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84-學佛的目標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天天要有虔誠懺悔的心。

常說:「法譬如水能洗滌垢穢。」這就像在懺悔。

我們沒有人說:「我每天心都很清淨,我的行為很端正,我沒有一點錯誤。」我想世上沒有這樣的人。我們起心動念難免有雜念垢穢,所以我們要時時好好保護我們這念心,我們要時時以虔誠的心懺悔。

我們若是有如經文說的錯誤,我們要趕緊改過來,改過以後就好像重生的人;重生的人,就是以往過去錯誤的人生已過。

既然是重生,那就如赤子的心那麼純。看看哪個嬰兒生下來不單純呢?每個嬰兒生下來,都是一樣,肚子餓了要吃,尿布濕了要換。

同樣的,我們若有赤子之心,我們的慧命要如何能成長?就要趕快求法。我們若是有一點髒污不乾淨,要趕緊淨身,不能錯誤一錯再錯;好不容易已經懺悔清淨,我們若是清淨後再沾上髒污,那就很可惜了。

所以我們若是想要保持有如同赤子之心一般的清純,就要保護好這念心、要時時很淨潔、要很謹慎,不要再受染。

業都是自己造的,既然自己造了業,什麼人能替我們消?是佛替我們消嗎?是菩薩替我們消嗎?不是,佛能告訴我們你錯了,我們就要趕快及時改過;菩薩教我們路這麼走,來我陪你一起走,我們跟著他走,我們要守戒守律。

戒律就像一條路,我們不要再走錯。所以業障自造亦從自律,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

之前我們以虔誠的心懺悔,向佛法僧求懺悔了。現在開始經文又這麼說--

願弟子眾等,承是懺悔,無明等罪,諸不善業,盡皆消滅。

我們過去已經做的,從現在開始已經懺悔完畢了。懺悔的力量能使我們無明消弭;所起的這些罪業不是做了而已,即使沒有做,在內心囤積的無明,我們也承著懺悔業,從我們的內心徹底改過。

不只是行為改過,內心的無明一樣要徹底改過。所以說無明等罪,諸不善業,盡皆消滅。


無明在內心和身體行動去造作的都要一起懺悔,所有的不善業全都消除,我們若能如此才不會墮落三途。這是希望我們明白,既然三界一切唯心自造,一切業都是從心起,既然能消除墮入地獄三途的業,當然就能生福。

所以經文中說--

所生福善,願生生世世,滅五逆罪。

既然我們消除了一切惡業,我們同時也造就了福業。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一個願--「願生生世世滅五逆罪」,意思是說不要讓我們的內心受染著,就不會去做五逆的罪業了。

所以我們要發心立願,生生世世都有父母,生生世世都有師長,生生世世一定有長輩兄弟姊妹,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這念心。貪瞋癡絕對不要從內心生起,何況是殺父害母,絕對不可以!

所以要從內心發這樣的願,生生世世滅五逆罪。五逆罪是墮地獄的根;斷五逆罪,才能斷墮地獄的根。

接下來經文中繼續說--

除闡提惑,如是輕重,諸罪惡業,從今已去,乃至道場,誓不更犯。

「闡提」的意思,就是「斷善根」的意思,也就是墮地獄的五條根,也就是沒有成佛的機會,這就做闡提。

惑,就是無明;會造很多業力就是惑;斷了很多善根,也是這個惑字。所以「如是輕重」,就是說,闡提的惑無論輕或重,都會使我們去造罪業,使我們的善根斷絕,會阻礙我們向前前進。所以無論是重的,無論是輕的,都是業,所以叫做「諸罪惡業」。

「從今已去」--過去的已經懺了,算是過去了,我們現在要從今天開始重新一直到未來,乃至道場誓不更犯。

「乃至道場」--即使我們已經發心了,有這個因緣入道場去修行,也要自己好好照顧我們的心。有的人雖然名稱為修行,但是心和行為,有很多人不如法。

所以這段文字,就是這樣警惕我們,我們從今已去,從今天到未來,乃至在道場中,我們絕對立誓不可再犯。這就是要常常好好警惕,這種闡提大惡,不論輕或重這都是業。

什麼是闡提?讓你們更清楚一些,「闡提」就是一個簡稱,它的全名叫做「一闡提迦」,就是極難成佛,非常難、非常難成佛的意思。

其實要成佛,只要能夠以很單純的心,一心精進、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應該絕對有機會成佛。不過在這裡「闡提」的意思,就是極難成佛的意思。

