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32-五力
目錄 |
1.幸福奉學
每天都是一直在反反覆覆對大家叮嚀,也是在提醒大家,我們的心要有那分的定力。心若無定力,隨著外面的環境,或者是我們周圍的生活,不斷隨著這個生活的,喜怒哀樂那樣浮浮沈沈,那就是苦不堪言了。
既然我們有了信,之前《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三十七助道品五根》已經說過了這個五根。現在說五力,第一同樣也就是要信。
「信」就要有力。人家怎麼說,我們就怎麼信也是不對;信就是要選擇正確的信,正確了我們就要發心立願,身體力行。
雖然我們知道要身體力行,但若是欠缺力,那儘管信仰正確,方向沒偏差,還是走不到。所以,要想要向前走,需要體力,要堪得起耐苦耐勞,所以必定要有力。
所以,「力行菩薩道,念純真精進,入人間中行,定慧無怨尤。」意思就是說我們要力行菩薩道,運用這股的力量。
我們既然發心立願,我們就要下力氣去行,行在菩薩道中,那我們的心一定要念純。我們的念如果單純,我們的行就不偏差。所以真精進,真就是不偏。
所以念純真精進,我們要入人間中行,我們要入人群。
學佛本來就是要度眾生,就如讀師範大學,就是志願要當老師;我們既然選擇以佛為師,我們就是要學佛的志願。所以學佛的志願,除了清淨自己,我們也要去教育他人。
我們增長智慧,將這分智慧要去下化眾生;所以我們要入人間中行,在這個人間中去實行我們的願力,自然定慧無怨尤。
真的我們要時時方向若是對了,向前前進,在這個路途中就不要受環境影響,失去了精進的力量,懈怠墮落。所以我們一定要堅定,發揮我們的智慧,無論人世間有什麼樣的是非,我們都是無怨無尤。 這就是定慧無怨尤,同樣也是要和大家叮嚀與分享。
在上次《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三十七助道品五根》是說五根,現在就是五力。
五力,就是:「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這五項。
首先要有信,信根要擴散開來才能穩固;穩固了之後,再來就是要有力量。所以有信若無力,就會偏差。
所以五力之一「信力」--「謂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長,則能遮諸煩惱,不為偏小諸疑所動。」這叫做信力。
意思就是說我們相信的是正道,這個正道就是要來幫助我們,如何走好這條正路?所以佛陀的教法是如此開闊,我們若是一點點偏差出軌,要再回歸可能會很辛苦,所以佛陀的智慧,就這樣設了一個名相。
所以除了信根之外,就是信力。這信得正確,來幫助我們一心一志,走向這條正確的道路走。所以他就說,我們信根若能增長起來,我們就能夠遮諸煩惱。好比似一棵樹,要根深要力強,這棵樹才會茂盛,才能夠遮蔭,好讓我們很清涼。
所以說「則能遮諸煩惱」,這種逼迫的煩惱,我們只要道正,自然就沒有逼迫的煩惱。
所以「不為偏小諸疑所動」,很多偏小的疑惑,就不會來影響我們。接下來,再來要說「精進力」。
現在再說是精進力:五力之二「精進力」——「謂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時,若精進根增長,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
意思就是說——當我們在行這個助道法,行於這個助道法當中時,既然我們精進根增長,自然我們這個精進的力量就很強。若是如此,這個根力,或是應該要說是願力,我們的願力若是很堅強,自然我們就能夠除掉那個身心懈怠。
有願有力自然就殷勤精進,我們就不怕辛苦,自然這個身心的懈怠自然就消除。
就好像我們有時候早上要起床,很辛苦,正好睡,為什麼這個時候就要起床了?因為就是要上大殿禮佛,啟發我們虔誠的心。不過就是會覺得——「很辛苦啊!」那個辛苦的念頭若浮現在心裡,要翻身起床就很困難了。尤其是冬天,正溫暖時,要掀開棉被那實在是有些辛苦,這樣他就懈怠了。
我們應該要有決心——「時間既然到了,我自己發心力願,我要修行,我怎麼能怕冷呢?我怎麼能貪睡呢?」自然棉被掀開,趕緊整理,這樣不是也很輕安,也是很自在!和大家一起入大殿,鐘鼓聲起,開始我們真正很整齊的隊伍排開,隨著維那開始唱誦禮拜,輕安自在。忘記了剛才要起床那時候的掙扎,就都沒了,現在也是很輕安。
所以我們若是能精進根和力,就是願力若是增長的話,自然身心的懈怠就會消失。這樣我們的心會很清明,所以我們能夠承辦「出世之法」。就是我們要如何來辦道,如何來領眾?或是自己要能夠離開這個六道,或者是避開三途?那這些出世的方法,自然我們就很清楚,這樣叫做精進力。
