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26-八聖道(一)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人人修行,就是要持一念大道。我們不是要修小行啊,我們是發心修菩薩道!

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身心不離法》就已經說過了——

我們要知道「四大毒蛇,五陰怨賊」,我們還要明白,六入是空聚。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既然是這樣如此虛幻,我們時時心就是受這個五陰,或者是六入那樣所擾亂,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愛詐親善」。

那種假情假愛啊,也不知道說,人世間問情何物呢?常常就是迷情於這個人間,所以就會造很多的業,做很多的錯事!所以我們要明瞭,我們要能徹底看透真理,那這條道路是這麼樣直的路,這麼樣簡單。你能夠知道人生無常,我們就要去透徹無常的道理。

佛陀都已經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了,四大假合的身體一不調和,無常就來了。何必為著外面的一切境界,因為「色」而來感受,所以想入非非,行動就生起了。再來結仇連怨,那樣由不得自己帶著這個業識,還是一樣看到那個「緣」,很容易就受那個緣把我們牽扯過去。

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空幻來聚會的,不可受著這個假情、幻愛那樣把我們牽扯而去。所以我們不只是自己要知道,我們更要教導別人;自己透徹了,我們就要趕緊對大家說分享,這叫做「傳」。

所以不要在人群中被顛倒的愛戀,迷惑了我們的心,這就是我們應該要修的。理若直,道就正了,「道正理直」那樣這叫做大道。

不論是道,或者是理,都是要正、要直。所以直心是道場,正心亦是道場。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修心,要自修「八種聖道」。

我們要有八種的聖道,那我們自己要知道,我們也要教導別人明瞭,教導別人要修持八正道,那我們若能了解八正法,才能「斬斷無明妄根」。

我們為什麼會不正?就是因為不正,路就走錯了,心 一念妄心起,那樣如此我們心的道法就會偏邪去了。所以我們要時時修八正道,自修也要教人修。

八正道也是亦稱「八聖道」。所以什麼何謂正?不邪謂之正,能通的才謂之路,那所以稱為「正道」。不偏差,一條能通的路,這樣稱作正道。

第一我們要有「正見」。這正見,常常告訴大家,我們要正知正見,我們若是沒有正知正見,那我們會受了邪思邪法所誘引,那就一直沉迷於這個六道中。所以我們學佛,最怕的就是邪見不正。

過去已經說過很多,這個「見」的偏差,希望大家學法也就要「聞、思、修」。

聽過去的看現在,所以過去既然師父常常在說:「何謂不正見?」大家就要回頭去看,那個「邪見、我見、人見」等等…那些再去回顧一下,這叫做「聞、思、修」。

聽了之後不要讓它就這樣過去,我們要不斷去思考過去。那聽聞現在,就了解現在、未來的道理。所以我們人人正見,一定要常常有正見、正知。

那第二是「正思惟」,就是「心無邪念」。我們若是正思維,心就正了;心正,我們所思考的就都不會偏差去了。所以我們要常常培養心正、無邪思。

第三就是要「正語」,正語就是「言無虛妄」。佛陀不就是正語者,不虛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嗎!我們既然學佛,對人說話一定都要正語,不能虛妄。

佛陀對這妄語他是很重視,所以在這個十善法裡中他就警惕我們——「身三、口四、意三」。

在心,佛陀告訴我們,有三種我們不可偏差。「貪、瞋、癡」這是我們人生錯誤的思想。

那麼在我們的行也有三種——「殺、盜、淫」,這也是很重的業。

那口則列出四種,因為開口動舌無不是業,所以口業就分為四種。所以我們要知道開口動舌,不可妄言、綺語、兩舌;我們若是妄言、綺語、兩舌,這叫做「不正語」。所以大家講話要很小心,若要讓人家相信我們的人格,就是聽我們說話,生意若要做得好,就是要顧好信用。

所以有這樣的故事,說是——

有一對的父子,他們的生意就是做銷售電冰箱等,這類冷凍機器的生意。在每一天在做生意的時候,這個生意父親常常叮嚀兒子:「做生意要真正的十分誠懇,我們要守信用。」兒子都聽進去了。

但是有一天,父親離開店裡由兒子再看店,有一位客人,覺得這家店很守信用,就要向他們買一台冰魚冷凍櫃。反正他看中了一台,他就認為這家店絕對有信用,隨便哪一台,一定都是好的貨品,所以挑了一台冷凍櫃。

這位看店的少老闆,他就那樣把這台冷凍櫃,反正是買的人所選的,就讓他載走了,賣給他了。

老店主回來,發現這台冷凍櫃怎麼不見了?兒子就說:「已經有人買走了。」這位父親就很生氣,就開始告訴他的兒子:「你做生意沒信用,你明知這台冷凍櫃的那個排氣孔,有雜質,塑膠雜質塞住了。已經告訴過你這台有故障,為什麼人家來購買時,你不對人說清楚?就這樣賣給他了!」

