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61-六行~十行行(十)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周圍的環境很清淨,但是我們的心偏偏往外奔騰,這就是我們為何要修行,要讓我們心境一如。我們在這樣清淨的境界,我們的心也一樣要像這樣寧靜。「身在茲、心在茲」這樣就是真正修行的境界。

心靜下來,我們所思考的才會是正確的方向。我們的思考若不正確,行為就會偏差。佛陀對我們的教育,就是希望我們能心行一致。所以不厭其煩、層層次次,如此一層一層、一次一次來開導我們。希望我們能心開意解,體會佛陀教育我們的方向,這就是我們學佛者也是很需要去體會的。

十十行的第十,就是「真實行」。「真實」——真,就是不假;實,就是踏踏實實。

我們也常說「真如實性」,我們要力行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叫做「真實行」,也叫做善法,所以說「以前圓融得相」。

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行行(九)》也已經說過了「善法行」,就是要能夠用我們的智慧,將智慧現於種種的境界當中,使種種境界都能夠圓融。所以我們的真實行,也是來自於前面所說的「善法行」,這樣就是「圓融得相」。所以說:「一一皆是無為真實之性」,我們若能夠以前面的善法行,一一展現出來,步步踏實的這樣走過來,這就是「真實的性」,所以真如實性就是沒有虛假,行在善法中。這就是我們原本的性。

常常和大家說一句話,就是:「人之初,幸本善。」這就是佛陀的本性,是我們人人本具清淨的本性,所以叫做「實性」,這就是「真如實性」。只要我們的心是清淨的,沒有污染,行為上事事皆善,沒有惡事雜揉,如果可以這樣,這就是人人的本性。

所以「然依性起修」,用這種真如實性,我們依此性起修。因為本來人人都有真如的實性,只是我們凡夫受後天的污染,所以我們才要重新開始修行。修行的過程中,也是依我們的真如實性,我們才能夠修行。

所以常常一句話說:「運動場是圓的,你從起點起跑,跑了一圈還是要回歸到原點。」同樣的意思,所以凡夫就是從一念無明,所以才開始有很多複雜污染了我們的心,才變成惡的行為。

現在要把那些惡念、惡行一一改除,同樣我們也要先回歸到真如的實性當中,向前再修。你若是沒有這分善念發心,你要如何發心立願?若是缺乏了這個善良的真如本性,你怎麼會懂得發心呢?所以你能發心,就是起自這念真如的實性。所以能夠發心,就是因為有這念真如的實性已經現前了。

但是雖然真如實性已經現前了,但是我們走錯的路已經很長、很遠,所以我們要以這念清淨的實性為起點,再從起點修起。所以叫做「依性起修」;我們依照原本有的清淨的心——「真如實性」,再從頭開始修。

「所修之行無非真實」,只要你那分真如的本性,再次再重新提起,然後依教奉行——依照這條道路再走,走回來,回歸我們清淨的本性。這就是佛陀教導我們的,我們真的要依教奉行,全部都是真實行。

所以這個真實行,無非就是回歸我們的本性,我們以真如實性來向前前進。所以說:「真如實性恆住於微塵人生。」

我常常對大家說:「我們不要擴大自己,我們修行的功夫,就是縮小、縮小、縮小…」要縮小自己的這個功夫是很不簡單的;所以只要你發心,本真如本性提起,你就能夠透徹什麼是真如本性,原來就只是一個「善」字而已。所以既然是這樣,我們那裡還有不縮小自己的道理呢?所以我們要走這條路,我們首先要能夠縮小自己。

平常時,我們醫療志業有很多大醫王,我們在社會上都說:「醫師都是高高在上。」然而我們卻有一群能夠縮小自己、放下身段,已經識微塵人生的這種大醫王。每一回若是說到這些大醫王,他們行微塵人生,由不得我提起那分又敬又愛的心。

我們能看到這些大醫王,他們的活動很多,除了平時的居家往診以外,他們還會想到那一個家庭,那些老人是孤單的老人?在這些孤單的老人當中,哪一位行動不方便?這就是最需要去關懷的。所以他們就會去想,要如何幫助他?所以這些大醫王,愛己所愛。他知道我要去關心人,就是用對待「我最愛的」去關心人。

