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回眸來時路20150530-隨師行記(一) 的原始碼
←
回眸來時路20150530-隨師行記(一)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這一集由德宣師父談他最敬愛的師父-證嚴上人,於花蓮慈院建院期間行腳在外的故事。1982年9月,德宣師父以在家居士之身跟隨證嚴上人在花蓮﹑臺北﹑臺中奔波,每月至少一趟,整整八年。不只見證了慈濟醫療志業的建立,也看見上人以無比耐力和決心,催生慈濟醫院。德宣師父說上人行腳時,除了跟建築委員開會到深夜,還要抽空跟各地委員﹑會眾見面,為大家排憂解難,更積極走訪各地醫療院所,了解醫院經營。在一次行腳中,上人被委員們安排了身體檢查,卻沒想到醫師要求立刻住院,因為上人已出現中風前兆… ------------ 回眸來時路-20150530–隨師行記(一) (主持人賴睿伶) 回眸來時路,舊法用心知;大家好,我是賴睿伶,1979年的5月,當證嚴上人宣布,要在花蓮興建一所,大型的綜合醫院後,就此展開了四處看地、求地的日子,一直到了1980年的10月,省政府林洋港先生,拜訪靜思精舍,終於讓土地有了一線的曙光,但是這距離花蓮慈濟醫院,第一期的主體工程,全面啟動,也就是1984年的8月,卻有將近四年之久,在這四年的經歷裡, 上人又是如何難行能行的呢? (旁白) 難行能行,一直是 證嚴上人,與全球慈濟人行善的信念,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強震,慈濟基金會在4月26日,於花蓮本會成立指揮中心,第一梯賑災醫療團,也於4月27日啟程,4月28日抵達後立刻勘災,5月1日起,便取得尼國政府認可,成為第一個獲准,在災區進行醫療診治的,民間醫療團體。 慈濟的醫療團隊,能夠即時投入國際賑災,與慈善志業齊頭並進,在1979年證嚴上人的心中,或許有過想像,但是醫療體系的基石,花蓮慈濟醫院的建立,就是花了七個年頭方能達成,這段難行的歲月,在德宣師父的隨師行記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 主持人:今天我們很高興,能夠邀請到了德宣師父,師父是在1982年的時候,開始跟隨著證嚴上人行腳,也整整有八年的時間,來記錄 上人的行腳行程,在這段期間他也同時見證了,醫療志業的誕生,歡迎德宣師父您的到來,感恩師父。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電視機前的每一位大德大家好,阿彌陀佛! 主持人:感恩師父,我們先來看這一張照片,看到照片裡面,您就在照片裡,是在中間後排的這一位,不知道當時是什麼樣的因緣,您會開始來隨師的呢? 請假二個月 隨師做記錄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佛教都講因緣,也是有這樣的一份因緣,我好奇來到花蓮,在朋友的介紹,當初來的時候只是覺得,這裡有一些個案的資料,很想幫忙抄寫,然後就跟我母親,第一次就請了兩個月的假,也剛好整整有,在工作告了一段落,沒有上班,所以就來這裡幫忙整理,後來也是因緣聚會,就很喜歡在花蓮,就長住下來,1982年9月開始長住。 主持人:在這段時間我們知道,您一開始做記錄的工作,就像是我們在慈濟月刊上,可以看到的,這樣子的隨師行記,這一個專欄,聽說這個專欄的名字,是 上人親自命名的嗎?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其實我當初第一次跟 上人,是1982年的9月,第一次跟著 上人出去,當時只是,很多事情,以在臺北生長20多年,對我來講什麼都很新奇,什麼都很好奇,就晚上在精舍都早睡早起,晚上就那種不吐不快,就把它一個一個寫下來,寫下來就有一位裡面的師父,就拿給 上人看說,我有寫了這樣子。然後 上人看一看就說,拿去月刊刊(登),當初我是給它寫,我是覺得古代,古詩有一句話說,行行復行行,因為 上人就是這樣子,走在走,到處在看,我當初我是寫,行行復行行這個標題,這個隨師行記四個字,是 上人改的。 