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02-十八不共法(四)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02-十八不共法(四)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每天都是對大家說顧好這念心。我們要知道,「牽掛過去是雜念,追求未來是妄想」。唯有我們要護這念清淨的心,若能謹守當下本分,這才是我們每天應該要有的心態。所以千經萬論,不論是什麼時刻都不離開這一念心。 之前我們已經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八不共法(三)》解釋過前面的十三、十四、十五,不就是「身、口、意」三業嗎?我們就是要將「身、口、意」三業在我們日常生活要照顧好。 佛陀教導人要謹守「身、口、意」三業,他自己也是一樣。凡夫總是反反覆覆,有時候身不能自守,型態中就容易失誤,犯戒了;或是口也是,我們若是一不小心,口也會犯戒;尤其是心,心看不到,犯戒的機率愈多。所以我們修行的責任,就是維護自心念淨,唯有我們要常常保護我們這念心才不會犯錯。 我們的這念心要念念都要清淨,不要有任何雜念來複雜了我們的心。甚至我們要謹守當下本分,要非常的謹慎——我們現在的本分是什麼,我們要守好。我們若能時時守好本分,自然心念就清淨了;心念清淨就沒有過去或者是未來的妄想雜念。 所以說來也是很容易,但是要做到,還是同樣要下工夫。 再來就是第十六,第十六就是「智慧和過去世無礙」,我們的智慧要知道過去世。我們都是不知道過去,所以才會懵懂於未來。 這個「世」字,也常常與大家分享過了,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 說不定我們過去生的過去生,在這樣的過去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我們大家要很清楚,這也是我們要好好去了解。為什麼來修行?為什麼發這念心?這也算過去了。昨天之前無不都是過去,何況是今生的過去,也叫做過去世。 那就是說——佛以智慧,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無論是若眾生法,若非眾生法,悉能遍知無礙,是名「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我們已經知道「世」,就是時間的意思,包括了過去,無論是在過去生,或是也包含了現在生;乃至於無論眾生的法,過去所做、現在所做等等…我們知道,眾生就是有情。無論人或非人,只要是有情,都有這個「世」的「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的變遷。 什麼是有情?就像我們說:「大寶,來!」大寶牠就是有情了,牠就會趕快過來。趕緊伸手摸一摸牠,牠好像尾巴就在那邊搖呀搖,牠也是有情,牠也是眾生之類。 所以我們要去了解,了解所有所有一切眾生的法。佛陀他對所有眾生生態的法,他沒有不知道的,無論是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所有的法佛都知道。或者是非眾生法的是?不是?這是對?不對?他就是是非清楚,那若能這樣全部知道,無障礙,這就是智慧。 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對於無論是現在、過去一切的萬物都一樣,牠們的生態我們都能了解,那這也就是智慧。 十七就是說——「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不只是過去,那過去有很多像現在有很多學者,都在研究過去在地球,出現過的是什麼生物,已經有幾種生物不見了。 常常看到新聞、雜誌,常常在說恐龍的時代。恐龍那時是什麼樣的環境?出生在人間,又是發生了什麼樣的災難?這種生物已經絕種了、沒有了。或是有何種變種? 所以現在若有人說,這種生物也應該是,過去恐龍的種族,如何如何變化遺留下來的。同樣的意思,這種的生態,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樣的,佛陀對這些生態都能瞭如指掌,都能夠了解。 所以說——佛以智慧,照知未來世所有一切,無論是若眾生法,若非眾生法,悉能遍知無礙。是名「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未來到底我們世間,又會出現多少新品種的生態?或是我們人類在未來是何種的生態?我們現在和過去的人,就比較不同了,過去的生態和現在的生態都不同了。 所以佛陀不只是知人類,就是一切都相同知道。 現在的人也開始在擔心了,未來有多少生物,會在我們的世間消滅掉,這時候也有人,一直在關心現在和未來,儘管如此,人類總是在一個侷限知的範圍,佛陀他所知的範圍那就是很大了。 第十八是,「智慧知現在世無礙」。這是佛陀的第十八項不共法。 那就是說佛陀所知道的,不只是知道在過去,還有現在。 我們已經知道佛陀他能為我們分析過去,就是在過去的人世間所發生的事情。 在經典中就是有無量數的故事,就像是當有很多人遇到什麼事就來問佛:「為什麼這個人現在會遇到這樣這樣的環境呢?」佛陀就會開始告訴我們:「你們可知道,過去的過去無始以來,這個人是造了什麼惡業,和什麼樣的人結仇,現在依著這個禍來到人間受果報。