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82-開啟智慧之門
目錄 |
1.幸福奉學
我們最近一直都在說造業,那麼我們學佛,要如何能夠防止造惡業呢?那就要先關欲門,開啟智慧之門,這個欲心要將它制伏下來。
所以我們過去也一直在談戒律--「戒就是防非止惡」,這種戒律保護我們的慧命,防止我們的身去做到錯,走上偏差的路,所以我們需要戒。
所以我們有菩薩戒,你要做菩薩,就要守好這樣的戒,不只是守「戒」,我們又還要再推行「愛」。欲關起來了,無色的大愛要開啟,我們稱作「菩薩道」。所以菩薩要訓練出,不捨眾生受苦難。
我們過去常常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因為世間多苦難的眾生,才需要菩薩出現人間。所以菩薩來人間,他的因緣也是為了苦難的眾生。既然我們來到人間,我們與佛有緣,選擇了佛法,所以我們要走的這條路,就是叫做菩薩道。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這念--「不忍眾生受苦難。」
這個「不忍心」我們要培養起來,不忍心眾生受苦難,叫做悲憫心。人人若有這分悲憫心,我們就不忍心眾生在受苦,那我們不為自己求安樂。
看到眾生在受苦,我們若是只顧自己的平安,顧自己的快樂,這樣一點都沒有意義;不只是沒有意義,還造業。
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善解寬容 知足無所求》說過了,我們為自己在享受,不論是「衣、食、住、行」我們全都是講究名牌、講究方便。
看看現在,高樓大廈這樣在建設,大家在行之間,都是要享受,手僅按一個鈕,電梯下來了,一樓到二樓也是搭電梯,何況說三樓、四樓、五樓以上,這全都是貪求方便。
何況衣食,穿要講究穿得很好。現在都是在講究名牌,不是曾對大家說過了,有這樣的事情--
委託行一件衣服,吊在那裡很久,賣不出去,她自己覺得很奇怪:「這件衣服的質料這麼好,為什麼賣不出去?」很多人來摸這件衣服,很多人將這件衣服拿起來看,都說:「很美,這件衣服。」問多少價錢:「兩千元。」又把它吊回去。她自己覺得說很奇怪:「這麼美,價錢也沒有比較貴,為什麼呢?」
有一天,朋友來了,同樣去摸這件衣服,同樣拿下來看。這是她的主顧客,她說:「這件衣服這麼好,妳看一看,妳怎麼不買?」她說:「雖然是很美,但是價錢這麼便宜,這真有好貨嗎?這真的是名牌嗎?」
她抓住顧客的心理,她了解了。這客人出去以後,她將這件衣服就拿下來,價錢把它撕掉,又再換一個標價出去--「八千元」!
掛上去之後,隔天又有人來看,這件衣服拿下來看看,感覺很美。再看看價錢,八千元,就說:「好啊!妳幫我包起來。」這樣買回去了,所以這家委託行的老闆娘,是我們的委員,所以她把六千元拿來捐了。
她說:「師父,若是以前我會很高興;不過我現在覺得,對良心很過意不去。那標價就兩千元,為了要趕緊將它促銷賣出去,也是想說為了適應消費者的心態,所以我把它開價八千元。現在我覺得說,這樣對自己的良心過不去,我多了六千元出來,所以我要拿來捐。」
說起來,同樣一件衣服,在路邊去買說不定就是兩百元,在委託行的標價兩千元,這樣還嫌太便宜,這樣她覺得不滿足。為了要彰顯那個名牌的品格,就要去將它標得很貴,這樣才能襯托出名牌的品格。這就是說,眾生顛倒了、迷了。
我們這六千元,我們能夠救濟幾個家庭呢?所以常常說一句話:「富家一頓飯,貧人半年糧。」所以說起來,這些都是「人生顛倒」!
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善解寬容 知足無所求》說過了:「衣、食、住、行就是都講究享受。」明明看到這麼樣多的苦難人,但都無法啟發他的悲憫心,都還是同樣在放恣情欲;就是放蕩了我們的心,享受這個五欲的情、愛和享受,所以才會造了很多的罪業!
然而,菩薩就不忍心了,不忍眾生受苦難,絕對是不為自己求安樂。所以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善解寬容 知足無所求》所說的,我們應該要記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很節儉。
儉就是美德。我們現在一直在推行:「減碳生活。」即不應該用的電,我們要節省下來,何況怎麼能夠像這樣在浪費呢?
