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14-不學則迷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每一天每一時刻,我們應該就是要注意這念心,心若是迷就生煩惱,造業日增,心門若閉鎖起來,那就拒善犯法,所以「蒙蔽心思慧障明目」。

那經文裡面就這麼說,「弟子眾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積聚無明障蔽心目,隨煩惱性造三世罪。」

從這幾句經文我們也能夠體會,我們人人都是佛的弟子,所以我們天天上殿來做早課,面對佛、法、僧,就是要以虔誠的心,我們自己要自問自己:「我們從無始至今,無始以來,我們一直一直都是,沉迷在苦海中。」

娑婆世界,哪一個人沒有苦呢?只要我們的心蒙蔽,就是沉迷在紙醉金迷;有的人打扮得很美,全身像聖誕樹一樣,她以為這樣子很美,其實那很苦啊!

記得有一回我去台北,有一位貴夫人,很大的企業家的夫人來看我,全身珠光寶氣。從她的耳朵開始,一直到胸前、一直到手、一直到腳,真的是叫做「珠光寶氣」。

跟我談話時候一直看錶,說:「我應該要趕快回去了。」儘管她覺得,「我聽得很歡喜,但是這個時間我要趕快回去了。」

離去之後,就有一位委員告訴我,她說:「某某人她不論如何每天三點之前一定要回去。」我說:「她難道要去跑銀行?」她說:「不是跑銀行,她是三點之前回去較安全。」我就問:「為什麼不安全?」她說:「您看她那一身,她不想太晚回家,全身可是有幾千萬。」

我想起來,確實她真的身上不知道有幾顆珠寶都是上千萬的,當然很沒保障。為什麼要這樣來拘束自己、來束縛自己呢?她這樣是不是很歡喜呢?在她來想,應該是很歡喜。

所以有一回又來,一直一直就是要我去她家。剛好有一回,也是出去複查濟貧個案,回程時,在帶她的這位委員,就把我載進她家。

要進門也很不方便,一關一卡,進去真的是很豪華,開眼界了,無論是房間,反正每個角落都要我去走一下。甚至打開了她所擺設的東西,那不是身體可以掛的,是擺在家裡的,什麼玉、什麼石、什麼寶全都有。

在幾年前聽說她往生了,那些東西在哪裡呢?絕對是沒有帶去。

人生何必啊!何必這樣沉迷在這種苦海中呢?她有很多錢、她有很好的環境,但是偏偏自己沈溺苦海。人在走要有人跟,進到她家一關一卡都要有人看守,何苦來哉?真的是沉淪苦海。

「由於最初一念不覺」這就是我們來到人間時,就是這樣一念不覺。

儘管她造了很多福,她這一生也常說她在布施,但是方向不同,一念不覺所以就迷了。這就是因為無明,所以這叫做無明。

一念不覺就是無明,「從迷積迷」,既然都迷了,來到人間還是迷,迷於虛榮的心理。所以有錢人就是迷於虛榮,所以這種虛榮心,如此「以歷塵劫」。

這種無明,即使他信佛,但是他不知道未來的果報;就算知道有因果,但還是不知道什麼是緣與報。所以雖然聽到的都是他在造福,但是也同樣有虛榮的心;或是有爭有奪,在這當中難道都沒有造業嗎?有啊!

所以「以歷塵劫」,這不知道多久了,一直一直累積。何況我們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到底我們造了多少惡?造了多少業?結多少惡緣?種多少惡因?這種因、緣、果、報,這樣累累一直累積下來,這種「以歷塵劫」,劫數好比泥沙一樣,不知凡幾很難計算。「故稱為聚」,就是不斷一直積聚下來,沒有將它消除、清洗的機會。

我們法譬如水一直在提醒:第一就是要預防;第二就是要去除。

我們第一要預防,我們不要去造罪業,我們的心,不要被無明塵垢遮蓋,這就是戒,就是預防。

那麼第二呢?我們無法知道過去,是不是造了罪業,所以在這一世不斷清除。我們內心的習氣煩惱,雖然這一世能會遇佛法,雖然我們不知道過去的,我們這一世還是要不斷懺悔,不斷把我們的習氣要趕緊一直改掉。

