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147-持心自守 佛心己心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學道,「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博聞愛道 道必難會 守志奉道 其道甚大 《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裡面,不就是這麼跟我們說嗎?真的我們要專心,按照佛陀所說法,守好我們這個志,按照這條路走,這條路就是最大條的路。

所以,人人是不是心有守在我們的志?是不是有按照這樣的道去走?我們要時時多問心,問我們自己的心啊!《無量義經》就是一直要我們把心照顧好。修行最重要的就是這念心,心若顧得好,我們學佛不會偏差掉。

所以《無量義經》這麼說:「天人象馬調御師,道風德香薰一切。」

天人象馬調御師 道風德香薰一切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我們學佛、學道就要依教奉行,按照佛陀的教法,我們要拳拳服膺,這個道才能夠守住在我們的心。所以道風,這個道風,「道之化人如風偃草」。

道風: 道之化人 如風偃草者

像風一吹來,草就隨著風這樣吹來,整排柔軟地不斷搖曳,一波一波(草浪搖曳)過去,很美!這就是比喻,比喻道德的風,若是能夠在這樣的花草裡,風一吹來,隨著風向走,就像在教育一樣。看看我們的禮節,禮節,就是我們的道理,所以「如風偃草」,這就是我們所要學的道,按照怎麼教,我們怎麼行,表達出來的就是禮儀。

禮儀在我們的修行過程也是很重要,在什麼樣的環境,我們是什麼樣的教育,我們就表達什麼樣的禮儀。我們學佛者也是要這樣。知道過去,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我們現在瞭解了,瞭解了人生的苦、集、滅、道之後,我們要追求,道是怎麼走?周圍道理、環境如何來改變?這個大環境就是我們修行,應該怎麼接受、怎麼守持?這就是修行的方法。所以說,「道風德香」,這個道怎麼教,我們就要怎麼來接受。

佛陀所教育的,就是要清淨我們的心。道,就是淨心。我們原本清淨的本性,這條道路如何能夠,直通到佛的境地,過程必定要將心靈的貪、瞋、癡要完全清除,所以這叫做德香。

德香 德之馨如香也

記得嗎?這是一則故事。阿難問佛說:「佛陀,有的時候走過花叢的地方,種了很多的香花,一陣風吹來,聞起來好香。但是佛陀,這陣香味我知道,是因為風這樣吹來,順風送來這個香味,不過,世間不知道有沒有,逆風還能香的東西嗎?」 佛陀就說:「有啊!有一種香,逆風同樣會香。」 阿難就問:「到底是什麼樣的香,逆風還能香呢?」 佛陀就說:「德,修行的修德,不管方向怎麼吹,這個德香還是可以,四方八面都能夠聞香。」

這就是德,所以德香。所以我們在凡夫時心不定法,好的,我們跟他學,我們就很好,不好的,讓我們起個動心,很快我們又受污染,這就是凡夫不定心。若是成就了,這個德香就能夠薰一切,不管它方向走向哪一邊,同樣可以得到那分香。

所以,「道風德香薰一切」,這要看我們修行,我們到底是要不定性,好的時候發心,不好的時候起念,是不是會這樣呢?若是這樣,我們就要注意了,我們必定要將德所受的教育入心,然後又能夠將我們瞭解的再去教導他人,這樣就是德香能夠薰習,自覺覺他、自度度人。這叫做道德的香氣。

「天人象馬調御師」。「調御」就是佛十號之一,調御師、天人師、調御丈夫,這都是佛陀十德的其中之一。

調御師: 謂具大丈夫力用 而能說一切 種種諸法 調伏一切眾生 令離垢染 得大安樂

所以要「具大丈夫力用」,要有大丈夫的力量,「而能說一切種種諸法,調伏一切眾生」。因為眾生剛強,難調難伏,我們要調伏眾生,必定要具足很大的力量。好像在馴獸的老師,不管是虎、獅等猛獸,來到這個調御師的面前都很乖。其實,佛陀在芸芸眾生中,眾生的心性就是最剛強,唯有佛有辦法調伏。

《法華經》裡面,不也有這樣一段(經)文嗎?佛陀講經之後,期待《法華經》要有人能夠流傳下去,希望他的弟子,有人能夠起來承擔。弟子之中沒有人敢,卻是他方的菩薩來了,有弟子知道佛的意思,(站)起來就向佛陀說:「佛啊,我們想要傳,不過我們很怕。」 佛陀就問:「你們怕什麼?」 「娑婆世界眾生難調難伏,很剛強,我怕沒有這個力量來調伏這樣的眾生。」 大家起起伏伏,發心容易,恆心難,尤其是一個比一個心性更剛強、更難調伏。

