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71-轉三毒 修三慧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境界寧靜時,時時內心自問:「我現在位在何處,我現在周圍環境又如何?我的生活是不是很滿足?」常常於靜下來時是捫心自問。自己就是這樣回答:「滿足了、幸福了!世間還有什麼可求的?已經很滿足了。」

既然很滿足,我們應該知道福來自何處?來自於感恩,來自生活周圍等等的環境。所以我們要起感恩心,對世間很多的環境給我們的都要能夠感恩。

我們到底對周圍付出什麼呢?人生世間苦難偏多,到底這些苦難人如何造成的?而能夠得到幸福的人如何得到的?完全除了第一彼此感恩,第二要啟發愛心,第三要時時懺悔。

這裡懺悔就是苦難都是自己過去生中,說不定彼此之間犯了什麼不利於人,所以傷害自己,這種不利人、傷害自己,自己不知覺在六道輪轉,所以才會變成這麼多世間的苦難。現在很有福,絕對不保證來生也一樣這麼有福。因為福若享盡,業還是會歸來。

因為眾生六道中善惡雜揉,凡是善較凝聚時,集合了善的環境,自然是我們享福之時。善的環境若享盡,惡的業報就來了。這即是我們在六道中,現在看到別人受苦難,要自我警惕:「是否我們未來也會遭遇這樣的苦難?」

所以我們現在有福,我們要趕緊懺悔,懺悔才能使我們罪滅福生。現在有福,更要時時反省,不要等到福享盡了,業來臨時那就太晚了。

所以人在福中要知福,知福、惜福、同時要再造福!不要再造業!這就是要提起時時反省自己。

所以我們懺悔,懺悔就是警惕自己。時時反省自己,不對的要快點改過,未犯錯的要提高警戒,這樣叫做懺悔。

懺悔才能使我們罪滅福生,惡如果滅了,善就生。不能起惡念,沒有惡念才能時時使善念浮現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時時有善念,行中時時有善行。善念善行就是福生。

我們要時時自我警惕,所生的功德,能讓我們不斷不斷在好的因緣、好的環境中,讓我們不斷產生於生生世世的福緣。不只是此生,此生結盡了很多好緣,來生我們就有很好的福緣。

今生的好緣,成為來生是福緣。所以我們要時時保護這念心,我們的心若能保護好,就能夠產生三慧。一般人說:「凡夫心中本來就是貪、瞋、癡、無明,故稱為凡夫。」修行者就是要脫離凡夫的心態。所以我們要轉三毒,為「聞、思、修」,這稱為「三慧」。

我們有善根的人,我們會很喜歡聽經,不只是聽經、聽人說好話、聽人心得分享,也會自我反省與效法,「要如何改變過去錯誤的行為?如何現在造福人群?」我們聽到他人的改變,改惡從善,我們隨著他「聞」而歡喜,即是見聞隨喜,這也是功德。

像這樣要如何去除心的三毒念,就要有平時好的環境。在好的環境中,我們多聽他們過去的錯誤,多了解他們現在改善好的行為,如此聞而隨喜。

我們如何聽了能歡喜?歡喜過去就好了,是嗎?不是,要從我們內心去改變,看看他過去有這樣的缺點,他都能改過;過去和人結了很多不好的惡緣,他現在都能與人投入在這麼好的團體,他能做很多的好事。我們過去是否也這樣呢?

過去我們也曾結很多惡緣,我們也是一直怨嘆,是別人對不起我。現在聽聽別人、反省自己,是我們對不起他人?或是他人對不起我?想清楚後沒有什麼好計較,趕緊自己好好改變,這是「思」,改變自己、身體力行;學習人如何改,我們也一樣要那麼「修」,這稱為「三慧」。

「聞、思、修」就是啟發我們的三種智慧,所以稱為「三慧明」。我們若能轉變三毒,自然能得到「聞、思、修」。

想要啟發我們三慧的明朗,以何種方法呢?

