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527-靜思慎觀日常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3年3月14日 (四) 23:46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日子這樣過,在平靜中,所以我們要: 靜裡當思時日過 慎觀日常生活中 衣食住宿足無慮 當思來處極不易 信願回報四重恩 以慈導悲善解行

大家來分享這段,我們要常常在,平平靜靜的時日度過,我們就要好好靜思,我們要慎觀,很謹慎我們的生活,大家都是發心來修行,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言語動舌一切行為,身口意業,我們的三業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犯過。

我們的生活就是在,衣食住宿足無慮,所以我們應該知道,要當思來處極不易,大家在豐衣足食中,我們就要常常想,無論是衣服,穿的、吃的、住的,能成就起來都不容易,簡單的穿一件衣服,你知道這件衣服,是多少條紗線紡織起來的,尤其是要成為一條紗線,之前經過多少農工呢,所以才能有一條紗線,成就了紗線,還要紡織成布,還要經過加工製成衣服,所以每一件衣服,每一塊布來得不容易。

吃的東西呢?想想看,我們自己也有耕作,知道一棵菜來得不容易,一滴油也是一樣,一粒米等等,每一天的生活,我們要來自多少人的辛苦付出,所以能讓我們豐衣足食,雖然住的很簡單,但是我們也沒有淋到雨,也不會吹到風,溫暖的生活簡單就好了,但是這些都不必我們擔心,我們要知道這些的來處,實在非常不容易。

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應該有那分感恩心,所以我們立信願,我們要相信,佛陀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在經文中,都這樣提醒我們,我們要信,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做人如果沒有那個信字,我們的人生容易迷失,所以我們一定要信,而且要正信,正信佛法僧三寶,就是我們人生康莊的大道

佛法僧三寶,指引我們一條正確的道路,既然有這條道路,我們要以感恩心,我們要時時發願,我們應該知道過去,在無明的業力牽引中,我們不知道做了多少錯誤,所以我們既然知道了,一一懺悔了,懺悔同時就要發願,我們發願,應該要再回報,回報給眾生,回向發願,發願回向,發願就是要發好願,要發什麼願呢?回自向他,回因向果。

這叫做回向,「回自向他」,我們自己要立願,我們的願要正信要正願,我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但是自己一定要去付出,所以要求自己,總是比要求別人更重要,我們自己若不身體力行,要如何去引導他人,所以我們要很嚴格,要要求自己戒慎虔誠,人事物中所做的一切,一絲一毫的善,我們都是為了大地眾生,這叫做「回自向他」。

日常生活中 自我要求戒慎虔誠 一毫之善、一塵之福 盡皆施與眾生 即是「回自向他」

回因向果,我們要常常警惕,萬物都從一粒種子生起,一切業緣都是從一念心生,所以這個因,我們要常常很謹慎,我們要種好因,我們要結好緣,我們若能好因好緣,自然就是好報,結果就是為大地眾生。

釋迦佛,觀世音菩薩,一切一切的菩薩諸佛,不就是為了救濟眾生,來生人間修行成佛呢?尤其是,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但是他倒駕慈航在人間,眾生有了苦難就是呼叫,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來救拔我,觀世音菩薩,你看,他雖然是是西方三聖之一,同樣常常都是回入娑婆,來救濟眾生,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回因向果,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還是一樣嚴格去,要求自己,「在人間修行」,「結好因 結好緣」,所以為的就是度眾生的果,這叫做「回因向果」。

在人間修行 種好因結好緣 度眾生果 即是「回因向果」

所以我們要立信願行,來回報四重恩,這就是我們修行的過程,一定要知道四重恩,父母恩、師長恩、三寶恩、風王水土恩,這叫做四恩,或是父母恩、三寶恩、師長恩、眾生恩,這也叫做四重恩,做人本來就是要感恩,就要回報,何況我們修行,修行更要信願行,發願回向。

當然不離開四重恩,以慈導悲善解行,我們應該每天每天,要啟發我們的慈,有了慈心,就能將我們的悲心導向,不忍世間苦,所以我們要時時善解,對人處事等等時時善解,我們的行一定不離正道,這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不要忘記,在平時生活,所過的日子,我們豐衣足食,我們衣食無掛慮,我們應該要常常,去想來得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常常用心發願,顧好這念心。

