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344-柔軟心淨利根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20140709《靜思妙蓮華》柔軟心淨利根(第344集)

◎佛子心淨柔軟,悲智轉苦育樂,不忍眾生多苦,扶老病殘寡幼。 ◎「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如來知見,愍念安樂一切眾生。 ◎悲智本具,是自然妙有之智,亦即一切種智。 ◎大根機人,發大乘心,入大乘法為本。 ◎有佛子心淨:眾生受佛戒故稱佛子,又為菩薩之通名,以其依佛之聖教而生聖道故也,又以紹繼佛種使不斷絕故也。又總稱一切眾生,以悉具佛性故也。 ◎有佛子心淨:謂菩薩修習梵行,離諸煩惱,於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是名心淨。 ◎柔軟亦利根:謂心柔和而隨順於道也。經曰:「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 ◎利者,敏銳利機。根者,信等之五根,又眼等之五根也。又根為根器,即五根識。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既然信佛、學佛,我們必定要精進。信佛,學佛,那就是佛的弟子了,所以我們的心,要學得如何能清淨無染穢。

凡夫就是因為一念無明,污染了我們的心地,心地無明不斷複製,所以我們才稱為凡夫。既有這個因緣學佛,我們要回歸本性,用何方法來淨化我們自己的心。在淨化,那就不斷要吸收法水,用佛陀,佛陀的法水來洗滌我們的心。

除了淨化心,同時要啟發,啟發慈悲喜捨的心。慈、悲,大家都知道了——希望人人,天下都能人人平安、幸福,這就是「慈」,「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天下眾生與我們共同就是一體,有這種至親的心情,來面對芸芸眾生,所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我們還要「喜」,因為天下眾生平安、歡喜,當然我們也是很歡喜。我們要如何帶動,給天下的幸福、平安、歡喜?我們就是要「捨」,要學會捨,捨出你的心、智慧、能力等等,為天下眾生而付出。所以,這就是慈、悲、喜、捨。慈悲喜捨,自然就是柔軟心。

我們的修養,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我們對天下眾生,就像對待我們自己,這種的柔軟心,所以「佛子心淨柔軟」。我們既然要做一個佛子,一定要訓練到我們的心,是不是有很清淨呢?我們平常待人,看到人,我們有希望他們幸福、快樂嗎?我們自己常常問自己,如果沒有,我們要及時付出,將我們的心,能夠完成到,心淨柔軟的程度。

就要「悲智轉苦育樂」。我們要用慈悲,要用智慧,天下眾生的苦難,要如何將他轉過來,將苦轉過來「育樂」——來教育他,教育他知道要如何,人與人之間互相心平氣和,互相利益,互相快樂。這就要培養。

慈濟人在天下間,有多少的事情,不斷不斷就是在做,「轉苦育樂」的工作。就如海地,他在二0一0年大地震,這個因緣引起了,我們美國的慈濟人開始投入,一直到現在。無論是要為他們蓋學校,還是如何幫助他們,能夠維持他們的生命,維持他們身體的營養,所以在那裡輔導他們,「以工代賑」,能開闢辣木農場。這就是用慈悲,用智慧。

有此因緣去到那裡,要如何為他們轉苦,如何教育?讓他們能夠富有,能夠生活豐足起來,這就是「濟貧教富」——在美國教富來濟貧;富有的人到貧困的國家,去幫助他們,同時也要教育他們,如何生活的功能,能夠站起來,身體有營養才有辦法。所以叫做「悲智轉苦育樂」,教育他,讓他身體健康,如何能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這就是起自,「不忍眾生多苦難」,起自那念不忍心。

所以,佛子的心淨、柔軟,就是不忍心眾生受苦難,所以無論在何處,「扶老病殘寡幼」。這是人生最弱勢,無力可以生活的人,要如何去幫助他,這全都是佛子,要不斷培養自己的心,無所求,擴大愛,付出,就是期待人間能夠平安,人人生活在健康快樂的環境。

