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82-十地行(八)不動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佛覺悟,就是因為眾生迷,迷就受到很多苦難的折磨。覺悟的佛陀就是要來為我們開啟迷津。

我們既然能接受佛法,有這個好的因緣,行在菩薩道中。菩薩所面對的是芸芸眾生,所以我們大家要從心開始,發心立願開始。

我們《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地行(七)遠行地》說「遠行地」,這條這麼長的道路,一直從迷要到覺,實在是很遙遠。遙遠的道路難免會遇到坎坷、障礙,我們一邊要往前行,一邊就要斷障礙。當我們面對這一波一波的難關障礙,我們若沒有好好把它們斷除,我們就無法到達目的地。

修行難免會遇到種種的困難,所以有的人就會說:「就是因為要修行,所以才會遇到魔考。」有的人會想說:「就是因為我想要做好事,我想要修行,所以魔才會現前,所以我才會遇到這麼多不好的、不如異的事情。」若是這樣想就不對了。

我們應該要知道,每一個人所帶來的業,這是一定的。就算是你沒有發心要修行,同樣也會遇到這些不好的因緣,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都會有很多的障礙;就算你不想要修行,同樣也會遇到這些事情。

既然我們已經發心立願想要來修行,遇到這些事情之後,我們的心應該要自在一些。還沒有立願之前都是隨波逐浪,我們不知道自己捲在煩惱裡,我們不知道這叫做煩惱,就是這樣隨著計較,都是隨著外緣在起心動念,而且還以為這樣才是正常的。現在要修行,我們就知道這些是不對,雖然同樣是這些煩惱現前,但是我們應該要想開,用方法來解決,要怎麼樣能去除這些煩惱,不要再結下來生的障礙。

何況《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地行(七)遠行地》我們也說過了,我們既然是誓願度眾生,所以我們就要時時發慈悲心。修行這條道路很重要,要如何堅固我們的心?我們要加修卅七助道品。

在這一條菩薩道當中,有很多的障礙,這卅七助道品,是要幫助我們如何行?如何去破除?去斷障礙?這是我們前面說過的。

我們現在所要說的就是第八「不動地」。第八不動地就是說:「真如之理既盡其際,全得其體,則真常凝靜,無能動搖。」

這段的意思是,從前面《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地行(三)發光地》所說過的「發光地」已經為我們照路了,到了《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地行(七)遠行地》能夠讓我們這條路走過來沒有障礙,這就是我們的真如已經現前了。我們既然已經現前了,也要走得到,所以我們走得到之後,自然真如的道理我們都已經透徹了,聽也聽得這麼多了,身體力行感受到也很多,這樣就應該要「全得其體」。

道理差不多都已經之到了,既然這樣,又身體力行感受到了,那就是「真常凝靜」,那分真如本性,應該要常住在我們心裡。我們的心凝靜,不論外面的環境是如何的亂,不論是什麼樣的煩惱波濤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的心還是同樣凝靜。

大家是否都還記得「靜寂清澄,志玄虛莫,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就是「真常凝靜」。

「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就是在這種很寂靜的境界裡,所以我們若能夠體會到真如本性,守在我們的心中,不論外面是怎樣的人我是非等等,有什麼好計較的?

所以經中說:「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一」就是一貫真如,真如一貫,這就是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地如果能現出真如本性,世間的名利,對我們而言都不是很需要計較。所以若能夠如此,就是「不動地」。

我們既然修行了,菩薩就是要斷障,所以既然我們「斷障證真」,就是不捨眾生。

雖然真如是不動,我們的真如不動,不過苦難的眾生,好像沉浮在芸芸大海中,我們自己自覺了,我們體會了佛陀的教法,我們也知道佛陀就是因為眾生迷,所以他才顯示覺悟的相。就是因為縮婆世界眾生苦,所以他要不斷倒駕慈航來教導眾生。所以因為如此,我們不捨眾生,就是因為眾生迷,所以我們才要發心立願,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捨眾生,所以我們還要加修卅七助道品。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地行(七)遠行地》就一直在說了,卅七助道品,來為我們做助行,所以一切煩惱都不會來影響到我們的心。

有的人會說:「那是菩薩的境界才做得到。」其實人的境界也可以做到。離我們很近的地方,現代的人生,就是在宜蘭,有一位游太太,本來她的家庭是一個小康的家庭,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但是比較不幸一點的,先生肝癌過世了。但是母子相依為命,也還算得上是小康。

