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80-六和敬
目錄 |
1.幸福奉學
我們人要互相尊重,我們若能是敬重別人的人,這個人一定是永遠被尊重的人。時時我們的心態,若抱著感恩尊重,這樣的人就是自愛敬他的人。
想想我們若人人懂得自愛,這個人必定懂得敬重別人;這就是因為我們的心中有感恩心,才會去尊重他人。其實尊重他人,實在是尊重自己。人生本來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愛了。
所以我們常常說口要說好話、意要發好願、身行要做好事。我們的心要開闊,尊重他人,感恩心;這就是常常慈濟人用在日常生活。
我們知道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這個時間天主教、基督教在這個時候,都在報佳音。慈濟人不分宗教;幾年來我們的慈濟人,都去到南加州一所教堂幫助修女,如何在他們那個村莊報佳音,去幫助他們送禮物。
尤其有兩位修女年紀大了,都八十幾歲了,她們無法到家家戶戶去勸募耶誕節的禮物,慈濟人就馬上扮演聖誕老公公。我們就搬一些禮物去,由修女陪同聖誕老公公,一戶一戶去送禮物報佳音,總共有兩百戶,在那個村莊裡。
看,這就是心胸開闊。慈濟人,當然大家知道我們都是佛教徒,但是我們沒有分別你是基督教、他是天主教、我是佛教、他是回教。沒有,我們沒有分別。同樣哪一個地方有需要,那個地方我們就投入,去幫助、去陪伴、去付出,這也是敬重他人。所以像這樣無私的愛,不斷付出、敬重;你想,這樣的人,難道不會被人尊重敬愛嗎?
人生本來就是要互相感恩尊重、自愛敬他。若能如此,這個世間就人人互愛互敬了。所以我們學佛,就只是要學一樣――把心開闊;還要再增加這分時時感恩,對人人尊重,這就是我們要學的地方。
所以接下來這段懺文,就這麼跟我們說--
於眾僧中,修六和敬;得自在力,興隆三寶;上弘佛道,下化眾生。
我們在僧眾中,我們在大眾中,我們既然修行,也是入寺門中、在叢林裡修行,我們更要以身作則。我們要修六和敬,我們若能修六和敬,我們才能夠自己得真自在。
人生,我們的心起起落落;歡喜時發心修行。叢林、伽藍聖地,不會分別什麼樣的人,只要他起好心、立好願,想要修行,人人都能來修行,佛陀在世時就是如此。何況現在,但是既然發心來了,我們就要很自在;若是在人群中自己不得自在,那就很辛苦了!
如何才能自在?就是要與人和、與人敬,不是叫別人來尊重我們;叫別人來和我們。不是!我們要先去和別人、敬重別人,自然人家就敬重你,自然人家就和你,這樣就能夠自在了。
自在就是去除了掛礙的心,我們就是要心中沒有掛礙,不論遇到什麼事情,我們要能夠很自在。過去就好了,我們要善解、要包容;我們要很知足,若能夠如此,就能得自在力。
三寶,在佛法中我們也是三寶之一。我們要如何弘揚佛法?佛陀的典範,我們要時時去學他;佛教的教育,我們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自己自莊嚴身心。
我們的身行、我們的行為,身口意三業,我們若不好好自我把心建立得很好,我們的行為就會偏差;行為若偏差,讓人看到的,感覺到出家也不過如此!
在叢林裡也不和,在修行中也互相計較,他也無法善解、無法包容,你想,這樣的佛法,要如何推動到社會上呢?所以我們若要「興隆三寶」,還要「上弘佛道、下化眾生」,若不先建立好自己,要如何去引度他人?所以我們必定要在僧眾中修六和敬。
六和敬包括了:一、身和同同住;二、口和無諍;三、意和同悅;四、戒和同修;五、見和同解;六、利和同均。
這應該大家都看得懂,身就是在做事。叢林中大家分配職事,我們既然分到職事,我們的動作一定要和。所以我常常說:合心人家看不到,和氣就是在動作中;彼此之間身和,不論是我們的表情、我們的動作等等,就是在我們身上。所以身和才能人人恭敬、互相尊重。
你若與人不和,身若不和,行為也與人不和、做事也與人不和,如何能住在一起呢?所以要住在一起,就是要讓人看得到的都很和氣;看不到的,則要很合心。所以合心和氣,這樣才能同住。
而且「口和無諍」,我們說話要很小心!不要很隨性,我想要說什麼就說什麼,這就是我的習氣!