其實難成佛有兩種,一種就是不信因果,造五逆十惡罪,不論是五逆或是造十惡,這都是會斷諸善根,墮入阿鼻地獄的人。

你們知道阿鼻地獄是極重罪,若是一進去,在地藏經裡說,那裡時間非常長,要出離很困難。所以這一闡提人,完全是造五逆十惡這樣的人,墮入地獄永遠無法再出來,這叫做極難成佛。

另一個名字叫做「斷善闡提」,所有的善業,就是被闡提的惑所斷,這是其中的一項;多數說「闡提」指的是這項。

還有另外一樣,就是大悲菩薩。

大悲菩薩為什麼也是闡提之一呢?我們看,地藏菩薩發了什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要盡成佛了,他才要成佛。

這樣有機會嗎?眾生這麼多,到底要度到什麼時候,才能眾生度盡?所以這種菩薩,也一樣極難成佛,所以因為如此,名「大悲闡提」。

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就是這麼說--

有一對朋友,這對朋友去拜師父皈依,很尊重師父;心裡若有什麼煩惱,就會向師父訴說,請師父開解他的心。

兩個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這家公司裡。不論是老闆或是同事,好像人事很不和合,工作很辛苦。所以這兩位師兄弟,就來請教師父:「我在公司裡做事,受多少多少委屈…有多麼辛苦…」等等。

這位老師父就這麼對他們說:「只不過為了一碗飯。」就這麼一句話,兩個人聽進去了。

回去之後,其中一位提出辭呈辭職了,就此回家鄉種田。因為他想:「為了一碗飯,我何苦在這裡受氣?我回去種田,認真耕作用心務農。」

另外一位朋友,就是繼續在這家公司工作。後來兩人又在會遇在一起時,務農的這位就問:「你現在在哪裡工作?」工作這位回答:「我還是一樣,為了一碗飯,我當然要繼續做下去;老闆怎麼說,我就怎麼做,認吃認做,所以現在已經升我為經理了。」

務農的說:「你是這樣啊!」回答:「是啊!」

務農的接著說:「但是我聽了師父說的話:『為了一碗飯。』所以我為何要在這裡受氣,受這麼多人的氣?所以我回家鄉,我現在農場經營頗有成就。」他的朋友就接著說:「是啊!我也是聽師父的這句話,既然只是為了一碗飯,我還要計較什麼呢?所以我就認吃認做。」

這樣兩個人,同樣聽師父的一句話,但是後來的際遇全然不同。這一天,兩個人難得在一起,現在又一起回去看師父了,這已經經過這麼多年了,師父年紀也有了,就問師父:「那時我來請教您,您這麼告訴我,他聽的是這樣,我聽的是這樣,不過我們二人各有成就,到底我們兩個人,哪一個聽的才是對的?」

師父年紀大了,所以慢慢的告訴他:「就是在一念間。」就這樣而已。

對啊!一念間,我說的同樣一句話,你們的一念是什麼呢?只要選擇對的,做就對了。只要知道錯的不可做,對的要認真做,這樣就對了。

各位,我們難道不是這樣嗎?說得那麼多,但是起了什麼心、造什麼業;得到什麼障礙,讓我們無法接近佛;讓我們發心修行要成佛,卻不能成佛,不能接近佛的境界;這都是在我們的一念間。

所以「闡提」就是成佛難,有兩種大家要聽清楚--兩種闡提:

一種是斷了善根,造十惡五逆這種罪業,這要墮入地獄,因為他斷善根造十惡業,這永遠到了地獄,就永無出期。

另外一種是大悲,這種大悲闡提,他也是很難成佛,他難以成佛,是因為他的大悲心,他要度盡一切眾生,眾生人人都在造業,一直不斷墮入地獄,眾生不成佛,就是菩薩不成佛,永遠都在芸芸眾生中,不忍眾生苦,所以不為自己求安樂,這就是地藏菩薩大悲願力。

不論如何,我們凡夫多數,要好好顧好我們的心,我們用愛去付出,但是一定要行在菩薩道中。成佛或是未成佛,總是不放棄眾生的苦難,這也就是我們學佛的目標。

所以我們大家要多用心,只是一念間,闡提也是在一念間,你是要大悲闡提?或是斷善根的闡提?所以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84-學佛的目標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