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4/07
幸福連結
幸福奉學
1995年 菲國醫護志工 首次下鄉義診
這是由當地慈濟志工與中華崇仁醫院的醫護人員,第一次合辦的義診活動,深入偏遠山區為貧病民眾看病施藥,從此,展開菲律賓人醫會的定期義診,也是慈濟在東南亞地區,第一個提供義診服務的國家。
菲律賓曾經是亞洲第二大強盛的國家,當時菲幣與美金,一比一,但這個強國 卻因為政治動盪、天災頻傳,經濟能力直線下滑 貧富懸殊 成了最嚴重的社會問題 1995年的今天,慈濟展開首度下鄉義診 從打包藥品、架設醫療器材,由志工一手包辦,從克難 到完備 如今 菲律賓慈濟義診 已經超過140場 彷彿滴水穿石的力量 一點一滴 改變了貧病者的命運。
慈濟志工 林小正:菲律賓是很貧窮的國家,窮人很多,因為上人的一句話,貧是由病而起的,所以我們就想那就從醫療開始做。
貧、病兩相依,貧窮人家負擔不起醫療費用,小病拖成大病,過程中往往又讓家境更加困難。在菲律賓,這個曾經富強的國家,如今對比看來,更讓人心酸。沒有保險、沒有錢,就算政府醫院看病、住院都免費,貧困人家還是付不起藥費。慈濟人一開始在菲律賓崇仁醫院做的,就是幫助需要的患者,依處方來買藥,卻看到更多感慨。
慈濟志工 林小正:很多其實是一個小小的毛病,比如說他的腳被砸到,本來是一個小的傷口,其實小手術就可以拿掉,可是沒有錢他就用土方法來醫,然後越醫就越嚴重到要截肢,其實這個都是可以避免的事,我們就有萌生下鄉義診的這個念頭。
有願就有力,當時擔任菲律賓分會執行長的林小正,透過引薦,找到了當時崇仁醫院副院長呂秀泉醫師。
慈濟志工 林小正:他說你們是慈濟,慈濟不是佛教的嗎?我是天主教徒,我要怎麼跟你們合作呢?這是不可能的,我就跟呂副院長講, 上人說我們要去幫助的對象,是不分種族不分宗教的,愛心是沒有在分宗教的,那呂醫師聽聽有道理呀!
愛心跨越宗教,還號召到更多愛心,1995年4月7號,慈濟人和崇仁醫院合作展開第一次義診,一連四天,在菲律賓北部的碧瑤市山區,22位醫師、22位志工,為173位患者進行外科手術。
菲律賓崇仁醫院前副院長 呂秀泉:起先我們有一點點的困難,就是在要召集醫生的問題,跟護士的問題,但是這個小小的問題我們都克服了。
有專業的醫師和護士,但是看看其他的,課桌椅當成手術檯,教室或圖書館就是手術室,醫療設備完全稱不上專業。人人從一大早忙到下午,難免手痠、腰疼、腳腫,但是一想到需要的患者,沒有人喊累。
鄉下地方,很多人是第一次看醫生,在醫師眼裡,早就可以解決的小問題,卻是患者幾十年的煩惱。初次義診,帶來深深震撼。
菲律賓分會副執行長 蔡萬擂:第一次的義診回來之後我就認定說,這個一定要做,因為真正是幫助窮人,因為尤其是在開刀,在甲狀腺還是腫瘤,根本假使我們沒有去幫助他,他就永遠沒法子找到醫生。
哪怕環境困難,看到這麼多有需要的患者,下鄉義診不但要繼續辦,規模還逐步擴大。從外科、內科、牙科、眼科、到手術,科別越來越齊全,分工也越來越有紀律。義診團隊就像是一個行動醫院,從菲律賓最北到最南,大愛的足跡,橫跨超過1630公里。
菲律賓分會執行長 李偉嵩:我們的義診雖然表面上只是一天,其實後續的工作還很多,有些病患特別情況的,我們還會幫他們做,所以我們的義診雖然是一天,其實是好幾個月都做不完的。
2001年,為了把關懷深耕社區,義診重心移到馬尼拉。每星期一次牙科往診,把握機會辦大型義診,還有了義診中心。
如今在菲律賓,大型義診140次,牙科往診超過100次,主動走到需要的患者家門前,拔除病苦之外,慈濟人更期盼做到的是。
菲律賓分會執行長 李偉嵩:不只是醫他們的身體,我們是身心靈的醫療,起初很多病患來參與,看到我們這麼大的規模,還有給他們的藥是那麼充足的藥,這個一定是一個很有錢的團體,但是我們在愛灑中讓他們知道,慈濟人是一點一滴去募來的,他們聽了以後都會很感動。
一次一次的義診,分享人文、感動與喜悅。很多人即使存不到治病的錢,卻願意在這裡發揮力量,是因為相信,更因為當下自己,就能感受到這分助人的喜悅。
周玲秀 陳品臻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