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86-飄德香莫損私德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各位,修行必定要--

修持戒律守規則,立信願行飄德香,慈悲喜捨行大愛,莫損私德乏憐憫。

各位,既然我們發心修行,修持戒律守規則,這是我們的本分事,道場中若不修持這個戒的規矩,還算是道場嗎?所以我們對這個規矩戒律,人人都是要自立信願行。

我們若不立信--自己修行是自己的願--,這分願若缺乏這個信仰的選擇,我們怎麼會來修行呢?既然立了這個信,我們必定要堅定我們的願。有了願,我們要身體力行,所以要立信願行。正信既立,要堅定信心;願力既立,我們必定要身體力行。

若能夠如此,立信、立願、立行,分秒不空過,那麼就能夠成就功德。「內能自謙、外能禮讓」,對自己的修德,和對人的學德--品德,自然就能夠受人歡喜恭敬,這叫做「飄德香」。

我們修行不能夠離開「慈悲喜捨」。「慈」,希望人人都能夠很幸福;「悲」,他不忍心看別人在辛苦,我們在享受。

看別人在辛苦、在受苦這樣我們忍得住嗎?所以慈就要人人都很幸福,有事同作,這樣讓大家很歡喜,做也做得很歡喜。所以能夠有事大家共同來做,共同來分享,這就是「福」。

有人在辛苦,我們不忍心,我們要去付出,我們要去幫助,幫助他減輕一些負擔,或者是他過於辛苦了,我們要讓他喘息一下,讓他休息一下,我們來代勞,這就是叫做「同體大悲」。

所以我們慈悲,要把大家當成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本身。我們自己既然希望幸福,我們也希望別人能夠很歡喜快樂,所以「有事同做,有利同均」,這就是我們在道場的修行者,要彼此共生息。開始在作務時,大家一起來做;開始大家休息時,要大家一起休息,這也就是在修行的道場當中奉行「慈悲喜捨」。

所以,要能夠做到「慈悲喜捨」當然就要捨掉小愛。只為自己的利益,這樣不對,所以要先捨掉了自己,才能夠去和合大愛。小我執著若不去除,就無法在大眾中去付出。

所以在道場中,「慈悲喜捨要行大愛,莫損私德乏憐憫」,我們不要損掉了私德。私德就是我們自己,內心不想要修行,外行不想要付出,這就是損私德。

其實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修行是大家自己各人的事情,你不肯修行,不肯殷勤精進,這和別人不相干,只是惹別人煩惱而已。所以我們自己不修行,我們就是損私德,所以不要損害了自己,空過時日,敗壞了自己的德行。既然學佛,想要修行,應該時時有憐憫心。

接下來這段又再這麼說--

或無戒德,空納信施。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這段懺文就是說我們自己無德,只不過那樣付出了一點點就是很計較,這種就是無德。

一般的寺院就是接受人布施,所以持戒的功德那就有戒德,就能夠接受人的供養。我們來修行,那麼自己若不修,要受人的供養,如此就是不但無德,還有業。既然無有戒德,我們在和合群中若缺少六和敬,也不為道付出,那這樣只想「空納信施」。你一方面不願意從事社會工作,入道場來卻是不願意去付出,像這樣,這是失德,這要如何能夠接受人的供養呢?

所以《水懺》這段文字,就這樣對我們說得這麼清楚。

所以我們在這道場中,一定要立信願行。我們付出是「自愛」」,我們能去付出,我們要感恩眾生,無論是感恩、報恩,我們要利用我們所得的人身來修行。所以修行者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無論是父母恩,生我們的身體,讓我們有機會來修行,這種父母恩我們要報;我們能夠進入如此清淨的道場,我們要感三寶恩,佛法僧我們要感恩。既然感佛法僧的恩德,那就是在整個道場中,我們心中要敬佛,我們生活中要有法,我們一個道場是眾人合成。所以要敬佛、敬法、敬僧,這是我們內在的修德。

所以我們既然要懂得報恩,我們豈能夠懈怠,邋邋遢遢過日子嗎?我們自己能空過時日嗎?不能!分秒我們都要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敬佛行法,我們要行佛陀的教法。所以才會常常對大家說:「心中要有佛,行中要行於法。」

那在生活群眾中要彼此互愛,我們還要再尊重眾生恩。

我們要感恩有農民,感恩有行商的人,感恩很多東西,生活營生之工具,都是在社會上,人人各行各業所成就,提供出來讓我們的生活很方便。就如對大家說,我們要節儉,我們要惜物,疼惜物命;無論是水電,或者是我們所穿的衣服,或者是所用的東西,哪一樣不是在工商,所成就出來的呢?要不然,水要從哪裡來,也是要從山上引下來,也是要有水庫。

你們想,日常生活這麼容易取得,滴水粒米無不都是農工商,很多人的付出,我們能夠沒有感恩心嗎?所以我們要感眾生恩!

