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來時路20150314-竹筒歲月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您曾經聽過愛心的聲音嗎? 每天將一個銅板丟進竹筒撲滿裡,那個叮叮咚咚的聲響就是你愛心的聲音了! 每天發一個助人的善念,每天存一個銅板,聚沙成塔、粒米成籮,近五十年的慈濟就是從竹­筒歲月開始的! 2008年納吉斯風災過後,貧農烏丁屯為感念慈濟發放稻種及肥料,學習慈濟竹筒歲月精­神,每餐煮飯前先抓起一把米,另外存在桶子裡,累積起來就能用米撲滿助人。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權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時至今日,慈濟緣起每日行善的竹筒,有那些­變化呢? 又是如何推行至全世界呢? 歡迎準時收看『回眸來時路』!


【回眸來時路】20150314 –竹筒歲月 (主持人賴睿伶) 回眸來時路,舊法用心知;我是賴睿伶,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 你曾經聽過愛心的聲音嗎?每天將一個銅板,丟進竹筒撲滿裡,那個叮咚叮咚的聲響,就是您愛心的聲音了,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竹筒撲滿裝滿的,不只是您的愛心銅板,更重要的是您這份助人的善念,聚沙成塔、粒米成籮,慈濟就是從這竹筒歲月開始的。 (旁白) 清脆的聲響,連綿不絕的敲響人心,2300多個銅板相互撞擊,是眾人發好願,聚善心的天籟美聲,2013年,來自莫三比克的慈濟志工,將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揹回臺灣,表達他們雖然貧窮,卻立志助人的心念。 證嚴 上人深受感動,以等值臺幣把它們買下,並將銅板清淨,成為2014年,莫三比克歲末祝福中,獨一無二的福慧紅包,如今他們更把竹筒一分為三,成為慈善基金,海外賑災基金,以及興建慈濟在莫三比克的家,這是慈濟竹筒歲月,在海外引發的迴響。 回顧歷史,用竹筒存愛心,是開始於什麼時候的呢?最初由哪些人推動響應,而成為慈濟慈善精神的象徵呢? 主持人:現在在螢幕上所看到的,就是早期跟隨著 上人,開創慈濟的委員師姊們,而今天我們也邀請到了,委員號16號的陳秀鳳師姊(委員編號16,1967年成為慈濟委員,花蓮第一組委員,負責慈善募款會計工作),來和我們分享,秀鳳師姊,感恩您。 看到這張照片,裡面從右邊開始,有委員號7號,靜慇師姊,6號靜恆師姊,15號的靜能師姊,還有大家很熟悉的4號的靜慈師姊,5號的靜智師姊,還有3號的靜宏,我們看到了這個,4號的靜慈師姊,聽說那時候她的號召力很大喔!

