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29-修行者的本分事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業風會吹起我們心地向來所累積的塵沙煩惱,法譬如水,我們必定時時要有(法)水來滋潤。要不然我們凡夫,滿心地都是塵沙的煩惱,都會使我們的心地起迷霧。

每天上人都這麼說:「我們要多用心,照顧好我們這片心地乾淨。」

我們如果日常生活,都能盡本分,守住自己的規則,我想我們的塵沙煩惱,才能平息下來。

其實在剛才所說得塵沙煩惱,很多,不只是八萬四千而已,好像大地的塵沙、沙粒一樣的多,這就是我們的煩惱。

雖然說有八萬四千,但總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三種:

「一者、煩惱」,煩惱就是內心「貪、瞋、癡」。當然分析下來還有很多很多,但是都是從心起,心中不得停息的煩惱,都歸納在這裡。

「二者、是業」,業就是你內心怎麼想,它就現行出來,指揮身體要如何去做。這個業,「身、口」的業我們都已經知道了——「身三、口四」。

這種身體的行動,光是這三樣「殺、盜、淫」,這也是罪惡的源頭。還有口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

到底心在想些什麼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心理在想別人都不知道,是好是壞放在心中,大家無法瞭解。

口四當中的「妄語」,不只是妄語、說謊,還包括了「隱瞞」。

有的事情實在是已經覆藏很多罪惡的深淵,但是我們不肯吐露出來;我們明明知道有人會去造罪,我們還是隱瞞;明明我們知道事情即將發生了,我們還是為他隱瞞。

無論是自己過去的煩惱,或是心靈有什麼錯誤偏差的見解,想要去做的事情不說出來,雖然你不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但是隱瞞。

這樣往往在隱瞞的過程中,對自己而言,說不定一念偏差,隱瞞住我們的心事,去造出來的業也很可怕。

總而言之,口有的時候做了很多錯誤的事,那就都是造業。說了很多是非,或是搬弄,或是……

總而言之,大家常常在聽,所以我們常說修口業,不只是身業要修,口業更要提高警覺。

所以要知道從身上、從口中,會造出很多無法分析的很多「業」。

造業就是一個種子,昨天說過了,都歸納在心內的田當中,稱作「業田」。佛法常說是「業識」,也是「藏識」。

無論你開口動舌,或是你的心行舉止動作,無論是自己做的,或是去傷害他人,這些所有做過的事情,這些都會變成粒粒的種子。這些種子一粒一粒的全部都會歸納進業識中。諸位,這些我們都要很注意。

上人殷勤的對大家開示,昨天說過了,今天還要在提醒呢?因為我們人很容易忘記。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切的動作,我們都以為「前腳走、後腳放」,話說完以後說過就說過了,壞事做過就做過了,沒有什麼!有啊,事情影響很大啊!因為這些種子在你做過之後,就是歸納在你的藏識裡,就像種子丟在土地上。如果把種子丟在土地上,只要有緣,就是說太陽、水分合起來,土地上的這顆種子,它就發芽、現形出來了,就抽枝、開花結果,那個時候就叫做果報。

我們若是造罪、造惡,過錯不知道有多少?不只是在這一生當中,生生世世藏在業識中,種子會不斷現行,這輩子因緣具足,它就現形了。

「過去造善者得福」,你看這輩子有多少人,多風光,但是我們無論多努力,怎麼不能像對方一樣,事業作得那麼大?我比他更努力,但為甚麼我做一樣賠一樣?同樣一個事業,我在做的時候怎麼做怎麼賠,但是賣給別人去做,別人卻是怎麼做就怎麼賺錢。因為人家過去曾經造福,曾經為善,所以造善必得福。

雖然這輩子你會覺得,對方哪有造福啊!實在是一個很吝嗇的人,他自己花天酒地去享受,叫他做好事也做不出來啊!這個人哪有多好呢?這輩子沒有,但是上輩子有。雖然你看他現在沒有在做事情,但是他在銀行已經囤積很多。所以我們要在這一輩子好好的用心,好的業、好的福、善業的種子,我們要趕緊累積。

常常說一句話「做來囤」!不要覺得我運氣不好之後,才想要做一些好事,做來「抵」一下。不要只想要做來「抵」。我們應該在福中更要造福,在困難中也要歡喜造福,我們還要利用時間好好來造福。就算不是這輩子能享受,就是在來世我們也能夠享受得到。但是所有的成就,我們都由這一世開始累積。