就像我去醫院,院長就開始去按電梯。我說:「現在我們要去幾樓?」他說:「二樓。」我就說:「你忘記了,十六樓都在爬了,二樓是為什麼要按電梯?」他說:「師父,我想到你的腳在痛。」我說:「爬二、三樓應該沒問題。」我趕緊轉到樓梯那邊去,那樣開始爬樓梯。
到了樓上我說:「這樣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嗎?」他說:「有的,我們平時也都是用爬樓梯,我們都有在響應。」
各位,這就是要在平常的時間,我們要適應大自然的生活。所以我們不只是不能享受,還要力行節欲、啟發善念。
又接下來的這段經文這麼說--
或作有漏善,回向三有,障出世業。
我們不只是不要享受,我們要將我們的愛心打開,我們要將我們的欲門關起來。既然不想得到業報,那就不能貪欲,所以有的人就會想,那來做好事好了。所以有的人開始願意做好事了,但是卻是「作有漏善」--做善事要求回報。
有的人就說:「做善事能夠得福,所以我要祈求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福報。」或是:「我若去救人,就能夠增加我的福報。」或者是布施的時候祈求:「我若做這件生意呢,我就能賺錢。」或者是:「還好我有先去布施了,所以我現在的事業很順。」
或者是有的人聽說念佛有功德,就想:「我要趕緊念佛、念佛、拜拜…」甚至於還祈求:「我要來去布施,我這一生很辛苦,我要求來生這樣能更幸福,看能不能來生出生在有錢人家,能享受。」
這都叫做「有漏善」,雖然他有付出,但卻是有所求。
我們慈濟人不是常常說:「付出無所求。不只是無所求,還要感恩。」慈濟人全球全都是如此,大家很甘願做,無論是多麼辛苦,都是很歡喜的接受。即使做了很多的善事,依然很投入;若有什麼樣的境界,出現在他的身上、他的環境,他能夠轉換他的心境,以智慧來接受。
二OO七年七月廿三日,台大的謝煥儒副教授,騎了一輛腳踏車,早上運動,同時要去上班。一位失去理智的人,看到這位謝副教授,他就出手把他打下去,往頭上這樣捶下去。一位讀書人,突然間受到這種這麼大的力量,那個力量強力無比,往頭上捶下來,他就倒下去了。同時,這位發狂的人,又往他身上一直踢,往頭上一直捶他,一直到送到醫院就已經往生了。經過了醫師的解剖之後就知道,謝副教授整個腦部全都出血,而且全身肝、脾、肺、胃都是碎了。
他的太太,就是我們教聯會的張老師,剛好在花蓮,接到這個訊息時,真的很鎮靜,她趕緊要回去,我們教聯會的人趕快陪她。
回到家裡,看到說很多慈濟人在她的家,在她先生的身邊,都把他安排得很好,三個孩子也是安撫得很好。那個所以她看到了,包包又還揹在身上,看到慈濟人就說:「感恩喔!感恩喔!」雖然淚流滿面,但是還是很冷靜的一直說感恩。
包包還沒放下來,就去到先生的靈前上香,去把他祭拜,拿起香,就對先生說:「對不起啦,慈濟這麼好的團體,我都沒有把你帶進來。對不起,這麼好的團體,沒有帶你進來。」這是她碰上這麼樣大的打擊,她的心能夠很平靜,甚至感恩。若要說有後悔啊,就是沒把先生帶進來。
同時有人問她:「對這個兇手她有什麼看法?」她回答說:「沒有,我要採取原諒,原諒別人是善待自己,所以我要原諒他。」
隨即告訴她的孩子說:「兒子啊,爸爸今天遇到這樣的事情,這是一番震撼教育啊!我們要用感恩心來接受,這是一個震撼教育。」
所以,這一位是多麼有智慧。甚至她也說:「但願先生是最後一個犧牲者。」看,這種心態付出。
她是教聯會的,用愛教育,投入慈濟受證委員,落實社區。她難道是慈善做得不夠嗎?有啊,她做了很多,但是眾生,每一世都像是一本劇本,各人過去生中所寫下來的劇本,已經是定下來了,眾生就是要按照這個業,因緣果報去受。
這一世所受的,是前世的因,這一世的果。她聽過很多了,她了解了,又再追究也沒有用,她已升起了悲憫心。
她的悲,就是不捨,不捨先生受到這麼樣暴力,強大的力量,那樣打得腦腫肺碎。雖然血都沒有流到外面出來,但是整個腦子裡面都是,整個內臟都碎掉了。雖然悲,但是憫念對方,對方就是走錯路,這輩子已經定型了,是苦難人,他受到法律的制裁,不知幾年後才能夠再出獄。出獄之後,失去了人家對他的尊敬,失去了人家對他的信賴,所以這輩子應該就是,無法又再有什麼好的日子過。所以她悲憫,她原諒,所以這叫做悲憫心,不忍眾生受苦難。
其實,無論是又再怎麼計較下去,她自己的心也不能解脫,不知道這個官司要打幾年,很辛苦。所以,她採取放棄計較,放棄這分的不原諒,所以她用原諒的心。
她回到花蓮,又來向我說感恩;但是對先生依然很不捨,所以雖然說起來還在哭,但是臉上在笑。她帶著三個孩子回來,說--
感恩這個大家庭,讓她很快走出了那個陰霾,她們一家人面向光明,迎向祥和,每天過著很祥和的日子。
所以,若能開了啟悲憫的心念,那這樣一切的業都會消。
所以我們為善,我們也不要有這種「有漏善」。我們要付出而無所求,一切都是過去生所做,來世的業報。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行菩薩道,我們就要有這分的重視因果。
過去《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心寬念純 諸法性空》、《靜思晨語。法譬如水。正觀慧力 解冤釋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學佛應善思惟正觀行》、《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前因後緣 成就果報》、《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因緣果報》不是說過了觀四因果嗎?所以希望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82-開啟智慧之門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