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70-福已利人多懺悔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時間過得實在是很快,一個月了又過一個月,春夏秋冬不斷地輪替。

夏天,實在是讓人感到很逼迫的熱;在人世間當中,心靈不也是常常自我壓迫?

看看,在現代人的心理,常常都是很不平衡,所以時時就是會發脾氣。脾氣一發就心狂火起,要如何才能使我們的心氣平和?應該心要有歸向。

心的歸向能調伏這種身心的壓迫感,用什麼調伏呢?三皈、五戒、十惡不犯,我們還要能夠守志懺悔、慈向眾生、福己利人。

這幾話雖然很簡單,很多的佛教徒都說:「三皈,我知道,我知道,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啊!這個道理絕對沒有錯。

「皈」的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那就是反黑為白,黑的就是無明,白的就是善法;我們把過去無明的心,從心開始,我們把那些無明都將它去除掉,開是要全心向佛。佛陀的教法就是善法,所以我們要皈向善法,這樣皈依佛,佛就在心理;皈依法,行就在法中;皈依僧,我們就能恭敬尊重三寶,這樣叫做三皈依。

難道是一次就好了嗎?不是,是日日、時時,心不離佛,行不離法。又能對佛法僧恭敬尊重,這是既然身為一個佛教徒,不能沒有的規則;這也是調心的一個方法。

那五戒呢?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不飲酒。」總共有五戒!

對啊!做人,這五戒如果守得好,做人的規矩就差不多都具備了。我們若能不失人的規矩,這樣就能保障我們不墮落三途。

那這個「十善」則是從「三業」開始,我們三業如果守得好,十善絕對做得到。

什麼是三業?身三、口四、意三。

口會造四種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

我們既然學佛,我們要學佛不妄語;不只是不妄語,還要能夠不綺語。不只是講好聽的話奉承於人,不是!我們要說實在的話,當然也不兩舌,不可嚼舌。

我們處在人群當中,做惡的,莫過於搬弄是非。人群要和氣,要和睦,僧團也是一樣,要有六和敬。在一大群的人群當中,最怕的就是嚼舌的人,或是妄語的人,或是綺語的人。這雖然是開口動舌而已,但是他的業報是很重的,這叫做口的四惡業。

身體有三惡業--殺、盜、淫。

雖然身體會造這三種業,但是也有很多的好事情都要靠這個身體才能成就。而我們同時也已經看了很多過去很惡的,那麼惡的人,他也都可以改過來。所以,我們應該要遠離這三種--身三惡業,那就是可以成就三善業。

而我們的意,也有三--貪、瞋、癡。意三惡,就是我們在內心起了貪、瞋、癡。

所以我們不只要能夠不貪,我們還要能夠布施;我們不只要不瞋,我們還要可以調和聲色;我們不只是不癡,我們還要能行智慧行。

這「身三、口四、意三」合起來就是十種,所以我們可以行這「十善」。我們人人若能夠「身三、口四、意三」,將這「身口意」三業改過來,那就是「十善」。不只是不犯,我們還要改過來,那就叫做「十善」。

要能夠這樣,我們一定要能夠「守志」。守什麼志?對於過去一切所做過的錯誤,我們都要能夠懺悔。

在最近不是一直都在說懺悔嗎?我們若不懺悔,只是講說;「我要改、我要改!」這樣一定改不過來。想要能夠改過來,我們一定要徹底懺悔。懺悔之後,我們的惡念消除了,自然我們的慈心就會不斷地提昇;惡念一消,自然能夠提昇起我們慈悲的心。有了慈悲的心向著眾生,就能福己利人,自然對自己絕對有福。

我們若守好戒,我們若能時時為善,這絕對是對自己的人生最有保障。第一、能夠保有人身、提昇人格;第二、我們對人人都有利;所以這叫做福己利人。

講完這一段經文,我們接著就要和大家分享,也是一段經文當中的故事--

就是佛陀有一回就對他的比丘與大眾三皈依的時候,向大家說五戒的功德,能保障自己、保護自己。他就說了一段故事。

在過去的過去,很長久的以前,有一群商人都是入海去採寶,或是渡海去貿易。這些商人一定要僱人搬貨,因為貨物要上船、下船,一定需要有人搬運,所以就僱了一位專門做苦力的人,就是都在做粗工的人。

有一次當這颼商船走到海中央的時候,忽然間風浪很大,船搖擺不定。很多商人,在船上的人,大家都很害怕。其中這位苦力者,他的心很定。當大家在喊叫很害怕的時候,他就在那裡雙手合掌,向著天空不斷地念佛,甚至一直念誦三皈依。