這就是佛陀所教我們的,我們身為佛子,我們必定要心淨柔軟,這是每天每天,我們在學佛,每天在精進,我們希望我們的心態能夠如此。

佛子心淨柔軟 悲智轉苦育樂 不忍眾生多苦 扶老病殘寡幼

所以在經文,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隨順眾生說」。因為佛陀在人間,用「九部法」應眾生的根機,因緣成熟了,佛陀過去以「九部法」來鋪路,現在開始就是要,引我們入大乘道來,就是「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

入大乘為本 以故說是經 有佛子心淨 柔軟亦利根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對啊!我們現在是不是問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若心已經清淨了,不染著,不受人我是非影響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一心精進,向大菩提直道前進。我們是不是有這樣,心有淨嗎?

心淨,柔軟,利根,慈悲也要有智慧。光是慈悲而無智慧,那是是非分不清了。所以,佛陀對我們的教育,我們真的要用心來接受。

所以「入大乘為本」,這是佛陀的本懷,本來佛陀就是要,向我們說大乘法。這大乘法就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你們與我一樣與佛平等。這本來佛就要說的。所以佛陀本懷著大乘一實妙法,這是佛陀的心懷,所以現在開始,他「入大乘為本」,所以開始「說是經」,那就是「勸修精進」,開始一直一直將大家引導,希望大家能夠精進,「求一切智」。

勤修精進 求一切智 佛智自然智 如來知見 愍念安樂一切眾生 悲智本具 是自然妙有之智 亦即一切種智 大根機人 發大乘心 入大乘法為本

現在我們也是要這樣,我們要不斷地精進,我們要時時要求「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佛智,也是「自然智」,這是「無為法」。

這不是說佛陀他能夠神通廣大,他要一切眾生,希望眾生成佛,他能為眾生創造如來本性。佛陀無法運用神通,另外給你一個如來的本性;佛陀也無法將我們這個污穢、受染污濁的心,他伸手將我們擦一擦,我們就能清、能明,這也是不可能。

因為真理,人人本具真如本性,這就是真理。人人真理通達,真如本性就現前。這是一種「無為法」,但是本來就有的,本來就存在的,人人本具,所以這叫做「自然智」。「自然智」,不是誰能賜給我們,是要我們自己要去勤精進,自己去追求,道理才能入我們的心。

所以,「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那就是與佛、如來的知見。因為如來的知見,所以他能愍念眾生,「安樂一切眾生」。眾生有苦難,要用什麼方法,去拔除他的苦難等等,要從此處開始,這叫做如來的知見。

如來知見,見眾生苦,所以他向我們說,「苦集滅道」的道理。我們應該要去透徹瞭解,這個「苦、集」,集了種種的煩惱,所以受苦,開始,我們就要「滅」;滅的方法,就是要去憐憫,憐憫眾生。這就是我們能夠去憐憫別人,那就是表示我們的法入心,才懂得憐憫別人,這就有有餘的力量去幫助別人,這就是從憐憫心起。

所以我們說教富,教富濟貧,濟貧教富,目標也是這樣。要如何養成了我們憐憫之心,來安樂一切眾生,這是很重要的,「入大乘為本」,講此經的目的就是如此。

我們「悲智本具」,慈悲、智慧人人本具,這就是真理,這就是我們的如來本性。所以「悲智本具」,「是自然妙有之智」。我們人人都是,很自然原來有的智慧,「亦即一切種智」,很自然,甚至我們瞭解的是,天下宇宙一切之智,我們全都能通達、瞭解,這是人人本具。

大根、大機,發大乘心。我們既然接受了佛法,我們應該對自己要相信,我們都有本具如來的本性,應該是大根、大機,不要自己自卑,以為,我根機很淺,我什麼都不懂。其實,你什麼都懂,只是欠用心。所以,我們自己要知道,「悲智本具」,這是人人平等都有的,這是大自然妙有之智慧。所以既然我們,有大自然妙有之智慧,那就是「一切智」。既然是知道,那當然是大根、大機,自然我們就能發大乘心,「入大乘法為本」。所以我們對自己應該要有信心。

