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25-輕安自在得菩提
目錄 |
1.幸福奉學
我們要常常養好我們的心,我們要——
長養布施寬心念,知足少欲能包容,常樂喜捨得妙法,輕安自在得菩提。
無不都是我們人人把我們的心,常常培養在這種常樂我淨,而且寬心念純,這個念頭若能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人就沒煩惱了;而且生活也能很富足,無有欠缺。
看,「長養布施寬心念」,我們要常常心純,培養好喜愛布施的心。布施就是無貪,無貪的心才能天地寬。
有的人,房子很大,佈置得很好,卻還不滿足;若如此能快樂嗎?房子很大、很富麗,不滿足,不如拓展我們的心寬大。心若開闊,自然能將富麗堂皇的浪費,用在對人有益,心念一轉,你能有很大的力量去幫助人,你能時時和人結好緣。
只要我們有長養布施寬心的念頭,我們應該是常常心很富足的人。當然這也一定就要能夠少欲知足;我們若能知足少欲,凡事都能包容。
人生苦難偏多,實在很擔心、很不忍心,受災受苦的人那麼多,想要去幫助救濟的人很辛苦;想到世間這麼多受苦的人,這麼多寬心有愛的人要去幫助,也要經過不怕危險,而且有那分毅力勇氣,這樣的心念才有辦法幫助人。所以這種包容的心,以天下人的苦為苦,這就是包容心。
我們生在天地間,我們若是用知足少欲的心,心很寬大;在這之間,我們是不是常常都很快樂?而且這種快樂,一直希望和大家分享。
所以「常樂喜捨」,無論是法布施,我的心得,聽到一句話,這就是法。無論是老人說的話、小孩說的話,只要有道理就是法;我們聽了很歡喜,趕快和大家分享。像我聽到鳥的聲音,我的心很歡喜,我也要趕快和大家分享。
可能你們會覺得,鳥叫聲有什麼歡喜?有什麼好快樂?你們無法體會,可能我也無法體會鳥兒到底牠們在快樂什麼?但是我自己自我快樂,那個境界令我快樂,所以我快樂,我要和大家分享。
有歡喜的,我們要趕快提出來和大家分享,這樣也是結善緣。
不要和人說話,都說我有困難、我滿心煩惱、我有氣沒處發洩,所以我要向你說…不是這樣的心境。
我們應該常用歡喜心,當然有鬱悶說給人聽,我們的心就不會常常悶著。但是如何才能培養心不鬱悶?如何才能培養我們的心常常快樂?觸境就有快樂,這要長養,要長時間來培養。
不是常常告訴大家「修身養性」?是的,我們要修心,藉境來修我們的心。我們要一步一步,初學、初修行時,容易受境界所影響,有的是好的境界,我們會起貪戀的心;有的是壞的境界,我們會起煩惱的心。我們要將這些境界如何善解?變成好的境界不貪,但是很歡喜。世間種種是非變成一種教育,是非變成教育,教育的愛就能入我們的心,這就是養我們的性。
常常師父都告訴大家:「還有什麼好修行的?心、佛、眾生都平等、都有佛性,還要修什麼?原來就有,就是習氣。」
所以我們要將外面的境界,當成我們修行的道場,我們要好好養好這念心,將貪念轉為布施的心;將煩惱的境界變成一個輕安目在的境界,所以這都要要長時間培養。
「養性」修心養性,所以讓我們的心能常常很開闊,因為他能善解。能善解的人就能包容的人;能包容的人,他的心常樂喜捨,我們有物質的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常常歡喜和人分享,這叫做「法的布施」。
人家起煩惱,聽到我們的話,不怕不恐懼,他心開意解,這都要我們時時「常樂喜捨」,自然我們歡喜,自到人能解惑得法喜;這樣我們也得到很微妙的歡喜,所以這樣就能輕安自在得菩提,這麼簡單。
所以我們要時時好好長養布施寬心,自然我們就能得輕安自在得菩提,這就是修行。
每一天、每一個時刻,哪一個時刻不是歡喜心呢?我們若沒有貪念,自然有喜樂歡喜的心。
過去有許多煩惱就是因為「貪」;有很多的煩惱就是因為不自在,造了很多的煩惱,我們每天每天都在說:「懺悔、懺悔。」每天懺悔無不都是要將我們這分煩惱去除掉。
所以我們過去一切都懂得懺悔,懺悔之後心即清淨,清淨的心自然不斷生出功德。因為你清淨,就沒有污染再進來了;不再有污染,一片清淨的心地,沒有雜草、沒有煩惱。能夠這樣,你所撒下去的種子,就能「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得如意寶。」
人生要得如意那麼容易嗎?但是我們若經過懺悔之後,時時和人結好緣,我們時時和人結好緣,當然人人互相面對、互相相處都歡喜。所以人若圓、事若圓,道理就圓了。
就是要先做人做得圓滿,這就是要和人結好緣。做好事,自然每一件事入我們的心,我們都能將之變成一件很歡喜的寶。若能如此,世間哪一樣不是寶呢?