他虔誠念佛之後,還一併面對著大海誦念三皈依,在他的內心當中,就是希望所有虛空法界當中的魑魅魍魎不要興風作浪、或是危害人群;也希望趕快大家能夠心向佛、向法、向僧,所以他一直都在念誦三皈依,以及背誦五戒。這樣,不可思議的,風浪靜了下來,船就定了下來。

雖然船定了下來,風浪也靜了,但是船不能夠動,就這樣定在那邊,船也開不動。

到了夜晚,有位商主--就是帶動商人的其中一位領導者,做了一個夢,好像有一位老人,全身都是白的,鬍子也是白的,告訴這位商主說:「為何你的船開不動呢?因為在你的船上有這個人,有這位苦力者在你的船上,所以你的船不能動。」

他醒來之後,他這麼想:「就是有這位苦力者在這個船上,所以船才開不動。船不能入港,這些商品不能貿易。」商主就叫了幾個商人一起來互相計議,講到他在前一天晚上做了這樣的夢。

商主對大家這麼說:「這颼船上就是因為有這個人。」有的人就這樣想:「因為有這個人,讓我們船都定在這裡也不行,我們應該要想辦法讓這個人離開這艘船。」有的人就說:「我們總不能把他推入大海中去吧?因為這個人這麼好,為我們做了這麼多很粗重的事情,我們也是需要他啊!」

那怎麼辦呢?在這個時候剛好被他聽到了,他就想:「我既然在這個地方,大家對我無可奈何,不敢將我推入海裡;但是我在這個地方,也會讓大家心不安,船也不會動,讓大家有一番煩惱,這要怎麼辦呢?」他自己想到一個辦法,就對這些商主說:「你們不必為我煩惱,我只要求你們若能有個竹筏,給我己片竹子綁成竹筏,這樣我就能夠離開這艘船。」

有的人就說:「這樣好嗎?」他就說:「我若不離開,你們心不安啊!船也不會動。我只要幾片的竹子做成竹筏,這樣你們也不用把我推入大海當中,我也可以安全,你們也能安心。」

所以,這樣大家就想:「這樣也好,只要他人能夠離開這艘船也好。」所以幾枝竹子拼在一起,這樣他就坐在幾枝竹子編成的竹筏上;一陣風吹來,就順著風,竹筏順風靠岸了。

等到竹筏漂遠了,這艘船周邊的風浪又開始大了起來。很多的大魚,無論是白色的魚、黑色的魚,很多的大魚,都在這個時候都聚集了過來。除了風大以外,還有這些大魚翻倒了大船,所以很多人落海,被這些大魚吞食了。

佛陀說了這段的故事,回過頭來告訴大家--

這艘船上的人是共業,在過去生當中造了這樣的共業,所以他們聽不到三皈五戒;雖然這位守戒的苦力,很虔誠的在那邊念誦三皈,不斷地背誦五戒,偏偏這些人都聽不進去。

所以那些的魚,乃至於在空中的魑魅魍魎接受到,所以風浪靜了下來。但是那些人共業,業就是要受。

所以除了要能夠守三皈五戒,還是要有這分慈心,就算不能就度群眾,最少也能夠保護自己。

這段的故事,真的給我們很深的警惕。所以常常說,看到現在很多很多的人,心平靜不下來,好的聲音聽不到,眾生共業也是很煩惱。所以我們人人都要努力去做人間的活菩薩,人能弘道,若能將好話說給一個人聽,一個人能接受,或是講給十個人聽,只有一個人可以接受,我們也算是能夠渡到一個人。

所以我們過去也說過:「要接近善友。」我們若能夠接近善友,還要能夠「共行懺悔」,這樣才能夠消業。如果人人的共業很興盛,這樣人世間的災難就會偏多。所以我們要趕緊好好多接近善友,共同用懺悔的力量改變共業。

接下來這段經文又說--

見善知識,於得道中,則為全利。是故今日至誠皈依於佛。

這就是說,當我們見到善知識--這些好友、善知識--,他已經得道,講的話都很好,所以我們聽到了也能夠得道利益。他本身有利,對我們也有利益。所以,我們要趕緊接受這些好話,我們要好好守好身、口、意三業,同時也要改善。

我們若能在五戒、十善當中,甚至日日虔誠,時時要皈依於佛,我們若能如此,才能業消福增,福己利人。

各位,要時時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70-福已利人多懺悔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