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91-六愛(四)
目錄 |
1.幸福奉學
我們一直在說,生活中六根對六塵,我們緣著六塵境在起分別心,使我們的煩惱就隨著境界叢生,這就是凡夫。
凡夫就是以善惡的境界「起諸憎愛」,在善惡的境界中,不歡喜的我討厭,討厭的境界真的是很辛苦。那是我愛的,如魚得水很歡喜,但是這個愛是不是永久的?
就像我們在之前《靜思晨語。法譬如水。隨順貪欲分別執著》當中曾經說過的,是「計斷計常」的執著偏見。有的人執著在於「沒有就是沒有了」的「斷見」當中,她認為這一生過了之後哪有什麼來生呢?現在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有什麼事情。這都是計斷,就是斷見!
也有的人就是執著在「常」,對於什麼事情都是執著在於「常見」當中,他總是認為一切常常都是這樣,所以這一生做人,來生還是一樣做人;這一生在享受,來生還是同樣在享受。也因為這樣,所以他無法提起無常觀的警覺,這樣的人生容易墮落,不懂得精進。
人生本來就是無常,在現在這一生當中都已經是無常了,何況還說到來世呢?所以我們這一生面對著種種的境界,我們就應該要把握這些機會,對境修心、借事練心。
你若在人群當中碰到是非,你要當做教育,人生就是我執我見,各執一端,所以才會生起煩惱,才會造業,所以大家應該要在這些是非當中取得教育。
在種種善惡的境界當中,假使我們是顛倒的人,就會起憎,憎就是討厭;或是起愛,愛就是貪著,就會有貪著、愛著,所以他會「愛不能忘」。所以這種貪戀迷著,這一直都在我們的心中擾亂我們,一直到了「著」就是執著了,也就造做了業了。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名叫蓮華的,這是一位女人,她是一位處在交際場當中的一個女人,後來她看盡了人世間的種種事情,也聽到了佛陀的教法,所以她覺得人生無常:「我現在倚恃美色年輕,到底時間還有多久呢?無常啊!何況將來老邁。」所以她就發心要出家了,於是她下定了決心,就踏上了要修行的道路。
走啊!走!走到一個園子當中,樹木很美,花草茂盛,她覺得有點熱,所以想要找個有水的地方去找水喝,於是她就找到了一口池子。那個池子的水很清澈,她就彎身到池中取水出來喝,在那個時候看到水中所反射的影子,水中的影像就是自己的倒影,她想:「這麼美啊!」她自己就對自己水中的影像起了貪戀、那分的愛戀。所以她就想:「我現在是這麼美麗的形態,我現在就去出家會不會太早呢?世間還有很多的美景,還有很多的樂事我都還沒有享受過,我應該再回去享受,等到年紀再大一點再來修行。」
既然這樣想了,就拿定主意要往回頭走了,當他走出了園林的時候,碰到一位比她更年輕美貌的女人,不但是年輕,而且那分的美麗不只是美而已,而且還很亮麗,讓人看到就有種眼光一亮的感覺,而且他的舉止動作實在是很美。這個女人和蓮華相遇之後,覺得彼此很投緣,所以就說:「來,我們一起走。」就這樣兩個人在行走間,感覺到天氣很熱,所以就去找了一棵大樹,坐在樹下來談彼此的心聲。談來談去,就覺得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遭遇,總歸起來,只有一個無常和苦是一樣的。
在談心事的時候,對方這位女人好像覺得很累,所以就說:「能否讓我趴在你的身上睡一下?讓我休息一下?我的身和心非常的疲憊,所以我想要休息一下。」蓮華覺得這個女人很可愛,就說:「來吧。就趴在我的膝上睡吧。」但是時間一直過去,天氣真的很熱,涼風微微吹來,而且看到太陽慢慢要下山了,蓮華想:「怎麼會睡這麼久呢?」認真看了一下,這個女人已經沒有氣息了。
到這個時候看清楚一點,蓮華發現到已經有蟲由這個女人的口中爬出來了;再來,臭氣的味道也從口中一直冒出來了。這時候蓮華把這個女人翻過身來,看到五官都已經在腐敗中了。無論是黑色的,或是等等…這五官一直在變。
她就想:「人生無常,能夠倚仗我現在年輕嗎?剛才看到這個女人的時候,她還那麼的美,皮膚那麼的細緻,七孔分明,舉止動作如此的有氣質。雖然她滿腹的委屈,但是感覺起來還是這麼的美,應該還有大好人生。怎麼會料到就這樣一口氣斷了,沒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已經有蟲由口中出來,面相也已經變得那麼可怕。」知道這個女人是帶著滿腹的怨恨離開這個世間,所以她就覺悟了:「我不能等,我要及時趕緊去修行。」所以那時她就趕緊往修行的方向去走。
