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23-自覺覺人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時光易逝,無常吞食,人命短暫」,這是自然法則。所以我們能把握生命,利用時間,來累積一切道業,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慧命有時乍現即逝,我們能不把握嗎!

所說的「慧命乍現即逝」,意思就是,我們要得到很好的因緣,會遇正法能受正教,這個機會並不多;即使有了這個機會,我們若不能緊緊把握,機會也是會消失。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能走上菩薩軌道更是難得。所以我們的慧命要增長,就是要得人身、聞佛法、走上人生的正道,這個機會我們要好好把握,我們才能成長,慧命才會成長。

要不把握現在這個難得的機緣,這個機會很快就消失了,所以要時時用心。

之前《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六道四生惱亂賢聖》不是說過,在日常生活過日子,我們要不斷,生起慚愧、懺悔的心。我們若有懺悔的心,洗淨了內心的無明,無明洗淨了,慧光就會顯現、人人清淨的本性就會出現;清淨的本性出現,我們對人事物自然會清楚。 

所以要如何面對這個憍慢幢?過去假使心中有憍慢,我們已經智慧開啟了,我們能改正過去,能趕快在未來不犯,若能夠這樣,當憍慢幢一生馬上就能拆下來,就沒有驕傲的心。

愛欲的心若起,對世間生起了貪欲,我們馬上將之消除;假如對人事物有所不滿,心中起了瞋火,怒火時,馬上可以熄滅,這就是智慧。

所以這就是能夠「生生世世,折憍慢幢,竭愛欲水,滅瞋恚火」。像這樣,我們就能趕緊消除憍慢,竭愛欲,瞋恚就不會產生了。

所以今天再說,我們還能「破愚癡暗,拔斷疑根」。

人人愚癡,就是會使得我們生起無明。常常說貪瞋癡,這種愚癡,遮蔽了我們的心地光明。我們都是因為愚癡黑暗--愚癡是很黑暗的東西,所以遮蔽了我們的智慧光明。

所以若能破除愚癡之暗,我們若是破除它,就像-- 燈光若被黑布遮住時,就變暗了,我們只要將黑布揭開,戳破,燈光就亮了,燈光亮了,黑暗就不見了,就變成光明。

所以千年暗室,只要有一盞燈火,一盞燭光,室內即使是千年的黑暗,仍可以大放光明。

所以不論我們,在過去生有多少的日子,或是過去無始,我們就已經開始無明暗蔽,只要我們現在能够啟發出智慧,自然「暗」就會消除。所以我們要「破無明暗」,還要「拔斷疑根」。

我們不是常常說:「貪、瞋、癡、慢、疑,這五項就是讓我們的心光透露不出來,所以我們會疑根很深。」我們看人,也對人人有疑;我們看事,對事有疑;看理,聽法,對理,對法都有疑,我們若是有了疑心,要入道理就很難了。

時光易過,我們若對法起了疑心,我們無法立即契理,無法很快的心與理會合,這就是因為我們有疑,所以疑心這個根,我們應該要拔除它。

我們自除疑心,也要幫別人拔除疑。所以自己有猶疑,當拔除了之後,也要趕緊告訴別人怎麼破除。

我們看事情就要趕快明智,很明智去判斷,是「是」或「非」。「是」的事情,我們要趕快立即做,「非」的我們要告訴他,這是不對的事情,所以我們自己既然智慧開啟了,我們要明瞭事理清楚,所以我們若能除黑暗,斷疑根,我們就能「裂諸見網」。

我們過去一直說「見」,這個見,實在是讓我們產生很多煩惱。舉凡「我見,人見,戒禁取見」…等等,很多的邪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好像一張網將我們罩住了。

你看,魚在水中逍遙自在,一旦用網子罩住了牠,要掙脫這張網就很難了。除非網子破了,才有辦法脫離,所以我們應該「裂諸見網」。

裂就是破裂,將網戳破,破裂它,在《阿含經》中有這段經文-- 就是在大海中有一條魚,這條大魚牠就像魚王一樣,牠每天都帶著一群魚群,在大海中悠遊自在。

有一天,打漁的人見到這群魚群,就用一個很大的魚網,一網打盡。魚王與牠的魚群知道網一撒下,牠們已經全都入網了,何況漁夫既然已捕捉到這群魚,趕緊將網子收緊起來。

這條大魚眼看網子愈收愈緊,魚群一直掙扎。這條魚王,大魚靈機一動,在魚網還沒完全收緊時,牠將頭栽進土裡,用牠的魚鰭用力戳破魚網,掙扎著,以二個魚鰭向上一直掙扎,當然要很用力。魚鰭魚尾的鰭很銳利,牠一一割斷,戳破了魚網,所以魚網破了,雖然已經收緊了,但是魚網破了,這些魚可以破網而出。

