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326-持戒莫缺漏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從裡面出來吹著風,讓人感到心安清涼,所以我們要心存感恩。現在雖然是平平安安,未來會如何?我們不知道,不過,我們永遠就是要,抱持著這分感恩、虔誠之心。虔誠,就是我們要時時培養,培養對人、對事、對物,我們必定要時時、好好地養成這分感恩心。

我們凡夫習氣,時時都是為自己的感想而堅持,都不是為了,天地之間眾生的境界。現在這個時代,真的是濁世法末的時代,所以才需要我們人人,有因緣接觸了佛法,我們瞭解,所以瞭解佛法,才正是需要我們各人,每一個人聞而修持的時刻。

佛法在我們的周圍,我們若不懂得探手來取得佛法,用心好好來堅持,我們若不這樣,真的「一失人身,萬劫難再」。所以我們要受持,不只是受持,我們還要修持得無漏,「無漏戒定慧」,這是我們大家共同一個方向。

既遇佛法,我們必定要修持無漏,不要讓它漏掉了。每一天的佛法要入心來,入心的佛法,那就是不能缺少的是,戒、定、慧。

修持無漏戒定慧 願行福慧聞思修 深植善根功德力 正知見思淨真如

我們說要修行,我們若不懂得持戒,戒,沒有戒於我們的心,若如此,我們會很快的,時時都會脫軌;脫離了戒,就容易犯錯。

戒是防非止惡。我們要常常預防著,我們的心念,無明常常生起,若沒有戒,這個無明時時都會發作。貪,貪自己的享受;瞋,一直覺得是,周圍的人對不起我,所以愈想愈氣,愈想就愈不甘願。你們想,我們就是無戒。

所以戒能夠防非。不是說殺盜淫等等,才說是需要戒律,不是。是我們平時的心念,戒,如一條繩子,給我們一個界址,到此,你不能越界;也好似一道牆,分內、外,對的,是我們的本分事,不對的,那是以外的事情。所以,有守規矩的人,光看那一條繩子,我們的腳就不敢跨過去。

常常舉一個例來說,以前我比較常到外面的工地,工地若在工作,都會用一條繩子把周圍這樣圍起來。我們的同仁看到我走到了,他們就趕緊將那條繩子放下來,就說:「師父,這樣走過來。」我說:「不行,我還是要這樣繞過來。」他說:「不用了,這樣走過來就好了。」我說:「不行。」「為什麼?我已經放下來了。」「同樣的放下來,這個界址還在,所以我不能越過界址。」這就是我們修行者應該要有的,何況我們更需要,把戒視如一道牆,將它築起來。

因為我們眾生凡夫,光是用那一條繩子拉起來,若不是很守戒的人,一條繩子放低下來,一跨就過去了。但是多數(人)都是這樣,所以可能要用牆。用牆圍起來,低低的,還不夠,還要築高。看看監獄的牆特別高,外面一般的房屋,圍牆就比較低,監獄的牆就很高。這個戒就是一個界限,預防我們錯誤、越規,所以我們需要戒。

修行者怎能無戒呢?常常說「以戒為制度」。我們在一個人群中,能夠很和合,很整齊,那就是一個戒。用戒來作為制度,這個戒不是戒別人,這個群眾,人人守戒,這樣就是一個大制度,那就是群眾和合,這叫做戒。

有了戒,心才能定。因為,戒是一條康莊直的菩提道,是一條很開闊的路,但是它是菩提道。菩提道很直,這麼直的大路,這麼開闊的道路,讓我們走,我們也不會越界,這才是真正我們修行的工夫。因此我們的心定了,心若定,分毫就不會差,所以這叫做定。

不會受到外面種種境界,來影響我們的心,我們就是守定於戒就對了。這樣的人,就是最有智慧的人。而我們若沒有智慧,失掉了智慧,那就是心,表示心不定,除了心不定,還是就是因為心沒有戒律。所以這個戒、定、慧,是我們修行者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要「修持無漏戒定慧」。

學佛,我們必定要有願,「四弘誓願」,這是我們靜思法脈,人人應該要有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願。願,我們必定要身體力行。

我們要度眾生,無論他是十惡五逆的眾生,我們也要想盡辦法度他。我們要成就人人的道心,菩提芽開始發出來時,我們要做園丁,如何來培養這株樹,這就是園丁的責任。草、木、花,全都是園丁的責任,該留住的,我們要好好保護,我們要種什麼樣的草,什麼樣的圖樣,我們要好好用心,景觀才會美。所以這個行。

除了發願之外,我們要有願,心若沒有願,我們就沒有一個圖。蓋房子要有蓋房子的藍圖,園、造景,要有一個造景的圖。常常聽到說,我人生的藍圖。人生要有人生的規劃,我們學佛,同樣要有學佛的理想,所以這全都是叫做「願」。所以願,除了這個藍圖在腦海中,我們必定要身體力行,一要有人把它畫出來,畫出來之後,我們就要依圖施工,所以這就是「行」。

我們的理想,我們的行動,不離二字,那就是福、慧。「福」就是要修慈行,我們要用開闊的心胸,我們要覆護眾生如大地。大地之母是在養育萬物,要能夠包容大地萬物,大地要包容萬物,這叫做慈,如慈母之心,如慈父之心。佛陀乃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我們既然要學佛,就是要學「慈」。所以慈就是福,要修,要為眾生去付出,造福人群。

