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92-六疑(一)心靈的迷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修行初入門時,就是一個字--「信」。「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不都是我們常常在說的嗎?確實,如果我們沒有信,就無法入佛門來。所以必定要有一份堅定的信仰,所以我們若是信得不正確,也是會迷茫顛倒。

前面我們說六愛,現在我們說六疑。

疑,就是根本的惡。我們若是有疑,真的就會做出種種的惡。那什麼叫做疑?就是「猶豫為性,其於不信之業。」也就是因為他有這種不信的業,所以就算有很好的法在面前,他還是會起猶疑,無法下決定的心,所以在信仰中間起起落落。

有時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信了,但是又有什麼樣的環境一來,他又被人轉了。所以說,無信很辛苦;有信卻又猶疑不定,這樣就會起落不定,也會生出很多煩惱。所以「起於不信之業」,這些煩惱就是起於不信的業力!

我們也常常看到現代的社會,多少妻兒不相信,兄弟不相信,夫妻不相信,朋友、兄弟、親戚等等都不能相信,互相疑惑,造成了多少家庭的悲劇。

所以「六根對於六塵,於善惡二法,明瞭決定,可不需疑。」我們的六根在六塵當中,緣著外面的境界,我們若有智慧,這是善的、這是惡的,我們很清楚就不會起疑心。假使我們不清楚,當六根面對外面的六塵,就會被疑心拖著轉,所以我們的意識念頭,就會容易造業。這些都是在非的境界,都是錯誤的。

報紙上也有這樣的一個例子,就是一對情侶,男生和女生感情已經很深,但是這個男孩子覺得:「這個女孩子這麼活潑、這麼美,在外面還會不會有其他的人?我要得到的是清白的人,我要得到的是專念的心。」所以他對這個雖然很愛,但是也管得很嚴。

這個女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兩情相悅,兩個人都很好。但是還沒有訂婚,還沒有結婚,所以她想要和誰說話,要和誰來往,也還是她的自由。

有一天這個女孩子讓另外一個男孩子用摩托車載,他們再另外的朋友就對那個男孩子說:「我有一天看到你的女朋友,讓某某人用摩托車載。」他聽到了非常的生氣,就開始去找這個女孩子來理論,一直在質疑女孩子:「是不是和另外那個男孩子有什麼關係?是不是對我的感情有變?」這個女孩子一直就是不承認,但是在這當中卻還是一直在爭執。到後來,這個女孩子也覺得心灰意冷了,她就想:「既還沒有訂婚,也沒結婚,為什麼管我這麼多呢?」所以慢慢對這個男孩子的態度就冷淡了。

因為這樣,這個男孩子對她的疑心更重了。所以,有一天,他就去約這個女孩子說:「你若是對我有二心,或是真的對對方無意,你敢跟我一起去死嗎?」女孩子回答他說:「我憑什麼要跟你去死呢?我又沒有怎麼樣,我為什麼要跟你去死!」就因為這個,這個男孩感到對於這個女孩感情已經破裂,萬念俱灰之下,就用電線把這個女孩勒死,然後自己自殺。

後來被人發現了,送去急救,雖然這條命救回來了,但是心靈的牢獄無法解開。同時,他也要被人判刑關入現實社會的牢獄當中。判刑之後,是不是關個十五年就過去了呢?心靈的牢獄不知道還有多久?

所以,到底這種猶疑的心、這種疑慮的性,是不是因為這個教訓就能夠戒除呢?這都不知道。發生在社會上,類似這樣的個案真的是很多,這就是起於那分的疑!

不相信眼睛所看到的,尤其若是有別人看到的,在當別人看到了之後來對他說,他的內心就會一直起疑了。這就是「俱非境上」,我們的心緣著這樣的境,無論是聽到或是看到、感觸到的等等…全都是起於那念的心--疑心。所以就會成就很多惡業,這就是因為「無擇法智」。我們若是有選擇的智慧,無論別人對我們說什麼?或是聽到些什麼?我們應該都能很清楚。

社會是這樣,我們學佛也是一樣。我們學佛,既然選擇了佛法、佛教,我們進入佛門,我們要信佛所說,學佛所行,我們要一心不疑,要一心一志,絕對都是不疑,所信的都是正法。

假使心存:「我拿香拜拜,我信佛,我也有皈依,我也有求,求讓我如何、如何就如意了,等到如意了之後我才發願,我才要做什麼事情?」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

或者是另外一種:「我也拜佛,我也皈依了,為什麼我的運都沒有改?還是運氣很差,業怎麼這麼重?」然後就會有人來牽引他去:「來,我帶你去,問神算命。」

還記得在之前,有一位兩個眼睛都看不見,由她的女兒陪著他來精舍。為什麼她會兩隻眼睛都看不到呢?就是因為信仰偏差。本來她也是一位佛教徒,但是因為她的兒子讀書不忍真,所以為了她的兒子,她都會去寺院裡求。但是怎麼求兒子讀書就是不認真,所以就有人來牽引她,對她說:「我們來去幫妳兒子改運,看能不能夠讓他厄運去,好運來?讓他能夠認真一點。去點燈,讓他光明一點。」真的她就跟著別人這樣做了。

