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68-六行-十迴向行(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十回向中第六回向,就是「於諸佛地,起萬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這意思就是說,我們要起於萬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修行的起頭,就是要從因開始,就是從一顆種子開始,在這塊好的心地,播下好的種子。開始就是要起行,好好耕耘。

這片土地、心地因為有這這顆種子,所以「依因趣果」,有了這顆「因」的種子,有了這片土地,好好耕耘,成就就是結果,也就是依因趣果的「果」。所以說「捨一得萬」,意思就是只要一顆種子丟下去,好的土地,好好耕耘照顧,這棵果樹茂盛,開花結果,果實就纍纍了。這就表示我們修行能夠得到證果,正果也就是「取涅槃道」。

凡夫的起點,不就是我們終點的目標,就是佛的境地?是啊!從凡夫要到佛的境地,一定要經過這個「因」,這個好的因、好的地好好耕耘,才能到達目標。因與果的成就,這就是修行的成就--「取涅槃道」。其實在它的解釋中還說到了「隨順平等善根回向」。也就是說,這個回向的另外一個名稱,意思也叫做「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善根,我們開始要修行,開始我們就是要從因,因本來就是很平等。每天都在說與佛平等,與生俱來那念清淨真如的種子,你、我、人人皆平等。如果這個道理想得通,凡夫即是佛。因為凡夫就是一念迷,這念迷若能警覺起來,如此就是佛了,就是覺者。

轉迷為覺並不難,最困難的就難在「要如何將我們的覺悟,將人人視為平等,對人人皆相信他有善根。」雖然我們相信人人都有善根,但是人與事的之間這是很複雜的事情,所以變成很難修行。

盡管相信人人有與生俱來平等善良的本性,但是各人在六道中輪轉,各人後天污染的心又不同。有的已經早就開始往覺道走,已經在慢慢淨化心地,培養好的種子;但是有的人的心地還是污染的很重,這種習氣還是很重。

若是像這樣,要如何來共同做事情呢?同樣要選擇他的心性,習氣到底改了沒有?習氣是否已經向好的方向走?若是沒有,我們若是把事情交代給他做,可能一差千里遠。

這就是我們要如何處眾?我們要如何入群?我們在人群中,要如何把真正的菩薩行,以方便的教法,我們如何一一付託?這是很困難的事情。盡管我們知道,我們要隨順平等善根,但是要如何分辨是與非呢?要如何分辨他的習氣?往好的方面的機會,到底成熟了沒有?這實在是很困難啊!

所以學佛很容易,做事度眾這才困難,要不然佛陀不必永遠永遠都在這種堪忍的世界為教主啊!不斷來娑婆度眾生,就是因為眾生剛強,佛陀就要等待機會,要因機施教。如果根基還沒有成熟,要給他什麼樣的教法呢?這就是度人困難的地方。也就是如何處眾入群,這是很大的難題。

所以,接下來說:「於諸佛理地,起萬行真因。」我們就是要從佛理之地,就是起源的那個地方,起萬行之因。萬行從哪裡來?常常說「六度起萬行」,一念真如清淨的本性,一旦受到污染,芸芸眾生就一直偏差、偏差,從同一念的真如,演變成為千差萬別的根機,所以就要設教、設方法。

方法有六種--六度,稱為六波羅蜜,六種度人的方法。但是光是這六種,為了要應機,就要起於萬行。上回《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迴向行(五)無盡功德藏回向》說過了,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陀就要設八萬四千法門,這叫做開方便門,所以叫做「萬行」。

「用萬行的真因」當中的這個真因,就是真如本性。我們從佛的理地,以就是源頭開始,我們要起於萬行。也是一樣用種種方式,把真如本性的因擴散!擴散到調和眾生的心為一致。所以這就是我們如何修行。

我們既然荷擔如來的家業,接受如來教育,由大農夫來啟發我們,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心地要如何調?要如何耕耘我們的心地?我們還要將耕耘我們這片心地的方法,再去用在人群中耕耘,這就一定學習要如何用種種的方法。