即使有煩惱,我們也要趕緊常常清洗,懺悔即清淨。要不斷不斷一直懺悔,時時一定要常常預防。

所以我們遇佛法,聽了之後就要心開意解,打開我們的心門,不能把心門閉鎖住。我們的心門若閉鎖住,即使讓你聽聞佛法,也是無法理解。

所以有聞要有解,我們既然在修行,要有修有證。即使是在醫院當志工,看到病苦的人,我們也應該見證,見證人生是苦,我們要警惕自己,好好身心要保護健康,這也就是我們要如何懺悔。

要如何聽經修行,能夠證果?這都要聽、要看。看了之後我們自己要向內自省,要趕緊覺悟。

所以我們不要一直積聚,這些煩惱、人我是非,所以不可以聚。

這應該大家都知道了,過去一直一直,不厭其煩地解釋,這三種細相煩惱就是貪瞋癡。

為什麼會貪?為什麼會瞋?那就是因為癡!內心就是被遮蔽了,外面的境界迷住了他的慧眼,所以會變成煩惱。

而且這種煩惱根深蒂固,叫做「根本煩惱」。所以這個三細--「貪、瞋、癡」,就是根本煩惱。

這些過去也對大家說過:「境界為緣長六粗。」

枝末無明,我們過去已經一直解釋,解說到一百零八種,都是從根本煩惱,枝末煩惱產生的。

這麼簡單的事,總是一直在不覺無明,所以累積了很多的迷。所以因為無明才會迷,所以說「由無明內蔽智心」,往內智心被蒙蔽掉了。

智是分別智--要如何分別人世間?人事物是事、是理,這都是因為智,所以智是分別智。

慧則是平等慧--我們若沒有先經過那分分別,是「是」是「非」,我們如何能使那分平等的智慧,來包容人間?

所以「內蔽智心、外障慧目」。說到這個「平等」啊,要特別留意,若只有平等而無分別善惡的能力,好壞就分不清了。所以我們要平等慧,就要先有分別智。

所以我常常很慨嘆說:「是非啊,我們世間人就是是非不分;有的人就是好壞都不會分,就說平等、平等…那種平等沒有過濾過。」

你要以平等慧去包容,也要懂得去引導人。你過去的錯誤,我包容你沒關係,不過還是要循循善誘,如何讓他能改過自新;對的,我才對你說:「這是對的,我包容你;這是不對的,不對的就不能原諒。」不能原諒的就是--這種事他不能再重複。

現這個身份,應該讓他再有機會,去重新再改過,這就是用智慧。

有這樣的過錯,我們要如何去包容,同樣平等的愛,要讓他有一個機會,什麼樣的環境下再去改過,若能如此就是慧目清淨。

我們要如何以平等去包容,就要先經過智慧去幫忙造作,那念愛心是永恆的。

只是外面的境界,我們若被外面的境界迷住,是非不分,是非分不清楚也會犯錯,這會被障礙。

所以我們內心若是蒙蔽掉了,如此外面也會犯錯。

很可怕,我們的內智,若是蒙蔽了,外面就是濫做好人,也不對--因為會「令人不知道他犯了錯,或是讓他以為他根本就沒有犯錯。」這就不對了!

如果這樣下去,錯了他不知道錯,自此以來,從這樣開始隨煩惱之性,這個煩惱之性,慢慢養成這種習氣、習性。

習氣我們還能慢慢改,它若已經深入變成習性,深入了性,這樣就眛了天良。良知都失去了,煩惱之性已經眛了人性,這樣就昧天良了,如此他就會造五逆罪。

五逆罪是逆理而行,這種是十惡不赦的罪,所以閻羅殿裡都是這種十惡不赦,甚至或是「為三世罪」。

地獄一期刑滿,性如果還存在,就要再來人間,餘業未盡,一樣再來受苦。

來到人間,又是沒有因緣,遇到生命中的貴人,因為他以經絕緣了,所以沒有那個因緣,一樣受苦又再造罪,罪又再延續到下一世,所以變成三世的罪。

各位一念心而已,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所分別的道理要很清楚,是非要清楚。

各位,真的要把心照顧好,我們若是心迷就成惱,造業日增。

心門若閉鎖起來就拒善犯法,蒙蔽心思就慧障明目。眼睛明明張開著,看東西很清楚,但是智慧卻被外境障礙。所以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14-不學則迷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