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28-九結(九)慳結
目錄 |
1.幸福奉學
我們每個人凡是來修行,在寺院裡,第一項功課,修行的名稱,就是早課。在寺院中,沒參加早課不算修行。
其實,冬天時風很大,覺得很冷,從棉被要掀開那個時候,那一刻就是在修行了。你如果捨不得溫暖的被窩,不能捨,這種不捨就是在生活中,在生活的第一刻就已經是慳貪了。貪在那裡呢?貪於睡眠。
這是生活中,訓練我們一早時間的第一個生活動態。所以過去有祖師這樣的一句話說,就是說睡眠:「一眠之時,百歲乃覺,纏綿罪網,不求出要。業類難消!」
這就是說,我們如果一睡下去,就是一直睡,就是躲在被窩裡,像這樣人家在修行,一早在誦經求法,這之間我們偏偏躲在被窩中,像這樣,這一生還有什麼道好說的?人生的第一步,修行的第一個時刻,我們都已經放棄了,如此百歲,我們差不多一生都沈溺在這種貪睡。
既然行不修,不只是睡,失去了時間,失去了修行的價值觀,這樣在平常的生活能夠精進嗎?變成在寺院當中只是空度時日,所以百歲就是到老來,那時才會想要清醒,太慢了!這樣就是一直纏綿,一直纏綿在罪網當中,這個網網住了我們,讓我們無法解脫。為什麼無法解脫?就是因為不清醒。什麼時刻不清醒?修行的時刻你都不清醒了。
有的人就說:「我太累了,所以我不能起來做早課。」或是說:「我身體很不好,所以我不能做早課。」其實這都是因為心,心的網網住了我們,所以使得我們懈怠,所以使我們墮落,這種人就是不求出來。
各位,生命在什麼時刻?有感覺的時刻就是生命。生命的價值在那裡?能去做事、去付出,在人群中能夠和睦,這叫做價值。
我們的人生只為了自己生活貪圖在那一點享受,自然要投入人群中就很困難了。因為這是代表你這一個人,你的人生觀就是為自己計較,不想要捨棄自己的習氣,走入修行的道場,大家和睦修行,這樣的人哪能成功呢?沒辦法!
就像我自己出來要出家,我就要很把握時間,幾十年如一日,這樣才行。
各位,真的我們要在每一天,修行的第一步要展現出來。寺院本來就是朝鐘暮鼓,早上聽到鐘聲,這就是這一天的第一個時刻,這個時刻很重要。到了晚上聽到鼓聲,這個時候,識我們要安心睡眠時。鐘聲和鼓聲之間,就是我們我們合群在一起,訓練「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來經營我們的道場,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各位,學佛就是一念心,這念心不要被網子纏住了,不要人在道場中不想要求出離的方法,否則,我們的業累,就會不斷、不斷地纏縛,消不掉。不但消不掉,還一直纏下去。大家要很注意我們的生活,所以這個貪字不要有,因為貪會使我們無法向前前進。
我們現在所要說的第九結,就是和貪有關。第九個結就是「慳」,「慳」就是「慳吝」,也是「慳貪」的意思。所以經文中說:「謂諸眾生耽著利養,於資生具,其心吝惜,不能捨施,廣行不善,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流轉三界,不能出離。」
「耽著利養」,修行我就是要在這裡享受,安享天年,是不是呢?不是啊!我們來做人,我們是不是只為了享受?錢賺很多,穿很好,吃很好,住很好,是不是要這樣呢?若是這樣的人生,就像剛才說過的,那樣纏綿在睡眠的業網中,那實在是苦不堪言。所以我們要知道,不要耽著利養。
「資生之具」,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東西,我們是不是都要用好的、穿好、吃好、享受好,這些東西是不是我們一生當中所要追求的呢?可能很多人已經擁有了,但是我們願意捨嗎?常常說:「人有一就會缺九,不捨,捨不得!」這就是人生。
修行就是在要不捨、捨不得,我們要學著捨,我們要捨得,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不論是在家、出家,我們要修一念心——「捨」,要能捨才能得,你捨了煩惱,才能得到一念清淨;你捨了一分財物,你才能夠得到一分的輕安!
所以,我們若是不捨,貪著的煩惱還積在我們的心裡;我們若是不捨,看到芸芸苦難的眾生,就無法發揮那分的愛,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如何去捨。不要心裡只想著自己享受,只是自己想要擁有很多,一點都捨不得捨,這樣就會「廣行不善」。
你善的不去做,自然就會變成惡;你若不肯殷勤精進,當然就變成懈怠墮落。這都是相對的。
《阿含經》也有一段經文,就是說:「我見世間人,有財癡不施,得財復更求,慳貪積聚物。」
這段文字很簡單,佛陀說,他看到世間的人就是這樣,有財,擁有很多的東西,但是他很癡。貪、瞋、癡當中的癡就是表示沒有智慧,他以為世間的財物,永遠永遠都是我所有。
世間人本來就是無常,我們一生有幾十年,難得有一百年。就算讓我們可以活到百歲,到底我們真正可以使用的時間有多少?所以財是否永遠都是我們的呢?
