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頂六國小91學年度四年級第一次朗讀評量綜合報告 報告人:進宗.獻慶 一、前言 四智阿宗那一班在這學期初,參加了校內的語文競賽,三位參加了閩南語演講、一位朗讀,四個人的表現都很好,許多人稱讚小小四年級生,就有那樣的表現很不容易,比賽結束後的某個週三下午,老師決定好好"利用"他們四人,請他們留下來錄音,錄的內容是國語課本
第一到四課,還有感動狗狗聖心系列,然後將聲音上網,在早自習的時候播放,做為課文範讀;阿慶老師則說:「在語文的聽說讀寫中,讀與聽是比較容易著手的地方。」阿慶不止嘴巴說說,還身體力行,自從他帶了四仁那一班後,每見國語課的時候,他總是領著學生一句句的唸著課文,阿宗就時常在改作業的時候,聽到隔壁傳來抑揚頓挫的讀書聲,伴著茄苳樹上的蟬鳴鳥叫,如聽音樂般的悅耳舒服。」 此時同時進行的,還有我們的感動狗狗聖心關懷系列(註一),為了要讓師生們了解聖心教養院的種種,云婷仔細閱讀了為紀念聖心靈魂人物蒲敏道神父101歲的紀念書籍:"讓愛永遠年輕"一書,並設計了兩張學習單,教師們利用每週一下午三節的時間,於電腦教室進行教學活動。 這樣的學習活動過了幾週之後,我們發現:[九年一貫]新課程,仁林版國語課文只有十二課(過去為十八課),因此阿慶與阿宗在本學期每個星期五的四年級第三次班群會議中,決定將兩張學習單內容也納入第一次知能考查範圍,評量大致分二個部份,一部份是學習單內容的生詞,一部份是則是課文朗讀(註二)。 在當日班群的例行會議中,我們除了確定納入知能考查評量之外,也確認評量的若干細節。包括: 1. 朗讀評量目標。(詳如附件一) 2. 朗讀評分標準。 3. 朗讀評量時間:2002年10月04日下午1:30--4:00。 4. 朗讀評量方式: (1) 以合作關懷系統座位表為基本架構,採取三人一小組(共二十組)的混班模式進行評量。 (2) 朗讀的範圍為:國語課本1─4課;聖心系列一、二。 (3) 評量依據有二:一為個人朗讀部份;二為團體部份,團體部份又分為團體共讀及團體合作二部份。 (4) 各組組長於評量前三十分鐘,抽籤決定所朗讀之課文。 (5) 每個小組成員需單獨朗讀一部份課文內容,最後一部份則由同組成員共同朗讀。 (6) 由阿慶與阿宗各別操作一部電腦,同時進行錄音工作。 確認了評量方向與細節後,阿宗與阿慶即分開進行相關工作。 二、前置作業:由阿宗負責,包括: (a) 確定學生分組名單。 (b) 要求小組長利用下課時間,集合組員練習。 (c) 學生評量資料的網頁規畫(註三)。 (d) 安裝錄音軟體、兩班錄音音量設定、檔案命名規則。(註四) 三、當日評量流程控制:由阿慶負責,包括: (a) 12:50─13:00組長於圖書室抽籤及確認座位。 (b) 13:00─13:30全組練習抽籤之朗讀內容。 (c) 13:30─13:40各小組至圖書室指定位置就座。 (d) 13:40─13:45顏純貞(教務)主任講話。 (e) 13:40─13:50阿慶說明評量標準以及評量規則。(註五) (f) 13:50─14:10阿慶帶領全體同學閱讀所有課文。 (g) 14:10─15:30各組依序至四智(或四仁)教室進行朗讀評量。 (h) 14:10─15:40評量完畢學生,至圖書室寫心得單。 (i) 15:40─16:55全體學生共讀評量範圍所有內容(註六),並錄音。 四、後置作業:由阿宗負責,包括: (a) 檢查、修正每一個檔案的檔名及內容的錯誤處。 (b) 上傳所有的檔案。 (c) 確定每一個上傳檔案,皆有正確的連結。 五、評分作業:由阿慶、阿宗分別評鑑該班學生的成績。 六、心得感想: (1)學生感想:詳如附件二。 (2)教師感想: a.阿宗:當日朗讀評量活動結束不久,學生們就快樂的回家去了,阿慶和阿宗則繼續奮戰處理後續的檔案,大約過了一個小時,阿慶過來跟我說:「宗仔,我檔案都處理好了,喔!”舞”這ㄊㄨㄚ有夠累。」想想也是,我前一天為了網頁資料的設計安排問題,弄到半夜才睡,阿慶則要負責記錄及整理我們每一次熱熱鬧鬧的又打、又罵、又笑的班群會議記錄,說實在的,新課程把我們操得很慘。譬如說:每次班群會議,幾乎都搞到已經放學了,才欲罷不能,緊接著回家之後,還得花不少的時間,準備下星期的綜合(彈性)課程。就以這次的朗讀評量來說,當日中午就開始忙,忙著分組、測試、規則說明、錄音等,錄音的時候,天氣頗熱,為了怕外面的聲音干擾,還把近電腦旁的窗戶關起來,還真的蠻熱的。不過,說歸說,我想阿慶和我兩個瘋子大概就是喜歡設計這樣的活動,當我拿著數位相機,看著多數學生們三個一組的,選在校園的某個陰涼的角落,認真的合作,新鮮又緊張的畫面時,我的感覺十分愉快,如果把該畫面訂一個主題,我覺得它可以稱之為”學習”! 還有一位學生在錄音的時候,因為太緊張了,覺得自己念得不好,拜託我:「老師,可不可以再給我一次機會!」這個可愛的舉動,真的為他得到了再一次朗讀的機會,後來,在寫學習單的時候,他說他喜歡這次的朗讀,是因為老師再給他一次的機會。 大體上來說,我覺得這次的朗讀評量很有意義。先就學習的成果來看,學生雖然大多數無法精確的掌握朗讀的技巧,但是可以聽得出來他們確實努力想要掌握朗讀應有的技巧,並且念得比我預期的要好(註七);由學習的過程來看,各小組多能彼此合作、互相指導,對彼此也更有感情。而對我來說,我發現在評分時,會來回的聽過三次左右,才確定他們的得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比較能夠細部的分析每位學生在閱讀時的優缺點,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較以往了解許多。 另外,對於這個評量的過程,可以改進的地方也不少。例如:因為在期初時,並沒有規畫這樣的活動,所以分組的名單是評量前幾天才公佈的,因此可以說是在忙亂中進行這次的評量,如果能夠更有計畫一些,學生預期心理的準備度會比較好,合作與練習的時間就會較長,學習效果也會更好。,還有少數學生,並不喜歡他們那組的同學,原因大致有二:一為該學生的程度較差,可能影響他們的整體表現;二為該學生都不合作,調皮搗蛋,讓組員不勝其擾。 朗讀評量距今也快一個月了,阿慶與我肯定會繼續下去,原因是這次的評量,就教學者的角度來看,最有價值的地方其實還是在”發現問題”,我們透過了錄音以及網路的便利性,可以方便而即時的取得相關資料,反覆的從中察覺學生朗讀的優缺點。但是,此次評量的模式,並不能有效的協助學生克服朗讀的毛病(註八),所以我們的下一個重點,應該是歸納此次評量的心得,將解決策略放到教學中。我們預備設計一個教學活動,讓所有的學生聽彼此朗讀的聲音,並寫上評語,讓自己知道自己的要改進的部份有哪些。 把想法訴諸文字實在是件辛苦的事,但透過它可檢視自己教學過程的優缺點,也可與有心者交換意見,應該是[教學者即研究者]要努力的方向。 b.阿慶:這一次的國語科朗讀評量,帶給老師及學生都有一些新的思維,就先由學生說起。