主持人:這一改之後,就成了我們月刊裡,固定的一個專欄,我相信也是當時委員,一定都會看的。當時也看到了您起的這個,自己的筆名,很特別,叫小妮子,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原因呢? 隨師行記 筆名由來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其實當初來就是一分,講世間話,就是比較頑皮的心理,就是用像武俠小說講的,武俠小說不是講小女生,都叫小妮子嗎?所以我最開始的那幾篇,隨師行記都用章回小說的方式,下回分解,所以就用小妮子的筆名。 主持人:其實在隨師行記裡面,就有很多珍貴的紀錄,我就看到了裡面的,1982年的9月6號,好像是您第一次來到了國福里,也就是花蓮慈院的預定地,您當時的行記裡面就提到了,「一年多來,師父託人求地,多方艱難,加上毀譽參半,諸多事端,使原本清瘦的法體,在長期的體力、精神透支及壓力下,更顯孱弱。」(摘錄自隨師行記1989.9.6) 透過了您的這個文字之間,感受到了,那個時候 上人為了建院,真的是很辛苦,您就在 上人的旁邊,這樣子觀察著 上人,可不可以幫我們回想,當時的情形。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其實 上人在當時建醫院, 上人常常講,在花蓮地區,只要有個天災地變,花蓮就像一個孤島,陸海空的交通都中斷,那個時候如果有疾病,即使有錢也找不到醫生,所以 上人就很堅持要建醫院。 可是另外一個聲音,就像當初 上人,建佛教慈濟功德會,他們說窮人救不完,哪有可能,你們自己出家人,自己都吃不飽了還要去救別人。 宣布建院 贊同反對參半 等到我們在建醫院,他們說哪有可能,因為就像 上人所講的,我們那時候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地,什麼都沒有,但是長年來,我們感覺 上人的宗教毅力是, 上人不輕易發願,可是 上人發的願, 上人一定會去達成,有贊成的人,也是地方上有一些贊成的人,但是不贊成的人,他們就覺得哪有可能?你建醫院,幾個磚頭建一建,可能建的起來,到時候看你去哪裡找醫生?但是 上人還是用他誠懇的心,到現在我們有一個醫療志業體。 主持人:在1984年5月的行程提要,上面就寫著了,是搭著9點20分的火車北上,接著下午就要開會了,感覺上行程很滿耶!師父那個時候, 上人行腳一般來說,一次出門都會是多少天啊? 行腳 為建院奔走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當時 上人幾乎每個月出去,其實出去最大的兩件事情,一個就是在臺北,跟建築委員開會,每個月都有固定醫院的,籌備委員會;另外一個就是到臺中,跟 上人的上人,我們的師公上人,報告這一個月慈濟的事,當然最主要是報告,醫院的籌備進度。 主持人:可是我們想當時的交通,可能跟現在不大一樣,特別是,如果主要的工具是火車的話,當時搭火車需要多少時間?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當時的火車,好像比現在慢了一點,好像三、四個小時,所以 上人很喜歡,搭9點20的火車,就不會浪費時間,我們就帶便當,其實那個時候, 上人是非常有,我們現在是講環保意識,可是以 上人來講,是一種惜福愛物的觀念,我們那時候,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便當, 上人,我們每個人都有,個人自己的便當跟筷子,就是在火車上吃便當,吃完下車就馬上就可以, 上人就可以辦事。 (旁白) 宣布建院後, 上人的行腳行程,除了固定與建築委員開會,也經常參訪各地醫療院所,諮詢醫事管理的專業,特別是蒐集營運困難的案例,以作為未來慈濟醫院,永續經營的借鏡。 同時原本的訪視濟貧亦未停竭,行腳時經常與委員交換意見,還要抽空與會眾見面,介紹建院的理念,挖掘人人心中本具的善心善念,成為支持建院的力量。 