等蓮華見到了佛陀,就虔誠的向佛陀頂禮膜拜。佛陀很慈悲,就向蓮華說:「人有四事不可恃,不能讓你倚仗這四件事情:第一、少壯會當歸老;二者、強壯會當歸死。我們就算很健康也不能夠依恃現在身體很健壯,身體很壯,還是有歸於死的時候,因為他會生病。三者、六親聚散歡娛樂會當別離。你的親人,無論你有多愛,你最摯愛的親人,到頭來還是會愛別離。四者、財寶積聚要當分散。就是無論你積聚了多少的金銀財寶最後都會散去;也就是無論你積聚了多少的名利、地位在你的一生、你的一身,到頭來也是一樣要分散。所以這四樣,不是我們永遠擁有的,不是我們能夠永遠持有的。所以這四樣都不可以依恃。」
不要以為可以依恃我們還年輕,依恃我們身體健壯,或是依恃我們所愛的、娛樂的,其實有很多都不是我們可以依恃的。財務、地位更不能說。
所以佛陀又說:「老則色衰,所病自壞;形敗腐朽,命終其然。」老來身體所有的器官都會慢慢衰退,所以「所病自壞」,雖然我們很用心盡力的在照顧它,但是到年老了它還是一樣會敗壞掉。我們還是一樣照顧它,一樣營養補及,但是它要生病的話,還是照樣會生病。所以所病自壞!這是在我們自己的身體當中,無論怎麼照顧都是一樣的,「形敗腐朽,命終其然」。
所以「是身何用?恆漏臭處。」大家好好去想想看,九孔常流不淨物。像是我們臉上直接就可以看到的七孔當中,眼睛,常常都會流眼淚,耳朵常常都要掏一掏,鼻涕、痰啊,七孔就已經常常流出污穢的東西;更何況大小便利。所以才說:「九孔常流不淨物。」所以說:「恆漏臭處。」很髒啊!很不乾淨!所以我們要「觀身不淨」。
「為病所困,有老死患。」這個病,尤其若是病到無法清理自己的身體,一切的生活都陷入了困苦之處,真的是病最苦。所以病來時,人生最苦惱的就是老與死,這種的老與死,都是人生的大患。
不過我們人都不懂得反省,「嗜欲自恣,非法是增」,大家都還貪著欲,一直想要享受。乃至於「非法是增」,不對的事情愈做愈多,業也愈增愈多。
所以才會「不見聞變,生命無常。」我們大家一直受到欲念的牽引在競逐,都沒有時刻自我反省,都不會去想看看人生無常,看一看,人生這麼大的變動,我們有沒有警惕到?大家都只會想:「我今天很平安,明天也是,一生都這樣。」以為是這樣,其實不是,我們應該要常常提高警覺。
六根在六塵當中緣著境界,我們在人群中,真的是要讓我們學,讓我們看無常,讓我們提高警覺。所以我們要「視見聞變」,而不能夠「不見聞變」,我們還是看到就要提高警覺。
所以我們還要知道「生命是無常的」,「至親不可恃」,再怎麼愛的人,都無法依恃。就算父子至親,若是病了,也未必有很孝順的孩子願意在身邊照顧;到了時限來的時候,不論是在怎麼愛的,就算把他抱著,氣一斷也是同樣去了。所以至親無可恃,不是我們可以依恃的;大限來時,也不是我們可以拉得住的;或是能保護我們,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我們應該要「觀身如此,命不久停」,我們的身體如幻如化,其實在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這樣,我們對於世間的事情如果沒有用心,沒有意義的事情就都會一直過去。除非在人群中,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有意義,那才能夠留得青史在人間。
所以,各位,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我們的眼界要開闊,在我們一生的過程當中,不要說是去看別人,就算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都可以見到變化。要好好去想,我們都能夠從我們的身上而能夠自我說法,這就是用心來「內觀」。
我們若是在和外面的人接觸的時候,我們更要用心去「外觀」,我們看外面反省自己,所以我們要把握時間,珍惜現在這個空間,在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疼愛。
各位,大家要時時多用心!人人無不都是為我們現身說法的人,所以我們應該要對人人都「感恩、尊重、愛」,要發揮這分的愛。所以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91-六愛(四)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