再來再說發願,過去就是一直懺悔,現在就是在發願回向,發願就是我們要身體力行,回向期待未來是這樣,怎麼樣呢? 衣食豐饒 正信三寶 捨此報身 皆得往生極樂世界 親覲彌陀 得受記別 當來世中 見彌勒佛 聽聞正法 如教進修

應該大家這段文,也都能了解,我們若能風調雨順,人民平安,自然就能「衣食豐饒」,甚至我們還期待,豐衣足食中,很虔誠信仰三寶,我們要身體力行,我們的身心歸向,總有一天大限來時,是人生最後那個時候,「捨此報身」,「皆得往生極樂世界」,一般人念佛都希望,娑婆世界以外又有一個極樂世界,這是人人的心願。

其實這個極樂世界在哪裡?在我們心中,永遠我們心能恆持,那分心意要調和,我們若是平時四大調和,六情開朗,人人能知道,身口意等等的六識,六根六識和外面的六塵,我們能很清楚,不是看到東西就要貪,我們應該在六根識中,面對外面的六塵境,能調伏貪瞋癡,如此我們的心,自然能常保清淨,心無貪瞋癡的煩惱,自然心地就是一片淨土,就是我們到了最後要捨報時,心無貪戀,意無顛倒。

我們知道,我們要去哪裡的去向,我們的心很清明開朗,這樣就是極樂世界了,這種身心清明開朗,我們自己的內心,就已經帶著一片淨土了,但是我們眾生,總是有祈求的趣向,就是要去「極樂世界」,「親覲彌陀」,「彌陀」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的智慧。

其實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的智慧,不是從我們的心生嗎?所以他期待,人人都有這種事相的期待,將來能生在極樂世界,彌陀佛的淨土,能「得受記別」,那就是面見彌陀,能親自為我們祝福,說我們「當來世中」,祝福我們將來再到人間,能見彌勒佛。

現在我們這個時代,雖然是壞劫末法,當來的佛就是彌勒佛,我們捨此身去了之後,將來我們也期待,我們不離開,過去現在未來的佛,可能我們在過去生中,也曾和很多的佛結過緣,所以我們現在有幸遇到佛,釋迦牟尼佛,我們能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中,法乳來滋潤我們的慧命,我們又再期待,未來的諸佛我們也能有幸,能再遇到彌勒佛。

所以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我們也是很希望,我們不離開所有的佛在世,或是「聞佛正法」,「如教進修」,我們期待在佛法中,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佛佛道同,都是一樣來人間傳正法,希望我們能生生世世不離諸佛,不離正法。

我們能「如教進修」,這是我們所要祈求的願,再來: 願得生生世世 在在處處 常值國王 興隆三寶 不生外道邪見之家

這個願就是期待,我們若是來生,又捨此生再來的下一生,但願那時的世界,是平和的世界,但願那個時候,我們所遇到的國王,就是領導國土的領導者,無論是國王、總統、總理等等,他能正知正見正解,而且大慈悲心疼愛人民以外,他還能興隆三寶,希望正法在人間,以正法來教育人民,這是我們人人的期待。

不希望生在,「外道邪見之家」,我們所期待的就是在正法中,再來又說: 又願生生世世 在在處處 蓮華化生 種族尊勝 安穩快樂 衣食自然

談何容易呢?但是人人都希望這樣的願,悟達國師也替我們這樣發願,我們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蓮華化生」,意思就是我們出生的地方,要是清淨的地方,世間污濁,自然人的道德觀念,就敗壞了,所以意思就是要,生在清淨無染的地方。

我們常說預約人間淨土,就是希望有一天,人間變成了淨土,除了在人間淨土以外,「種族尊勝」,「安穩快樂」,不要生在邊地下賤的地方,希望我們的祖先,一直傳下來都是清白,很清淨,而且是積善之家,在這個家庭能「安穩快樂 衣食自然」。

希望我們人人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能如此衣食無慮,這樣就是豐足了,所以大家,日常的生活要很慎觀,要很謹慎來思考,我們的生活,其實我們的衣食住宿足了,沒有讓我們掛慮的地方,我們應該要求的這樣就好了。

剛才所說的,好像是再下輩子的事,下一生的果是今生的因,所以我們必定,當思來處極不易,所以我們才能克己克勤克儉,所以我們要好好發願,要立信願行,回報四重恩,我們現在若不回報四重恩,你如何求的願都無法成就,所以我們一定,要以慈導悲善解行。

各位,學佛,其實是這麼簡單,祈求到未來,我們現在做就對了,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527-靜思慎觀日常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