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249-道場所得法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善知識不得暫離,惡知識不得暫近。凡夫識心,譬同素絲;隨緣改轉,境來熏心。」

善知識不得暫離 惡知識不得暫近 凡夫識心 譬同素絲 隨緣改轉 境來熏心

我們會說益友很重要,我們到底能夠了解多少?必定我們要有益友。共同聞法、共同思考,互相來議論、論法。這樣,他的心得、你的心得、我的心得,心得互相分享,互相增長我們的知識,互相增長我們對佛陀的智慧。我們的知見到什麼程度,我們能夠瞭解的法有多少,互相來增益,這叫做善知識。

「善知識不得暫離」,不要遠離善知識。若是惡知識,不得暫近。我們若與惡知識在一起,很容易會被他薰陶過去喔,所以,我們要很小心,交朋友要交有益的朋友,若是惡知識,不只是無益,同時也會受他影響。

所以我們凡夫的心識,凡夫的知識,我們的心就比如素絲,素絲就是織起來的布,那個絲是白色的,差不多,若是有什麼樣的顏色染到它,它就變什麼樣的顏色。所以,素絲就如白布一樣,一條一條的絲,拿來織成這塊白布,就是「隨緣改轉」,也就是「境來熏心」。

看到什麼樣的境界,在我們凡夫的心,就容易受外面的境界,將我們誘引。隨著善知識,我們就能和善知識在一起,我們的心念、知識,同樣會往好的、善的,去從善,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好事,我們會一起去做。假如我們遇到惡知識、惡的因緣,會隨著惡知識,這個因緣的欲念,來誘引我們,就誘引我們一念偏差,步步錯掉,這就是惡緣、惡友,容易改變我們的心。

所以「境來熏心」,無論是什麼樣的環境一來,我們的心很快就被它影響了。

就如佛陀在世時,有一天,佛與阿難走在市集的地方,看到有人在賣香,在製香。製香就要用香的柴粉,香柴的粉去拌、去攪,攪拌好,開始製香。包住香柴的紙,倒下去之後,這張紙,一陣風就將它吹起,吹到門口的地上。

佛陀正好走向那個地方,看到從香店飛出來的這張紙,佛陀就跟阿難說:「來,阿難,將那張紙撿起來。」 阿難真的去將紙撿起來。 佛陀就說:「你將這張紙放在手上,用雙手將紙合起來。」過了一點點時間,經過了一點點時間不多久,佛陀就向阿難說:「阿難,你將紙放下來。」阿難真的就將紙放下來。佛陀就說:「你這雙手靠近你的鼻子聞看看。」阿難真的將雙手靠近鼻邊,聞聞看。

佛陀說:「如何?你的手。」 阿難說:「我的手很香。」 「阿難,你知道嗎?這雙手為什麼會香?」 阿難就說:「這個香氣是從那張紙來的。」 佛陀就說:「你知道這張紙為什麼會香嗎?」 阿難就說:「因為它是從香店,製香店飛出來的。」 「為什麼製香店會飛出這張紙?」阿難這樣想:「應該這張紙是包裹著香柴,所以這張紙,被一陣風吹出來,我去把它撿起來,經過放在手中,所以這樣我的手才會香。」

佛陀就說:「你分析得很對。這張紙正好從包過香柴,離開這個香柴,被風飛出來的。所以,紙香,你的手接近紙,手就會香。紙是包香柴,所以紙會香。這就是(如)益友,比如你常常和善的人在一起,你會時時做好事、造福人群。」 阿難知道了,信受奉行,知道佛陀所教的,這個譬喻的教法,他知道應該要多親近善友。

又再往前走,在市集上,不遠的地方,從香店再過去不遠,大家在賣魚、賣肉、賣菜等等,就是一個市集。他就看到一間賣魚的店,將魚運到店的地方,魚用草編起來的(繩子) ,用這樣來綑魚,到那個店的地方,將草編起來的(繩子),已經解開了,草蓆就丟在旁邊、門口。

佛陀就跟阿難說:「來,阿難,你將綑魚的草,從那個草堆裡,你去拿幾條草起來。」阿難真的就去拿幾條草,將它拿起來。 佛陀就說:「來,你同樣放在手中。」 阿難同樣照常,將草整個整團放在手裡。 佛陀就說:「放一會兒。經過少時,過一陣子後。佛陀就說:「再把它放回去。來,你聞聞手。」 阿難同樣,還沒(拿)到鼻邊,阿難就說:「佛陀啊!這手很臭,不可聞。」 佛陀就說:「是啊!為什麼你的手會臭呢?」「我剛剛拿著草,這個草……」 佛陀就說:「草為什麼會臭呢?」 阿難就說:「這不就是剛才在魚店,綑過魚的草,所以它腥、它臭。」

