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11-滅惡生善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3年2月1日 (五) 11:48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對人、事、物,應時時起好心念。

就如同《無量易經》裡面,第一功德還有一段文字——

慳貪者起布施心,憍慢者起持戒心,瞋盛者起忍辱心,懈怠者起精進心。

「慳貪者起布施心」——我們若是對物,看到東西我們就有一分貪心,就想佔為己有,或者是世間的物質我們貪無厭倦,這樣我們會很辛苦。所以對物質方面若是起了貪著,我們就要趕緊培養我們的布施心,有,我們就要懂得捨。

「憍慢者起持戒心」——若是對人,我們若起了憍慢,我們就要趕緊起持戒心。我們要知道,修行就是要學習如何做人?做事容易,真的做人難;在人生當中,如何與人相處是最複雜的。尤其是我們本身,我們若有一些才能,我們對人就會起憍慢心;這憍慢也是我們內心的那個毒念之一,對治就是要用持戒的心。

「瞋盛者起忍辱心」——若是瞋盛者就是要起忍辱心。做事情,一點點不順意,這個瞋盛,氣較盛,很快就發脾氣;不只是對人發脾氣,對事也會發脾氣。

你們難道不曾遇到,這件事情若拼湊得不好,東西一拿起來就摔下去,這是對事、對物也是一樣會起瞋心。所以對人、對事、對物,我們若是愛發脾氣時,要趕快起念忍辱;我們要趕緊有忍辱心,忍一下一念就過去了,人事物就圓滿了。

所以有很多對人不圓滿,對事不圓滿,對物也不圓滿,就是因為有「貪」、「憍慢」和「瞋」。這些念頭若一起,真的人事物就無法很圓融。何況我們凡夫心一分的貪心若起,貪心無涯,沒有一個範圍。

所以佛陀將我們對治的,就是有這樣的妙方,就是要「布施、持戒、忍辱」。這個「布施、持戒、忍辱」,我們若有一點懈怠,我們就容易失去了精進的念頭。所以我們若有懈怠心起,我們的精進念要趕快提起來。

時間就是這樣不斷過去,假使這件事情稍微拖一下,時間過了,這樣我們這個懈怠的心就越來越多,空過人生,這是浪費生命。所以無論是貪、瞋、癡,或者是懈怠,這都是要把握時間,趕快用來對治,那這些病就能夠消除。

所以請大家要守護好自己的心,心病要心藥醫。

下面看這段懺文——

願承是懺悔殺害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得金剛身,壽命無窮。

這難道不是我們人人,所要求的嗎?要求功德,要求我們身體健康壽命長,這是人人所祈求的。到底懺悔為何有功德?因為懺悔之後,我們就自然會戒殺;我們若是能夠戒殺,又再能夠教人護生,這就有功德了。

我們若是相反,就是自己就在殺,當然我們也是會教人殺,所以這是沒有懺悔之前的行為。只要我們知道道理是這樣——因緣果報很可怕;我們自己已經懺悔了,我們也已經能戒殺了。

現在已經知道殺害有罪、有業,業就如影隨形,無論造什麼業都是有報。過去就是因為不知道道理,所以才會什麼業都造了。所以我們現在開始知道,那就是要懺悔了。

「懺悔即清淨」,除了自己戒,也教人戒。所以說:「能夠教令懺悔。」不只是自己懺悔,我們也要教別人也能懺悔,這自然就有滅惡生善的功德。

惡若滅了,自然善就生了。這個善與惡兩者好像是在天平一樣——若是惡增加,那善就是減少了;若是惡減少了,那自然善就增長起來。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們若有懺悔的心,自然我們惡全都消滅掉,那我們的身心行為自然都是善的念,行為都是善的事情。不僅不殺業,還在增加護生的善,所以這叫做功德。

就如同雲去遮蓋了太陽,我們若是能懺悔,就像是烏雲開了,太陽現前了。所以我們要懺悔,懺悔就是像撥開烏雲一樣。

就像是一面鏡子,若是鏡子模糊掉了,外面再美的境界也是照不到。懺悔,就是把鏡子再擦乾淨。這都是很淺顯的道理,但是在這麼淺顯的道理的當中都有一個很深的妙法存在。

我們的內心就像是一面鏡子,所以叫做「大圓鏡智」。

我們的智慧就像是這面鏡子,它能分辨青紅或者是黑白,只要你的境界是什麼顏色,這面鏡子都能夠分得很清楚。所以人人都是一樣都有這分智——「大圓鏡智」,就是一面大圓的鏡智,能映照出外境的景象。

就像是若問你們說:「現在我的面前是什麼東西?」你們馬上能分辨出來,對不對?樹葉是綠色的,這個蘭花有紅的有白的,那還有金針花,就是金黃色,這就是這個大圓鏡智裡面,所顯現、所分別的,所以叫做「分別智」。

那當然分別智裡面,還隱藏著那個「平等慧」。我們能夠去分別,這是什麼東西,這是人,那個是魚;所以人吃魚?這樣是對不對呢?

