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52-妄念生 障善法
目錄 |
1.幸福奉學
平時心念都是在妄想中,所以因為這樣,我們常常都是自我障礙,所以:「因妄生惡障善法,停止煩惱自妄念,曉了明白自性德,人自本具不增減。」
妄心要如何來對治呢,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五停心觀》說過了,有五停心觀,用五種的方法,停止我們內心的雜念妄想。
那這五種的方法,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五停心觀》當中就已經告訴大家了——
我們若是起貪念,那就以不淨觀來對治; 我們若是起瞋恨心,我們就趕緊以慈悲心來對治; 我們的心若有散亂了,我們趕緊以數息關來對治; 我們若是愚癡的心,道理不明白,那我們趕緊以因緣觀對治; 假使我們事事多障礙,我們趕緊以念佛觀來對治。
因為我們有很多的障礙,我們要趕快從凡夫觀自己的身,世間的法一切都是不淨無常;所以我們若能夠向佛的模範看齊,我們就能夠一步一步向法接近。所以這五種的法,就是要讓我們停止五種的妄心。
我們若是這五種的妄心不除,那這樣所要學習的一切我們全都會受它障礙。所以我們應該要停止煩惱諸妄念,方法就是用以上這五項來對治。我們若能夠如此,才能夠「曉了明白自性德」。
在先前說過的《靜思晨語。法譬如水。接近如來身 遠離顛倒業》不是對大家說過「性德本具」嗎?我們在觀佛身,佛身是法身,這種的法身是自性德;我們大家人人都是本具,在佛不增,在凡不減。大家應該明白,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自然就不會常常因為一念妄心起,就讓惡念生起。
若是惡念一生,那麼善法就滅掉了。所以我們應該要「曉了明白自性德,人自本具不增減」。
各位,說起來也是很簡單,但是每一天在生活中,卻是很容易生妄念,所以自障礙就很多。
所以,我們再接下來說這段文字:「障學煖、頂、忍、世第一法,七方便等諸煩惱;障學慈悲喜捨,聞思修等諸煩惱。」
這全都是妄心來把我們障礙,所以障礙了這個「學」。我們要學,我們大家都仍在凡夫地,我們有四善要學,這個四善就是「煖、頂、忍、世第一法」,這些過去應該我們也曾說過。然而,可能時間較久,大家比較會忘記了,所以再繼續說明…
什麼是叫做「煖法」?
「煖法」就像是,譬如——
從前的人要生火煮飯,還沒發明那個火柴,到底他要如何才能夠生火?鑽木取火,在鑽樹枝,就很用力一直鑽一直鑽,那樣鑽到那個樹枝它發出火花。那個火未生起前它就會有煙,會發熱;熱了煙就會先產生,煙起了要繼續鑽下去;要再繼續,這樣那個火才會燃起。所以火要燃起之前就是煙會生起,煙若生起就是證明已經發熱了,那個熱度夠了。
就像似我們在修行,修行開始時,就是我們什麼都還不知道,什麼都沒有感覺;但我們若開始用功,按步就班好好受持,就如同昨天對大家說——
我們數息,安那般那就是數息,教我們如何將我們的心,攝心起來,讓我們的心念一致。不可以一坐下來,心就一直跑,心猿意馬,那一坐下來心都不專。所以佛陀就教我們方法調心,教我們的方法就是用「數息觀」。
這也是要調心的一種方法,時間要如何持久在一念中,這就是要好好來鍛鍊。我們若能夠鍛鍊出,慢慢的從一到三,心跑掉了,又繼續從一到五,這之間心沒跑掉,我們又繼續從一到七,跑掉了,要趕快又繼續從一到十。在這樣一直一直反反覆覆,好好來訓練這念心,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我們的一心一志,心專念在這個呼吸出入之間,都沒有雜念進來。
這樣就是表示我們的功夫,開始有感覺了,已經有煖的這個感覺,這就差不多是煖法。已經訓練到從冷冷的,到已經有熱度了,這叫做煖法。
再來是「頂法」,頂法就是再更進一步。我們修煉的功夫已經好像似從山腳,到了山腰去了。山腳下,在看東西的境界,容易被前面的東西把我們遮蔽。
就像似我們在看待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等等的境界,我們對它的分析理解,我們到底理解多少呢?說不定我們過去的凡夫心,那就是聞聲起舞,人家怎麼說,我們就是跟著怎麼聽。這些人我是非的雜音,佔滿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生出很多的懷疑,或者是讓我們生出很多忘念無明。這就是凡夫,我們所看的境界,都會受到很多的障礙。
我們由煖法開始已經慢慢成就,有所感覺,那這樣就又再更上一層樓。我們的思想看法,我們的心和法已經有會遇了,已經體會到了,所以我們現在聽人說話,是非我們開始能分別了。
我們看外面的境界,慢慢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叫做因緣觀?什麼是叫做因果觀?慢慢我們能夠體會因緣、因果,那這就是更上一層樓,叫做頂法。
