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04-四緣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04-四緣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我們凡夫心,不得安定、不得自在,多數都是因為對境生心。 所以,這個「緣」,就是在我們的心中。若是吸收到好的,我們就念念不間斷,所以這就是凡夫。 前面說到「四執」。我們人人都有執著,執著從何而起呢?就是因為有「緣」的境界,所以起了執著。所以我們會去執取。 緣也有四種: 第一就是「因緣」。有因有緣,會合起來,這個我們大家都知道,每天都在說。 我們現在如果說「因緣」,就是以「六根」為「因」,外面的境界就是緣。由我們的眼根,看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是一種緣而已。但是因為那個緣,引起我們的心識,心所就開始作怪。所以引進外面的緣,進入我們的內心。 所以「內以六根為因、外塵為緣」,所以在這之中就產生了「識」。 我們的眼根看到那個境界,就會在我們的內心產生一個影像。這個影像經過之後,境界過了之後,其實這個影象,已經印在我們的心版上了。 有的人說眼根,雖然是隨著外面的境界,但是它所能看到的範圍有限,然而「聽」的範圍是比看的還廣。聽就是耳朵的功能。 耳朵這個時候可以聽到外面鳥叫的聲音,但是外面的境界我們看不到,鳥兒到底是在哪裡?不過憑藉我們平常時看到鳥兒,我們就知道我們這裡的鳥兒是長得怎麼樣子?因為現在聽到了鳥兒的聲音,可能我們就會將過去所看過的鳥兒的影像,和所聽到的聲音會合起來。這就是心在這個時候,就緣著那個境界去了。 所以心是一個因,外面的境界就是那個緣。因和緣會合在一起,再加上我們的意識把它攝取起來,在這個時候會浮現出來。所以這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六根和六塵在合成時,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攝取外面的境界?之後我們的意識又是怎樣作用? 再來是鼻根和外面的味塵。味塵是緣、鼻根是因。鼻子聞味道之後,我們的心中就會取著,這是我「有所好」,也會取著這是我「有所厭」。 舌,吃東西嘗食物的味道。我們現在有個名詞—— 叫做「口感、口感」。我們吃下去的東西是甜的、是鹹的、是酸的、是澀的、是硬的、是軟的等等…用我們的舌根,去接觸這些已經成就的食物的感覺。 這也就是當「根、塵、識」去會合了之後,就會隨著你的所好去追求。所以我們常說,光是一張嘴,實在是造了很多業。 無論是在說話,一句不好的話會傷人的心,刺得人的心血淋淋的,自己不自覺。為了吃,傷殺生靈,眾生生命塗炭,這難道不是為了吃?都是因為這個口。所以口為因,外面的境界為緣。 觸,這個身體——冷了要多穿衣服;熱了要吹電扇、放冷氣,這都是感觸。何況這個身體所接觸到的,就會引起我們的內心去貪著。有的人就是為這個身體的享樂、貪著,而去造很多的業——「殺、盜、淫」,這些難道不都是為了這個身體的感觸而去做?所以身體是因,外面的境界同樣是緣,從我們的內心起了意識,去造作很多的業。 所以說起來,那個因和緣,隨著我們過去的「煩惱」和「無明」總和起來的那些習氣,再從我們的根和塵會合起來的感受而去造作,這就是我們的「薰習氣」。 我一直在說無明、煩惱,這種的無明和煩惱,很容易讓我們這個因的種子現前,讓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有這種習慣性的薰習去取著。 你看同樣是人,走路的形態也都不一樣,這就是我們的習氣。舉手投足的型態也不一樣,這也是習氣。說話不一樣,這也一樣是一種薰習。 所以為甚麼要接受教育?就是要改變我們的習氣,我們的生活當中所會遇到的一切「根、塵」都能夠用來熏習改變我們的習氣。習氣如果改變了,就是我們的六根對著六塵一切境界都不會被影響,自然我們的習性改好。習氣如果改好了,面對所有的一花一草,無不都是同於如來的境界,心對這境都會很柔軟。 所以我們學佛要記得,要時時顧好我們的這念心。心如果顧得好,因緣會合無不都是福。我們若是能夠善解、也能知足、也能包容、也能感恩,那每當這個根、塵會合,無不都是感恩的時候,無不都是好緣、歡喜的時候。 所以我們學佛對於因緣要很用心,所以常常跟大家說因緣,後面還有果報—— 總和說起來就是「因緣果報」。所以現在怎樣的因緣,我們如何去造作,就會造成什麼樣的果報,我們大家要很謹慎用心。 