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履足跡20140426-深心奉行‧菩薩直道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4年10月28日 (二) 14:05由Leewha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20140426《衲履足跡》深心奉行‧菩薩直道

(主持人 慈暘) 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您收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上人說慈濟成立四十八年,源於靜思法脈,慈濟人都是靜思弟子,心靈的故鄉就在靜思精舍,靜思法脈精神,就是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心靈清淨,以佛心為己心,心中有佛、行中有法,立志願走入人群行菩薩道。

所以開啟慈濟宗門,慈濟宗門,有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每一個志業都在拯救苦難,淨化人心,醫療搶救生命,慈善呵護眾生,教育成長慧命,人文清流淨化,是慈濟宗門為人群而設立的,現在敬請一塊來收看,今天的節目。

深心奉行‧菩薩直道 (主持人 慈暘) 上人說,六百卷浩瀚的,《般若經》的精髓,集於《心經》的,二百多個字之中,就如 上人走過慈濟四十八年,從當初的一念初發心,直到現在,都是不增不減,不得不失, 上人抱持著平常心,且時時刻刻無不都是在感恩, 上人教導我們,如此不得不失的平常心,就是道心。

【證嚴上人開示】 師父這輩子,我沒有不感恩的時刻,第一個念頭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從來都沒有增加、減少,不增不減、不得不失,抱著這種很平常的心,但是很感恩。

這種不得不失,平常的心,這就是我們的道心,佛陀這樣來教我們,尤其是幾百卷的《般若經》裡,只取於那二百多字,將這兩百多字,你們好好去分析看看,這就是不得不失,平常的心。

不過,我們人人,都應該要有一個使命感,佛陀來人間就是只為一件事,一大事因緣出現在人間,這一大事因緣就是要引導眾生,回歸我們人人本具的佛性。

但是不知道經歷了幾十劫,或是無央數劫,我們已經在滾滾紅塵中,經過了六道,這樣不斷不斷滾過來;所以那種的無明、煩惱,積得很重,所以這叫做習氣。

本性單純,習氣難改,這個習氣很剛強,師父若聽說誰怎樣怎樣,我自己內心會想說難怪啦!難怪啦!因為在佛陀在世時,佛陀在講《法華經》,儘管正直捨方便,在大眾中就跟大家宣告,過去的四十二年間,我所說那些法,都是為眾生的煩惱設方便法。

從現在開始,我要跟你們說,那都是方便法,現在正直捨方便,真正直,把你們糾正回來,唯有一乘道,那就是菩薩道。

(主持人 慈暘) 上人說,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要引導眾生,回歸人人本具的佛性,佛陀講演《法華經》,是取正直捨方便,真正的大直道,一乘道就是菩薩道。

【證嚴上人開示】 佛陀他也知道,因為佛佛道同,凡是過去、現在,或者是未來的佛,若是講《法華經》就是表示,他將要圓滿結束之時,所以一定要傳承,有沒有人來傳承,什麼人能把這一乘道,就是菩薩道,能繼續承擔傳下去,有沒有?

看,在場這些弟子,跟隨他四十年了,默然,沒人敢舉手,沒人敢說我來承擔,沒有。後來舍利弗就向佛陀說:「佛啊!不是我們不肯承擔,我們是不敢承擔。」 「為什麼不敢承擔?」 舍利弗說:「眾生剛強難調難伏,因為這樣我們不敢承擔。」

所以有時若聽到說,師父,我不敢,我怕我做不好,因為我的脾氣也是這樣,因為別人的脾氣也是這樣,對自己不敢生出信心,何況對別人呢?所以因為這樣,在佛在世時,當初他的弟子也是不敢承擔,娑婆世界眾生的習氣,剛強,難調難伏。

所以若想到《法華經》這段文,師父就會覺得說,我很感恩,你看,經過兩千多年後的現在,竟然有這麼多人,願意跟師父同心同道同志願。

我在四十多年前,師公成就我去戒場受戒,雖然我當時已經現出家相,但是還沒有師父,到底誰是我的師父?不過想要修行的心很迫切,所以去到戒場又被人趕出來,我沒有正確的師父,可見我在挑選師父,也是很挑剔。

而且進到戒場,戒場多少的大法師,也有人暗示著我,用他的名受戒,當他的弟子,但是我認為,師父乃是我慧命的父母,我的慧命要從何成長,所以我寧可等,我就不願說這樣簡單,就一個師父當我的師父,具名讓我受戒。

