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67-聽聞佛法無厭足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3年2月1日 (五) 22:35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在之前的《靜思晨語。法譬如水。聞法值僧 啟發信心》說過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具足六種的因緣並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好好精進,聽聞正法。

我們要能夠得到人身困難,我們要能夠值遇佛法僧也是困難,要能夠六根完具也困難,要能夠生出了正確的信仰心也困難,要能夠得到善有也是不容易;我們都很有福,我們已經這六種的困難,在我們現在都不困難了,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這個因緣。能夠得人身、聞正法,要好好用心精進。

在那個《六度集經。佛說蜂蜜王經》裡面,有這樣的一段文字,就是說--

佛者譬甘露,聽聞無饜足。不當有懈怠,無益於一切;五道生死海,譬如墮污泥。*

看,光是這段短短的經文,我們就要知道,要聽聞正法不容易。佛法如同甘露一樣,我們要起著那分好樂歡喜的心來聽法。不要以為--「有啊!我聽很多了!我都差不多知道了!」所以就生起懈怠的心。雖然是知道了,但是還沒進入我們的心,去薰習我們過去很不好的習氣,要把好的習氣換過來。

過去的「行為動作、言語動靜」,我們都有我們過去不好的習氣。聽法之後我們知道,這樣的習氣是醜陋的,是沒有威儀的,我們現在開始就,要好好改過來,所以這也是修行--修習我們好的習氣,來代替那個不好的習氣。

所以我們要不斷聽、不斷警惕自己、提醒自己,所以聞法要無厭足。每天都在聽,但是卻好像甘露那樣來滋潤大地,早上過去了,到了中午,太陽一曬又再乾掉了。所以聽法,聽聞無厭足。我們在聽佛法,即使是同樣的一部經,即使是同樣的一句偈,我們都要能夠常常來薰習、常常念。

要不然你們每天早上在做早課,是為了什麼呢?做早課就是要提醒我們大家,每天念的經都一樣,無非就是不斷不斷警惕我們,這就是要讓我們法入心。法要入心,就要一聞再聞,聞得能夠入心。生出法喜來,這就能夠聞一知十、知千、知萬。一理通達,萬理就無障礙。

所以我們聽經,不要覺得說:「我自己很滿足了,我已經聽了很多。」不要這樣!我們要無厭足,經法才能夠入我們的心、用在我們的行動中、入於人群中,所以不當有懈怠,不要有懈怠。一但懈怠下去,對我們的人生,對一切、一切都無益。

「五道生死海,譬如墮污泥」。五道生死海,這個「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這五道。

雖然是為善生在天堂,只是一直享福,沒有佛法可聽。

生在地獄,苦都來不及了,當然也沒有時間可聽法。

在畜生、餓鬼道中,這都是很苦難的地方啊!哪有辦法選擇信仰?哪有辦法去聽聞正法?當然這就沒辦法了!

唯有人間,人間得人身,能夠值遇佛法,我們能夠五根具足,我們還能夠信心生起來,所以我們要好好聽聞正法,不要懈怠。

前面就已經說過了六種的困難,我們應該聽了都能夠了解了。所以在這六種,我們已經不困難了。

這中間呢--

於其中間,復各不能盡心精勤,恐於未來,長溺萬苦,無有出期。*

因為時日分秒分秒不斷過去了,那既然是分秒都一直消逝掉,我們的生命隨著分秒鐘,也是再凋零去了,我們豈能夠不精進?

那個六樣若全都具足了,對我們來說都不困難。我們若還不肯精進,我們若是不精進,有一句話說:「一失人身,萬劫難再。」我們若是有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卻不趕快好好把握,恐怕在未來,有朝一日,到底「無常先到?」或者是「明天先到?」這都不知道。

所以是不是能夠再來人間?說不定大家很修福,說不定將來生在天堂。到了天堂啦,歡喜娛樂迷失了自己;因為天堂就無福可修,天福享盡,就是又要再墮落。我們這一生說不定我們造了很多福,在這個福中我們也有夾雜著惡的業,或者是煩惱無明還是很多。再來人間,還是和人結很多不好的緣,說不定恩恩怨怨,還在那裡纏綿的結,還是解不開。若又再來人間,還是一樣要再接下去。

所以因果分明,無論你是又再來人間,或者是在畜生道,我們都不知道。所以這叫做--「長溺萬苦,無有出期」。也是平時所再說的「一失人身,萬劫難再」。

唯有人身能夠成佛,我們又有六種成就我們的道業,--「在這人生中值遇佛法,能夠得值僧眾中,又能夠六根具足,身體健康,又能夠有信心,而且周圍都是我們的善友」--,你看因緣多麼具足!我們都如此具足了,我們豈能夠不要好好把握?

