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39-四種觀行(四)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大家都要相信因緣果報——「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這是佛所說的真理,所以我們人人要相信。

要如何才能夠讓我們永遠、永遠記得因緣果報?讓這個觀念常住在日常生活中瞬息不離?我們要常常親近良師益友。

和我們在一起的人,大家都是我們的老師。「擇其善者而從之」,無論在人群中,他用什麼方法,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很好的我們要學、不好的我們要自我警惕,所以全都是我們的老師。

每一位我們都要和他很友善,他的動作、他的作為無不是在教育我們。所以我們若能常常把他人當作良師益友,我們能好好選擇——是好的,我們要學;若是不好的,我們要反省。若能如此,在人群中哪一個不是我們的好伴侶呢?

所以若能夠正信諸佛菩薩的教法,我們自然就能時時心安自在。

我們之前《靜思晨語。法譬如水。正觀慧力 解冤釋結》有說過——我們要信因緣,還要信果報。

但是因緣果報,我們要好好思惟。我們若是不善思維、無正觀力,我們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過失,很自然就會「遠離善友」,或是離「諸佛菩薩」。

我們要知道善友、諸佛菩薩能常常警惕我們,提醒我們已經有了錯誤。所以我們要常常提醒,要有善思惟,也要有正觀行。我們若是欠缺善思惟、正觀行,我們就容易離開善友;善友在我們面前,我們也不認識他;或是我們有錯誤我們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善思惟、正觀行這是很重要的,若是缺乏了,錯了也不知道;好的朋友在我們面前,我們也不知道;或是對諸佛菩薩的正法全都違背。這就不對了,這樣是很可怕的事。

所以我們學佛真正的「善思惟、正觀行」,這兩句話雖然這麼簡單,但是對我們的修行很重要。若缺了這兩項,我們就很危險,好像在險道。

我們遠離正自然就容易偏邪,所以我們若離開善友、諸佛,我們很快就「隨逐魔道」,我們會追逐著魔道。還會「行邪顯徑」,我們很自然會去跟隨邪師。我們若是追隨了邪師,自然就引誘我們,引往魔道上,這樣就行於險徑。

那會怎樣呢?來,在經文裡面就這麼說:「如魚吞鉤,不知其患;如蠶作繭,自纏自縛;如蛾赴火,自燒自爛。以是因緣,不能自出。」

這就是說,若被他引到邪道上,就很危險,就像魚吞下鉤子一樣。

可知道眾生都有眾生生活的境界,我們人的生活境界,就是在清新的空氣中,讓我們呼吸,讓我們四大調和、身體健康,這就是我們人所生活的境界。魚的境界就是在水裡,水提供牠們的生活,魚在水裡,本是很自由自在;就像我們的空氣一樣,逍遙自在。

但是有的人就會想去釣魚,釣魚就用魚餌,就是誘引魚來上鉤。所以以前的人,就用蚯蚓來誘引魚過來,或是現在會用各種香的東西去做,做成丸子放在鉤子上,將它丟到水裡,魚聞到味道就會來。為了要吃這個東西,所以去咬鉤子,鉤子是彎的,只要緊一點、拉一下,鉤子就把魚的嘴鉤住了,牠要逃脫就脫離不了。

人失去了正思維、正觀行,若失去了這兩項,自然就像魚一樣上鉤了。所以這就像魚,不知道危險在面前,貪於香味,牠就吃到鉤子、魚餌。人若行於險道,不是和魚上鉤了一樣嗎?

又「如蠶做繭」,就像蠶自己吐絲,將自己綑綁住,「自纏自縛」。人若沒有正思維、正觀念,無論什麼事都煩惱滿身;就如同有時候一句話說偏差了,自己雖然即時反省,但是話已經說出口了,與自己的心意過不去,自己很煩惱。

說不定我們說這句話,人家沒有放在心裡也說不定。但是作錯了,若有警覺心自己覺得:「我要常常懺悔。」但是懺悔後,不小心又說出來了,這樣重複地懺悔在內心積壓著,沒有表現出來,也不知道對方的想法、感受,自己就會在那邊煩惱。

其實所說的懺悔,要付出行動,就是要去道歉,既然知道我錯了,我要趕快跟他說一下:「剛才說的那句話沒有惡意,我實在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角度不對,才會說了這句話。其實我沒有惡意。」我們向他解釋一下,說不定對方也會說:「你剛才說的那句話,我不覺得怎麼樣。」我們還要感恩他,效法他:「不覺得怎麼樣,這樣很好,你的心量很大,我應該向你學。」

