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88-六愛(一)
目錄 |
1.幸福奉學
學佛就是要學大乘法。
大乘要先知苦,知道世間都是苦難,知苦才能去推究苦的道理,這叫做苦諦。
我們知道苦的道理,所以要讓大家知道;知苦之後,我們要去尋如何能解脫苦?若要解脫苦要好好修行,將我們修行的過程和大家說,修行之後的心得和大家分享,如何能脫離苦難?用什麼方法?
既然脫離了苦難,我們的心境會快樂也一樣要和大家分享。「自知苦,說苦法;自安樂,說安樂法。」所以這就是我們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覺覺他,這樣稱做覺行圓滿。
所以大乘法就是要「常樂修行一切善法」。
我們要常常起歡喜心,要趕緊修行。
昨天不是說過了,修大乘行者不是說:「我已經到達某一種境界了,什麼都空、什麼都沒有、不必執著。」不是這樣!
我們對人我是非不計較不執著,這是開闊我們的心胸,所以不將人我是非計較的事放在心裡。但是我們自度度人,修行要認真;所以要認真修行就是要「常樂修行一切善法」,一切善法我們都要修。如此地認真在「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這不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嗎!
還要「慈悲常遍一切有情」。我們自己內心要不斷培養慈悲心,而且要很普遍--「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天下眾生多苦難,所以我們的慈悲心要很普遍。
還要「恆普為作利益安樂」。不只是說:「我有慈悲心,憐憫天下一切眾生。」這樣夠嗎?不夠,我們要身體力行去做!做什麼呢?利益安樂的事。如何才能讓天下眾生能平安、能幸福,這就是我們平時修行一定要身體力行,令所有苦難眾生「救濟度脫」。苦難不只是在有形物質的欠缺,其實心靈,心靈的空虛,心靈欠缺道理,所以我們趕緊「救濟度脫一切有情」。
再來「所有厄難生死眾苦,不顧自身所有安樂。」我們所付出的,所有的厄難生死的苦難,我們行菩薩道就不顧自身所有的安樂,不要只是計較「我這要做,我會得到什麼?」也不去想「我能得到…」或是怕體力付出太多太辛苦,就不能這麼想。我們應該「唯求安樂一切有情」,要安樂就是要安樂一切有情;如此「如是名為住大乘行者」,這樣我們才能說是住於大乘行。
之前的十住行不是這樣說過了嗎?所以我們的道心安住,就要安住大乘。有時大家在做事,其實一般人也是這樣做,也是做得到。
所以我們人處在五濁惡世的大環境中,假使沒有好好照顧這念純真的本性,我們會慢慢受到社會的染缸,慢慢污染我們,我們也會受到污染無明,變成無知。
世間多少人真的很無知,道理不懂,不知道世間苦難,自己不斷造罪受苦,在苦中還在迷茫作樂,這實在是人生的顛倒。所以我們若是無明一生,就製造很多是非!
世間本來事事能圓融,為什麼一定要爭取呢?所以有的人說:「圓融有餘,魄力不足。」其實我們要逞勇、要逞有利,也要在圓融中。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問題如何解決?就是在圓融。世間沒有盡善盡美的事,但是要如何將無明是非不要再繼續一直製造、一直複製下去?一個人的無明、一個人的剛強,自然他沒有消除無明,是非就會不斷一直製造、一直複製,所以這叫做無明。所以無明、無知就容易響應動亂!
我們現在的社會已經很多的動亂,就是起於無明製造是非,所以才一直在動亂中。這是很可怕的,這叫做惡性循環。
世間啊,世間!為什麼有這麼多惡性循環不斷在製造是非呢?