我們的生活境界中,所接觸到的,沒有一樣不是我們的寶。所以說來,事事若心寬,不貪、歡喜,每件都是寶。所以我們如何能得如意?我們若每一件都不貪,所有的東西我們都歡喜。
就像我看到一群人來參觀,相信那些都是環保志工。看他們有的人手上拿著塑膠袋,他們的塑膠袋都有寶特瓶、有紙杯、還有紙、有塑膠。看他們提了整袋進來,我想,他們一定是環保志工,他們一定是經過路上看到的,無論是寶特瓶或是鋁罐,或是…他們都當成寶,都撿起來,提進來。
這麼樣的一群人,你想,這都是環保菩薩。他們的心很寬,每天所投入在做的,那種惜福、那種付出,在我眼中看來,覺得他們都是拾寶的人,真的是菩薩。所以這都是「如意寶。」
再來懺文又說——
常雨七珍,上妙衣服,百味甘饌,種種湯藥,隨意所須,應念即至。
多好啊!「常雨七珍」七珍就是很多寶貝,我們若在佛法中聽法,佛陀開始說法,四面八方天女散花,天人供養;或是人間供養,全部無不都是寶!
這是心靈道場,我們將人人都當作是一個心靈道場,我們的心若清淨,佛性現前,剛才所說的:歡樂、常樂喜捨布施,像這種,我們在說的話,哪一樣不是寶?
投緣的人,句句都是寶。在那種心靈乾涸、煩惱熱惱,我們及時給他這個寶;或是我們自己有什麼解不開,聽到一位這麼說,就如甘露灌頂,這也是寶。
我們若時時以歡喜心,哪一樣不是寶呢?所以說「常雨七珍」就是寶物。
「上妙衣服,百味甘饌」只要我們有歡喜心,粗衣淡飯也是我們的寶。無論什麼樣式,只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這塊布、這件衣服,是遮蔽我們的身體,這些都是寶。
但是這裡是說:我們生生世世,將來我們所得到的環境範圍,無論是你的環境,或是你穿的衣服,你吃的東西,都很有價值。
我則是認為――不必等到來生,我們現在就是了。我們現在的心若很寬大,哪一件衣服不是寶物呢?若欠了這件衣服,就無法出去外面和人說話了,因為這是一個禮貌。所以說來,人生若是知足,我們會很歡喜,只要律儀守好,所用的東西無不都是寶。
吃的東西也是,我們也看到「草根菩提」一位阿嬤,獨居的一位老人,其實她的四、五個孩子都很有成就,事業成就了,有醫師、有律師、有老師,每個孩都很孝順,都要請她到家裡住,她就是不要。她說:「我去你家,去你家整天都要被關在家裡,多不自由;這是自己的家,我多自由。你看,我能做環保,你看,我家做環保場。」
她的環保場在家裡面,整理得很乾淨。吃的東西,我們的記者就去拍攝她吃的東西,看到她吃的東西。我不必煮,你看我早上煮的,中午就能吃。一掀開,我早上沒吃完的,兩樣菜、一碗飯。
她說:」我吃得多歡喜,我每天都這樣;我這些吃不完,晚上可以再吃。師父說的:『我們都要惜福。』吃的時候,一下子我就吞到肚子裡了,肚子飽了就好,管它鹹或淡,不必管它了。」
看,好像她吃起來「百味甘饌」,兩樣菜而已,菜還是早上的,冷冷的就在吃,她吃得很歡喜。她的孩子也很孝順,但是這間房子,她就是提供出來做環保場。她說:「這樣我的老伙伴都會來,來幫我一起整理,我有人聊天,我很歡喜。談天好像在念佛,都沒有煩惱。」
看,這種心態,什麼東西不是寶呢?家裡堆得都是環保回收物,回到她家在分類,那都是寶。
所以「隨意所須應念即至」,她需要什麼呢?什麼東西都很滿足。開始說:「我們分類好了,環保怎麼還沒載來?」人家又載來了,一車一車又載來了,你看,是多麼富樂的人生!
所以眾生要常常有那種知足常樂,要長養我們的心,時時布施,付出。付出無所求;心很寬,知足少欲能包容一切,能常樂喜捨得妙法。每一件都是法,所以輕安自在得菩提。
各位,這些法若能入心,即時內心即道場,你要得到什麼樣的如意寶,時時都有。所以這是我們學佛所要學的,所要養成的性,回歸佛的本性,希望人人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25-輕安自在得菩提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