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55-十六知見(十)起者見 使起者見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六知見(九)使者見、使作者見》說過「作者」、「使作者」。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起者」。

「作者」就是已經去做了,但是「起者」是發起的人。所以平常時若是有不好的念頭,這種的法起動作,無論是對於人群或是對於社會,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起」——發起實在是很可怕。

然而凡夫總是只知道起動起來,只知道若是做錯誤的事情,那個發起人所做的,是有罪過的。但是不知道,其他促使別人發起動作的人也是同樣有罪。那個「使人」,不只是我自己,不是說:「他發起我去參加。」不只是這樣,還要去用計謀,要如何結群集眾,大家一同去做亂。這種用計謀集合群眾的人,就是「使起者」。

你看,在戰爭也是,只是一個動作,就變成了好幾年的戰爭,不斷連年。這到底是英雄?或是使社會民不聊生?那個動念影響所及的,不只是自己,小小的事情,彼此之間,還會動員了所有人民的心念。若是如此,這個業很重。

但是他卻不知道,他以為只是帶領的那個人不對,其實跟著他一起做錯的人也一樣,同樣那個業是同等的;而呼籲更多人一同加入的人的業,還更加的重。這應該我們都能夠瞭解,世間的法律也是一樣這樣;而從因緣果報來看,同樣也是這樣。

在佛經當中有一段「寡母稚子」的故事,可以用他的智慧來化解一個國家人民所受的苦,可以把它化解掉。

在這段故事當中,就是有一位寡母要養育一位很稚幼的孩子,很辛苦。但是這位媽媽非常的有智慧,覺得養育孩子長大,就要讓孩子有智慧、愛,應該要為人群的利益;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之後,身體健康,卻去傷害社會人群。所以希望她的孩子長大是一位將來可以利益他人的人。

所以她很用心的在養育他的孩子,甚至都選擇寺院,去寺院裡聽經,去瞭解古代人他們的道德行為,都是以禮教來教育她的孩子。希望她的孩子在芸芸眾生當中,不要起了妄念,或是邪思、邪行。她教育她的孩子要很尊重,尊重真如——每一個人內心當中的真如本性。意思就是要能「自愛」,真正徹底的自愛,才能夠去愛人。這就是這位非常有智慧的母親對她的孩子的期望,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培養。

常常陪他去寺院,若是看到修行者,就很恭敬禮拜,培養這分的禮。所以在那個地方聽,沙門就會為他講經。若是在早上聽完了講經之後,回去家中,還是不斷地在薰習:「今天的沙門對我們所說的道理是什麼?」還會再這樣把沙門所說的道裡重複一次,也讓孩子在背一次讓她聽。所以母子那種彼此之間的道德、慧命就會成長。也就是可以「稟佛神化」,採用佛陀大覺、不可思議的智慧的那種教育方式,來教化、教育她的孩子。所以這是這位母親對孩子的期待。

甚至在這之間,他們所住的這個國家,這個國王卻是貪財無道。不是以德政,就是一位非常貪而無厭,不懂得疼惜他國民,就連對於賢人也非常的輕視。像這樣的國王,在那個國家的人民,就是苦不堪言。

這個國王平時橫行霸道,他自己也知道:「我對人民刻薄,我自己在享受,我自己的行為將來死後是不是會墮入地獄?人生如此的無常,萬一我若是死後墮入地獄,那就受苦無量了!」自己在那理想。

明知道這是罪惡,但是他還是不會想要立即改過,他所想的就是想著:「死後我若是墮入地獄要怎麼辦?」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要去貢獻給閻羅王。他覺得:「若是去到地獄就是閻羅王在主張,閻羅王若是能夠放過我,我就不用受地獄的苦難。」所以他開始就向人民徵稅,再一次將所有人民的家裡,若積存一些金子,他都去收刮,把它們全部沒收。

甚至他還發出了一道很重的命令。發出重令就是說:「人民如果有私藏一厘、一錢的金子,他的罪等同死刑。」那個罪如此的重,意思就是說每個人只要家裡面有金子,不管是一錢、五厘,狠少的一點點,都要拿出來,拿出來積聚起來送給國王。

國王就是想要把這些金子全部積聚起來,等到將來死後好送給閻羅王。

這個命令使全國的人民苦不堪言,而且人人的心中都非常厭惡這樣的國王。但是無奈啊,就是要依著這個國王而生活,所以敢怒不敢言。

這樣的情境經過三年之後,還是一樣。所以這位童子,他覺得人民真的是苦不堪,他應該要想辦法來制止這位國王,對於人民的虐待。

所以有一天他就對他的母親說:「在過去當我年紀還很幼小的時後,父親往生,當時是不是在父親的口中放了一個金錢在裡面?」因為在當時,當地有個風俗,就是當人往生之後,就是讓他的口中含一個金錢,這是在他們那個地方的風俗。所以這個童子他很幼小的記憶中,好像有這麼一回事,他就向他麼媽媽提出了這個問題。