匯聚眾人愛心 五毛錢開始行善

秀鳳師姊:她就在市場做生意,親戚朋友很多,也有來買菜的,也有做生意,她就跟他說,我們一天省5毛錢,菜錢每個人都做得到嘛!大家是很樂意參與說,好,我也來省,這樣開始,越來越,這個號召力夠了,大家也要參加,就越多人耶。 越多人就很高興說,不然我們現在用竹筒,竹筒又更那個,5毛錢是比較少,結果沒有多少,現在越來越(越來越多),才說起頭是5毛錢開始,到最後就不只了,越來越多了對不對,一年一年的增加。 我們才決定說,每年創辦紀念日來那個,來剖竹筒,大家聽了就,靜慈又叫這些,我們這些,到最後有慈誠隊,參加我們第一組的,就叫慈誠隊王阿義先生,鋸一些竹筒來,(鋸一些竹筒來),就這樣分,分到不夠。 主持人:大家都要來投竹筒。 秀鳳師姊:就是要這樣來存這個,竹筒的由來就是這樣,從5毛錢開始省起,省到變竹筒,越省越多,大家想說,真的這個,響應這個事情很好,大家就向她看齊,就一直,一直擴大到現在(全球都在做),大家都知道說,就是這樣省小錢,積沙成塔。 主持人:說到這個,菜市場,那真的是一門學問,因為人跟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就像這一張地圖上,我們看到我們早期師姊們的,住家的地方,我們標示出來了,大家比較熟知有中華市場。 當然除了中華市場之外,如果再往前走,還會到一個中央市場,現在的名字叫做綜合市場,所以這兩個市場,其實都有我們慈濟人,來做募心募愛? 秀鳳師姊:對,他們每個人,剛開始這些人都住在菜市場,大禹街那裡,說實在是花蓮市,以前是商業地區,大家都做生意,買菜也去那裡,大家都從那裡來,所以她接觸的人很多,就是這樣,從這裡開始,從這個大禹街開始。 (旁白) 從這張慈濟功德會,早期委員的住所,可以發現慈濟慈善志業的萌芽,從花蓮市大禹街的中央市場,向外擴散,委員以開店的商家,或家庭主婦為多。 像靜慈師姊是豆干店的老闆娘,靜恆師姊家中經營文具店,靜航師姊也是小商家,靜智師姊是報社記者,家中經營百貨行,這些最早響應證嚴 上人,日存5毛錢來救人的委員,是 上人口中所說的,要找500人,1000隻手,成為千手千眼觀世音的第一人。 1970年代,這些質樸卻直心的善女人,以各自的人際網絡和地緣關係,為慈濟世界奠定基礎,也成為竹筒歲月的發源地。 主持人:師姊這幾位您都熟悉嗎? 秀鳳師姊:都認識,因為大家都要見面。 主持人:這樣喔,什麼時候呢?為什麼?

雖不識字 繪圖記錄捐款

秀鳳師姊:每月的24日,因為我24日才到(功德會),他們都有收這個功德款來,都交給我,我會幫她收這些錢,尤其是這個靜宏師姊比較特殊,她不識字,就收的錢,她都跟我說我,我收很多天了,這個米店的老闆不知有嗎?哪裡?什麼名字?我也不知道他什麼名字。 主持人:不知道名字,但是知道。 秀鳳師姊:有一個袋子那個就是(畫圖),這個米袋的,您的字就是那個,好,這個米袋叫做什麼名字,對啦!那個有跟他收嗎?說有啦,有勾起來這樣,這樣就有收。 主持人:所以您會幫她寫起來對不對? 秀鳳師姊:她就有勾起來,那個就是上次繳20塊,20塊就寫下去這樣,我說車行,車行就那個,一個輪子這樣,兩個輪子就是車行,我說跟您學到很多字。 主持人:那這樣子寫起來之後呢?還會再整理嗎?

帳目核實 日報表一目了然

秀鳳師姊:就把錢先確認,每筆資料,這樣她就都有勾了,是誰的,如果沒有我就問她,她就說有,她記性很好,這些記錄起來,看看跟現金有沒有符合,就有相符,那個簿子跟現金有相符就。 別人的也是會照這樣做,做一做之後,今天幾個來繳,以前人比較少,繳一繳,寫一寫就,誰今天繳多少,總數多少錢,填成日報表給 上人看一下,跟 上人說今天這些來繳,誰有來繳,這裡都有寫到,說這樣好,那個用好就差不多了,半天就做好了,以前比較少人,做好就去吃素食,以前的素食不像現在那麼,那麼美味的素食,以前比較簡單。 主持人:所以每一項都清清楚楚喔! 秀鳳師姊:清清楚楚。 (2015年竹筒回娘家) 上人(親自投竹筒):大家要投就來喔!好好聽,感恩。 (旁白) 每到歲末隆冬,是慈濟人和會眾,竹筒回娘家的日子,大人、小孩帶著一年的積蓄,來到聯絡處,將點點滴滴的愛心,匯入功德海,積少成多,持之以恆,是人人行善的理念,而竹筒則是聚沙成塔,粒米成籮的展現了,當竹筒被打開,雖然單獨一只,金額不多,可是10只、20只、100只匯集時,小錢就變成拔苦救難的大力量。 所以竹筒回娘家,是善心聚集的時刻,也是行善實踐的時刻,這樣溫馨感人的活動,是什麼時候在慈濟團體中,出現的呢?最早的竹筒回娘家,又是由哪些人開始的呢? 主持人:歡迎來到回眸來時路,現在我們看到這一張照片,在右前方有師兄正在鋸竹筒,而在旁邊有師姊正在數銅板,這是發生什麼事呢?今天我們就邀請了,蔡秀戀師姊(法號慈薰,委員編號3967,花蓮第一組委員,於花蓮開設美容院),來跟我們話說從頭,秀戀師姊您好。 秀戀師姊:您好。