然而因為她沒有選擇的智慧,結果一去所聽到的,就說:「我的兒子那麼厄運我要怎麼辦?」改運的就說:「妳要怎麼祭,還要怎樣的祭,妳的兒子才能改運。」這樣一祭下去就不可收拾,就是一直迷、一直迷,一直往這種迷的道路走下去,到後來她也已經走火入魔了。不但她的兒子沒有改變,她反而自己已經走火入魔,就一直陷進去了。

有一天叫她先生開車,一直往山路上駛去。突然之間就對她先生說:「停下來,停下來。」先生在山路轉彎的地方不能停車,但是她車門一開就跑下去,然後兩隻手一伸,就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把她送去醫院治療,這兩顆眼珠已經沒救了。

所以問她到底是怎麼了?她就說:「聽到一個聲音,說要趕緊停車。」所以她就跳下車。然後又聽到一個聲音說:「妳要把眼睛挖下來,妳的兒子才會好好讀書。」所以她就用兩隻手指頭,真的把兩隻眼睛挖了出來。結果眼睛已經看不見了,回天乏術,所以過著黑暗的日子。耳朵還是在聽,同樣還是有聲音在呼喚她。

所以後來我們的慈濟人知道這個個案,就一直去輔導她。後來又把她帶來精舍,並且由她的女兒陪伴她來。就為她說了很多的話,想要如何才能夠開啟她的心?後來她總算慢慢聽進去了,再加上身邊有慈濟人在陪伴她,所以也已經投入在做環保志工。

當初她來到花蓮的時候,我對她說:「兒子妳應該要用什麼方法去教他。」她說:「我花了這麼大的代價他還是不聽話。」我就對她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你這樣的業把他纏住了,愈綁愈緊他會愈反感。我們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對待兒子,就如同有時候要抓一隻鳥,有時候也要故意把牠放開,那隻鳥就知道回來有得吃,出去就會想要再回來。應該要放寬而且要有方向,這樣就算放寬了,他也知道有個方向好走。」

她就說:「師父,那我現在應該要怎麼辦?」我說:「不必怎麼樣。你第一,不要再去向他討人情。不要總是對他說:『我就是為了要讓你能夠怎樣,所以我才會變成現在這樣。』我們不要這樣做。你現在就要對兒子說:『兒子啊!我對你已經盡心了,接下來就要由你自己去選擇了。其實這些師姑,這些都是很好的人,媽媽若不是有這些人來陪伴,說不定現在你已經沒有媽媽了,這樣你自己內心的責備會很大。我現在已經比過去更歡喜。』」

兒子聽到這些話之後才會想:「就是因為有這些人來陪伴媽媽,讓媽媽很歡喜。」所以自己慢慢在改變了,到現在已經學乖了。

所以說起來,一個疑,欠缺一個方法,所以她若能夠在佛法當中,雖然剛開始沒有辦法那麼快得到,但是她能夠學到很多的智慧和方法去教兒子,這就是「愈速而不達」。

所以信仰不是信有所求,信仰是要信得我要如何做?人生過去已經迷茫了,好不容易可以找到一個信仰正確的皈依處,我們要知道過去所造的業力,現在就要放寬心,對境界來的時候要甘願接受,接受之後,我們要以歡喜心、感恩心去對態。若能夠這樣,就算是過去有業,也能在坎坷中消掉他的業。

所以說起來,學佛是要學得我們要耐心,所以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些都是入佛門來,我們要學的正法,在這些法中不起猶疑,在是非善惡,我們就不必有什麼疑慮之處,如此我們就能「明了決定」,這就是叫做擇法智。

我們若是欠缺擇法的智慧,就像那個女人,她雖然已經進入佛門,但是又出去外面,最後造成她的身心都受到了傷害,這實在是很要不得。

所以說起來,六欲就是在我們的六根上打轉,起了疑惑,所以有六疑。疑就像結一般,就像是繩子打結了一般。所以我們若是心結沒有打開,我們的疑心不斷的產生,就會在那邊一直打轉。所以說:「迷心背理,而於正法猶豫不決,不能深信。」

這種心迷掉了,道理也就違背了,所以不能明了正法。就算正法在他的面前,他還是不能下定決心放棄那樣的迷、心靈的迷,他無法放棄,這就是很辛苦的事情。所以他無法對於真正的正法深信,這叫做「疑結」。

結就是煩惱,所以這個疑字,實在是會喪失我們的身心慧命和生命,這全都是因為一個疑字。

我們學佛要有信,而且要是正信。「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請大家在這個「信」和「疑」當中,是非要分清楚,如此,我們走在菩薩道中,就能夠無有偏差的向前行,這叫做「擇法智」。

請諸位要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92-六疑(一)心靈的迷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