不只是我們要常常抱持懺悔警惕的心,還要事情自己做錯了,我們懺悔後就不要放在心裡,也不要懺悔放在內心,不透露出來,若這樣就是自纏自縛。

我們雖然不小心,說了一句不對的話,或是不小心一個動作,傷害了人等等…我們也要趕緊懺悔,懺悔要表達出來,表達出來後就沒事了,就不會「如蠶做繭、自纏自縛」。因為我們都是凡夫,凡夫雖然知道不能犯錯,但是不小心也會犯,所以不要吐絲自縛,自己說出去後才放在心裡,被煩惱所縛,這樣也很辛苦。

雖然我們不是故意去做壞事,但是我們不小心做了後,我們也要趕緊發露懺悔,懺悔及清淨,不要纏縛自己。

「如蛾赴火、自燒自爛」,各位我們光是心沒有照顧好,讓內心充滿了貪念、或是愚癡、或是無明、瞋恚,那就會像一隻蛾一般,看到火牠就要去撲火。看到什麼境界就隨著貪、瞋、癡去反應,這也是失去了正思維和正觀行。

這就是我們應該要知道,外面的境界,我們要時時很謹慎,不要一點境界誘引我們,我們就跟去了,沒有一點思考。世間時時多陷阱,你自己自投羅網,或是自蹈陷阱,這都是欠缺思維。

所以我們要時時保持一念善心,我們要有很正確的「因緣觀」或者也可以說是「因果觀」。我們若是欠缺了因緣果報的「正思維」和「正慧觀」,若少了這兩項,因緣果報我們就容易迷失,想要自拔、想要脫離,那就很困難了。

所以我們要時時有那分親近善師益友,好的老師和好的朋友,以培養我們這分善念,所以善念要時時保持。

有一篇短文中有這樣一個譬喻,它說有兩個人——

一個是騎著一匹千里馬,這匹馬很能跑,跑起來的英姿,令人看起來感覺很逍遙,飄飄欲仙,令人看了很歡喜。

另外一位,他擁有一千隻駱駝,一大群駱駝,幾百隻上千隻,他每天都要趕著這群駱駝在路上走。

有一天兩個人剛好走到很開闊,像沙漠一樣的地方,兩人同時在那裡停下來,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與人相遇了,所以兩個人在那裡就聊天了,說話很投機。

擁有駱駝的這個人,他就說:「我看你的這匹馬遠遠跑來時,令人看了心裡很歡喜,你騎在馬上好威風,這匹馬好像在騰雲駕霧,好像飄飄欲仙一樣,那個境界好美。能不能我這群駱駝和你換這匹馬,好不好?」這位擁有這匹馬的人,他就說:「不好,這匹馬已經跟著我很多年了,好像我的好朋友,我捨不得捨離牠。」所以他就是捨不得以這匹馬去換那一那群駱駝。

養駱駝的這位就開始想:「我要和你換,這群駱駝是多麼值錢,只是和你換一匹馬,你怎麼不肯呢?」騎馬的這位說:「不是我不肯,是我和這匹馬有感情。」所以各人擁有各人的價值觀,要分離了。

但是騎馬的這位,剛要上馬時,那位擁有駱駝的人,忽然心生一計,為了要得到這匹馬,大聲哀叫。這位騎上馬的人趕緊下馬,趕快靠過去問他:「你怎麼了?」他說:「我有一個毛病,我頭痛、心悶,不知道是頭的毛病,還是心的毛病,我要趕緊到城裡看醫師。」這要怎麼辦呢?這位就趕緊說:「我用這匹馬趕快載你去看醫生。」趕緊就很好心把他扶上馬。

他騎上馬,他就說:「既然我騎上這匹馬,這匹馬就是我的了。「這位擁有馬的人,他也沒有發脾氣,還是心平氣和地說:「好吧!既然你這麼愛,騎上馬了,這匹馬算你的。但是我告訴你,你若騎進城裡,有人問你怎麼有這匹馬,你絕對不要告訴他,你得馬的方法。」

騎在馬上的人他說:「為什麼?不能說得到馬的方法呢?」被搶走馬的這位說:「告訴你,你如果向人說了這些話,將來別人會和你一樣,以這種方法去犯不法的事。」

騎在馬上的人趕緊下馬,自己覺得:「我這樣錯了,真的我用這種不法的手段來取得這匹馬,這對我的良知過不去。我若告訴別人這個方法,別人也同樣用這種不法的方法取得,這是錯的。」所以他也起了一念善念。

各位我們也一樣,不論遇到什麼事,我們的心要常常心平氣和。雖然我們擁有,有人用強的方法,要取奪我們什麼,我們也要說道理給他聽。我們這念善念要保存,我們還要去啟發別人的善念。

所以四正勤中不是這麼說嗎?「已生惡令速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速生。」這些我們要記得。

所以各位因緣果報,正思維、正慧觀,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39-四種觀行(四)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