有佛子心淨: 眾生受佛戒 故稱佛子 又為菩薩之通名 以其依佛之聖教 而生聖道故也 又以紹繼佛種 使不斷絕故也 又總稱一切眾生 以悉具佛性故也

「有佛子心淨」——眾生受佛戒故稱為佛子。所以我們大家是學佛,學佛,我們必定戒定慧三無漏學,我們要修,心才不會再去染到污染,保持清淨,這就是戒。戒,能夠保持我們心的清淨,所以我們稱為佛子。

又再,我們要發菩薩心。菩薩的通名,也是叫做佛子。因為菩薩是繼承,佛的法脈精神於人間,所以菩薩的另外一個名字,也叫做佛子。「依佛之聖教而生聖道」,佛陀對我們的教育,就是希望我們與他一樣,所以所說的都是聖道,能夠讓我們成賢成聖的道理。成賢,那就是行菩薩道;成聖,那就是成佛。

所以,這是繼承佛陀的教法,所以,「以紹繼佛種使不斷絕故也」。這就是佛所教育的法的法脈,我們若能繼承佛陀的法脈,那就是稱為佛子,讓法不斷絕。

「(又)總稱一切眾生」。因為我們眾生,也有成佛的可能,因為人人都具有佛性,只要你能夠信佛、學法,都可以稱為佛子。

所以,「有佛子心淨」,這個「心淨」很重要,就是「菩薩修習梵行」。「梵」就是清淨的意思。就是我們既然要行菩薩道,我們一定要修習清淨行,心要無污染,無貪著,沒有欲念,這種清淨,無貪、無瞋、無癡,這種的煩惱都要離開。我們離去了無明煩惱,保持我們心的清淨,「於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所以我們要知道,菩薩修習梵行,就清淨,付出是無所求的,還要說感恩。

慈濟人平時在說,「付出無所求,感恩。」就是這段「菩薩修習梵行,離諸煩惱」,無所求,無所著,「於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於一切法,哪怕你做善法,做出去了,不是有所求的喔!做就對了!該做的,歡喜,不要有所著,不要有所求,這樣的心叫做清淨。

有佛子心淨: 謂菩薩修習梵行 離諸煩惱 於一切法 不生取著之心 是名心淨

「柔軟亦利根」,那就是說我們的心非常柔軟,隨順此境界、道理。所以經典就這樣說:「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

柔軟亦利根: 謂心柔和 而隨順於道也 經曰 眾生既信伏 質直意柔軟

這也是《法華經》,後面的一段(偈)文。眾生既然信伏了,相信佛的教法,將我們的心,也已經降伏下來。

眾生剛強,其實我們也是眾生之一,我們的心也很剛強、很頑固,有時候有人勸我們,也勸不聽。我們自己的心要自己轉,所以,眾生信伏,我們自己還是眾生,我們自己信佛的道理之後,我們要降伏我們的心。若如此降伏下來,我們剛強的心降伏下來,那就「質直意柔軟」,我們就用很直、大菩提心。

這念心,我們調伏得很柔軟。所以我們心淨柔軟,前面已經說過了,所以,溫柔、利根,自然根器就會利。人家在說什麼事情,我們很用心,直心來接受。俗云「直心是道場」,所以「質直意柔軟」,就是直心即道場,這叫做柔軟心;柔軟心,自然就利根。利根的意思就是敏銳。

利者 敏銳利機 根者 信等之五根 又眼等之五根也 又根為根器 即五根識

五根,「五根」、「五力」,「三十七助道品」我們都有解釋過。何謂「五根」?除了我們器官的「五根」,「三十七助道品」的「五根」:信根、精進根、還有念根、定根、還有慧根。此「五根」叫做五法。此五法,我們應該也要多用心,要常常反覆瞭解佛陀的教法,如何來降伏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若不受降伏,我們就無法「意柔軟」。所以「意柔軟」非常的重要,「心淨意柔軟」,這是我們學佛的目標。

各位菩薩,人生苦難偏多,所以我們要發心,我們要用心於佛法中,調伏了自己,才能關懷天下事。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344-柔軟心淨利根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