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165-無漏智慧 了悟因緣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大家在每日生活中,我們的心是否隨著分秒時間在起滅?有生、住、滅嗎?修行,我們就是要修好這一念,顧好我們的心。所以,《無量義經》這段(經)文就說,「無漏無為緣覺處,無生無滅菩薩地」。

無漏無為緣覺處 無生無滅菩薩地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這段(經)文也是同樣要我們大家反觀自照,「無漏」。過去一直向大家說過,煩惱叫做「漏」。我們能到無漏的境界,那就是法入心,沒有讓煩惱將我們困擾。我們若只是聽法,法不在心裡,心,所放的都是煩惱,這叫做「有漏」。下面就解釋,「漏者煩惱之異名」。漏,「漏洩之義」。

「漏」者 煩惱之異名 漏洩之義

漏,就是漏,一直漏、一直洩出去了。一個桶子若乾淨,裝著水就是乾乾淨淨。但是這桶子若是髒的,水裝進去同樣還是水漏掉,卻是髒的東西還是在桶子裡。什麼叫做髒的東西?那就是貪、瞋、癡等煩惱。這些煩惱會使我們的法入心很快就漏掉。

常常告訴大家,人人本具佛性。人人本來與佛的智慧是平等,卻是有了貪、瞋、癡,遮蓋掉我們原來清淨本性智慧。就如清水漏掉,不乾淨、髒污的東西還存著,這叫做煩惱,叫做無明。

無明煩惱從何起?那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面)對的境界,六根對六塵的境界,在這個六根、六塵,對境之中,讓我們的心起貪瞋癡等等的煩惱。所以,在佛教的術語來說,叫做「貪瞋等之煩惱,日夜由眼耳鼻舌身等六根門漏洩流注而不止」。

貪瞋等之煩惱 日夜由眼耳等 六根門 漏洩流注而不止 謂之漏

就是我們的智慧不斷這樣一直流出去。意思就是說,清淨的智慧留不住於我們的心裡,那就是因為我們每天的生活,受外面的境界代替了我們的智慧。再一句更清楚地說,由這個「識」代替了「慧」。

這個「識」就是六根識,智慧就是我們清淨無染的法,所以這個六根、六塵會使我們清淨的法髓漏失。所以煩惱不斷漏失掉我們的智慧,所以叫做「漏」。煩惱,對我們人到底有什麼樣傷害呢?傷害很大!「煩惱能令人,漏落於三惡道」。

煩惱能令人 漏落於三惡道 謂之漏

漏就是煩惱,因為煩惱使人再造煩惱,煩惱惡業不斷重疊地造下去,智慧一直沒有現前,所以一片的黑暗,我們所造作的都是不明,就是無明的道,所以容易落入惡道。我們做的事,道理不清楚,真正所做的結仇連禍,這就是造三惡道的根源,所以我們大家要很小心。

那要如何才能離開惡道?就是要修「無漏法」。「無漏法」就是法入心,不要讓它漏失,這叫做修「無漏法」。除了無漏,又是「無為緣覺處」。無漏就是無為,什麼是無為?無為就是說,「無因緣造作曰無為,又無生住異滅四相造作曰無為」,也就是真理的異名。

無因緣造作 曰無為 又無生住異滅 四相之造作 曰無為 即真理之異名也

我們若能無漏,自然就能到無為的境界。無漏,就是智慧要保存著。無為,意思就是我們沒有去造作那些因緣。種種的人生複雜的問題,就是因為有因、有緣,有了因緣構造起來,所以就有很多的煩惱。有了很多的煩惱,自然生、住、異、滅。

人人的心,每天的時間都為了人、事、物這樣在起心動念,那就是生、住、異、滅在我們的心理裡。這就是因為有因、有緣,自然它就會去造作,很多煩惱的業力。所以,我們能無為無為(無著)去造作,自然我們就能心沒有煩惱。

所以,「無漏無為緣覺處」,緣覺,就是獨覺,自己覺悟。緣覺是緣著四季,春夏秋冬的境界,來體悟人生無常,體悟了人生有生、老、病、死等等,這叫做緣覺。所以,對道理明白、清楚,這就是緣覺所修的方法,也是要清除我們的煩惱,所以他能到無漏、無為,這就是「緣覺處」,這是到緣覺的境界。

「無生無滅菩薩地」,我們如何能無生、無滅?我們要知道,世間一切都是在生滅中變遷,世間一切都有生滅,沒有不生滅的,一定有生滅。有早晨就有夜晚,行蘊中不斷在輪轉,歲月不斷交替,所以生、滅,虛妄之相。是真,是假呢?過去的事,拿來看看,已經無影無蹤了,已經過去,全都成為虛妄之相。