這個精進就是方向正確,一點都不能夠停滯,這樣要不斷向前前進。對的,我們就要很精進,絕對不能有一點懈怠。懈怠的心起,那就是願力消退;願力若堅強,自然就能趕開、就撥開了懈怠。 這本來就是一座天平,這一邊若較重,就會被壓下去,所以我們一定要時時精進。
要時時精進,那也要「念力」堅強。
要堅定這個心念,我們就要從三十七助道品開始進入,我們一定要思惟過去所習得的一切。對於過去所說的這些——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現在五力,這全都是再幫助我們這念心要正確。 所以五力之三「念力」——「謂念正道及助道法,若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想,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
平時我們若能將偏邪的念頭滅除,自然我們能夠產生很多的功德。心心念念就是都能愛道愛人,我們能守護我們的道法,我們的道法無不都是利人利己。
修道是為了自己,我們增加了與道有關的見聞,自然我們也能為眾生付出。所以這個念力若能正,那分分都是功德,所修的就是內修外行,所以我們念力要正確。
那第四就是「定力」,我們的定力、心力如果強,我們就不會被周圍把我們影響。所以五力之四「定力」是說——「謂攝心正道及助道法,若定根增長,則能破諸亂想,發諸事理禪定。」
那定根若是增長出來,我們就不會胡思亂想,就不會受周圍的環境來把我們搖動。若能夠如此,就「發諸事理」,就能夠「禪定」。
我們就能夠知「道」,啟發了我們內心的智慧;這個事要正理要直。所以真正的道理,我們應該要分得很清楚,要不然,若沒有道理的我們去走,可能差毫釐就失千里了。不正確的事我們若去做,我們是會遺憾終生。
所以我們的定力真的要很堅固。
那再來「慧力」,這個慧力就是在「四念處之慧」。
之前《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三十七助道品五根》我們也說過了,慧根也是一樣攝受在四念處中。四念處大家應該倒背如流了。
所以我們的智慧若沒有從「觀」開始,就無法啟發出來。要「觀」些什麼?我們要「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就都是在這個「觀」字。
對於這些「四念處」真的要用心。我們若念入微就是「觀」,我們還要「內觀、外行」—— 我們向內自己要觀,到底我們為什麼在煩惱?人之大患,因為有這個身體;有了這個身體我們才會說有「苦」。那在這個環境中,就是在這個環境中,難免要應對人、對事,那自然就會有感受。何況說這個身體,有生死的煩惱,有病老的苦難。所以這個身體真的是人的一大患。
既然是人的一大患,那它是很不淨。所以我們就是要藉著,這種一大患的身體,我們就要好好來把握;把握我們的心念要正確,把握我們的定力要足夠,我們才能夠,往準確的方向精進前走。
要好好了解我們這個身體,原來是這麼苦的東西,原來是如此不乾淨的。到底為什麼要為這個身體在計較?要為現在這個環境而爭執?為什麼就要這樣呢?
所以我們若觀想入微,就知道這是不淨之物。人生何必斤斤計較、處處算計呢?所以智慧,就是把那個觀念變成了觀想。
攝受智慧就是攝「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都包含在裡面,「五根、五力」也是在其中。所以這個智慧能夠「照了一切諸法」。因為他的觀想入微,這個觀想入微自然啟發這個智慧;所以有了智慧,就能夠破除一切邪妄的執著。
所以說,五力之五「慧力」——「謂四念處之慧,照了一切諸法,若慧根增長,則能除一切邪妄之執,破一切偏小之慧。」
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選擇正信的宗教,那正信的道,正確的道我們去精進,身體力行就沒有偏差錯了。
所以五根、五力,我們常常都是這樣在念——五根、五力,要有精進,要有正信,信力,我們還要有精進根和精進力,我們還要有念根和念力,我們也要有定根和定力,更加要有慧根、慧力。
所以我們若能夠正確培養這個五根五力,而且能夠深根,那就能夠茂盛。這才是真正的能夠避免掉了很多人生苦難的方法,這就是「出世之法」。
所以我們學佛也一樣,信力也是很重要。這個根,也是很重要。所以我們希望人人,選擇的時候要正確。
「信為道源功德母」,只要是正確的信念,正確的精進,自然就定慧具足,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32-五力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