就像《法華經》當中的貧窮子,從小就離開家庭迷失在外。這位長者他每天、每天都在思念他的孩子:「現在的日子過得好嗎?現在到那裡去了呢?」總是希望他的孩子可以過著好日子,或是能回歸到父親身邊來。這是長者對孩子的愛,就是那樣的盡心。忽然間發現了他的孩子了,叫人趕快去把他叫來。

但是要去把這個孩子叫來的人,卻不知道這個乞丐一般的孩子和這位大長者有什麼樣的關係。因為不知道,所以一到那邊就用很直接的方法,就說:「來,我的長者要叫你過去。」這個孩子很怕,忽然間看到這群如此勢力強大的人要叫他過去那個地方,所以很害怕,所以又逃走了。

長者知道用這種快速的方法很難,所以他要放下身段,換一些和一般人一樣的穿著,尤其是把這些衣服弄髒,和那個孩子的生活環境一般,去接近那個孩子,循循善誘、慢慢把他帶過來。「來,這個家庭,我們一起去做事情。」開始這位孩子認為這個長者是和他一般的人,所以對他感到很親近,也會聽他所說的話。

有一天這位長者病了,他就把裡面所有的親戚眷屬都叫來,對大家說:「我找到我的孩子了。」親屬問:「你的孩子在那裡?」長者說:「就是在我面前這位。」大家吃了一驚,連這個孩子也嚇到了。所以長者就開始訴說從前的故事。

所以,佛陀在教育弟子也是用這樣的心態;醫生在教病人也是這樣的心態。

醫師如果看到病人對他說:「你的身體要注意,你要戒煙、你要戒酒,太鹹的不能癡、太油的也不可以…」諸如此類等等…從他的飲食開始一直關心。甚至看到行動不方便的,就會跟他說:「你要復健。」還是一種教育輔導。

但是有的人已經到了不是他前來看病,而是醫師要自己去,因為他的行動已經不方便了,醫師就會安排。我們這些大醫王,包括:人醫會和醫療志業體的醫師,常常都是為了:「他不能來?那我過去。」這叫做「往診」。

去往診之後呢,就會發現他的家庭狀況,也會回來報告:「像是這樣的家庭,要如何生活下去?」把個案提出來。有時他會和我們的志工一同去關懷、去打掃。但是若到了過年的時候,都是時間不能等,就趕緊找自己的時間,把老人當作是自己的長輩;把少年的殘障者當作是自己的兄弟;把幼小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把這個破爛骯髒的房子當作是自己的家。

所以這些大醫王,行在微塵人生道上。他們要去愛我所愛的人,所愛的人就是孩子、妻子,或是兄弟、或是父母,他的親人就是他的最愛。他既然能夠把那些貧窮苦難者當作是他最愛的人,這和如來、佛在愛眾生,愛眾生如同愛他的一子一般,沒有差別。所以愛己所愛,如長者愛子的心情,所以為貧病患者居家往診。

尤其是冬天到了,到了那個地方,就會關懷:「你最近身體好嗎?你的家庭衛生這樣不行。過年快要到了,來,我們大家來幫你打掃一下。」除了去關懷他的身體以外,又帶著醫師、家屬等等去打掃。

所以這個愛,人生的光輝,這真的是溫柔的光。這些醫師不都如同是大長者在輔導他的孩子一樣嗎?用柔柔的光、柔柔的愛去接近,讓他能夠接受。所以「慈悲是大愛的家」。看到我們這些人,用愛,大愛的家庭,就是出自於慈悲開始。

所以「真實行」,佛陀所教育我們的,我們應該要身體力行。既然學佛,這些善法要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不是用說的,而且要身體力行,用真誠的心去付出、去實行,這才是真正回歸真如的家。那就是慈悲。

慈悲是大愛的家;大愛是我們修行菩薩道的方法。所以我們要身體力行,叫做「真實行」。

像這樣的動作,天下慈濟人有多少都是這樣在做!不過大醫王行微塵人生,真的是不容易。這看別人做得到,我們應該也要可以做到。大家要真誠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61-六行~十行行(十)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