由學生的分組合作,彼此督促學習的過中,學生認識其他同學在功課以外的另一種表現。雖然我們的學生已習慣於這樣的學習模式,但在這之前,大部份都是著重在知識上的學習,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是會覺得蠻無力的,但這次的要求不同,過程也不同,再加上學生之前已看到許多優秀的同學在朝會時的表現,於是模仿的效應自然而生,多數學生的參與感極強,表現慾也夠,所以,練習的意願自然也高,相對地表現出來的成果也是不錯的,學生對自己的自信心也有增強的效應。 註一:感動狗狗其實是一個學生送給阿宗老師的狗狗撲滿,放在阿宗老師的辦公室桌上約有兩年之久,直到90學年,因為有家長在班親會中提到:現在的學生不太會關心他人,希望老師能夠撥些時間陶冶學生品德,於是阿宗老師和貝旻老師便設計出東基系列、瑪莉亞系列學習單,期能透過了解,配合以存零用錢的具體行動,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一個學年下來,師生們都認為感動狗狗的確是一隻真的小狗。而自本學年起,阿慶老師除了認為感動狗狗應該繼續關心別人之外,也認為我們這次選擇的關懷對象,最好是能夠親身接觸的對象,如此,師生的了解、感受會更深刻,我們都覺得很有道理,最後便選擇本縣的的聖心教養院為關懷的機構。 註二:課文朗讀評量的範圍:仁林版國語課本1─4課及感動狗狗聖心系列之一、二。 註三:規畫此網頁的重點有三:(1)以數字表示同組的小朋友所朗讀課文的先後順序。(2)以顏色來區別各組所念的課文為何。(3)看到評語後,能很方便的找到相關的聲音檔案。 註四:錄製檔案的名稱規則,例:914a01.mp3,91表學年,4a表四智,4b表四仁,01為座號;因兩班同時進行錄製,應於事前將同分貝的聲音,設定成相近的錄製音量,以免屆時聲音忽大忽小。 註五:兩班學生共60人,分成1-20組,1-10組依序至四智,11─20組至四仁。評量教室一組測驗時,下一組也在教室準備,評量完畢後,立即拿心得單至圖書室寫心得。未輪到的組別,可於圖書室附近練習。 註六:當日評量完畢,尚有二十分鐘才要放學。因此1-10組朗讀第二、四課及聖心系列二;11-20組朗讀第一、三課及聖心系列一。 註七:評量後的某一次晨光時間,有四位媽媽來班上做披薩,我順道播放他們小朋友朗讀的聲音,他們都蠻驚訝的說:「這是他念的嗎?」 註八:雖然透過分組,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對多數人來說,會有幫助。不過我卻不認為利用這種方式,可以解決一個學生朗讀困境的核心問題,因為若如此,那麼我們只有一直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即可。所以當學生朗讀出現問題時,基本上,透過小組的力量,很有機會使其好的地方更好些,不好的地方減輕些,但要徹底解決,還是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加以指導。 (附件一)嘉義縣頂六國小四年級91學年度國語科第一次朗讀評量 一、
評量目的: (一)語文技能方面: 1.
提昇兒童閱讀、朗讀文章能力。 2.
學習掌握閱讀、朗讀技巧:發音咬字、聲調、流暢性、文意等要素。 (二)學習方法: 1.
學習與同組同學透過合作、協調方式,有效分配個人應負責的閱讀內容。 2.
閱讀能力較佳者學習如何協助閱讀能力較差者。 3.
