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73-諸法清流滌無明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學佛,身口意業我們要很重視。開口動舌無不是業,平時說話我們都要很注意。何況我們對經說法,佛法很深奧,以文字要表逹佛陀的教理,談何容易?但是我們一定要以很虔誠的心,將法入心。

從口說法,我們要誠正真實語。我們的心若誠,思想若正確,虔誠地使觀念正確,所說的佛陀的教理真實法,我們就能解釋。經不只是讓我們念,經是要讓我們了解,了解之後就是要身體力行。

才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路就是要讓我們走,一條能通達至佛聖人的境域。所以我們一定要以最虔誠的心,自己走同時帶人走,能脫凡入聖的這條道路。所以諸法就是清流,我們若能接受這長流的清水,來洗滌我們的無明垢穢,自然慢慢能淡薄終至清淨的境界。

我們讀經講經,絕對不是為了名聞利養;絕對不是!是為了成長我們的慧命。

所以「佛法僧難遇」、「人身難得」。所以有這分因緣,我們一定要以最虔敬的心,面對經典也一樣要尊重,將真實的了解和大家分享。若還不是很了解,也不能謬說,就是錯謬的解釋,這樣會引人走向岔路,就叫不回來了。

所以之前我們也說過,有時「犯說非犯,非犯說犯」。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也就是在一座山林中,有兩位比丘同住,結茅在山林裡,在那裡很認真要修行精進。有一天兩人其中一位比較早起,想著他要下山去辦一些事;另外一位覺得沒什麼事,睡晚一點。所以一位一早出去,一位還在睡。

在這之間,有一位女孩子也不知道為什麼,很早就來到山上。看到那間茅蓬,好奇茅蓬裡住的是什麼人,開了門進去。看到這位年輕的比丘躺在那裡睡,這個女孩子一時淫心起,所以她就走近年輕比丘身邊,她就把他的衣服解開。

在這之間那位下山,因為很早就下山去,所以到這個時候也已經回來了。聽到腳步聲這個女孩子受驚嚇,趕快閃身出去,就從房子的另一邊繞過去,趕緊要離開了。這個女孩子倉皇離開時,不小心腳踩空,結果跌落山谷往生了。

這位比丘回來,看到還在睡的這位比丘,身上不整齊,就說:「剛才看到一個女孩子,我現在又看到你不整齊的衣衫,是不是你犯戒了?」睡夢中被人叫醒,忽然間聽到這句,他自己很錯愕,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

在這之間,又有一位山上務農的人,就來跟他們說:「剛才看你回來,後面又看到一個女孩子,跌落山谷下,是不是你把那個女孩子推落山谷的?殺人之罪是你!」

被指責的比丘他自己也不知道,說:「我只是看到一個女孩子的影子,但是我沒有殺人,我也沒有把她推下去;我只是看到一個影子而已。」

就這樣,到底誰對誰錯?所以就一起下出,去長老比丘的道場,就到精舍去了。

三個人到了長老面前,他們喊冤枉:「我不知道!」但是他們依止的比丘,就覺得:「你也犯戒,所以你犯的是淫戒;你犯的是殺戒。」就斷定他們犯戒。

這兩位比丘有口難言,只看到那個女孩子的屍體,這之間都沒有其他的證人,到底如何辯解呢?所以這兩位走在路上,就在那邊煩惱,睡著的那位比丘想:「是不是我真做了?」另外一位下山回來的則是說:「我明明沒做!」就這樣在路邊坐著。

兩個人覺得很委屈,很冤枉,但是有口難辯。這時維摩詰居士經過那個地方,看到這兩位比丘好像很傷心,或是很迷惑很迷茫,那樣失魂落魄,所以他就走近了。維摩詰居士就說:「有什麼事你們說?我若做得到,會替你們解釋。」

維摩詰居士目鼎鼎大名,誰不認識呢?所以他們就趕快把經過,說給維摩詰居士聽。維摩詰居士說:「你真的一直睡,睡到你的同參道友回來時,叫了你才醒來?」他說:「絕對是!我絕對沒有打妄語。」居士說:「那麼你完全不覺也不知,雖然有女孩子靠近你身邊,解開了你的衣服,但是你沒知覺。你不知道,你哪有犯戒呢!心既無犯,身又無染,你沒有犯戒。」