主持人:不過如果來到了臺北,也是需要有臺北的委員,來做很多的準備工作,像是在照片上所看到的,這好像是當時,主要在投入的一些志工們,當然我相信還有很多人,是不是可以請師父,來幫我們介紹一下,照片上這幾位。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這一張照片是真的非常經典,是當時(臺北)八組的組長,跟 上人合照,當時的組長就是個人的因緣,也許我住在東區,但是我的組員是在西區,或者是在南區都是,組員大部分都是,因為我的會員,然後後來就升,就受證以後變成委員,當然就變成我的委員組長,可是組長對組員就好像,我們有一句話大家都知道,母雞帶小雞,如果哪一個師姊,她有什麼閃失的話,我們就跟組長講,組長就來啦、來啦,我跟你講啦,趕快帶到旁邊去輔導,很親,有什麼事情我問組長,比我的親兄弟姊妹還親。 主持人:如果大家知道, 上人要行腳到臺北,這些委員們會不會開始準備,譬如說車輛、食宿,做一些貼心的安排?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我聽說他們一開始,就是每個人家裡都帶,一份菜來,其至有的人是像紀師姊,其實她以前自己在家裡,生活情況也不錯,可是她出門就要隨身帶著砧板,帶著刀,然後到的時候,如果那個地方可以煮的話,就可以煮一點東西。 上人到就是吃飯,然後吃完飯就開始講話,我現在還記得,當時我第一次出去的時候,真的就像那個自助餐,哇!好豐盛哦!在精舍那時候吃得很簡單,好豐盛哦!我就看了眼花撩亂,很高興。 結果德融師父他就講一句話,我吃這一餐吃得好難過,我就想奇怪,這麼好吃為什麼難過?結果德融師父說,我們在這裡吃這樣,我們常住(師父)那一群呢? 所以,前面的兄長,他都會時時讓我們提攜道心。 主持人:其實每一個委員,都非常期待 上人的到來,因為就像剛才師父所說的,就可以請法,還有就是,也是把握因緣,把會員接引來,能夠跟 上人一起面對面,然後來親近 上人,就像我們在畫面上所看到的,當時有很多像這樣子的茶會,後來您在隨師的過程中,好像也參與了很多場,不知道這裡面,有沒有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北上行腳 隨緣拜訪會眾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我記得我最不捨是,第一次跟 上人到臺北的時候,他們就很好意,會帶 上人去,當時沒有固定的場所,就會帶 上人說,我們今天去,這裡就,走過去就有哪一個委員的家,還是哪一個發心的大德的家,我們去拜訪他一下。 結果 上人下車,很正常一定要上茶,上茶 上人講一講就,就要出來,要出來以前, 上人很惜福就說,把這些茶喝完,就連續走了三家,到第四家已經連續,每一家都把茶喝完,結果一上車,以 上人的體質, 上人就開始一直反胃,我是看了很不忍心,但是 上人就是滿眾生願,你們叫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 主持人: 上人真的很慈悲,都是為了眾生,可是那時候大家都會,也是跟 上人傾吐煩惱,希望 上人可以來幫我們,做開示、指導,您還記不記得,那個時候跟 上人,還有會員們在互動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讓您覺得很感動,或是難忘的事情?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我最感動是 上人的宗教毅力, 上人坐在那裡喔!就是,你看就是全部都是人,你不管坐多久, 上人不可能像我們說,我溜去旁邊洗個手、喝個水,都沒有,但是 上人,來問的人,我們常常講說,沒有超過那幾件事,不是問夫妻的、婆媳的、事業不順的,不然就是什麼分財產的,就是這一些,但是 上人再怎麼累, 上人還是很認真的聽。 上人都是慢慢的去講,所以 上人,那時候 上人會講,愛他所愛的,一丈之內是丈夫,一丈之外馬馬虎虎,但是委員聽了,至少心裡有一個依歸, 上人會講你要做委員,要先做好你的本分,所以委員他們,一定要回家煮晚餐,所以他每次四點多,就要趕回去煮晚飯,就是讓家裡的人安心,不要說因為做慈濟,來妨礙到家裡。 