看看我們的「草根菩提」,很多老菩薩。每當上人看到草根菩提,就很歡喜,從內心生起一分尊重敬愛,一對夫妻,過去是那麼辛苦,現在還是很勞碌,但是他們做慈濟、做志工,他們安貧樂道,每一句話說出來,都是讓上人所想不到的好話,所以往往讓上人不由自己就說:「怎麼這麼可愛?你看他們這樣,這種就叫做道場。」

看他們一大群人,在上班的人做晚上的。看他們點了燈,一輛一輛的環保車四面八方匯集而來。有的用推的,有的用開的小卡車,集中在環保站那個地方,開始點燈做分類,實在看了很感動。這些人都要顧飯碗,都是要為自己的事業、職業努力工作,但是就能利用上班以外的時間,提前或是之後,他們做得很歡喜,甚至他們還滿懷感恩。他們說:「我如果沒有慈濟,我還迷失在愛罵人、愛打人。」有的人就說:「如果沒有慈濟,我可能現在還是天天醉。」有的人就說:「如果沒有慈濟,我現在可能在『跑路』,賭債不知道要欠人多少!」

看,這就是我們不要輕視小小的動作,到底能對人類奉獻多少?很多,只要你一念真正誠懇的心,大家點滴的心合起來,小善也會滿大器,很大的水缸,我們一點點滴進去、滴進去,滴久了也會注滿整缸。

不要以為小惡無罪,點滴累積也會罪惡滿貫,所以我們不要想說:「只是一點點的善」就不肯去做。不要認為「只是一點點的惡,我做了有差多少嗎?」影響很大。

所以我們善惡分明,種子粒粒分明。惡就是惡的種子,善就是善的種子。若是想說惡的種子雖然已經種了下去,再做些善事去沖掉,不可能的。

所以有業報的時候,我們要歡喜接受,歡喜接受才能消業。我們若是不願意歡喜接受,那個埋怨的心不斷累積,一層一層不斷地累積上去,種子一層一層一直的蓋上去,這就可怕了。所以業果,只要你造了業,就一定有果報。

所以法華經當中說:「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你造了如是因,因就是種子,自然會遇到那樣的緣。「業、緣」成就會合時,果報就一定會現前。無論是惡或是善的果報都會現前,結果是這樣,我們心靈上就要承受種種果報的感受。諸位,果報是可怕的。

但是,果報雖然可怕,你如果沒有去做,就沒有那個果報。所以業,我們如果沒有造惡,就沒有惡的果報。我們如果多為善,就會有福報了。福就是由善而來。

所以煩惱是在心中,業是在身、口上製造,製造了之後又回歸到心,這種業種不斷複製,很可怕。所以說來。這三種業:

第一是「煩惱業」。煩惱會製造無明、惑。像剛才已經說過的,有塵沙惑。惑就是無明,無明就是煩惱,在我們的心地,就是沒有法水的滋潤,所以滿心都是塵沙,一點風吹過來,或是有什麼東西經過,整個境界就霧濛濛了,這種煩惱很可怕,使我們無知或是不覺中造了很多業。所以業的力量很大。

昨天說過,「業」就好像「運」一樣。人家說命運、命運,也有人說運氣,「我最近運氣不好」,也是同樣的意思。運是動作,從這個地方運到哪個地方去,從前一世運到這一世來,從這一世也會運到下一世去。所以「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已經運了很多的業,運到這一世,這個緣又聚合時,那個氣就衝了出來,所以由不得自己的事情很多,心門如果沒有打開,業果現前時,業報又會覆心了。

各位,我們平時要顧好我們的心,果報來時,我們要用開朗的心情,來接受現前的業報。這樣業報就能快快過去。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29-修行者的本分事

3.幸福茶香

3-1滿心地都是塵沙的煩惱,是啊!就在那一刻,前一刻,就在此一刻,心是這樣很多的念頭,有時是正向,有時是負向,一念之間這一念是什麼,是無明,是幻想出來的,只是自己不察,以為是真的,似真似假,自己都分不清了,人生很多事以為看清,卻是看不清,以為懂了,卻是不懂,很多時候,是要回頭才看清自己是多麼無知,是要走了一段坎坷路,才知回頭是岸,是要放下,才知道自己擁有,在這渾沌的世界裡迷失了自己。