我們前面說到六行,有佛、佛法的六行;佛陀教育我們行大乘法,不離開那六行。但是外道也有外道的六行。
所以我們行,修行就是只在一線,一線而已,若有一點偏差偏過這條線,那就錯了。人云:「差毫釐失千里。」就差在這條界線,所以我們學佛要時時提高警覺。
再來還有「或因六愛,造一切罪;或因六疑,造一切罪。」什麼是「六愛」?愛就是「愛見」,我們有很多見解。這個愛我們常說:「大愛、大愛。」大愛是清淨無染,叫做大愛;我們的愛如果受到色彩的染著,那就變成欲,叫做貪欲,這就要做「愛見」。
所以釋文中說到:「隨順貪欲,是謂之愛;分別執著,是謂之見。」我們若是在貪欲中,分別這是我愛的,這是我不愛的等等…無論人、事、物去分別的見,就叫做「愛見」。所以貪染、污染自私染著的這種愛,叫做「愛見」。
愛見是從哪裡產生的?是「眼、耳、鼻、舌、身」這五種。這五種--
眼睛所看到的我愛,所以我會去貪,不論是對人,或是男女之間的色欲。世間多少男女之間的色欲,惹來家庭社會多少的動亂?這就是眼睛貪欲的愛。
耳貪欲的愛,聽有時聽到甜言蜜語,神魂顛倒。有時是非搬弄都是從聽來的話,有的人耳根軟,聽到人說一些是非,就信以為真,這也會使我們真正的感情就在這裡已經種下污點,彼此之間就會起互相衝突的異議,這就是耳。
鼻聞香一樣,我們的鼻貪味,所以我們的六根即使在境界的味道,我們有十分不清楚也會受到很多困擾。
舌也是一樣,鼻舌就是貪味。
就像「禽流感」就是「禽鳥類的流行性感冒」。無論是養的家禽或是天上飛的鳥,不知為何基因突變,所以病毒交加,不斷變種;所以使他們不斷複製,這都是人為。現在換牠們變種,病菌變種不斷再複製和人不斷交加,從空氣中侵入人體,你想這是不是因緣果報呢?
這件事會爆發是過去的人為,不斷去改造,改造生命的基因,才會不斷使病變一直擴大;不斷複製,才會變成糞便的污染;變成透過空氣當中的灰塵當中傳染。因為灰塵你看不清楚,總是無處不有,隨著空氣流動傳播,所以叫做「禽流感」,而後則又變成「人流感」。從禽類動物的病菌變成在空氣中流動,空氣中流動變成人感染了,人感染了再人傳人,這樣叫做人流感,這實在是都是在人的六根中複製。
六根不斷複製,只要你有一念貪,我們平時說這和吃的有什麼關係,就是關係那麼大。關係到不只我們自身,關係到整個社會人類。
所以「眼、耳、鼻、舌、身」這五根一起了不正確執著的貪愛,那就會變成我們的意念亂動,所以就變成「六根」。外面是看得見的,「眼、耳、鼻、舌、身」,再加上我們的觀念見解,所以變成「愛見」,這就做貪愛染著。實在是帶給人類很大的苦,所以也叫做「六愛」。
剛才說了因為有了六根貪著的愛,所以變成叫做六愛。開始叫做愛見,因為是六根所以變成六愛,也叫做「六觸」。就如眼觸色塵,眼觸色就是有接觸到;同樣,就是因為六根接觸到六塵,所以才會一直複製變成貪,所以「亦名六觸,以根觸塵,能生愛故。」
其實「五根」接觸外面的「五塵」,若不是我們的意念、觀念去分別,其實接觸也沒有什麼。只是因為又加上我們執著的見解,所以才會發生貪,所以說「愛」即是「貪」。貪其實是無形的東西,只是一個觀念而已,所以因為愛就變成貪。
「為潤生無明」意思就是說:「這個東西就是來潤生無明。」
潤生就是不斷不斷滋潤。就像一個乾的東西,就像海綿,你滴下一點水就會看到它一直擴散一直擴散;水愈多擴散得愈大,愈來愈濕,這就是潤。所以「潤生無明」,愛欲、貪欲若是有了一點點開始不斷複製,無明就愈多。
「是遍計性」這是很普遍的意思。雖然只有說六根而已,然而應該說是「五根」,因為我們的觀念使它不斷不斷普遍,這樣一直擴散,所以遍計性。不論無明煩惱從哪裡來,都是從這裡進入,這叫做六根門。從這個門開始了,又延伸到另外一個門,所以讓無明不斷不斷進來。所以「為周遍計度之性」,這個六愛,就是六根門,只要讓它滲透進來,它就是不斷遍計度量之性。
所以我們學佛要知道如何學佛,學佛在六行中,從十信開始一直下來,十地、十回向等等…到達等覺、妙覺,這都是我們學佛如何能精進?如何能預防?預防小分的惡不做,預防小分的善要積極,所以「莫輕小惡而為之,莫輕小善而不為。」所以該積極的我們要趕緊積極,因為生命有限量,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88-六愛(一)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