我們在這個地方聽正法,難道能懈怠呢?所以我們聽就要入心,入心才是真正藏入我們的意識,第七識、第八識,當然最好是到達第九識。這個第九識就是完全無污染--如來清淨的本性,這就是從聞正法中來。聽聞這樣的正法,再歸納於正法中,那就是清淨的本性,這樣就不會說失去了人身。

若是一失人身,那麼也就「長溺萬苦」,那就是「無有出期,苦不堪言」了。

所以,我們還要--

是故今日志誠,求哀懺悔。*

意思就是我們要「在現在」。所以前面所說的「於其中間」就是現在,也不是過去,也不是說未來,就是說現在,在這之間。

「未生之前」,我們這一生還沒死,當然是「未來還未生之前」,所以就是我們要在「現在」這個時刻。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有這麼多好因緣,所以我們要趁著現在,真的是精神未衰,大家坐著還不會瞌睡的時候,要用心的聽、用心的學習。不要等到說:「有啦我是很想聽,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坐著就很想睡,就打瞌睡了。」那這樣法就聽不到了。

可不是這樣嗎?所以我們要趁著現在,身體還很好,坐得住,還精神很好,法聽得入耳。所以在這個精神未衰,色體尚壯這個時候,若不肯精進勤修、滅惡生善,我們若不趕快精進勤修,唯恐一失人身、長淪苦海。

我們唯有精進勤修,才能夠滅惡生善。

滅惡,就是我們過去都是因為習氣,使我們無罪不作,就是都一直在造業。造了惡業就是受罪報,所以我們就要趕快常常提高警覺,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要趕快修於未來。

所以要立刻「轉惡為善,轉懈怠為精進」,要不然真的是很令人擔憂,一旦失去了人身,真的會「常淪在苦海中」無有出期。

再來就這樣說--

我眾等,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常以無明覆心,煩惱障意。*

「我眾等」,意思就是說我們大家。

我們[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我們大家要自己有自覺。

雖然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因緣,聚會在一起,而且人人都在聽聞正法;不只是聽,我們還身體力行,這實在是很殊勝的因緣。但是我們大家應該就要,自己自我警惕,我們還是凡夫。

因為還是凡夫,所以我們「從無始以來 至於今日」,從不知多久之前一直到現在「常以無明覆心,煩惱障意」--煩惱來障礙我們。

我們過去也有說過了,其實我們的困難,都不是別人來障礙我們,都是我們自己障礙自己。這是什麼東西來障礙我們?我們的煩惱來障礙我們!

所以有的人懈怠,覺得說修行是很好,但是想到:「那麼早要起床,這一點我做不到。」想想看,這是不是懈怠?障礙了我們的意識。

我們的意若不能生起勤,自然它就受懈怠矇蔽過去。這樣只顧一時的享受,沒有想到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所以我們要時時自我警惕。

佛陀也這麼說--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所以「常以無明覆心,煩惱障意」。

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說,佛陀常常這樣告訴我們--

我們眾生就有很多無明顛倒,種種的顛倒,所以好像陷入在那種迷當中,成為一個「迷人」,就是說一個人已經迷失了。有的人說迷失在山林裡面,怎麼跑都跑不出來;也像睡覺做惡夢時,做夢時,在一個夢境中,怎麼跑都跑不出來,這種不由自己的這種迷人;或者是迷失了他的意識這種的迷人。

這種人不知道自己是在哪裡?所以他四方易處,東西南北一直換、一直換,那就是妄認四大為自身。

四大,其實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地、水、火 風,很調和時那就是健康的時候。我們若是四大不調,光是一大不調,四百四病就生起了。

何況說我們人生在這個世間,時間消逝,在人與人之間,互相消磨時光;你看,都無法聽聞到佛法!只想:「這四大就是我,這個身體就是我,我要把身體顧好,我怕身體太勞累、太辛苦,我怕…」現在很多新的名詞,什麼說:「責任重、壓力大!」讀書也是說:「功課壓力大!」等等…受不了了,要怎麼辦?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這就是,我們光是照顧這個身體,不會去想到說我們能夠開闊這個空間,有芸芸眾生,所以我們常常迷於自己自身,以四大為自身相。

其實我們自身相,這只是四大的假合之相;四大倘若分離開了,我們還有什麼呢?

所以「六塵緣影」,在這個六塵中那樣去緣著,其實如幻夢泡影。就如夢境,就像露水水泡,就樣影子,其實都是很幻化。但是我們偏偏,都是在這個六根、六塵中去緣著,這就是「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什麼是「自心相」?就比如有個委員出國去旅遊,我若是問他:「你說你看到什麼,來對我說。」他有可能這樣說:「師父,我去哪個國家遊覽,尼加拉瓜瀑布很美。」若是問他:「美在哪裡?如何美?」無論你怎麼說,那個瀑布我看不到,只是存在你的心影中。所以六塵緣影為自心相,那是在你的心中的相,在你的記億中,沒有東西能拿出來。

所以因為如此,故言「常以無明覆心」,所以這叫做「無明覆心」。光是貪玩、貪遊玩、貪去看風景、貪自己的享受;若如此,光是一直覆蔽我們的心,愈來愈垢穢。這個相重重疊疊,遮蓋了我們真實清淨的本性,這叫做煩惱--「煩惱覆蔽」。

各位,學佛,我們要以真心虔誠,不要讓這個煩惱遮蔽住我們。我們既然有這麼好的因緣會聚,所以大家要時時精進,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67-聽聞佛法無厭足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