所以,「無生者,謂無虛妄之生」。它能常住,常住就是無生。我們說佛性,人人都有佛性,無始以來就有,無法說佛性是何時生,本來就有,所以叫做無生。無生,就是無虛妄之生,這一點都不虛妄。

所以,「既無有生,云何有滅?」所以從一開始,當然佛性也是無滅,不論是在六道裡,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道,佛性還是在,所以佛經裡就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所以我們要能了解,我們的佛性是無生滅的,有生有滅的都是虛妄。所以,不生不滅那就是究竟實相,這就是真理。希望我們能更深入了解,希望佛法入我們的心,入我們心中能永遠常住。

世間一切 皆生滅虛妄之相 無生者 謂無虛妄之生 既無有生 云何有滅 不生不滅 乃究竟實相也

最重要的,我們最擔憂的就是無法常住,我們的覺性就隨著如此流失,被掩蓋掉了。我們若能無生無滅,那就是住於菩薩地。無漏無為是緣覺處,無生無滅那就是菩薩地。

佛陀講六度,教導我們行六度法。六度是付出無所求,這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它能明明覺覺、清清楚楚,能讓我們了解,了解人生真理實相。所以,我們要貼近佛,就是要從菩薩道開始。

佛陀來人間唯有一項,就是教菩薩法,所以《法華經》中,從開始佛陀要講《法華經》,他在靜坐中,由彌勒與文殊二人來解釋,解釋佛陀來人間,為了要廣度眾生累積的因緣,就引述了日月燈明佛。日月燈明佛,他的道場,同樣佛性光明,發光照耀道場的境界。所以,《法華經》這段(經)文再說:

爾時四部眾 見日月燈佛 現大神通力 其心皆歡喜 各各自相問 是事何因緣 《法華經序品第一》

當時,那個光明所照耀的是四部眾,不論是從初機開始,四諦、十二緣、六度行等等,都是很精進在這四部眾,就是修真正行。日月燈明佛,在定中發光現瑞,那種現大神通力,大家見了很歡喜,同樣心有疑問,也是要趕緊求佛能說法。究竟要說什麼法?所以「各各自相問」。這各各自相問是四部眾,大家在道場裡,大家的心很歡喜,但是不知佛又是要說什麼法?所以,在這個環境中,人人就是有這種急切想要了解。「是事何因緣」,意思就是,大眾互相在問,就是一直希望能趕緊聽到,佛現在準備說什麼法?

大眾各自相問 欲聞法 懇切心志成就也 佛教因緣為宗 以佛聖教自淺至深 說一切法 不出因緣二字

所以,欲聞法,那種懇切的心志成就。這段(經)文的意思,已經成就了大家靜下心來,很懇切要聽日月燈明佛所說法。這是追求法的心很懇切,人人聽法的心情懇切,法才能入心。我們聽法若不尊重、不懇切,就無法真正將法住於我們的內心。所以佛佛相同,我們的釋迦牟尼佛與這段(經)文的日月燈明佛,將要講大法時,形相都差不多,要先讓大家起尊重心,有重法的心,法才能在行中展現。

所以,「佛教因緣為宗」。佛陀在教化眾生,就是以因緣為宗旨。因為眾生人人都是因緣和合,這個因緣和合,自然就是因為因緣,所以來造成很多的煩惱,眾生就是結業,將這個業都造作不好的業,所以我們常說,眾生共業。各個眾生,不同的煩惱、不同的因緣,不論何種因緣都是漏落煩惱。那個漏,落入煩惱中,所以煩惱中就造作很多的因緣,就是污染的緣,這就是眾生。

佛陀就是為眾生來設教,所以「以佛聖教自淺至深」。佛陀就要來說聖教,聖人的教育,聖人的教育從淺到深,從四諦法、十二因緣,到六波羅蜜,從淺到深說一切法,不出於因緣二字。所以,佛陀所說的法很多很多,再怎麼樣的真理,皆沒有離開因緣二字。

所以,各位菩薩,因緣果報是整個佛法的真理,我們不能抹煞因緣果報,我們要好好奉持佛的聖教,因為一切無不來自於因緣。剛才所說的《無量義經》,也是「無漏無為緣覺處,無生無滅菩薩地」。這個生滅因緣,都是來自於因緣會合。

總之,日常生活中照顧好我們的心,心不要讓煩惱進來,我們的智慧必定要顧守住。智慧就是要無漏,有漏就漏落煩惱,受煩惱牽引就走入三途去。這是《無量義經》所說,同時《法華經》也這樣說,所以我們還是要好好用心,重視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因緣造作,我們都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165-無漏智慧 了悟因緣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