是的,修行就是要修掉你的習氣;說話要很小心,開口動舌,在十惡業中,口業就佔四分了!所以我們修行,哪能不用心在口說話呢!我們若能互相尊重,說話就不會起爭執,所以這種互愛尊重,哪會說話爭執呢!就不會了。
「意和同悅」我們的心意同一個方向,沒有別的,就是開闊心胸。我們大家都要修行,我們的目標就是去掉小我,而要完成大我,所以叫做「上弘佛法、下化眾生。」佛陀的教法我們要弘揚。
因為眾生苦難,世間在爭執,社會如此動亂不安,就是從心意。所以我們已經得到佛陀的教法了,得到法雨甘露的滋潤了,我們心中這念好的種子,不斷不斷茂盛;我們應該要有這分佛法的收穫。我們能通達道理、通情達理,既然我們通情達理了,我們就要從情與理來教化眾生。所以向上就是要弘法,佛陀的教法;慈青不是這麼說嗎?「向上承擔、向下傳承」,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上弘佛法、下化眾生」;上弘佛法就是承擔,我們要擔起如來的家業,這要去掉私心;我們要就於大愛,所以我們要有開闊的心,所以意和同悅。
看,我們慈濟宗門已開,浩蕩長的隊伍,這麼多人用心投入,普遍在地球上,幾十個國家都有慈濟人,去發揮愛的良能。剛才說過,不分別宗教,看看,這就是和別人也同樣要和。只要是宗教,我們都要尊重。好的宗教,我們不只是尊重;我們還要去付出,還要去幫他提倡,所以這就是好事。我們看了之後,我們不是也起歡喜心嗎?若我,我是很歡喜!這就是意和同悅。
再來「戒和同修」我們的叢林就是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這就是我們的靜思法脈。到底要如何讓我們裡頭每個人,都可以生起六和敬呢?人人若有戒,「戒和同修」,這就是建立制度。我們的制度,人人要照這個制度實行。我們的叢林有我們的制度,大家若是能夠守戒、守規、守禮節,這叫做「戒和同修。」
「見和同解」見就是見解,到底我們既然是同一心志,發心立志願,選擇這個道場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是這樣,自力更生。
我們的道場,本來就是天下慈濟人的家庭,這就是我們的制度。所以我們應該要有共同的見解,打開寬大的心,擁抱著世界所有一切的眾生;要有共同這樣的見解,自然見和。
見和,我們要同來修行,就很好修了!所以見和同解,大家要了解,了解我們的道場就是如此!所以對這種打開心門、擁抱蒼生,這是需要大家共同理解。何況我們要時時感恩,人間菩薩散播在全球,回到我們精舍,我們都要用恭敬的心,因為他們是人間菩薩;因為他們將愛的種子,已經散播在地球上每一個角落,他們是真正走入人間去做農夫,去撒播愛的種子。
想想看,這些人間菩薩,福田的農夫,回到我們的家庭,我們怎能不向他們問安尊重呢!所以我們要見和同解,大家應該要肯定、要認知,這些人間菩薩是世間之寶。
再來「利和同均」,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是同修同作,也是我們不分你我,反正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有事情大家一起來做。
有的人就是做弘揚宗門的工作,所以我們有清修士。他們有的人各有他們的才華,要如何走入社會去,來領導社會群眾?他們也是一樣去掉小愛,割愛辭親,入這個大家庭的宗門來。所以雖然他們沒有在常住分擔工作,不過他在宗門中付出。
當然在一個大家庭中,外面的工作若是有空,應該也要投入這個小家庭。這是家庭的親、是外弘內作,外面要好好去宏揚我們的宗門;裡面要好好修行、工作,這就是我們有內外。所以我們要有這種「利和同均」,意思就是彼此之間盡個人的職位去付出,不要計較,這全都是為這個大家庭。
常住醫療志工早出晚歸,他們是為這個宗門。四大志業中,醫療志業守護生命守護愛,所以平時他們在外忙碌,同樣我們也愛。他就是我們的親人,所以我們要「利和同均。」
各人站在各人的崗位,共修同作,所以外面裡面都一樣,我們就是一個家庭,是天下的大家庭,這稱作「六和敬。」這也就是我們的制度,所以「戒和同修」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
在我們的叢林裡,大家若能清楚這兩句話,「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自然這六和敬就很完整了。若能如此,我們就是做到「興隆三寶」,「上弘佛道、下化眾生」,所以必定要在眾僧中修六和敬。
如此我們心才能時時自在,我們才能真正達到修行的目標。希望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80-六和敬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