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99-信因畏果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信因畏果,我們人人應該要時時有這分真誠的心,一定要相信佛陀所說的教法,我們要信因畏果。

我們這麼多天以來,不就是一直要大家真正相信因果?「因」是「一顆種子」,你過去種了什麼樣的種子,今生得到什麼樣的身影,這都是自做自受。所以我們要用真誠的心來接受這種因果觀。

既然我們這麼虔誠,可以接受因果觀,我們應該發心立願,將我們的心時時照顧得正而不偏邪,時時逢人結好緣。無論他以什麼形態加諸我們身上,我們都要以歡喜心去接受。

我們應該要知道感業受報——「為善者得樂,為惡者就得苦」,所以苦樂隨因緣果報而來。我們學佛者若人人知道,若這樣心就可以常常很平靜。

如果過去有欠了人,這一世就要還人家過去所欠了的。所以常說:「世間都是相互欠債。」是的,欠了!欠債還債。過去你虐待人,現在被虐待也是應該的;你過去若傷害了人,現在被人傷害,這也是順理成章的。所以全都要甘願。

所以現在這段文字這麼說——

既有如是,無量種種,諸惡果報,是故至誠,求哀懺悔。

一切都不離因緣果報,既然知道了,我們要提起至誠這念心,所以「至誠求哀懺悔」。


接下來再說——

弟子眾等,自從無使以來,至於今日,有此心識,常懷慘毒,無慈愍心。

這就是我們要懺悔的地方。

所以「弟子眾等」,意思就是我們都是佛的弟子。我們要從內心最至誠的表達出來懺悔。

因為從無始以來,我們殺業到底做了多少,我們全都不知道。不過,不論多久多久以前,做了多少多少的業;過去我們既然不知道,今生此世我們有了因緣,得為人身,聽聞佛法,就要了解道理。

所以,從今日開始,應該知道有這個心識,心識就是在善惡中。

不是常說我們有「八識」——八識,在之前先有「六根六識」,那第七識,那就感受做作。

你看到了之後,很生氣,沒有當場發作,埋怨的念放在心裡,想要如何去造作。看一個田字下面又一個心字,這是把惡的種子埋到田裡,用心不斷去耕作,耕作之後就現形了。

所以思考之後,現在身形中去造作出來;無論是自做,或是教人做;無論是身做,或是口做。

有的人用嘴巴去搬弄是非,去唆使人感情離異。人家說:「嘴這把刀,比有形的刀子還利,會傷人。」

或是身去造作,身會「殺、盜、淫」。這在一般社會法律而言,傷害人是預謀傷害、或是臨時起意傷害、或是無意傷害,這有幾種。

預謀傷害就是,這個「思」在第七識中,第七識就是會造作的思想,接受外面的境界,放在內心,內心一直去設計造作,有朝一日它現行出來。做了之後的結果,就是累積在第八識中成為將來受報的種子。所以最厲害的是第七識。第八識傻傻的,反正「你做我受」;第七識完全是在造作的。

前面六識就是對境,對境之後就會收納;第七識就會去造作,第八識就是接受。所以我們過去就是這樣過來了。

第八識所囤積的惡因,就隨著著我們的業力走,所以這個地方說「有此心識」。

因為我們相信,學佛之後,我們已經知道人人都有這個「心」。這念心的識——心識,其實是善惡無記的。既然我們與生俱皆有佛性,佛性很清淨,人人本具,應該是善的;但是這個心識,心的意識,若被外面的境界、外面的緣,把它埋覆掉了,本具的佛性被掩蓋了。

不斷帶來的「果」,又成為新的「因」。這樣「因緣果報」不斷在八識田中帶著,因緣果報在每一生每一世,一直造作,不斷造業,不斷受業,不斷再造業。這種感因受報,這樣不斷累積下去,愈累積愈多,愈積愈多,所以業力愈多,這樣就「常懷慘毒」。

因為這種「惡因、惡緣」,常常呈現在我們的生活周圍裡,所以難免我們已經習氣積習很深,一直都很淺、很浮,很快就發作出來。所以這也是一種病毒,這種病毒常常現前,所以「常懷慘毒」。

人人的心都有這分慘毒,這種心念有時也會自己無法控制下來。你怎麼愛發脾氣,一發脾氣就有這種動作,要打人、要…等,會虐待人,這種虐待狂,就是有這樣的心念。

等到過了之後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他就說:「我也很後悔,我自己就是控制不住。」這叫做習氣,這種習氣是累生累世,一直帶來的。

我們今天應該要知道,知道人人都有這個心識,只是他習以為常,這個心常常被惡的拉過去。所以因為如此,才會「遇境逢緣,不自作宰」。

因為我們的心在善惡的邊界中,我們若遇到境界,或是遇上緣,所以叫做「遇境逢緣」;我們「不自作宰」——自己沒辦法,由不得自己就被拖走了。「常為瞋毒忿恨所使」——我們的心常常在瞋毒,受到惡因惡緣所牽引,拖著我們跟著它去造業,所以常常都有瞋惡忿恨的心態。

這若沒有常常提起警覺,真的我們慈悲憫念的善心,無法發願。

我們現在既然知道道理,我們要自己提高警覺。事情過了就好,不可常常記恨在心,我們還要更進步,要寬心,念要單純一點。

不要常常積恨、常常積氣;這樣氣積久了就會變怨了,怨積久了就變恨了,恨積久了就去造作,造作了就結冤仇了。所以結恨、結怨連仇,這樣一直和人結怨,一直連仇下去,真的是很可怕。