佛陀就說:「是啊!這種臭。看,你拿過草之後,兩隻手還沒有拿到鼻邊,你就喊臭不可聞。阿難,我們若交朋友,去親近到惡知識,這樣和手去摸到臭的東西一樣。知道這個人是惡,你和他親近,別人看到你,也把你當成和那個惡人一樣。所以,我們不要去親近惡知識。」

阿難知道了,暸解,交朋友要選擇,選擇好的朋友,對我們有益,假如我們交到損友、惡友,對我們的人格有損;不只是對自己有損,我們自己也會惡成習慣,也會去損他人。阿難受教了,瞭解了。

佛陀的教育是隨根、機會。阿難是佛陀身邊的人,時時隨境逗教,這個境界是什麼,佛陀就用什麼樣的方式,趕緊向阿難教育。所以,阿難在佛的身邊,所受的教育,無論是人、事、道理等等,阿難都很充足。

所以,我們要善知識不得暫離,我們一定要跟善知識跟緊一點。「惡知識不得暫近」,與惡知識,不要與他在一起,哪怕是短時間的在一起,也不要。我們若無法教育人,無法影響人,我們就稍微避開一下。因為,我們要承認我們是凡夫,凡夫,我們的心就像素白的布一樣,隨著顏色,很容易被染著。就如紙,無論是包著香,那就會香,包著魚,那就是臭,我們凡夫的心和這個一樣,很容易受染污。

所以,我們前面一直說,「禪定解脫等,不可思議法。道場所得法。」

禪定解脫等 不可思議法 道場所得法 無能發問者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佛陀所得到的心境,永遠都是很平靜。無論什麼樣的境界,在佛的知見中,無不都是很深、奧妙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很體會,佛陀的知與見,和我們凡夫絕對是不同。

佛陀他會時常,在禪定、解脫,瞭解很多事情,卻是不受到這些事物,將他縳束著。所以,這是佛陀的智慧,他的解脫,真的是不可思議!

「道場所得法」,這些不可思議的智慧、知見,那就是從道場,「道場」,怎樣是稱為「道場」?佛陀覺悟的地方,叫做道場。佛陀在哪裡覺悟法呢?那就是成聖道的地方,就是在中印度的摩竭陀國,尼連禪河的旁邊,這個地點,就是菩提樹下、金剛座上,那個地方就是佛陀成道的地方,這叫做道場。

道場所得法: 謂佛成聖道之處 中印度 摩竭陀國尼連禪側 菩提樹下之 金剛座上成等正覺 即道場也

大家都知道,佛陀放棄了苦行,開始在尼連禪河沐浴,在那裡昏倒了。牧羊女供養糜乳,從這樣開始,恢復身體,身心的體力,他選擇在菩提樹下,開始在那裡靜思惟。與天地之間,靜謐,好好地思惟。夜睹明星,啟開了他的智慧,宇宙萬物的真理,完全了然透徹,完全都能夠瞭解。這是佛陀悟道的道場,覺悟的地點。

所以,佛陀從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在那剎那間,夜睹明星,那個地點,得法,在那個地方所得法,這叫做「道場所得法」。

其實,我們眾生,人人都有道場。什麼是我們人的道場?我們無法到中印度,即使讓你到佛陀成道的道場,哪怕你也是坐在那個地方,我們也無法覺悟。不過,佛陀告訴我們,人人都有真如本性。這真如本性就是「直」——大菩提直道。我們眾生,若能用很虔誠的大信力,真用直心來接受佛陀的教法,所以「直心為道場」。我們凡夫,直心是道場。這個直心的道場,佛陀怎麼說,法如何受,我們就能用專心;直心就是專,沒有再偏出去,直。

我們初學佛,《三十七助道品》是非常重要。《三十七助道品》也是我們的道場。

再者,修學佛法之處所,也是我們的道場。在我們現在坐著(的地方),這也是我們的道場。我們在這個地方聽法,在這個地方修行,在這個地方瞭解之後,我們法入心,法在行中,這都叫做道場。

又直心是道場 三十七道品是道場 又修學佛法之處 亦即謂道場

各位菩薩,道場即是在我們的心裡,所以我們要用心,不要將我們的心曲解。甚至,我們最重要的,那就是要和善知識在一起,不要親近惡知識。因為我們的心,是一片乾淨,也很容易受到其他的色彩污染。就如阿難撿紙,以及用有腥味的繩子,兩件事來分辨,香的紙,在手裡就會香,臭的繩子,在手上就會臭。同樣的道理,交朋友也是這樣。所以,我們的心,要好好和法能夠接近,我們就要親近善知識,我們要好好珍惜,善知識對我們的利益。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249-道場所得法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