第二就是「無間緣」。 無間,「無間緣」就是這個緣過了之後,我們還有前念、後念,我們會念念相繼,這叫做「無間緣」。為甚麼我們的心會靜不下來呢?就是因為有前念、後念,念念無間,所以叫做「無間緣」。 尤其是我們凡夫,我們有習氣的愛著。我們前面一直在說:「欲愛的執著。」欲愛執著會讓我們的心在無間中不斷地一直成長。 我們如果是愛上一個人,只要我們已經愛上這個人,心中就會常常有這個人的形影。無論他在哪裡、無論他在離多遠的地方,雖然我們不知道,但是他的形影,常常都在心裡。 這種思念的情,連連接接,前念、後念不斷地連接著,這叫做「無間緣」! 也有人做事很認真,要研究一件事情,很投入、很用心,頭腦都在那個地方思考,如何能發明?如何能夠解開這個謎底?他也會很用心投入。即使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頭腦裡面同樣還是緣著他所要去進行的研究。這也叫做「無間緣」。 總而言之,不論是好是壞,只要我們的心開始去執著,這種愛,我們的興趣,或者愛,或是執著,或是取著等等…這個東西永遠都在我們的心版中。所以凡夫心靜不下來就是因為這樣。 從因和緣成為我們的體用。因為有這個相,所以我們會不斷地因為這件事情,心中的複雜一直產生。這就是凡夫,因為有這個因緣境界,相續不斷在我們的心中,所以心靜不下來。 第三就是「所緣緣」。 前面的那個「緣」是「攀緣」的意思。攀緣,就像境界一直過去,我們的心隨著境界形影一直過去,緣境一直不斷一直過去,這叫做「攀緣」。其實我們不需要去攀這個緣,但是就由不得自己去攀這樣的緣。有的人所攀的是風景的緣,有的人愛攀的是人的緣。有的人就說:「你怎麼這麼愛攀緣,沒有你的事情你也要去介入一下!」這都叫做攀緣。 可以不必,但是我們就是有那個習氣,有那樣的興趣。人家在說話,我很喜歡去聽,聽人家說東家長、西家短,聽人家說,什麼人的是?什麼人的非?我很喜歡去聽一下,這也叫做攀緣。 很多是非都是由攀緣而起,我們不一定要在那個地方,但是我們就是喜歡! 就像現在很多人喜歡去觀光,真的需要嗎?真的需要這樣去消磨時間嗎?需要去花費這樣的體力?需要這樣去消費嗎?但是他喜歡攀緣,他喜歡看風景,所以要去攀這份的緣。 那個「攀」的意思,就是那雖然不是我們所需要的,但是我們的興趣就是喜歡這樣。這叫做習氣。 另外,就是第二個這個「緣」字。就是剛才所說的,以「外面的境界」為緣,以我們的心識為「因」。我們的心識緣著外面的境界,在日常的生活中,隨著我們的根以及外面的塵,不斷地產生心識。所以才說「境界所緣」。 常常跟大家說:「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不是常常跟大家說過了:「我都是一念的無明心、煩惱心。」凡夫這個習氣已久,所以外面的境界一現前的時候,無論是「色、受、想、行、識」這些東西,或者是「眼、耳、鼻、舌、身、意」這些東西都常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轉。 其實我們如果在這個地方,同樣坐在這裡,你們如果能夠用心在這裡,「根、塵、識」合一,你們就可以專心聽法。假如雖然身體是坐在那個地方,但是我們的意識跑到外面,跑道你所愛的、你的興趣,如此這個根塵雖然在這裡,不過識跑到外面去了,那就會時間空過,一無所得。 或是在這之間「根、塵」會合的時候,我們的「識」會隨著它成長取著,去分別「好」和「厭」,所以這個心識就是「能緣的」,境界是為「所緣」。 因為我們的心會去緣,境界就是我們所緣的。平時我們所說得「身心所患」——就是我們的心的動作,這個「心所患」會起作用,也都是要先緣著這個境界,所以我們的心識才會去作用。這就是「所緣緣」。 就是我們的心所去緣著的,我們應該要很用心—— 「我們的根常常在對塵,到底我們的識起了什麼作用?」 好吧!時間總是隨著境界這樣過去,但是我們的心識將會永遠停留在那上面。所以我們如果可以好好將停留的雜念掃除,讓清新的好念來代替。如果可以這樣,我們心靈的境界才會很美。所以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5uh8F7CeW3E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04-四緣]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04-四緣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