餘報未盡,雖然現在有修行呀,但是過去所留下來的那個業還未盡,所以此時還是要接受依報。」 這在經典中,尤其是《阿含部》中有很多,這都是知道過去過去,從現在來推測講過去,或是以現在來推測講未來,總是不離開現在。所以佛陀的智慧就是「於現在世無礙」,在現在這個時候會這樣,是因為過去如何而來?現在這個時候如何累積?在未來他會留下的又是什麼樣?這都是要講究於現在。 那佛呀以智慧照知現在世所有一切,無論是若眾生法,若非眾生法,悉能遍知無礙,是名「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所以我們大家,應該過去的就過去了,不要再想著很多的過去。過去無論如何,就是留下到我們的現在。過去我們就是雜念心多呀,煩惱心多呀,已經累積了這樣的習慣,所以我們今生才會很多的煩惱;很多的雜念,那這是我們過去的習氣;也正因為過去有這樣的習氣,所以我們今生才要好好來修習。修習如何去除過去所累積下來的煩惱,既然叫做習氣。 習氣就是這樣一直薰染,一直薰習來的,這叫做習氣。過去會累積這麼多的習氣,煩惱的習氣,貪瞋癡的習氣,等等…有了這麼多種雜念的習氣,那現在我們就要趕快除掉;這個雜念生起時,我們要趕緊將雜念消除掉,警惕自己「我不要再想過去了」。 過去恩恩怨怨呀,這些都要消除。昨天看到什麼人不順眼呀,因為「我說了他幾句,他以不好的態度來對待我!喔,越想越氣。」當這個念頭若生起時,要提醒我們自己:「昨天已經過去的事情,還留著做什麼呢?不對是他的不對,我已經盡責任告訴他了,已經糾正他了。看到他能接受,我們替他高興;我們若看他不能接受,那也只能說:『唉阿!那是他的事。』然後我們就不要將他的過錯放在我們心中。」 那這樣就消除雜念煩惱,這就是方法。我們可不要把一切的事情都放在心上;儘管你都是對的,也不必把那件事還常常計較在心裡。這也就是在培養我們的心態,我們要如何讓它單純?昨天複雜的事情,不必現在又來污染我們的心。 所以我們常常說:「心寬念純。」心若寬,要如何心能寬呢?我們的念頭若單純一點,那我們的心就會很寬。同樣在一間屋子裡,垃圾若全都清出去呀,將它洗乾淨,這間房子不是變得很寬大嗎?我們的心室,我們心的這間室內也是一樣。所以不要常常把過去沒有用的雜念放在心裡。 不過我們坐下來要如何呢?不想過去,那我現在要想什麼?想「法」。我們要念法呀!念佛、念法、念僧呀! 佛陀的教育,佛陀乃是宇宙的大覺者,我們每天聽的法,我們做到了沒有?我們不是要學佛嗎?學佛就是要像佛呀!要像佛呀! 所以佛陀來人間的目標,是要教人,就是要來救度眾生。那麼我們現在發心學佛,我們也是希望我們能教育其他的人,同樣我們也是要吸收法。法不斷從兩千多年前,一直留下來到現在,千古不變、善惡分明。 法無不都是教育我們——那是惡的,你不要做。你若造了這個惡呢,還是會有因緣果報!那這是善的,你既然要學佛,你就要往這條路走;你走過了這條路呀,你所要追求的目標,終點就是在那裡;我們應該要按照這條道路,這是善的,按照這條道路去走就沒錯了。 所以善惡這兩個法,我們應該知惡要斷,知善要趕緊增長。要如何令我們的道心堅固?要如何將這個法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才是我們現在真的要念的。 「念法」,為什麼你要念法呀?因為我們就是要修行。我們僧、修行者的生態,我們生活的形態,真的也要照顧好。 有一回阿難在打坐時,他忽然間去想到:「佛陀說世間有三種香,若順風時,這個香味會飄來。那不知道有什麼東西,風沒有吹向我這邊來,吹到那邊去,我還能聞到香味?世間上有這種東西嗎?」 他就去請問佛了,將他所想的向佛陀請教。佛陀就說:「有啊!有一種香,同樣是即使逆風,它還能一樣香。」阿難問說:「那到底是什麼香呀?」佛陀就說:「我們人若能守戒,守五戒、持十善,能做什麼事都是依戒規而實行,若如此,這個道風、德香,無論是有風、無風,或是順風、逆風,這個道風、德香就是最香的,人人最羨慕的。」 對阿,無不都是心要念法。我們心中若有法,自然行為上就有道。我們若有法、有道,我們的戒香、德香,自然能飄散在人與人之間。 各位,這十八不共法,我們聽起來和一般一樣,為什麼說佛和菩薩、聲聞、緣覺、凡夫不同,不共的法呢?其實都一樣,只是佛陀做到了。我們做到了沒? 每天在聽,到底身、口、意三業,我們守好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呢?我們是否了解了沒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我們完具了嗎?等等…我們的意是不是有守住了,這都是我們應該要去了解的。 所以這十八不共法的修行,其實也還是這麼簡單,就是要攝心守意。就如同我所說過的:「牽掛過去是雜念,那追求未來是妄想!」只要維護自心念淨,能謹守當下本分,若能人人如此,那就是圓滿的法。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qY-2idHVrkk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02-十八不共法(四)]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02-十八不共法(四)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