回歸竹筒歲月 不忘善念初衷

主持人:師姊您看這張照片,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拍的?然後當時是在什麼地方啊? 秀戀師姊:那是在我們(精舍)的中庭,以前說的是中庭。 主持人:精舍的中庭?(對),大家這樣,很忙碌的感覺,那天是很特別的日子嗎? 秀戀師姊:很特別,大家數得好高興喔!以前這竹筒都要,要把它剖開,剖開的時候,大家看到那個錢那麼多的時候,非常非常地高興啊!在數的時候,要分幾組您想想看,好幾個地方都是要數那個銅板,所以您看有坐著,有站,有坐著,也有在地上算的,很多人這樣,很歡喜的一直算錢這樣。 主持人:我知道這好像是我們慈濟,29周年慶是嗎?(對),那個時候,就是大家竹筒回來,然後一起來數銅板(對),您剛才有提到,就是那個時候,我們都會讓竹筒回到這裡,用一年的時間然後來數一下,大家的愛心、善款,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因緣,開始會有這樣子的活動,這樣子的推動?

日存善念 歡喜湧滿泉

秀戀師姊:靜慈師姊,我說這個竹筒歲月,每日一善真的非常地好,那個靜慈師姊,也是在竹筒歲月開始的。那時候她就提倡說,我們也是來個,來一個花蓮區,再來一次的竹筒歲月,讓我們去感受說,他們早期的時候,那種的竹筒歲月,那份的心情跟感覺是怎樣? 再讓,再由下一代的人,能夠知道說竹筒歲月,真的非常,能夠啟發我們那份的善念,有一個善心,那個恆持的善行,有那個,竹筒歲月也能夠啟發我們很多很多,真的會把我們那份的善念,給它一直啟發出來,您就每天一直投的時候,您那份的心,就不斷不斷一直,像湧泉一樣,不斷一直湧出來這樣,您投一個錢的時候,鏘鏘的時候,您聽到那種聲音的時候,您會很高興,裝到滿的時候,就沒聲音的時候,我這一個,我的福報已經滿滿了,就很高興這樣子。 主持人:其實這種投一個錢幣的小動作,也是,感覺像是回到了小時候,好像在存款(對),可是是愛的存款。 秀戀師姊:對,所以那時候我們都,那時候都沒錢,都沒有錢,可是如果在投零錢的時候,收一收就去,搖一搖,看我有多少了喔!甚至(在小時候),沒錢用的時候也會去把它,拿起來用這樣子。 主持人:是,看到了這些竹筒算錢的過程,不過其實這個是每一個人,點滴的愛心,我們接下來看這一張照片,好多人都把自己的竹筒帶來了,要獻給 上人,而且感覺大家都好歡喜喔!師姊說一下,當時的情形是怎麼樣的呢?

人生如竹節 善念日日增

秀戀師姊:那一天 上人看到竹筒歲月,大家那麼響應, 上人真的非常非常地高興,所以那時候 上人就說,我們就把這個竹筒,也跟 上人一起合照,那天 上人也是在趕時間,他也是要去醫院,好像是去醫院開會,所以他也跟我們臨時快點,跟我們合照。

合照他也有給我們開示,他說這個竹筒歲月,就如同人生的,一節一節,竹子的一節一節,就如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段一段,所以你一段一段要恆持不斷地,一直走下去這樣子。 主持人:說到持之以恆,我知道師姊從28週年的時候,發願要每天投竹筒,現在已經快要50週年囉!您是怎麼做到的呢?

