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50行願之路97-慈濟宗門人間路 靜思法脈菩薩道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1966年證嚴法師創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到今年已經整整滿五十年。回顧半世紀以來的行願之路,早在證嚴法師皈依印順導師座前,就已經立下「為佛教,為眾生」的弘願,帶領慈濟人走人間佛教的菩薩道。在今天的慈濟五十行願之路系列報導,我們要帶您一起回顧,慈濟宗門人間佛教的初衷。

他就說,你我師徒因緣很特殊,時間很緊迫,要記得既然有這樣的因緣,未來你一定要,為佛教 為眾生。

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丁仁傑:「1963年第一次台灣有了出超,然後1965年美援停止了,表示台灣經濟上可以自我獨立。」

躍進的年代,也是轉變的年代,1962年台灣第一家電視台成立,1965年美援停止,1966年台灣的出口由農產品轉為輕工業,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到了1970年代,經濟進入長期出超時期。

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丁仁傑:「生產模式改變的同時,家庭結構也改變了,台灣的民眾也開始精神上,有更豐富的精神生活,然後銜接上大陸的精神文化資產。」

不過,佛教從大陸傳入台灣後,有了因時因地的流變,漸漸變成了關注鬼神的信仰。

中央大學佛教哲學博士 如碩法師:「以前我們對佛教的看法就是什麼,我們不稱呼他比丘、比丘尼嘛,都是說和尚尼姑做死人的法會,經懺佛事。」

中華佛教普賢護法會會長 淨耀法師:「當時整個台灣來說,台灣的宗教它應該也分成幾類,一個日本統治的佛教,一類就是先天教,一個就是齋教。」

有感於佛教需要回到以佛陀精神為本懷的初衷,印順導師提出了人間佛教的思想。這個佛教復興的思潮順應了台灣民眾的精神需求,在1960與70年代迅速發展開來,包括1966年成立的慈濟功德會、1967年成立的佛光山,以及1971年法鼓山的前身農禪寺籌建,台灣主要的佛教道場都走向了人間佛教這條路。

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丁仁傑:「原來在農業社會,會相互支持的這種救濟體系,也碰到一個崩裂瓦解,從傳統農業社會的相互救助,到工商社會需要一個新的救助方式的出現。」

中華佛教普賢護法會會長 淨耀法師:「聖嚴長老用禪來做接引,因為經濟正好在起飛,大家壓力比較大,所以用禪,達到佛法宏傳的教育,還有一個就是佛光山的星雲大師,就是把佛教從山林走到人間的佛教。」

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理念,是受到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的影響,而太虛大師的弟子慈航法師也提出,佛教的發展必須以慈善、教育和文化為主軸,這和慈濟後來所發展的四大志業,不謀而合。

福嚴佛學院院長 厚觀法師:「印順導師對人間佛教的定義,他是把握難得的人身,來修菩薩行,就是人菩薩行這四個字。」

師承印順導師法脈的厚觀法師指出,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是要適應今時、今地、今人的實際需要,也就是說,透過行善的過程,弘揚佛法中佛陀的本懷,並且適應時代眾生的需求。

福嚴佛學院院長 厚觀法師:「那佛,他的特性最主要跟其他宗教不一樣的地方,他是講緣起無我,所以,人間佛教必須以無我、無私的心,來行一切善法。」

證嚴法師師承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理念,同時結合了西方宗教入世服務的法門,讓佛教在台灣有了不同的面貌。

中央大學佛教哲學博士 如碩法師:「你其他宗教可以對社會有這樣的服務,那我們佛教也可以,我覺得這是重要的關鍵,就是佛教從以前的型態,關起山門來,我就傳統的延續,經懺佛事啊,信徒進香轉變成另外一種型態。」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慈濟50行願之路97-慈濟宗門人間路 靜思法脈菩薩道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