還要「慧」,要有智慧。智慧,才不會錯亂了,我們的人生,錯亂了我們的角色。我們既然我們有我們的人生藍圖,是修行,所以我們必定要有智慧。

所以戒定慧,就要聞思修。所以我們的願行,我們既然發願,身體力行在福與慧,我們也要不斷,在聞思當中修行。聽,好好地思考:我今天的行動,起心動念,待人接物,我有按照今天聽到的話,放寬心,心如何包容一切,我有嗎?所以要思,好好思考,思考我們今天的過程有錯誤嗎?若有錯,趕緊懺悔,「懺悔則清淨」,人生結好緣。這就是聞思修,趕緊即刻即行即修,這叫做願行。

我們既然發願,我們要按照我們的理想藍圖,去好好修行,這樣我們才能,「深植善根功德力」。這個善根才能,愈扎愈深,愈伸愈遠,這棵樹才能愈茁壯,愈堅固。所以這個善根要深。所以「功德力」,根若是深而廣,如此這棵樹是茁壯的。如我們所用功的,我們所修的行,就能夠很堅固。所以「深植善根功德力」,這就是要我們好好的,真的顧好我們的心,有戒定慧嗎?有聞思修嗎?若有戒定慧、聞思修,這就是功德的力量。

此功德還要「正知見思」。要正知、正見,我們要很暸解佛知,我們更要透徹佛見,所以我們要好好思考,一切種智,回歸我們心靈的淨土,那就是如來地,也就是真如的本性。這些我們若全都修得到,整部《法華經》,不就全都瞭解了嗎?佛法就是這麼簡單,卻是佛陀為眾生,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循循善誘。

所以前面就說,「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優婆塞我慢 優婆夷不信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開口開始,很正確就說出了,前面那段長行文。若想到這句話,真的內心戚戚焉,有一點悲。真的是很不忍心,為什麼佛陀時代,親自說法,竟然他的弟子之中,比丘、比丘尼還是一樣,「有懷增上慢」。佛陀的內心是多麼感嘆,所以這樣說出這個話。

佛陀既然是這樣,同樣的,我也有這樣的感覺,「有懷增上慢」。要如何能降伏,這種「增上慢」心態?外人,沒有辦法,唯有他自己能夠通達諸法。在這人群中,無量法門中,自己懂得去通達諸法,才有辦法,才能開啟智慧,才能滅掉「增上慢」。所以,這是這段(經)文,讓我的心很痛,也是有一點悲哀。這時間到底,還有多久能夠陪伴呢?所以很擔憂。

除了比丘、比丘尼增上慢以外,連優婆塞、優婆夷,就是在家居士,都有我慢在,與不信。所以,這實在是在佛的時代,到底有多少人信佛,都有這些問題了,何況說在我們現在呢?所以常常自我警惕。

佛陀開始要說話,他禮佛而退,「其數有五千」,五千人。「不自見其過」,這些人,他增上慢心,都不知道他自己有過失。所以最可悲的人就是這樣。他還不知道「於戒有缺漏」,於戒,沒有守戒,所以有虧缺,聽完之後就漏掉了,這種「於戒有缺漏」。

如是四眾等 其數有五千 不自見其過 於戒有缺漏 護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個戒,我們再看一次,「防非止惡」。剛才已經說過了,不但惡事不可為,就是惡念也不該有。

戒,能夠使我們清淨,所以「又名清涼」。戒也稱為清涼,因為我們有守戒,我們是清流。

印尼有伊斯蘭教的領導者,向我解釋:「慈濟」,在他們的解釋,是清淨、純潔。對啊!就是要守戒。「慈濟」兩個字,除了愛的付出,「同體大悲」,不忍心眾生之苦,對我們自己,要守戒守得好,這就是清淨。我們若有守戒,清淨,心就清涼。

有時候看到人,說:「看到你怎麼涼勢,涼勢(輕安自在)?」「若沒有計較,都會涼勢,涼勢。」同樣意思,就是清涼。我們不要去跟人計較,我們不要去犯錯,我們的心自然清淨、純潔,那就是沒有懊惱,沒有燠熱。

瞋,就是瞋火怒燒。你若發脾氣,就如火燒身一樣,一把無明火,燒掉功德林。所以我們若有守戒,除了不能造惡,惡心不起,自然就很清涼。因為人能止惡行善,就必得心安理得。我們若都能止惡,沒有做什麼惡事,還是樣樣都是好事情,若如此,我們的心就安了,道理我們都得到了,所以叫做心安理得,理得心安。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好處,也就是修行就是要守戒。所以,「心無熱惱(而)得清涼」,這就是守戒。

戒能防非止惡 不但惡事不可為 就是惡念也不該有 又名清涼 因人能止惡行善 則必心安理得 故心無熱惱 而得清涼

人若是不重視戒,「於戒有缺漏」。戒就是出生死海的寶筏,我們要渡過生死海,也是需要守戒,我們若沒有守戒,我們一定會沉淪下去。所以,我們若想要平平安安,在這個煩惱、生死苦難的此岸,要到佛的境界,必定要渡過煩惱河,就需要一艘船,所以戒就如那一艘船,能夠讓我們平平安安,從此岸度到彼岸去。這艘船若破了,翻落了,那就是沉沒於生死海中。

所以這艘船,不能有漏,不能有破。船若漏水就會沉,這是一定的道理。修行若不守戒,同樣是墮落。所以,戒,我們要守得無缺無漏,這才是叫做戒。

戒為出生死海 之寶筏 若筏有缺漏 則仍沈沒於 生死海矣 故戒有無缺戒 無漏戒等

各位,學佛,我們要按照這個次序。第一,修行不能沒有戒。所以(守)戒律才能讓我們的心受法無所漏失,讓我們安安全全,能夠真正了徹所有的道理,將這個道理再普被,讓大家都能夠瞭解。我們自己要很安全的,渡過煩惱河,我們也要用寬闊的心,來教育人人共同渡煩惱河。這是我們大家的心願,不是嗎?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326-持戒莫缺漏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