示重點

版面美化

四項標題

查生字生詞

第三階段

心得寫作

朗讀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