他的母親就說:「有啊!」這個孩子就說:「父親含著的錢,是不是應該還在口中?」媽媽就說:「應該是吧!」他就告訴媽媽:「媽媽!是不是我們將父親所含著的錢拿出來獻給國王?」媽媽知道以這個孩子的智慧,應該是會有所作為,媽媽就說:「好啊!隨你的意。」

所以他就打開了棺材,真的將父親口中含著的金錢拿出來。這位童子去到國王宮門外,就向侍衛說:「我要來獻金給國王。」侍衛去向國王稟報,國王聽了,覺得:「只是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到底從那裡得到這個金的錢?」所以他很好奇,就叫他將孩子帶入宮中。

這位國王看了這個孩子所獻出的金錢,把它接了過來。因為在這段時間,所有的民眾,已經是身無寸鐵,不只是身無寸金,已經到連鐵都沒有了的狀況,怎麼這個孩子還能夠手中有這個金錢?他好奇就問了:「你的錢從那裡來的?」

這個孩子就回答了:「是從我的父親他往生時,嘴內所含的金錢,我把它拿出來。」

國王又問:「你的父親口中含著金錢的作用是什麼?」童子說:「父親往生之後,口中所含的這個金錢,就是要去巴結閻羅王。」這位國王就說:「你現在把錢拿起來了,難道你的父親並沒有賄賂閻羅王?」

這個童子就說了:「人,其實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人如果一息不來,靈魂離開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哪有什麼閻羅王可以讓他賄賂呢?你看,這個錢不是同樣還是含在我父親的口中嗎?這種想說有什麼賄賂、巴結、貢獻給閻羅王的東西,這都是沒有的。」

這位童子又對國王說:「看佛經中如此說:『為善福追』我們若是造善,福自然就會增長起來,所以『為善福追,作惡禍隨。』你若是做壞事,禍就永遠都是跟隨著你;但你若是做福,這個福在你的心中就會增加。」

「所以『禍之與福,猶影響焉!』像影隨著形、像聲隨著響。你若是打一下,聲音就會響了出來。只要你東西互相相擊,聲音就一定會響出來。也如同你在走的時後,總是會有人影,影子一定隨著你的形走。所以『禍與福猶影響』,如影隨形、如響隨擊,這是一定的道裡。」

「你的身體行走時,若是想要避開影子,絕對是不可能的。『走身避影,豈可得乎?』有辦法嗎?你的身體在行走,有辦法可以避開影子嗎?當然是不可能。」

你看,我們若是在陽光下,或是在燈光下,你人在其下行走的時後,走到那裡,影子就跟到那裡;無論你跑得多快,影子也是一樣追得很快。所以身要避開影子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命中之後,『靈逝變化』我們的靈魂就消失了,離開我們的身體了。到那裡去呢?隨著我們所造的業去變形,你怎樣去巴結閻羅王都沒有用,你死後就是隨著你的業去,無法巴結閻羅王。」

「大王,為什麼你今日可以成為一國之王?因為你過去曾經造福,你有了福,所以你來享受了一世的福業,所以你應該要英明來對待人民。如果以你現在的身份來造更多的福業,你可以幫助很多貧窮困苦的人。若如此,你的福就增加了,如此你就不必去巴結閻羅王了!」

這位國王聽了之後,忽然間心智大開,不只是心開,智慧也增長了,就這樣趕緊下令,解開那些禁令。甚至對於過去他知道有錢,但是沒有交出來而被抓去關的,使其受刑的,趕緊將所有監獄中的人全部放開,將其釋放出來,讓大家可以士農工商,安居樂業。甚至開啟國庫去佈施貧困。

一個孩子的智慧,可以影響一個國家,那個思想觀念錯誤的國王。那看,這種發起動作,福多大呢?真的是功德無量啊!

總而言之,無論是自作、使他作;自起、使他起這些等等…都是善惡,我們看這個觀念向哪邊?往好的方面呢?功德無量!向壞的方面?罪業深重。不只是今生,即使到了來世還是同樣業隨身!

所以,諸位平時修行,實在是很簡單的事情,只講究一念心。這念心如果照顧得好,遍使一切好的事;一念心茫、壞了,自然就會便使一切壞的事。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55-十六知見(十)起者見 使起者見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