日行善不間斷 愛心擴散歡喜增

秀戀師姊:竹筒你一直投,後來,所以有時候 上人,真的非常地有智慧,他說竹筒歲月,每日一善,有時候我們會說,我每一天放了一個銅板下去,我今天就做了一件好事情,所以你好事情一直投一直投,那時候我是在做生意,做生意是,我都覺得說,我第一,第一個客人200塊,我就一定放在我的竹筒裡面,對啊!可是愛心會越做越大喔!到最後的時候,200、300、400塊,不等的喔,你一直放下去了,所以說,就用這個竹筒歲月,那個啟發這樣,我們不斷那種的心,這樣很歡喜的心。 主持人:歡喜為別人。 秀戀師姊:對,也會為了孩子。 主持人:為了孩子。

一人一支竹筒 為家人植福

秀戀師姊:對,我的孩子,為我的孫子(投),幫我的兒子還是女兒(投),說我今天存這個是誰的,所以我有好幾個竹筒。 主持人:一人一支喔? 秀戀師姊:一人一支,就幫他投這樣。 主持人:所以只要家裡多了一個成員,就會再多一個竹筒。 秀戀師姊:對,對啊。 主持人:而且好像不是只有自己投,還會,也,讓認識的人一起來參與。 秀戀師姊:對,因為我在做美容院的,所有的客人我也會響應他說,您也可以這樣做,存竹筒,所以我說,您就是今天你有放有形的下去,那是一個福報,若是您用那份的善念的心,放下去,那是無形的,也是一個福報這樣子。 (旁白) 行善不限於金錢,緬甸農民烏丁屯,2008年納吉斯風災後,成為慈濟種稻援助計畫的對象,有感於曾經無米可種,沒米下鍋,於是在有所收成之後,便力行每日煮飯前,日抓一把米存入米撲滿,定期回饋其他缺糧的鄉親。 愛心不落人後,印尼的慈濟志工推動竹筒歲月,在竹筒貼上條碼,定期追蹤,提醒現代人在忙碌的活生中,不忘日行一善,這些都是竹筒歲月的演變,雖形式不同,核心價值卻是一致,慈濟人還有哪些獨特的方法,讓人人樂於行善,個個成為,聞聲救苦的千手觀音呢? 主持人:慈濟從最初的30位家庭主婦,每天存5毛錢的竹筒歲月,到現在遍布全球,今天我們就要來看看竹筒歲月在每外,發揮了哪些影響?現場我們邀請到,慈濟菲律賓分會的執行長李偉嵩師兄(委員編號WH6928,1998年成為慈濟委員,現任菲律賓分會執行長),偉嵩師兄您好! 偉嵩師兄:睿伶師姊,全球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提到了菲律賓的竹筒歲月,我知道好像是跟每一次發放,賑災之後的這些關懷有關係,像是在這一張照片裡所看到的,我們是怎麼樣會想到說,在發放賑災的時候,要帶動竹筒歲月呢?

克難紙箱化竹筒 愛灑災民募善心

偉嵩師兄:師姊這一張照片對我來說,我的記憶很好,因為這是2004年12月,這個地方就是英方達,還有里爾,還有丁格蘭這個地方,在兩個禮拜內就被,遭受四次的大颱風,往生者有一千多人。 我們去發放的時候,就是這一張照片,就是我們在跟災民愛灑,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做這個竹筒,就拿箱子跟災民講說,這個我們慈濟從臺灣過來,開始就是30位家庭主婦,才有今天的慈濟,我們沒有想到說,他們的反應是那麼好,大家都搶著拿,口袋裡有多少錢都拿出來。 主持人:就是如同您剛才所說的,這個災難已經這麼大了,災民也是有了困境,要來領物資,都已經是相當貧窮的人了,相對之下,我們還這樣子,來跟人家募心募愛,會不會有人會有非議,或不一樣的想法?