這麼潦草,我不願意。所以我還是收拾包袱,再出戒場,被趕出了戒場,我就又回歸到,臺北的菩提講堂。一大早,菩提講堂修觀法師說:「你為什麼不會就地選一位師父?」 我說:「緣分吧!」 我還是想回花蓮先自修,因為許老居士,已經為我蓋了一個小木屋,我先回花蓮,先在小木屋一段時間,有了因緣,我再來受戒,雖然他們都說:「可惜啊!你放棄了這一次這麼好的機會,我一點都不動心,但是,我只有一個心願,我很想請一部太虛大師的全集,我想要請這一部書回花蓮,我好好地來看一看,佛法人間,人間佛法,多來了解。

就起了一念,有一部《太虛大師全集》,那是小藏經,所以才想說,我是不是把這一部能請回花蓮,好好來看,所以只這個念頭一起,有人給我引進帶路去慧日講堂,才見到師公,這也是不可思議。

看到了印順導師,原來這一位,就是我生命中的導師,看了就很開心,不知道緣分是怎麼樣,總是很有緣,見到了先頂禮了以後,之後導師就說坐一坐,我就跟妙音法師在旁邊坐下來。 他就問妙音法師說:「那這一位?」 妙音法師就跟他說:「他是要到臨濟寺報名受戒。」 導師說:「他不就是昨天應該報到的嗎?今天就要開始了。」 妙音法師說:「後來他想要回去了。」 導師就眼睛瞪得大大的,「為什麼要回去?」 我就回答說:「因為我還沒有師父。」 「為什麼沒有師父?」 「因為我的師父是在家人。因為許老居士他的家,我在花蓮,流浪在花蓮,他收容我,而且這個家庭是佛教家庭,而且很有道德,有修行的人,所以我在那裡,就在他的家落髮。」

他聽了就默默的,沒有再接上話;後來印海法師就說:「來,你們要請購的,太虛大師的全集跟我來。」

初見面時,我還沒有這個念頭,到了書都包好了,忽然間天意,下一陣雨,這陣雨一下,我停留在那個地方,忽然間起了一個心念;我就跟妙音法師說:「是不是你代我向導師請求,我皈依導師,可以嗎?」 他看看我說:「希望不大。」 我說:「為什麼?」 他說:「導師不大想收弟子。」 我聽了心裡也一沉,但是不死心,我又說:「拜託!你代我請求一下。」 導師就站在前面,妙音法師他就說:「好吧!我去說一說我不敢保證。」 我說:「那要不然,我們等一下就可以回去了。」 就這樣他走進了,導師在前,我們在佛堂的後面,妙音法師跟他說。看到法師遠遠的看著我,我就很虔誠地祈求著,就這樣導師點頭了。

總是覺得說,他就是很慈祥,應該是我在這個地方皈依;妙音法師就趕快給我招手,我就趕快到導師的面前。

(主持人 慈暘) 

四十八年前,上人一念心起,到了慧日講堂,把握了殊勝的因緣,皈依在印公導師座下,上人因此信受奉行導師教誨,造就了輝煌的慈濟世界。

【證嚴上人開示】 導師就這樣問我:「你要拜我為師嗎?」 我就說:「請導師慈悲。」 他說:「沒有什麼時間了,你趕快點個香,叩個頭。」 我就趕快點香,向佛陀叩頭,向師父叩頭,在這樣的時刻裡,那種的感恩。

導師就說了:「你我師徒因緣特殊,記得,將來你一出家受戒以後,你要為佛教、為眾生。」

就這麼幾句話我趕快叩頭,在叩頭的那個時候,我的內心依教奉行;我心裡一震,默默地回答,我會,一定會為佛教、為眾生。

就這樣導師趕快進書房,就把我的法名,就寫了一封簡短的信,他就說:「這是你號與字,未來你的名字叫這樣,取名叫做證嚴,號叫做慧璋,慧璋是我的號,證嚴是我的名。所以他就這樣一封信給我,他說:「趕快!要不然就要封堂了。」

十二點封堂,所以我要趕在十二點之前,進戒堂,把這一封簡信給淨心長老,淨心法師看了說:「好吧!」就安單去了,就這樣的趕上了封堂前一刻,進戒堂去了。

五十年前的這個時候,為佛教、為眾生。時光流逝過去,把握每一分秒鐘的累積,所以能看到了,今天的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不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現,把這樣的佛法在全球裡展開,處處有菩薩,這樣的,哪裡需要,哪裡就有人去付出。

不可思議的因緣,剛好五十年前的,為佛教、為眾生。我生命的導師,五十年到現在,受戒以後,三年後,就是慈濟開始,所以這種的五十年,這都是,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但願我們人間佛法,要能更普遍,但願人人菩薩要多招生,已度度當度,當度度未度,綿綿不斷的,這都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心願。