過去佛陀本生經的一段經文——

註:故事可以參考《雜寶藏經卷第二。六牙白象緣 》或《六度集經。戒度無極章第二。第廿八 》,雜寶藏經當中的比較詳細。

有一世生為象王,這隻象王有兩個妻子,大太太名為求夷( 註:雜寶藏經譯為「耶輸陀羅」 ),姨太太名為好首( 註:雜寶藏經譯為「賢」 )。有一回牠在蓮池中,得到一朵很香很美的花,牠把它摘起來,送給大太太。大太太收到這朵花很高興,在這個時候冰天雪地,蓮池竟然能開出這朵花這麼美,很歡喜。

但是姨太太,就是做小的,看到這朵這麼美的花送給大太太,姨太太很生氣,就生恨了。生出恨心就說:「我來生絕對用很慘毒加諸在你身上,絕對要報復。」這樣那念恨與惡的心糾結在心,不多久,姨太太這隻象往生了。

她生在四姓之家,生下來就很美,不只美,而且很聰明;不只是聰明,還能知天文地理。國王聽到了,就將她取進宮,很多國政都和她論政。她參政很多,所以她說的話,他都順從她。

有一回,這個姨太太就告訴國王:「國王我做了一個夢,在深山裡有一頭象,這頭象有六支牙,有六支的牙,我很喜愛。我要這些象牙來做我的妝飾。」國王說:「怎麼會有象有六支牙呢?不可能的事。」她說:「你若沒辦法取來給我,我就想死。」

國王想:「這樣怎麼可以呢?」於是趕緊召集四位大臣來到面前。國王他將這個夢,說成是自己夢見的,他說:「我夢見這個夢有一頭象有六支牙,象牙很美我很想要,你們是不是可以為我取來?」

這四位大臣之一說:「這是不可能的事。」第二個說:「國王,這個夢一定不是你做的。」第三個就說:「這種象,好像在某做深山理應該有。」第四個就說:「我曾經聽過,確實在很遙遠很遙遠的地方有這頭象。」

於是國王趕緊將全國四方的獵師都召集過來,問說:「是不是有這樣的事?」其中一位獵人說:「有!我的祖父告訴我的父親。我曾聽過,但是很遠,不知道在哪裡。」

這位王妃就說:「我知道在哪裡。你若有心,向南方走三千里路,到了那裡有一座山,那座山你爬上去往南走。在那之間,你若要取這頭象的牙,進入深山,在路邊你去挖一個坑,你就扮作出家人;因為這頭象非常敬奉三寶。所以你若是打扮成出家人、剃掉頭髮、修掉鬍鬚、披上法服,你若躲在坑裡,象王來到了,你就有機會殺傷牠,能取牠的象牙。」

就這樣真的順著牠的話那樣走、那樣做,挖了坑躲在裡面沒多久,這頭象出現了,他就順勢殺了這頭象。象看到是一位出家人,牠雖然很痛苦,還是雙腳跪下,就問這位道人:「你是修行者,為何還要害我呢?」他說:「我要你的牙。」牠說:「好,你趕快拿走,我現在很痛苦,你要我的牙,你趕快拿走,不要讓我的心在疼痛中生恨,趁這個時候趕快將牙拿走。」

他趕緊拿了牙。牠就說:「牙若拿了,你要趕快離開這個地方,趁我的象群還沒到達,不要讓牠們找到你的腳印,你要趕快離開。」

取牙的人離開了,牠痛,象王很痛,痛得忍不住在打滾、悲鳴,就死了。

象王的家屬,象群都到了,很生氣,四處尋找,想知道到底象王是怎麼受傷?牙怎麼不見的?但是找不到腳印。

象牙取得到了皇宮裡,國王看到了心生恐懼,很害怕。王妃拿到,在看的時候突然間雷震,閃雷雷震這樣打死、吐血。這是一段經文。

佛就說:「那頭象就是我,那位獵人就是提婆達多;那位王妃,就是一個惡人婦。她就是因為這番結怨連仇、去造作,再轉為人身,她還是積了怨恨。」

你們想,這種恨心、怨恨多麼可怕!從畜生道,好不容易可以做人,在做人當中還是恨心未消。

註:

在《六度集經。戒度無極章第二》當中,好首(賢)死後落大地獄;在《雜寶藏經卷第二。六牙白象緣》中,好首(賢)在取得象牙之後,就發心懺悔,發願未來一定要修清淨戒行,直到證阿羅漢果。

在雜寶藏經當中,好首(賢)因為自我障礙的關係,雖然因為過去跟隨象王學佛的因緣,得以自識宿命,能夠生值佛世,發心出家,但是一直到證阿羅漢之前,都不曾親近佛陀。一直到證阿羅漢之後,才到佛前懺悔過去所作的業。

所以將這兩部經的內容歸納起來,可以推得的結論:

第一、不要想要損害利益自己的人,會自我障礙。本來跟隨象王可以得到純正的利益,但是因為嫉妒心,所以為德不足,誤入歧途。 第二、業報自做還是要自受,當業力大於福報的時後,就算有大願也沒辦法相抵。 第三、要懺悔,還要發願,業報來臨要歡喜接受,趕快消滅。在業報受盡之後,因誓願力故,才能夠回到正道上面。

所以說來,我們要相信因果,要培養我們真誠的心,我們要正心結好緣;我們要知道感業受報,要很甘願,知道現在的苦樂,無不都是隨緣、培因成果。

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99-信因畏果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