可能從半山腰開始,我們還能夠再向上進步能夠到山頂,所以到時候所看到的境界更加開闊,這樣叫做頂法,就是我們的心靈開闊了。
再來叫做忍——「忍法」。
儘管你能夠看到很多的境界,我們已經清楚了,但是回歸在人群中時,無論是有為法、無為法,世間法或者是出世間法,既然在人群中,我們還要又再進一步的功夫,要忍;要不然你發了一念的心,我們若是缺了忍力,欠缺忍的力量,那這樣即使你在山上,也很快就墮落了,容易被這個境界來把我們所轉。
要不然我們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性德,為什麼我們離佛那麼遠?所以我們要從頭開始,所以就像似在鑽木,不能半途而廢,起煙了還要繼續鑽,才會生出火來。
所以既然有感覺了,我們和人世間一切的法,開始產生一些體會,我們就要再更進一層。我們已經能夠了解,那既然能夠了解,萬法看的清楚了,我們若是缺了一念忍力,可能到半山腰就無法又再向上前去了。這個力量不夠,所以可能走到一半,沒有忍的力量,就無法到達最頂的境界去了,所以還是要忍。
有一句話說:「天上有天,人上有人。」所以,不要以為「我已經到頂法」,這樣是不是就對的呢?要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法上有法」,所以我們要身體力行。我們要身體力行,我們若沒有這個忍字,我們就無法真正到達佛的境界。
所以六度,布施、持戒這些都很好,但是這個忍字若沒有,他連持戒也很容易失去。所以我們要六度具足,萬行才能夠圓滿,所以其中的忍字是很重要。
所以我們若能夠在煖法、頂法、忍法那樣持得住,再進一步就「世第一法」。
我們處世,在處世中間如何來學佛法?這是很重要的,這世間紛紛擾擾真的很複雜,你要真正了解世間事,甚至不受世間一切來污染我們,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又再進一步。在這個忍法裡中我們若能夠堅持下去,才有辦法能夠得到世第一法。這就是從凡夫要進階到菩薩,就是到聖地的一個過程。這叫做四善法。
我們的心若有妄念,想要得到這個四善法,還是會受障礙。何況說是「障七方便等諸煩惱」,煩惱也是會障礙了這個七方便——
七方便:即小乘的三賢四善根。 三賢:五停心觀,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四善根:煖、頂、忍、世第一法。
這七方便法我們若是得不到,那很多的煩惱還是在我們心中,無法斷除。
我們即使要學,慈悲喜捨聞思修,也不是那麼容易,這全都是被障礙住了。因為被它障礙住了,那樣子才開始有感覺而已,很快這個熱氣就沒了。所以人云:「發心容易,恆心難。」那發一念的熱心,就如人云——熱心不必三天就冷卻了——,和這個意思相同。
所以我才會常常對大家說:「要恆心把握當下。」這個剎那要持於永恆,我們剎那一念心生起這就是我們永恆,也就是我們每天在說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這就是我們世間的善法的第一步。
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所以就是要好好堅持;若沒有從第一步開始,我們即使慈悲喜捨,我們要背得滾瓜爛熟,已經很熟了,你要能堅持這個「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要能夠到達這樣也不是那麼容易。
何況是聽聞法的時後,若是欠缺堅定的心去聽法,可能在聽法當中,也都會起那種煩惱的心,也有可能。
過去的人在聞法,都要先「千里求師、萬里求法」。現在的法在我們的眼前,是不是人人很用心在聽法呢?聞啊!聞法,聽了之後是不是整天的時間都沐浴在法流當中?之後我們是不是行在法中?我們真的得到了那分慧?我們是否能有辦法依法這樣再修行?智慧開啟了嗎?
好像還有一段的距離,所以修行如何難,難在這裡。熱心易起,但是恆心難持。所以我們用方便,七方便就是要用來幫助你修三賢法。
要修三賢位,要先經過前面說的這個五停心觀。因為它的位置還在賢位,賢位還沒入聖,這個賢的地位就是入聖之前的過程。我們若能夠修那四法——「煖、頂、忍、世第一法」,這樣,才能夠到達好似將要入聖的那個境界。
還未入聖以前稱作賢。那這個三賢不太好走,不過說起來,還是在一念心。
其實我們的性德本具,性德本來就是人人本具,只是我們已經妄念,去障礙了很多的善法。所以我們若能夠停止煩惱,很多的妄念,我們若能將它停止,自然我們就能「曉了明白自性德,人本自具不增減」。
其實,我們的自性德相與佛相同,佛沒比我們多,我們沒有比佛少,這個性德平等。只是一念妄念,所以我們就還要繞到那麼遠的名相上去瞭解;透過名相一一分析,分析種種煩惱,以及滅除煩惱的方法,才能夠去了解到真如的道理。
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52-妄念生 障善法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