所以「起萬行真因,顯證一乘寂滅之道」當中提到了「寂滅」、「一乘」。看這個「一乘」,所以我們知道,其實萬法為一統,無論是八萬四千的法門,其實只是講究一乘道。這一乘就是大乘法,也就是在自己修行的同時,我們還要去教導眾生,所以這叫做「上求下化」。

至於「寂滅」,我們的心地本來寂滅,只是煩惱一生,就造成很多業,因業受苦。這個「苦」,我們要知道苦的來源就是「集」,因為造業所以受苦。對於這個苦到底是造了因什麼所以才會苦?我們就要去「滅」那個「因」。

雖然知道人間這麼複雜,這麼複雜,慢慢從複雜中簡化,就是想盡辦法去分辨是「是」或者是「非」?要如何暫時先讓他知道這是「非」,了解了之後,引導他往「是」的路走。他若已經不對了,你還繼續讓他走下去,那就「差毫釐、失千里」。所以要暫時要叫住他,告訴他:「你先暫時站在原地,好好再思考,思考通了才能再向前走。」

所以像我們現在修行,大家都說:「我若是一迷一覺,一覺就成佛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有覺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起行。在起行之間,還要確認方向是否正確?如果不對,那還要重新再來一次,回歸原點重新來。

所以我們如果要「顯證一乘寂滅之道」,我們一定要知道「苦、集」,而現在修行的過程就是在「滅」,滅掉我們過去的非,要讓它能留下精和純,那就是道的本源了!這就是「真」的「因」。

所以我們要知道,人人是從理地開始,從源頭開始;然後我們要向前精進直到萬行。我們處眾入群,但是不能脫離那分清淨真如的因,那分本性。若是能夠這樣,在大乘自利利他,自修度人的向前行。「乘」就是「行」,所以我們從這個凡夫地,一直到佛理地,用這個方法向前前進。所以我們要用這個工具--苦、集、滅,找到這個滅的方法,往這條道路直走就對了。

所以說「行從理起」。這個「行」就是修行,修行者這條道路要怎麼走?要從理開始。所以這個理地,才能趣因,才能行,才能這樣向果而去。所以行從理地,乘才能起萬行。你若是沒有從原點起始,你無法向前走。想要向前前進,還是要從滅種種苦,那個業的源頭開始;我們一定要找到業的源頭,這樣一一消滅它、治理它。這樣叫做「治」,治了之後就可以回歸於「理」。

因為這樣,所以叫做「隨順平等,能生道果」。我們應該知道,眾生就是這樣;我們隨著眾生的根機,我們要了解眾生,人人都應該要給予尊重。「感恩、尊重、愛」,處於這種群眾中,我們要如何去感恩他們?方法就要很多,有八萬四千的方法,用這麼多方法要去愛這些人。

這就是說,若是離開了愛就無法去做感恩的工作;就無法去做尊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培養這分的愛,才能尊重人人都有善根、有佛性,有這麼多人,所以我應該要感恩。

不論是什麼樣的煩惱來考驗我們,我們都一樣要感恩,人與人之間都沒有對立。我們若是能夠到達沒有對立,那就是叫做「寂滅」。我們若是還有對立,那實在是很辛苦的事情。

各位,因就是這麼小一點。那是它就是擴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視人人這個一點點、一念因的種子,我們一定要用心耕耘心地。我們的心地若耕耘處理得好,我們這顆種子撒下去,自然會發芽、自然會長成果樹;果樹長成自然就會開花結果,種子就纍纍了。所以我們要「隨順平等回向」。

儘管我們有很多埋怨、儘管我們有很多煩惱,但若是想到人人都和我們一樣,有那念善根,我們應該要用感恩、尊重、愛。

好吧!各位,這些聽起來感覺似乎很深,但是已經讓大家很明白了。從起點的理地,用各種方法為因,但是都不離開「真因」--真如的因行。所以這就是要看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什麼方法去對人做事?就是這樣而已。

所以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還是要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68-六行-十迴向行(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