要先知道何謂「三毒」?「毒」者是害、毒害。有毒就有害,毒害這三樣元素,就是「貪、瞋、癡」。這三樣會破壞出世的善心,所以稱為「三毒」。

有人會說:「行善我很樂意,但是我要修功德。我做了,我付出了,要讓我賺更多錢,我就會付出。」雖然賺錢來付出很好,但是這念心卻是求功德,我們若能付出,看到別人解開了他的困難,我們心中起歡喜,如果能這樣就好。不要抱著捐錢就是要求福,多了這個念頭,就無法出離世間六道的心。

所以我們應該連付出,都不要想著求福,連求福的心都不要有。我們只要付出去造福,造福人群,想著這是我們的本分事,不要再求,這樣叫做無量的功德。

不要想著:「我得十,我捐一。」得十,還有十這個數量,我們若能我盡的力量就是捐,如此不求數量,這樣叫做無量。

我們若有享受的貪念,付出就想要求多少回饋,這種貪念,就破壞了我們出世的善念。我們修行,修行求的是什麼?什麼都無所求,只求一念心的清淨,回歸如來清淨的本性,這樣就是學佛。所以我們要連有所求,求功德的心都沒有,這才是真正出世,無量的功德。

我們現在要知道,貪念是一項會束縛住我們,侷限於一個範圍。我們的範圍在哪裡,就是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只要有一顆貪求的心,即使造福也有範圍。在天界、人界,一不小心就墮落於修羅、餓鬼、畜生,所以不能有貪。

所以我們若有貪毒,它會「引取」,引誘我們。有了貪,就會誘引我們的心,誘引我們去取著。取什麼呢?取名、利、地位等等…若是貪心引出了念頭,無論是貪名、貪利、貪地位,都是讓我們的心開始生迷;有了一念貪生起,迷心就生起。

所以在《無量義經》中,教我們如何得到十功德,在十功德品中,其中有一段經文,轉我們的心境,說:「轉慳貪者起布施心。」這就是佛法,人人都有慳貪怎麼辦呢?轉過來!轉慳貪的心為布施的心。「轉驕慢之人轉為持戒的心。」人若非貪、瞋、癡,就是我慢和疑心,所以學佛的好處,就是讓我們看清楚,我們才能轉貪為布施,能轉驕慢為持戒,這即是學佛的好處。

否則我們只是一念貪心起,所要追求的很多,不是名、利、地位,就是求享受。日常的生活享受足夠嗎?不夠。現在有太空遊、太空旅行,要花台幣六億五千萬。我一直想:「花了這麼多錢,一個人進到太空梭中,拘束在一個小小的範圍內,本身還無法著地,不能自由漂浮在小空間中,這樣值得嗎?花那麼多錢來浪費!」

現在世間人類有多少貧困,絕糧絕食。光是兒童就好,不談大人;光是兒童,現在的地球上,每四秒鐘就會餓死一個孩子。有一段國際新聞,也是如此報導,東非乾旱很嚴重,有一千一百萬人,已經面臨飢餓的邊緣,幾乎要餓死的邊緣。看到照片,看了真的很不捨。

救援機構說需要在三個月內,如果沒有糧食到達,這些人差不多都沒救了。但是需要多少錢呢?要五億六千萬,所以這個組織也覺得很無奈。他們雖然很想幫助,但是困難重重。所以全世界的救災組織,大家集合起來都沒有辦法。

看,若能將這些要太空遊的人,若能將那些錢省下來,將那些錢交給救援組織,我相信大家集中起來,那些受飢餓的人就能得救了。

所以看到這兩則新聞,一則是要救心,另外一則新聞是要趕快救人。將那些要救心,享受於太空遊的人,這些人的錢若能集中起來,自然能救那麼多人。想想看,台幣六億多,和美金五億多,從現在已經登記到2009年,這ㄧ些人的錢全部集中起來,夠不夠,應該足夠了。

所以富中的貧民,若能將他們從富中轉為富有愛心,若如此,那些受到天災乾旱、絕糧絕食的這些人,他們就能得救了。

總而言之,人都是一念心,我們的心好好地照顧好,如何能將享受的貪念收攝起來,真正面對苦難的人群,發出我們的一份力量。若如此,我們造福的人群就多了。

各位,我們要常自問,我們是否有福?有福!有福我們就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是不是現在我們有福,生生世世都有福,不是!我們的心若沒有照顧好,福如果盡了,業就現前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時時起懺悔的心,常常自我警惕。我們若能常常自我警惕,我們才能真的將過去的業消除,福才能常常產生。因為你時時善念,時時善行,自然就能世間人人彼此感恩照顧,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71-轉三毒 修三慧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