煩惱誰沒有煩惱,出生在貧民窟的人,能闔眼是幸福,一睜眼就是煩惱,就是無盡的煩惱,有了這一餐,沒有了下一餐,跟垃圾為伍,野草是家,隨便的一塊遮布,就成了遮風避雨的家,看了真令人辛酸,此刻的我,還有什麼好煩惱,比起他們,我的煩惱,豈是煩惱,難怪照片裡那些窮人,常常兩眼無神,沒有笑容,但孩子就不同了,雖是窮孩子,但天真無邪是所有孩子共有的,他們還保有一片純真,跟著大人受苦,但不知那是苦,他們能煩惱的有限,失去純真的大人,我們真的比不上那些窮孩子,窮孩子可以住在那不像家的家,但我們敢嗎?說起來甚是慚愧。

「過去造善者得福」今世能有此世的幸福,不是輕易就有的,而是累世累世今世今世不斷不斷的輪迴,就像一顆一顆的種子種下善的種子,不斷不斷播種,得到善的果來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就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小看那一顆善的念頭,善的種子,「如是因」「如是果」種下就是造福,「勿以惡小而為之」也在告訴我們,不要小看那一念惡,什麼是惡,分別瞋恨即使是一念都是種下惡的果,不斷不斷的累積,「如是因」「如是果」有一天適當時機,因緣俱足,就會造惡。

修行者的本事就是做好自己,然後造福得福,當覺得自己不知足時,想想貧民窟的孩子一無所有吧!當覺得自己可憐時,想想貧民窟的孩子無所依靠的苦吧!當覺得心灰意冷時,想想貧民窟的孩子如何求生的吧!當面對一桌的山珍海味,想到貧民窟的孩子,在垃圾堆裡找食物,就再也食不知味了,時時以窮人為念,就能消除自己的煩惱,啊!人生!什麼才能快樂,把愛給需要的人,就是最快樂的時候。

3-2 人生是苦海,因為海中有萬重波,不只是萬重波,而且是無時無刻不斷的,讓人似乎沒有一刻安寧的時候。這些波從哪裡來,當然是從心裡來,因為心波動,所以才感覺有一重一重的波打過來,並不是真的有到海邊,被波浪打著。被波浪打著的感受,確實不好受,即使波浪小一些,也是煩惱不安寧,更不用說是大風大浪,將人捲入其中,更是苦不堪言了。

偏偏我們即使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也是無能為力,因為心雖然是自己的,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念,即使佛陀、師父殷殷叮嚀告誡,卻常常聽過就忘,難以守住自己的一念心。因為我們的心總是心猿意馬,難以調伏,又因為我們的業力、習氣厚重,好似重重的繩子,將我們纏縛、控制,讓我們想掙脫,卻又掙脫不出。

因此,我們總是苦多樂少,不只是外在的環境、遭遇,讓我們苦多樂少,即使外在的環境、遭遇看起來很有福報,我們還是苦多樂少,因為快樂來自於內在的滿足,而非外在的順遂,因此不滿足、平靜的心,怎麼能有樂呢?所以,在苦海中浮沈的我們,漸漸的該有所覺悟,而必須靜思反省,改往修來,好好的修行了。

所謂修行,並不是出家人的事情,上人說:「修,就是修心養性;行,就是端正行為。」的確如此,不寧靜容易起無明妄念的心,怎麼能夠不修改呢?心不修改,改非靜思為靜思,怎麼寧靜平安的時候呢?不將無明妄念的不好習性止住,怎麼離開心的黑暗、心獄,走向光明呢?有了這樣的覺悟,當我們的心又不聽話而讓我們又要做出不善的行為時,我們就應該端正自己的行為,雖然。要斷除這種不良的行為、習慣,過程可能有些辛苦,因為畢竟自己已經習慣如此,好像吸毒者戒毒一樣,但是我們更應該想到,這種辛苦是值得的,因為這樣的修行:修心養性、端正行為,是幫助我們走向人生的正確道路,能夠走上正確道路,也就可以一點一滴的離苦得樂。

修行者的本分事,也是做人的本分事,感恩!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