閱讀能力較差者學習如何主動表達自己的困難。 (三)情意方面: 1、
學習欣賞朗讀之美,陶冶自己的語文美感。 2、
透過分組合作的方式,感受同學之間的友誼。 二、評量時間:2002年10月04日(星期五)下午1:30─04:00。 三、評量範圍:(仁林版)國語科第一至四課課文&感動狗狗聖心系列一、二學習單 四、評量方式: (一)以小組為主,小組之成員以”合作關懷系統座位表
”為基礎。 (二)實施評量前,各組抽籤確定評量內容為第幾課(或聖心系列一、二)。 (三)各組給予一節課的時間練習:各小組自選組長一人,並由組長協調每位組員應負責朗讀之段落,且至少應保留最後一段由全組共讀。 (四)閱讀評量進行時,將以電腦錄音,做為評分參考。 五、評量標準: (一)個人方面(10%):以個人之發音咬字、聲調、流暢性、文意為評分標準。 (二)團體方面(10%):是否能夠合作、協調朗讀內容,共讀時是否整齊一致。 六、未來展望: 1.
建立學生朗讀資料庫,從中發現學生朗讀之優缺點,並從中指導兒童透過真實聲音之欣賞、觀摩、比較,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優缺點。 2.
透過真實聲音的記錄,提高兒童朗讀之興趣,並因而學習遷移於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 (附件二)嘉義縣頂六國小九十一學年度四年級朗讀評量活動學生心得彙整 1. 您喜歡這一次的朗讀評量?(括號內之數字皆表文字出現次數,而非人數) 喜歡(47);不喜歡(3);還好(1);不太喜歡(1);不錯(1);很好(1)。 2. 經過這次的朗讀文章評量之後,您學到了哪些朗讀的技巧? 語調變化(38);咬字清晰(8);注意表情(3);音量控制(15);情感表達(1);流暢度(4); 態度自然(3);動作(2);換氣(3);語氣(1);了解文意(2);該停的要停(1);注意手勢(1)。 3. 您喜歡和同學一起朗讀課文?和自己一個人朗讀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請寫出您和同學合作的感想? (1) 喜歡(45);還好啦(2);不喜歡(1);有一點喜歡,有一點不喜歡(1)。 (2) 訓練膽量(1);比較好聽(2);讀錯有人糾正(1);互相幫忙(4);有人會幫我(5);比較敢大聲念(1);比較大聲(3);一個人會緊張,多人較熱鬧(1);一個人孤獨(2);一個人較單調(5);學習團隊精神(5);合作會更好(6);某某人都不合作(1);有休息的機會(1);一個人比較自由(1);當組長很辛苦(1);同學很合作(1);比較輕鬆(2);一個人比較辛苦(1);可以請人幫忙(1);大家很合作(6);別人大聲、我小聲(1);同學念錯,我也會跟著念錯(1);會緊張(1);比較不會怕怕的(1);合作時會說笑話,所以很好玩(1);比較大聲,但比較不好聽(1);比較有趣(1);常合作感情會更好(1);每個人都不一樣(1);同學對我很好(1);有些人念太快(1);比較快樂(1);一起讀比較好(1);別人說錯會被扣分(1)。 4. 經過這一次的小組合作,您希不希望下次還有這樣的測驗?喜不喜歡你們那組的同學? (1) 希望:(48);有點希望,有點不希望(1);還好(1)。 (2) 喜歡(52);還好(2);有點不喜歡(1),喜歡某人,不喜歡某人(1)。 5. 其他心得感想: 學到知識(6);這種活動很好(2);好玩(9);都念錯了(2);增加膽量(5);緊張(15);新鮮(5);怕被扣分(1);好喜歡朗讀(1);很好(2);下次再辦(5);學到技巧(4);念得不好(2);辛苦(1);和四仁共讀真好(1);有趣(2);大家都讀得很好(1);下次會加油(2);不要緊張(2);不好(1);高興朗讀(3);刺激(1);老師又給我一次機會(1);老師很辛苦(1);能放輕鬆的活動(1);想參加朗讀(1),可以學到東西(1);高興(3);困難(2);焦急(1);害怕(2);要勇敢(1);不要因為不熟影響別人(1);恐怖(1);同組的人很可愛(1);希望下次他們能好好念(1);學到很多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