愛心 不分貧富

偉嵩師兄:會啊!有很多人都在講說,他們已經,東西都沒有了,你還跟他募款?但是我們就秉持著 上人的教誨,有錢人跟貧窮的人,唯一可以平等,就是發那個愛心,不管捐多少,那個時刻大家啟發那個愛心,就是平等。

遊民捐款 災民響應

偉嵩師兄:所以我覺得,我們跟災民講了之後,特別,我們跟他們講說,前一陣子我們在馬尼拉,為這些遊民,給他們洗澡,給他們發放物資,講到你們,那個里爾那邊有災難,這些遊民也願意,拿出他們的零錢、銅板,要幫助這些災民,所以也打動他們的心。 主持人:像我知道,在2013年的海燕風災之後,我們在當地投入了這麼多,不論是物資還有陪伴,其實我們也看到那善的循環,就像是我後面這一張照片,大家都笑得好歡喜喔!這張照片大家都拿著竹筒耶!這個是代表了什麼呢?

小錢行善 愛心滿載

偉嵩師兄:我看了這個照片我也是很感動,菲律賓人就是這種美德,我們幫他,最需要的時候我們在場,最重要不只是,我們給物資,我們在愛灑,再給他們 上人的法,最重要的是,啟發他們的愛心,他們就記在心裡,他們也很希望說能回饋。 菲律賓人有那個善心,他們,其實菲律賓人比較窮嘛,他們也喜歡做善事,但是他們的問題就是說,但是只能給一塊錢、兩塊錢,誰要跟他拿,只有慈濟跟他拿,所以我們就,他們就知道說,每天放一塊錢這樣,到時候他們就把這些竹筒,帶回來,就是歲末祝福或是靜態展,他們知道慈濟在,他們就把這些帶過來,表示他們對 上人,對我們慈濟的那種感恩心。 主持人:所以我們看到照片上,大家都很歡喜,帶著自己的竹筒來回娘家。 偉嵩師兄:他們覺得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因為從來,他們窮人沒有機會布施,這一次他們有機會可以布施,這是他們的光榮的時刻。 主持人:我們也看到了大家的竹筒,這個涓滴匯入功德海,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所以他們不只是行善,他們還知道,這是一個助人的善的行為(是啊),所以偉嵩師兄,您評估,到底是什麼原因啊,這竹筒歲月可以在菲律賓,這麼樣打動大家的心呢?

鄉親受助回饋 車資捐出救人

偉嵩師兄:我覺得菲律賓人的心很單純,他們也有那種愛心,也希望說能幫助人家,我們慈濟給他們這個機會。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在義診,有一個人有白內障,他跟他的果長要那個車費,車費是10塊錢到我們,開刀的地方,再10塊錢回家,他拿,他跟里長拿,因為他很窮,里長給他20塊,他坐車10塊,我們開刀完後,然後呢,他可以看到了,他好高興,他就把那個10塊錢捐給我們,他說他要走路回家。 就是這種很單純的心,被幫助也希望說他可以付出,他可以把愛的力量,推出去,讓更多的人,雖然錢不多,但是重點他們也希望說,做善事有他們那一份。 主持人:慈濟的草創時期竹筒歲月,5毛錢可以救人,這樣的觀念普遍在主婦之間,從臺灣的後山,花蓮,主婦們的口耳相傳開始,用積少成多的精神,開始了慈善志業,而小錢也可以助人行大善,更從臺灣推動到全球,這是另類的銅板經濟,卻是為了行善,為善聚匯,就算是5毛錢,也能夠扭轉世界,成就大力量,要提醒您,別忘了,每天都要聽到自己愛的聲音,今天非常感謝偉嵩師兄,來跟我們分享,感恩您。 偉嵩師兄:感恩睿伶師姊。 主持人:回眸來時路,我們下週見!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回眸來時路20150314-竹筒歲月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