總而言之,世間人有了錢財,他就是「癡而不施」,因為他沒有智慧,他要做守財奴。這個守財奴就是捨不得施捨,所以「得財復更求」,得到錢財之後,他還想要得到更多。這就是師父所說的:「得到了一,就像要再永有十,永遠都缺一個九。」你想,這樣癡不癡呢?癡啊!
若是可以:「我有十元,我能捨一元。」想看看,有十元可以捨一元,有一百元就可以捨十元了!我如果有一千元,就可以捨一百元啦!這就是在啟發人心,那怕只是點滴,這念心大家匯合起來,就能夠為世間苦難人做很多的好事情。
不要輕視點滴的施捨,點滴的施捨,對外能成就大事,對內是成就道業。他能隨喜功德:「慈濟是做好事情,沒關係,你每個月來跟我收一百。」只要起這一念:「慈濟做好事。」這念心,就已經啟發那分施捨的心。雖然不多,但是那念心在;若是能夠捨得、捨得那就更好。
世間的財物到底能做什麼呢?對我們自己很多、很多,我吃了多少、穿了多少、要用多少,其餘的都是多餘的東西。既然是多餘的,為什麼不去幫忙做更多事情呢?所以常常起慳貪。積聚這些東西倒底能有多少?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阿婆開店,人家去買東西,她都不會算帳。人家如果問糖一斤多少,她說:「五元。」然後又說:「不對,十元。」然後想了一下又說:「不對,十五元。」
買了一斤糖,二十元拿給她,要找多少呢?她說:「我要找給你五十元。」拿到的人說:「不對,阿婆,妳找錯了。」阿婆說:「這樣錯了喔?那找你一百元。」這樣就更不對了。那個人就說:「阿婆,這樣還是不對。來,我跟妳說。我已經給妳二十元,妳再找我五元就好。」後來,買個人很有良心,就自己跟她拿五元,說:「這是五元的。我給妳二十元了,所以妳找我這一個五元就好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天在那裡,就是在這家店常常發生這種事情。甚至有的人看到阿婆找了更多的前給他,他很歡喜,就又順手拿走一個東西。
有一天她的老朋友,老師退休了,每天都來她的店裡坐,每天都看到這樣的事情。有一天,退休的老師就對阿婆說:「妳這樣不能做生意了,關門好了。我們老人已經有失憶症,不要再這樣做下去,妳會賠本。」阿婆說:「我為什麼會賠本?」他說:「妳不會算帳!」阿婆說:「誰說我不會算帳?」老師說:「像妳這樣,每天都找錯錢給人,這樣妳一定賠本。」
阿婆就去拿出一本帳簿,她說:「我不只會算帳,我還會記帳。這本帳簿妳看看。」帳簿拿過去看了之後,這位老師實在是看不懂,整本簿子都是一一一,密密麻麻的一一一,有上面的一,也有下面的一,都是一畫一畫,密密麻麻的,整本簿子也都已經翻得又油又破,就是從第一頁一直翻、一直翻,還是一樣的一。
老師說:「我真的看不懂。」阿婆說:「妳怎麼會看不懂,妳翻出來我跟妳說我怎麼記的。我歡喜就是賺到了。」老師說:「你為什麼會歡喜?」阿婆說:「像我這樣在這個地方,人來人往,來來去去的人像我買東西。有時後,他拿十塊錢給我,我找他五十元,有的人會再還給我,再向我拿五元就好了。像這樣這一筆帳,我有多歡喜啊!這樣我就畫一槓,類似這樣。妳看,下面這些妳來比較看看,看是入比較多?或是出比較多?」
老師說:「什麼叫做出?」阿婆說:「出就是這些,我如果找給他們,他們很歡喜,拿了就走了,隨便香菸拿一包也走了,汽水拿一包也走了,這樣我會很不高興。但是我這裡下面就畫一槓。這樣妳幫我比較看看,看是收的比較多?或是出的比較多?」
真的收的很多,每一天、每一天都是密密麻麻。上面這一截經常都是填得密密麻麻的,但是下面那截有時是空白的,有時有幾筆一一。
老師說:「原來這是妳的人生哲學啊!」阿婆說:「是啊!我如果看到世間人,這些都是好人,有良心。世間如果人有良心,他就不會貪;沒有貪心的人間,這個人間就富有了。所以我每天都很歡喜!」
各位,人生的哲學是這樣,不是我們自己不貪就好了,我們也希望別人不貪;不是我們自己精進就好了,我們也要看別人精進。各位,精進就是莊嚴道場,人人都要精進,我們若是希望社會祥和,人人要無貪念,所以我們不要有慳貪的念。
一個貪,可以從睡一直說到做生意。沒有錯,這都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28-九結(九)慳結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