主持人:除了要為委員、會員開示之外,上人那個時候,是不是也會跟大家,特別的提到要建院的事情呢?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我們當時有一次,有這麼一個個案,有一個,我們有一個委員,在臺灣銀行上班,他有個會員,結果就出了車禍,可是花蓮都沒有,花蓮的醫院,她去住院人家都跟她說,她一輩子都要坐輪椅,都癱瘓了。 急症病人轉診 堅定建院決心 但是 上人看她那樣子,好像應該還可以,結果就用小飛機包了一個專機,把她送到臺北的一個大醫院,在那個大醫院的這一個醫生(施俊雄醫師),我們一直非常感恩他,後來我們才知道,他也很護持慈濟,所以只要我們送去,他絕對不收他的治療費。 這一個個案送去的時候,是不能走路的,是用擔架這樣擔進去,可是他怎麼弄我們不知道, 上人說第二天早上,她那個晚上痛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她居然就可以站起來,在窗口看喔!看窗外了。 所以 上人才覺得說,我們需要建一個,能夠救人救急的現代化醫院。 (旁白) 由於花東醫療匱乏,命在旦夕的病患,經常要冒險轉診北部。 花蓮民眾林桂香:醫生就插了好多管,胃管什麼管,然後輸血,那時候我記得還有輸血,大概在醫院住了三、四天,情形很像沒有改善。 林桂香同事林慧美:所以我就騎著腳踏車,趕快回精舍,我就跪在師父的面前說,師父請你救救我們同事。 (旁白) 林小姐的狀況,讓證嚴上人更加堅定,花東需要大型醫院,也已經迫在眉睫。 主持人:師父您還有印象,當 上人要建院的時候,對於這個想法,導師他的態度跟他的建議,有什麼跟 上人說的嗎?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 上人跟師公,其實見面的時間不多,但是 上人就曾經自己講過, 上人說有一陣子,他自己常常心臟病發作,所以他一直覺得,如何讓慈濟永續經營,所以他就跟師父講過說,我們如何能夠有一個,永續經營的建設,所以講到後來覺得說,如果建醫院就可以救人,而且建醫院也會,慢慢、慢慢會有收入,有支出,師公也很贊成。 主持人:每次 上人固定的,在跟師公,在報告建院進度的時候,那個時候導師都是,怎麼樣的來鼓勵 上人嗎?還是他怎麼樣跟 上人說?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當然師公是一直很肯定,我就曾經在看,我們有一個DVD的片子,師公被訪問,那個DVD叫法譬如水,那個DVD師公就講一句話說,當初 上人建醫院,就好像一個小孩子,挑著很大的重擔,師公說他是肯定的,但是他是捨不得,這樣的小孩子挑重擔。 所以師公給我們建院一開始,師公給我們很多的贊助,不是只有精神贊助,師公只要他有,身邊有多的供養金,他都轉很多次來慈濟,所以我們要真的很感恩老人家,對我們長期的疼惜跟護持。 主持人:師父您剛才提到,上人來到臺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和建築委員們開會,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張照片,裡面就有許多位的建築委員,其中有幾位也成為,後來我們的醫事董事會的成員,是不是請師父,來為我們來介紹一下。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 上人的左邊,那都是臺大體系的,那是當時臺大醫院的院長,楊思標教授,楊教授今年90幾歲了,身體還非常好,還在慈濟大學教書,自己坐飛機來,自己坐飛機回去,後面杜詩綿教授跟曾文賓教授,這兩位是當時楊教授當院長的時候,他們兩位是副院長,一個是行政副院長,一個是醫療副院長,所以杜詩綿教授,也是我們慈濟醫院的,第一任院長,曾文賓院長是第二任院長。 在 上人的右手邊,這一位是修觀法師,修觀法師也是在財力上,對我們非常多的支持,他對於佛教建醫院,他非常,老人家非常非常的支持。 