有時候若是想到這一段,我也是很怕!到底大地芸芸眾生如何教化呢?所以要調伏眾生不是那麼簡單,要有大丈夫的力量,才能說一切法來教化。

「調伏一切眾生,令離垢穢」。眾生的剛強就是內心有垢穢,貪、瞋、癡等等,很不好的習氣,很難調伏。就要用種種的方法,慢慢地說服、調教。這要像調御師一樣的智慧力量。這是知道我們要如何,來調教眾生,我們必定要自我調伏。我們自內心的本性,也有很多難調剛強的習性,所以我們想要調伏他人,要先將自己的習性調伏好,調伏了之後,我們才能調伏其他人的習性。這就是修行,德若完成,力才會成就。

所以在修行,我們的心態,《無量義經》是芸芸一段一段,不斷希望我們的心,能夠接納佛陀所教化,心裡所保護的法。佛的心,就是要調伏眾生心。

所以接下來,《法華經》這段(經)文,我們前面說過了,如來已經開始講《妙法蓮華經》之後,說大乘法之後,妙光法師開始接這個法來教化,不論是八百弟子,或者是八王子,一一都讓他們成就了。

文殊菩薩對彌勒菩薩說,精進的,他就能夠早早成佛、能夠早早成就。懈怠的,因為佛陀說,人人本具佛性,只要我們平時有這個信念,平時我們也同樣在恭敬、種諸善根,同樣的「分分功德,分分己獲」,只要我們內心的貪著利養若是去除,這種供養過去諸佛、種諸善根,不就是早就能成就嗎?就是因為我們還有貪著利養,所以成就的時間就拖長了。

前面說的,我們若還記得,我們就知道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用心良苦。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為了要讓釋迦佛,這場法會能夠很順利,人人起恭敬心,依道受教,守志奉道,為了要這樣,所以在那個環境中也互相扮演啟機者與當機者。

所以下面這段(經)文說:「爾時,文殊師利於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 文殊師利於大眾中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法華經序品第一》

前面我們都知道了,那位求名菩薩,就是彌勒(菩薩),現在的彌勒(菩薩),那位妙光法師,妙光菩薩就是現在的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將這些事情交代清楚了,現在再接下來就是重宣此義。

前面長行的(經)文就是這樣跟我們說過了,因為這是大乘法,這(經)文說過之後,擔心大家忘記,又再重宣,用偈文的文句再向我們重複一次。

此頌時希有 佛名希有 法希有 利益希有

所以此上有好幾項的稀有,現在再接下來的這段,就是重複過去長行的(經)文,法是重複,不過它是很珍貴的東西,所以他就要再重複。就像我每天在說話,常常都是重複再說一遍,這就是重複。重複,用偈文,文法的不同,再來(一遍)。

這就是「稀有」,因為時間很稀有,要能夠剛好在這個時間。要講話要適時、要適人,因人、因時、因地,所以「此頌時稀有」,要把握這個時間,好的法再重複,這個時刻很稀有。

「佛名稀有」,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法中,文殊菩薩又再重複,過去無量劫以前日月燈明佛,這也是很稀有的事情。佛佛道同,佛的名字重新解釋有它的意義,真的也是稀有啊!

再來就是「法稀有」。法,佛陀的本懷保護著,已經四十多年了。從他開始第一念的覺悟,那時候心靈的境界,就一直要向大家分享,真的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人生來、去,因緣果報的法等等,都一直想跟大家分享,但是時機不對。現在經過四十多年後,佛陀將他的本懷將要暢演出來,所以是「法稀有」。

再來就是「利益稀有」。這個法就是能夠利益眾生,這些眾生已經四十多年,隨佛聞法,就是從阿含(時期),而方等(時期),而般若(時期),回歸到現在就是華嚴、法華的境界,五時具足,法才能夠呈現出來。這是法利益眾生稀有。

各位,學佛真的要從內心,很徹底去瞭解法的髓,法髓。常常跟大家說,《無量義經》我們要很用心,因為《法華經》很長,其實它是在解釋,《無量義經》的道理。《無量義經》就是《法華經》的精髓。所以為什麼要講《法華經》,還是要回復到《無量義經》呢?因為《無量義經》是《法華經》裡面的意涵,它含著無量義。《無量義(經)》的解釋,就是在《法華經》。

所以希望人人對這兩部經要用心會合起來,這才有內涵與外行。請人人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147-持心自守 佛心己心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