同時我們也要感天地恩。

天,氣候若順调,四大調和,我們生活在天地之間就能夠平安,所以我們要感天地恩。

所以我們對四重恩,父母恩,三寶恩,眾生恩,天地風王水土恩,我們都要報答。你既然要報這分恩,你要感恩,你要付出,去敬重、敬愛。

何況說同在一個道場中,我們是不是有勞作,大家要共同呢?大家有歡喜的事情,大家互相分享呢?我們能夠離開了紅塵滾滾,進入清淨的道場,我們能不珍惜這個時間、這個空間、這個人與人之間嗎?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每一秒鐘這個時間,要來成長我們的慧命。所以請大家要用心持戒,我們要守規律,不要空過。

我們若是,「或無戒德,空纳信施」,那我們應該要自動自發的「如是等罪,今悉懺悔」。你們不要以為:「我們又沒有接受信施。」有的,剛才說過了,士農工商,哪一樣不是大家所勞作而產生的東西呢?不是用錢就能夠解決一切,所以只要有東西的來源,無論是別人送的,或者是我們用錢去買的;這之間,是送的或是買的,這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有物資來源,這都是別人的付出之後,我們才能夠用得到,這也是一種的「施」。人家的努力付出,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你們想,這能夠說不是人家的努力付出嗎?所以我們若是空過日子,老是在享受中,我們應該就要懺悔。

前面說的是私德,我們自己的徳,要自己時時自我反省。再來就是行為。所以經文中接著說--

或捶打奴婢,驅使童吏,不問饑渴,不問寒暑;或發撤橋樑,杜绝行路。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無論是在家或者是出家,我們要以愛的心去疼惜,要以憐憫的心去關懷人。過去有人有錢,就僱人來使喚,男者為奴、女者為婢,就是傭人。只是花錢去僱人,我們就要驅役他,不論是成年人,或者是僱童工,就是那樣去驅使他,讓人付出勞役,很辛苦地做事情。但是有的人都不會尊重,以為錢付出去,他就要做牛做馬拖磨,不把他當人看,這是不對的!他無論是口渴嗎?肚子餓嗎?過時過日,他有東西吃嗎?光要他付出勞力,不去關心他的生活,這就不對了!

看到夏天外面太陽很大,我們會去關心他嗎?關心說這麼熱的環境,這樣受得了嗎?應該要關心他:「不要做到那麼近午,快進來。」或者是常常關心他所在工作的空間,是不是很壓迫呢?那我們應該要去關心他。冷了,大風大雨大雪,到底他穿得暖嗎?我們應該也要去關懷人。

所以無論是飢渴,或者是寒暑,應該關心。雖然你花錢顧他,但是他也是人,我們應該以感恩心--若沒有這些勞役的人,我們哪能生活夠得無論衣食住行?我們都能夠生活得這麼平安過來?所以我們看到勞工者,我們存著感恩心--我們應該要去體會他的冷熱,或者是飢餓,或者是口渴;我們應該要以尊重憐憫的心,來看待。

看到一則新聞,有一位外勞,她自小就和父親失散了,她一直知道父親在台灣,這樣來到台灣做外勞,都在找尋父親,父親也在找孩子。竟然她來了受僱於一位老人,但是時間到了,她要回去了;後來回去之後,她的東西忘記帶,所以遺落在這戶人家。後來這位老人家,發現了她的資料,才知道--「原來這是我的女兒。」

互相在找尋四十年了,看,世間妙不妙啊!這一生都有這樣的故事了,失散四十年,互相在尋覓,竟然她為他工作;同住幾年的時間,卻沒發現。

說不定我們在驅役、勞作他;或者是和他吵架、埋怨、仇恨,那個人說不定是,我們過去生的親人,或者是未來生的…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來用憐憫大愛的心。

各位,學佛,我們一定要好好,顧好我們的本分。既然都修行了,我們必定要修持戒律守規則,我們若能夠如此,在道場中就不會有失誤了!

隨著時間過去,要讓慧命增長!我們既然發心立願來修行,所以已經立信願行,培養出我們的德--德行飄香。那麼慈悲喜捨就要行大愛,莫損私德乏憐憫,不要看人這樣付出,這樣地做,我們眼睜睜地看,這樣也不對;人家做事我們要多體諒。

各位,修行是在分秒中累積,過去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我們的德若不修,真的是空過時日。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86-飄德香莫損私德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