但是這條大魚雖然栽進土裡,牠自己本身就犧牲了,郤救了很多魚群。

這是經文中的一段,沒錯,我們修行真的很辛苦,我們用一生一世全心入道。不僅要修得了解道理,我們還要深入人群;我們要自己自知,還要使人知;我們要自覺,還要使人覺,所以我們要不斷上求下化。

所以我們要花很多時間,但是這麼多的時間,日久年長,當然要付出的很多。

所以犧牲一輩子,說不定我們能以身作則,就能夠教化很多人。不只言教還要身教,還要身體力行,我們要將所知,所見,所解,所行,能讓普遍的人了解。所以我們應該要不顧一切,就像那條魚王,要如何突破那張網;就像我們,要如何才能將這些邪知邪見,人我是非都能完全清楚。

當然,自覺覺他,這要花很多時間。「裂諸見網」也是很辛苦,要拔除疑根也不容易,就是這麼不容易,所以才叫做修行。就是這麼不容易,才能突破愚癡。

所以我們內心的五種病,若不好好用心,一一去突破,去斷除,若不如此,我們就無法,「深識三界猶如牢獄」。

因為我們人人,都是在欲界凡夫地。在欲界凡夫地,欲實在是非常誘引人,處處陷阱,我們行走不慎,很容易跌落下去。

何況有時平坦的路,還會走到跌倒,剎那之間跌倒了,唯然沒有危及生命,也會傷了腳,手撞到頭等等,即使平坦的路也會走到跌倒。何況人生這條道路坎坎坷坷,真的要日日用心。

我們要知道在欲界中,沒有一件事不是在迷惑人,沒有一件事物不是在誘引我們,這叫做欲界--欲很大,所以不只是自己的欲念,無法突破;其實欲的境界在誘引有很多。

還有色界,無色界-- 在色界裡,雖然沒有那麼多的欲在誘引,不過還是有識;雖然在色界減少了欲,但是意識,思考,還是有很多的煩惱。

我們若能到達無色界,雖然無色,無物,但是無明的一念生起,一樣會有漏、會墮落;一樣有漏,煩惱還是會產生。

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二因緣(一)》、《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二因緣(二)》中,不是跟大家說過了嗎!「一念無明生三細」,從無明開始,無明緣行。

這一念無明從哪裡來的?本來人人都有清淨的本性存在,只是一念無明一動,十分微細的行蘊就開始生起了,所以就動了「識」。意識動,行蘊起,意識,種子,無明,就開始不斷生起。十二因緣就開始,延續到生老病死。累積了這些無明,在欲界的造作,這樣就漏落三界,就一直下去。

從無色界,色界一直到欲界,一直延續下去,所以我們要修行,就是要修到回歸我們的本性。

我們要回歸我們的本性,就是要透徹「苦、集、滅、道」。既然來到此生,就要知道苦、集、滅、道;這四諦的道理我們要非常了解。

四念處也要非常了解。我們的心是無常的,不只是身的不淨,心也是無常的。

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四住地煩惱》說過了,過去不是說生住異滅,我們的身體,仍是在生住異滅之中。

所以不論是四諦,四念處,我們都要常常去思惟-- 在人生中苦難偏多,什麼所「集」的,因為有這個身形。我們這個身形,開啟了很多的欲念,這個身體要去追求什麼?什麼是清淨?什麼是永久?都是由身開始,受了這麼多的苦難。

所以各位,我們在三界之中,不是到了無色界,我們就解脫了,仍末解脫,一念無明若起,因為那個地方,我們在一O八種煩惱,都已經分析過了。

一樣有這麼多東西會誘引我們,所以若是一念無明一動,行就出來了,識就開始去造作很多的業。

各位,身在三界當中,我們要深入去了解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不過修行仍然要在欲界中,一切的欲你若都能突破之後,就能回歸清淨的本性。

佛在人間成,所以我們應該要把握人身,好好來修法。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聞佛法,我們就要好好行茲在茲。佛陀教育我們行菩薩道,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在菩薩道中精進。

不然三界中,沒有一個地方是舒適的。如牢獄,一旦進去,真的要再出來就很困難了。

所以希望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23-自覺覺人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