所以告訴他的兒子:「來,把車開出來。」兩父子就開始要去尋找那位來買冷凍櫃的人。

父親當然很生氣,那人若生氣了,臉色就很難看。遇見一位老朋友啦,就叫住他:「你今天為什麼看起來臉色很難看?你到底生氣什麼事情?」他就告訴這位老朋友,他說:「我的兒子竟然如此這般。」就將經過說給這位朋友聽。

這位朋友就說了:「唉呀!別那麼認真,就教訓他一下就好了,何必那麼認真?」兒子就說:「我以為他已經挑好了,應該就會知道了,回去用了若不好用,他自己就會去通排氣孔。」

父親就說:「生意不是這樣做的,你要告訴客人,這個產品裡面哪裡有什麼樣的故障,即使他自己會通,你也要事先讓牠知道,所以這樣就是不行。」

父親和老朋友說完話,車子開著就一徑走了。果然要去找那個人,這個人不在家;他要去向他解釋清楚,告訴他這台冷凍櫃裡面,有哪個東西塞住了?要去告訴他,但是找不到人,找不到人只好回家了。

隔天又去他做生意的地方,又去看一看。去看裡面的東西,已經開始營業了,魚都已經放在這個冷凍櫃裡面了,還好尚未賣出去喔,只是放在裡面。他就打開這個冷凍櫃,一打開時,全部的魚都腐壞掉了,很臭。

所以他就告訴他的兒子:「來,你看裡頭的魚全部是多少?拿磅秤來秤一下,秤出有多少的重量。」他就告訴他的兒子:「要負責,有多少的重量,多少的價值,我們應該要理賠。」那就把全部的東西秤完了,又將這台冷凍櫃載回去修理好。

就告訴他的兒子:「這些重量有多少?什麼人做的,什麼人負責。你既然是做了這麼樣糊塗、沒信用的事情,你要去幫那位老闆做工,看看你做多久的工時,可以抵銷過這個魚的重量。」這就是正語,這就是信用。

我們在賣東西,常常有時就會說:「我們就要守正語業。」有的人就會說:「師父,我們做生意,我們若是都說實在話,生意它就做不好了。人家若問我說:『這好用嗎?』我也要告訴他好用,顧客才會購買。若問:『這品質好嗎,我也要告訴他不錯,這樣他才會買。』」

這樣對嗎?那生意要守信用,不只是光顧著賺錢,我們生意有生意之道,生意之道就是要直與正。所以說話,即使是在做生意,也是要有道理。道理就是要直、要正,所以正語就是言無虛妄,不能打妄語,所以就叫做正語。

那還有「正業」,我們真的要知道,我們所在做的到底對還是不對?清白的善業才稱之為正;不清白的善業就是不正業。我們學佛要時時提高警覺,所們所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是清白的善,這樣才是正業。

接下來還有,那第五就是「正命」,就是說我們「依法乞食活命」。

佛陀對弟子說:「我們要心無貪念。」他就要以身作則,他出家修行。他本是一位王子,王子在皇宮有很好的享受,他為了要求道,要怎樣設法突破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他捨棄了榮華富貴,所以他去修苦行。

他已經成道了,為大眾說法,他也要想起了自己國土的人民與家族。所以他回到迦毗羅衛國,開始在說法,父王護法,他的父王很支持他,所以也要那些皇親國戚,若有兩個兒子以上的,就能夠鼓勵他一個兒子出家。所以這個皇親國戚出家的人很多,加上還有他的姨母和他的兒子,還有耶輸陀羅也都是出家了。

那這樣等於將這個僧團就變成無論是貴族、賤族平等修行的地方。佛陀認為,假使大家還在僧團中這麼分別誰是貴族或是賤族,那麼僧團修行的意義就失去了。所以佛陀就規定來修行的人,人人一律平等,要吃飯自己要出去托缽。

要如何讓我們的生命健康?當然要吃飯;要讓我們的慧命,無貪戀、無分別?所以要做到人人平等,那怕即使是皇親國戚來修行,你也要自己去托缽,這就是身心平等。

所以佛在世時,他的僧團就是以乞食活命,當然裡頭還有它包含著的意義。

所以大家先用心,什麼樣的生活,才真正是我們的正命?我們如何來說話,才是我們的正語?如何來思維,能夠無邪念?如何能夠正見,才能正知透徹真理?

所以請大家先將心靜下來,「心不離道,道不離法;法不離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26-八聖道(一)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