修觀法師的旁邊,是陳炯明院長,陳炯明院長,他當時是國泰醫院的院長,所以當時要開會都是,他們都要上班,所以上班他們下班,然後再從醫院,從國泰醫院,從臺大醫院,這樣子趕過來,其實投入最多的是杜院長,跟曾院長,他們來,坐下來就吃便當,吃完便當就開始開會。 然後開會,他們講的話其實我全部聽不懂,當然他們是講中文,可是他講那個圖,我也給他很認真看,我也看不懂,可是 上人坐在那裡,但是他們每次講講,講到我們當時的建築師,建築委員除了他們是醫療體系,我們還有一個高而潘建築師,他是以建築的立場,對,還有一個朱斐居士,他是以佛教的立場,所以他們講會有,萬一有一些爭詰的話,他們就會想到,我們聽一聽證嚴法師的意見,上人很認真的聽,還要總結。 主持人:然後到晚上10點嗎?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12點(12點),常常超過12點,因為他們有時候討論就,很專業啊!他們這些委員,也不是說來了才討論,他們會在一個禮拜前,或者是三天、五天前,就把這些圖燒給他們帶回去看,然後看完以後,他來才可以覺得說,我看過以後,這個哪裡不好,哪裡不好,我覺得我們臺大要怎麼做怎麼做。 就是他們也很用心喔!他們平常上班那麼忙,可是看到我們的圖,他要先拿去看,看了再來討論,完全,他們只是覺得說,花蓮建醫院是必須的,而且有人願意建醫院,他們願意來護持。 主持人:這麼緊湊的會議,然後還要不斷的開示,感覺連我聽了都覺得,會非常的疲累喔!那個時候我知道,在國泰醫院,像是陳炯明陳院長,他就特別提到了, 上人好像有中風的前兆,在您的隨師行記裡,也這麼樣的記錄下來,當時的情形是怎麼樣呢?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陳炯明院長,他當時是國泰醫院的院長,我記得我剛隨師的時候, 上人常常發作,而且會眼睛看不見, 上人就講過說,他在講話開示的時候,會突然心絞痛發作,然後他就給他講話講快一點,講用力一點,那個痛就過去了。 上人還講過另外一個,是他有時候跟人家講話,或者是有時候在走路,他會突然眼睛前面全黑,所以後來我們有注意到,他全黑他就會扶著牆壁,扶著牆壁,然後就慢慢走,他說就好像黎明一樣,這樣慢慢開、慢慢開,眼睛又看得到了。 可是委員還是很擔心,所以第一次就, 上人到臺北的時候,他就就想盡辦法,把 上人載著,都沒講,帶到國泰醫院就請 上人下車,然後就開始看醫生,檢查報告出來以後,那個陳炯明院長,我們也是第一次看到他,他也不曉得說看到人怎麼稱呼,結果檢查完了以後他也不講話,他是院長嘛!他就拿著電話就說,有一位釋證嚴女士馬上辦住院,因為他覺得 上人的健康,是非常的危險。 為建院奔走 疑中風不停怠 可是 上人只是輕輕的說,不行,明天是農曆24號,是藥師法會,我的習慣是一定要回花蓮,要親自上殿拜拜,為所有護持慈濟的人,就是祝福回向,一直到現在, 上人還是這樣,所以我們就這樣回來。 要出來的時候,走出國泰醫院的大門,那個王欲明副院長,他自己也有這樣的病,他就很緊張, 上人居然這樣的病,還可以不住院又出去了,所以他還跑到車子旁邊,在窗戶旁邊跟我講說,你們一定要隨身帶著舌下含片,如果說病發起來沒有含片,是非常危險的。 主持人:聽到了師父的分享,可以感受到 上人為了建院,不辭勞苦,不只是從早到晚,還要從東部到北部,還有中部,四處的奔波,這麼樣的辛苦之下,終於換得了,在1983年的第一次動土,下一週,我們將會繼續邀請德宣師父,來和我們分享,第一次動土的時候的一些故事。今天感恩師父您的分享。 靜思精舍德宣師父:感恩大家,也祝福大家。 主持人:回眸來時路,我們下週見。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r3pNMIaokk&list=PLYfJOvcvKb2Qp3ICUPTrc-wGEuIcIk7P_&index=27 回眸來時路20150530-隨師行記(一)]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回眸來時路2015]]
返回到
回眸來時路20150530-隨師行記(一)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