(主持人 慈暘) 上人與導師師徒之間,短暫的心靈交會,導師一句輕輕的,為佛教、為眾生,深入了 上人的心坎, 上人因此謹遵師志,盡形壽、獻身命的深心奉行。

【證嚴上人開示】 盡形壽,終身奉行,為佛教、為眾生。我一輩子無法再增加,為佛教、為眾生,再增加什麼東西,我沒辦法再增加,但是不減,為佛教、為眾生,是我這一生的職志,所以我不能減,為佛教,也不能減少為眾生。

要如何把佛教的,這個精神、形象提升起來,能夠在社會、在國際,跨越了宗教,跨越了人種,這是我的心願。所以我說我每天都在感恩中,一個人發這樣的願,其實有願也是無力,就是需要有人,有人才有力,我覺得說我應該要很感恩。

我們有緣,說不定我們同樣都在法華會上,我們同時都在佛的身邊,來聽法的人,我們很早很早以前,我們在法華靈山會上,已經有結的緣,因為《法華經》也這樣說,未來的弟子,也是在靈上會上所結的緣。

(主持人 慈暘) 為佛教、為眾生,是印公導師對 上人的期許, 上人依教奉行,立定了生命的方向,為佛教, 上人誓願將佛教的精神、形象提升;為了芸芸眾生, 上人希望,能夠在社會,在國際間,跨越宗教、種族,廣度苦難眾生。

慈濟人何其有幸,能相傳靜思法脈,行往大直道,這條慈濟的,平坦寬敞而安全,行在這條道路上,不要疑懼不安, 上人說,生於世間應積極運命,而非任憑命運,不要被命所運,要做自己生命的導航師,慈濟道路簡單筆直,更要好好把握正法,面對現實,不要再被虛緲的言論,牽著空轉,只要心正,就不會有過不去的災難,要實際去做才能有所得。


感謝您的收看,我是慈暘,祝福您平安健康,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我們下週同一時間再見。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衲履足跡20140426-深心奉行‧菩薩直道

3.幸福茶香

3-1這個報導很清楚的敘述了上人受戒出家的過程,讓然更明白「為佛教、為眾生」這句話的來源,也更清處上然的信受行是怎麼來的。因緣真是不可思議,其中說到上人只是動了一念,想請一部佛經,於是有人帶領她到講堂,為這一念起,才有機會見到了印順法師,而更奇妙的是,見了面,就一眼認定印順法師就是她想要的導師,尤其,這中間如果沒有旁邊的妙音法師的幫忙聯繫,也許也錯過了這因緣,所以才是更奇妙的,一切好像是菩薩安排成就的,也許上一世上人和印順導師早已見過面,才回在這一世有那麼深的因緣,這個奇遇提醒我們,時刻要存善念,一念起可以成就偉大的志業,如慈濟對全球的貢獻;一念起也可以成就惡業,如現今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頂新集團,為了利益傷害別人的惡行。善與惡一念間,就看自己是否覺悟,上人的例子就是最佳善行的典範人物。

上人和印順導師的奇妙因緣,造就了願,願不管多大,小至螞蟻,大至大海,如果沒有付諸實行,願就沒有力量,所以上人一直說感恩,她說一個人發這樣的願〈為佛教,為眾生〉,其實有願也是無力,就是需要有人,有人才有力,我覺得說我要感恩。上人說這句話,其實是謙虛,不居功,如果沒有願,譖麼會有今天的慈濟志業呢?上人不居功,把這一切的成就都歸到眾弟子,當大家心念一志,就會產生一股力量,因為這樣的心念,在上人心中永遠不增不減,不滅不散,所以才能有今日之成就。願也是夢想,夢想有多大,願就有多大,記得看過馬拉松好手林義傑的故事,他說跑過世界各地,另他最難過的是,看見世界各地水資源的匱乏,每到一處,沒有水喝的痛苦,讓他覺得台灣的孩子真是幸福,看到那些窮苦的國家,連要喝一口乾淨的水都沒有,於是他發了一個願,最想做的一一件事,就是要在世界各地窮苦的國家,為他們挖井,造水井讓他們有乾淨的水喝,並呼籲大家要珍惜水資源。看見別人的苦,忘了自己的苦,看見別人的需要而發了願,林義傑還說,過去他只為了創造世界紀錄,如今他跑步是為了願。上人和林義傑先生都是因願而成就不同的夢想,它們在不同的地方帶給人溫暖,願,真的不要怕小,願真的不要怕大,願更因把別人的苦放在自己之上,所以更能發光發亮。

身心奉行,菩薩直道,不管身在何處,即使只是一個小小念頭,我們都不要輕忽,善惡一念間,把握好念,恆持剎那,用永恆的心走向菩薩道,我相信願不會小,而會有更多的好緣好善聚集,那時心中就會充滿無限感恩!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