但是在西元兩千年聖誕夜的時候,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這一位獨生的兒子在台北工作,被人誤殺了。我們想想,她的先生才過世一年多而已,獨生的兒子就接著又被誤殺,這種打擊有多大?這個兒子也才十七歲而已。

因為在父親過世之後,他怕母親負擔太重,所以本來他在讀專科,就想要自己去賺錢,所以才從宜蘭道台北去打工。唯一的兒子遇到這種事情,我們可以了解她是如何的悲痛,所以她好像精神快要崩潰掉了。

有一回,第一次出庭,當時她的心裡非常非常的憎恨,所以在她的皮包裡面就帶了一把水果刀,想在出庭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就要為她的兒子報仇。好在她的這個舉動被她的娘家發現了。

所以知道她的精神已經走向偏激的方向,那種心靈的混亂,那種疼痛無法解開,就是苦啊!

一直到一次有更生會,就是青少年的觀護人這種義工,他對這位游媽媽說,告訴她殺死她的兒子的家庭也非常的不好過,對方姓楊,那個孩子的父親在好多年前,就是因為一場車禍,已經截肢了,這個家庭很貧困,只是靠媽媽在馬路上賣玉蘭花在維持這個家庭。

這個孩子就是混在幫派裡面,做母親的心裡也很痛苦,又要照顧家庭,又無法教導孩子,兒子又遭遇這種殺人罪,這個媽媽的心也是非常難過,這個家庭非常痛苦。

所以這位游媽媽聽到這個故事之後,她自己將心比心想,做母親的如此的疼兒子、愛兒子,就算這個孩子不學好、這麼壞,但是相信做母親的也是很不捨。這位媽媽真的是很辛苦的一位媽媽,何況家裡還有一位殘障的先生。

想到這些之後,她的內心當中生起了一念的同情心,同情對方的遭遇,愛心開始產生了。所以她也知道,唯有大愛才能改善對立;如果心中沒有愛,永遠都是和對方起對立,永遠都沒有辦法原諒,那就是缺乏那分的愛。

我們人人若是心中有一分的愛,同情心起,將心比心想,自然那份的恨、怨就可以化解開。所以慢慢地,她化戾氣為祥和,所以這樣世界才可以平安!既然想通了,她的內心世界,也開始一直安定下來,就不像過去那樣反覆不定。

再接下來她已經心存寬恕。心開大一點,在開大一點,這樣那分的恨就沒有了。所以過去好像一支刀插在她的心裡面,所以她總是覺得很苦。等到大愛的心一起,能用寬大的心去諒解,自然恨就化消了。

有一天她就決定去觀護所探監,去看看這個孩子。去到了那裡之後,面對著這個孩子,看了也是不忍;才這麼年輕就做了這樣的事情,看了實在是很不捨。這個時候,那位姓楊的少年,看到游媽媽來了,他就當場下跪,求這位游媽媽能夠原諒他。那時這位游媽媽看到這個孩子如此的求她原諒,她就說:「我要來之前,我就已經準備好要原諒你了。」所以她就把他抱了起來,在那個時候,就彷彿在抱著她的兒子一般,原諒了他。

她回來之後,也常常寫信給這個孩子,鼓勵這個孩子,希望他能夠改過自新,希望他將來在社會上能夠回饋人間,用愛去彌補,去重新做人。

這個故事真的給我們很大的警惕,菩薩能夠堅守他的真如,不受外面的境界影響他的心。不會影響到他的心地這點,凡夫做得到嗎?其實菩薩也是從凡夫開始修的,只要我們發了這個心、立這個願,我們若能夠有這念心,就可以做得到。

所以我們現在既然要修行,我們一定要用善解、包容的心,才夠消弭舊的業障。我們若是不能夠善解包容,這個業緣只會愈牽扯愈大、愈滾愈大、愈綁愈緊,那就是苦不堪言。

看看這位游太太,當他把心結掏開了之後,就彷彿她的兒子同樣還活著一般,期待著那個孩子的將來,這就做菩薩心。這是用善解包容,才能夠把這些恩恩怨怨化消去。

我們要用知足感恩,我們要好好種一個好因好緣,這都是我們這些學佛者所應該要有的,平常都要連在我們的心中。不論遇到什麼事情,我們都要能夠拿出來用。

否則像游媽媽這麼善良的人,在過去不知道要拿出來用,過得多辛苦啊!所以她有這個因,所以有了這個緣,所以也已經解開了。

所以大家,這個不動地的意思就是:「我們的心要很堅定地向前去走,無論前面的環境如何,都不會動搖我們的心。」這叫做「不動地」。

各位,學佛就是要修心,所以大家要好好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82-十地行(八)不動地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