若是會分別,「這是人、這是魚」,能夠像這樣的去分別,但是欠缺了那個慧。智慧若再拿出來,那這個「慧」就知道魚也是生命,這個生命是平等的。

為什麼人就要吃魚呢?為什麼人就要吃其他的動物呢?因為一切動物皆有佛性,因為一切動物都貪生怕死,所以痛苦和我們人一樣,所以這叫做「平等慧」。

智,會分別形相,色彩黑白。但是慧呢?能夠知道眾生物命平等。所以智與慧兩者一定要平行。

所以我們若只有智,會變得「世智辯聰」;這樣只有智沒有用,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慧。

才會常常說「慧命、慧命」,我們沒有說「智命、智命」。不是的,我們都要說「慧命」!

當然啦,先有「智」,我們才能夠去分別很多形物、形命的不同;但是我們若缺乏「慧」,可能我們只有智,做惡會愈來愈多。

所以我們要有「清淨智」,我們同時也要有這分「平等慧」。所以智也要清淨。

有了清淨的智,那映照在這個大圓鏡智上,所顯現出來的境界都是很好的;因為它有慧和它平行,所以這真是清淨的佛智。

清淨的佛智,就是這個心要常常照顧得清淨明朗,自然時時遇到事情發生時,我們就能馬上起著那一分戒心。就如貪心生起時,看到東西我們能分辨——「這是我愛的東西」。因為是我愛的,自然貪心就愈來愈多,所以我們若有清淨智,那自然要趕快布施出去。我們的心要清淨,不要受貪著將我們所污染,所以這叫做「清淨智」。

看到人我們不喜歡,就覺得說「我比他厲害。」驕傲一起,那這種的分別心,我們就要趕緊提高警覺,要「持戒」。我們要趕快持戒,對人與人之間,我們不要驕傲,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敬愛,這就是警覺的心。這叫做「清淨智」。

甚至看到事情,我們會覺得「不喜歡」;因為「不歡喜」可能就起了「瞋心」。我們就是起了瞋心,我們要趕緊提高警覺——「要忍辱、要忍辱」,這也是叫做清淨智。

我們若起懈怠時候,趕緊提高警覺,時光不斷流逝,我們要趕快精進;所以因為如此,這叫做「清淨智」。

清淨的智能夠分別一切,但是能夠提醒我們,要趕快用種種的方法,去壓制我們不好的念頭,趕快讓我們有方法產生出來,所以惡滅善生,這就是我們清淨的智慧。

清淨的智慧就是因為,我們能徹底懺悔,懺悔即清淨。懺悔之後,自然除了戒殺,戒除壞的習氣之外,我們會教人也要懂得懺悔,教人不可做錯事情,教人要向善的路走,當然這樣他就有功德了。所以我們就期待這分功德是「生生世世,得金剛身」。

我們現在這個身體,觀身不淨,世間沒有一樣是清淨的。連我們的身體都不清淨了,往生幾天後就是已經膨脹了,幾天後就長蟲了,那這個身體有什麼好清淨的?

但是我們所要求的是,「得金剛身」。什麼叫做金剛身?就是「慧命」。我們的慧命什麼東西?都是傷害不到我們。只要有智慧,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傷害我們,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障礙我們。

那慧命是永恆的,所以「壽命無窮」,當然這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那接下來再說——

永離怨憎,無殺害想;於諸眾生,得一子地。

這一段也是很簡單。

因為我們要得到健康長壽,我們就要離怨憎;那人與人之間不可結怨,尤其是人和一切的動物不要結仇。我們沒有殺害的行為,甚至也沒有殺害的念頭,我們應該要常常培養好心念。

所以我們看到一切的動物,我們不要和牠結冤。無論是結仇,或者是結怨,這樣的冤仇都不可有,結怨也不可有。

我們若沒有瞋恨心,就沒有怨親想,所以自然就不會去殺害牠。

一切的眾生都把牠當做「一子地」,連那些動物,我們也都當成我們的孩子一樣,這就是我們平常時要培養的。

每個人最疼愛的就是孩子,所以我們不只是把一切眾生,當成是孩子,我們還要將一切長者,當成是我們的父母去孝順。所以對孩子有愛,對父母孝順,若能夠如此,這就是培養愛心,才不會有殺害的念頭。

所以我們要時時控制好我們這念心——我們有大圓鏡智。要能夠分別,就是要清淨,所以智與慧要平行,這樣我們才能得到這分的慧命。

懺悔即清淨,清淨才能夠得金剛身,延長我們的慧命無窮。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11-滅惡生善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