居士接著問:「另外這位呢?」他說:「我是從山下上來,雖然我看到了一個身影,好像一個女孩子的影子閃過去,但是其他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有另外一位農夫,墾山林的農夫,他在山下看到屍體,因為在路上我曾和他目遇,所以,他說我是殺害那個女孩子的凶手。」

維摩詰居士就說:「真好笑,你只是走過這條路,看到那位女孩子的影子,你其他都不知道;既然其他都不知道,只看到你的同參道友,衣衫不整齊,你就妄說他犯淫戒,這是你不對。你既然完全沒有和那個女孩子接觸,你根于沒有殺害她,為什麼不能向你的依止比丘,提出申辯呢?」所以維摩詰居士為這兩位比丘,解開了心犯罪的束縛,所以為他們解開了。

前面所說的「犯說非犯,非犯說犯」,這則故事就是「非犯說犯」。他們的依止長老比丘,竟然沒去探討真實相,竟然就這樣認定他們犯戒,像這樣「非犯說犯」就不對了。

所以我們應該在人事物,以及道理一定要能探究得很清楚,才能明斷是非,很清楚明白去斷定對或錯。

所以我們對經典的解釋也一樣--

綺飾文詞,安置己典;或為利養、名譽、恭敬,,為人說法。

有的人說話,我們常說,我們的口有四樣過失,除了妄言還有綺語。綺語就是都說很好聽的話,利口辯辭,世智辯聰。

他就是利用經文的法,很會說話,他對經都一直佔為己有,在自己的地方。

之前說過了,既不能恭敬,他又不想流傳。經典就是要流傳,我們固然要好好收藏,但是我們也要和人分享。分享絕對不是為了名,向人炫耀我懂了多少、我知道多少,不是。也不是在那裡爭論,不是!

我們是要指引人一條路,要設法開啟他人心靈的困惑,要設法指引他,走上一條沒有錯謬的道路。這才真正是我們讀經,或是要為人開解,開解人心中的煩惱。

絕對不是要利養名譽,絕對不是要利養名譽,也不是要得到他人的恭敬。我們知道多少,我們說多少,真正誠正真實的道理拿出來說,這樣才是真正的說法利生。

經文又說--

無道德心,求法師過,而為論義;非理彈擊,不為長解、求出世法。

這就是說我們只會說好聽話,經書收藏了很多,或是為了名聞利養去為人說法,對經典沒有存一點道德心。自己懂了一點,就一直要去看人家的過失,去批評哪一位法師如何?哪一個人說話有瑕疪?

這種只懂了一點點,就一直要去聽人家哪一句不對?或是改哪個字有錯謬?都不自己想想:「自己到底了解多少?我們解釋得是不是很徹底正確?」只是要去找別人的錯謬,所以叫做「求法師過」--那就是只為了要去看這位法師到底有什麼講經有過失?而去批評他議論他:「這說錯了,那說錯了。」寫了長篇大論,只為了證明法師錯解一句話,因此做了很多文章。

為什麼要這樣?我們應該要做的是--自己顧好我們自己的心,我們接受好佛陀的法,清流的滋潤,我們去除自己的很多煩惱。不必一直去,光是一句話,一直在那裡翻來覆去的辯論、議論。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既然今天想要修行,你就取對的來用,不對的我們就放到一邊去;我們能修能行,這樣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而為論議,非理彈擊」。就是說,以不好道理來批判他,來彈擊他,就是打擊等等…

反正在現代的時代,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文章。所以有的人光是在那裡論,反而「不為長解」,怎麼不好好去解釋好的呢?

怎麼不好好去為出世法,來「求出世法」?反而只是一直要去看他人的錯謬?

不要好好來求出世法,像這樣也是浪費時間。只是求名利,而去看別人的錯誤,去批評別人,這實在是辛苦的人生。

有這樣的才華應該要用在--如何取得利益人群的話,然後去對人說。就不要白白浪費我們的才華。

或「輕慢佛語」,輕視經典,或是對佛理起驕慢的心。

或是「尊重邪教」,真真正正的佛經他起驕慢,反而去尊重邪道。

所以,接下來又說--

毀呰大乘、讚聲聞道,如是等罪,無量無邊,皆悉懺悔。

我們應該對佛陀的教法,我們要以最至誠虔誠的心,我們要好好以真實語;佛的教法就是一股清流,我們就是要好好淨化人的心念,絕對不是為了名聞利養。

所以,各位學佛,我們要老實學佛;修行,我們也要老實修行,以最虔誠的心,行真實道。

大家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73-諸法清流滌無明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