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30-四如意足
目錄 |
1.幸福奉學
我們最近修學到了「三十七助道品」。對於「八正道」我們已經了解了,人生的道路要如何走?要依照這八種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方向。
四念處更入微,讓我們知道,我們藉這個身體--身是載道器,你若要修行,就要把握今生,利用此身,「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時度此身」。
八正道也好,四念處也好,四正勤,這都在幫助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正確的思想。了解我們的身體從何而來,了解人事世相,我們都可以很清楚,很多的無明,何必為了那些無明而計較呢!
但是,這樣是不是都不要計較了,什麼事情都不要做了,這樣對嗎?不對,我們仍然要有希望。
「發心如初,成佛有餘。」當初我們的選擇,我們的希望是什麼?所以人人都應該有希望,所以這個希望就是「欲」。
欲求正道法,希望就是欲,欲就是希望,你的希望若正確,所欲求的也就正確,所以欲求正道法,我們所要求的是正道。
不然我們學佛為了什麼呢?學道,學佛就是要求得智慧與解脫。所以欲求正道法,八正道,四念處,四正勤,這都是我們的一條道路,我們要把握當下修。
再來是「如意莫遲疑」,無論什麼事都應該很歡喜,心寬念純,應該要很用心,所以什麼事都很歡喜。只要你心寬,有什麼事不歡喜呢!即使聽到人家說的話如何,我們也要寬心的思考:「我能夠包容,還感恩因為對方而成就了我達到如何…等等的境界。」這樣就可以降伏瞋和諍。
前次的《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三十七助道品 四正勤》不是說過,我們不可有瞋恨心,我們也不必與人爭。不論他說對,說錯,我們應該要發一念--「互相糾正:歡喜接受,恭喜了!不歡喜接受,感恩啊!」恭喜的是他的觀念,已經改正過來了;他若不肯接受,感恩!他用這樣的態度,我也覺得是警惕我自己。
警惕我自己,所以就沒有什麼不如意之處。所以我們若要能夠時時如意,必定要莫遲疑,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最好的教育,我們難道還要遲疑嗎!
所以,各位,每天我們都要提起希望,「欲求正道法,把握當下修,如意莫遲疑」,請大家真的要珍惜,培養一念寬大的心。
所以我們現在再繼續講「三十七助道法」。
再來就是「四如意足」。「如意」就是很歡喜的意思,歡喜什麼呢?歡喜我們進入了這個道,在正確的道路上行走沒有障礙,這叫做如意,無障礙。「足」就是前進,我們很歡喜在道法中,我們還是精進,精進兩足尊。
我們要有福慧,福慧好比兩足尊,所以我們向前前進,非常歡喜,一路修行過來都是這麼歡喜,這叫做四如意足。
註:四如意足請參考:
證嚴上人。三十七道品講義。四如意足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54. 善種子愛灑人間 最毒的敵人就是我們的心態,只要我們自己的心態調理好,周圍都沒有敵人。
所以我們所有的道,想要修的,都知道了,都了解了。這一路過來每一篇的「法譬如水」,從最開始的「法譬如水」,一路走過來,難道不是條條都是法嗎?每一法都是在洗滌我們的心。
我們的心都充滿了煩惱,所以佛陀不得不開很多法,經過大德祖師再分析,條條道理分析清楚,我們現在修行就很輕鬆了,很容易了。什麼樣的煩惱,歸納在什麼樣的名相裡,我們現在都知道了。所以既然有這麼多煩惱,這麼多的名相,原來它是這麼容易的事,所以我們要修的不困難,修行不困難,原來這麼容易,所以「如願滿足」。
只要你能通徹,有哪一樣不滿足呢!我們都很滿足,這叫做欲如意足。
修行,我們要一心一志,發願如初。既然修行當初發如此歡喜的心,這麼堅定的志願,我們既然發這念心,我們就是這麼專,很專,一心一志,一路走來讓我們很順利,一直到現在,這不就是如願滿足嗎!
精進,用什麼方式精進?不是說過了,慈濟人的精進,是把握當下的精進。就如馬來西亞,雖然他們的國教是回教,但是他們還是尊重宗教,所以每年衛塞節,就是佛誕節,他們也列入國慶假日。雖然佛教徒少,但是每年他們也有花車遊街。
雖然遊街距離不遠,但是人若聚集過來,就會造成垃圾問題。過去馬來西亞慈濟人,常常聽師父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所以他們就知道:「我們的信仰要身體力行。」尤其是我常常說:「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他們也能體會:「修行要把握當下。」所以他們就想到:「現在的環保問題很大,希望能及時宣導環保。」而且這也是一種修行的方式。
他們覺得即使大家遊行,只是表現出一念敬重的心。所以提前一天,我們的慈濟人和環保志工結合起來,大家趕緊就在周圍一直宣導,垃圾不要隨手丟。如果有垃圾,你們就趕快丟在垃圾分類的地點。
今年馬來西亞的佛誕節,是照佛曆,剛好是五月一日,所以他們在這一天,從下午五點開始,在六公里的地方,五百公尺一個點,趕緊安置好,趕緊去宣導,大家之後就開始集合。他們就是站在那裡負責,這個東西要放這裡,那個東西要放那裡,其他人就去跟著,和(遊行)隊伍合起來走在最後面。
花車向前進行,人群在後面隨行,慈濟人就殿後在最後面,他們一邊走,以虔誠的心敬佛,人人都以很虔誠的心,恭敬隨行。但是眼觀八方,有人又丟下去了,在地上,趕快彎下腰去;就像在禮佛,他們去撿起人家丟下的垃圾。所以慈濟人總是以感恩心,虔誠感恩--「他們讓我有機會再禮佛一次。」所以用虔誠感恩的心,把垃圾撿起來。
有的居民,在街道旁站著看人遊行,看到這群慈濟人無怨無尤,面帶笑容,那麼虔誠在撿垃圾。但是也看到還是一樣有人在丟垃圾,所以有的人看不下去了,所以連街道旁看遊行的人,他們也靠過來了,一樣和我們一起去撿。
用虔誠的心在做,我們也度了人,不然那些人只是站在路旁,看你們這些佛教徒在遊街,花車,只是這樣看著。但是我們身體力行,自然感動人,連路邊圍觀的人,也會靠過來幫忙撿,看,這就是精進,就是精進如意足。
一步一步向前走,做得很歡喜,撿得很歡喜,如願滿足,這是不是也很歡喜,很如意,這就是精進,也是欲如意足。
再來第三就是「念如意足」。我們的心念,所修的法,記憶不忘;一句話我們若能記在心裡,法不必多,能够好好記住一句,我們就受用不盡。我不是常常說:「我的師父才給我六個字而已『為佛教,為眾生』,我這一生受用不盡。」
我怕做不完,真的是做不完,因為「為佛教」,我就要好好修行,我要如何心包太虛,我要如何才能量周沙界,將心拓得很寬。心要寬,我如何才能不退道心呢!我的念要單純,心寬念純才能心包太虛,才能容納天下眾生--眾生心,眾生相,眾生的習氣,眾生的苦難等等…
所以我們若能將當初那一念心,或是聽到哪一句話很歡喜,我們應該要常常記住。所以念如意足就是,我們要常常很滿足,我們要身體力行在我們的願。願與力一定要身體力行,這樣如意。
當初一念一直到現在,所修的法記憶不忘,從最初那一念間,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忘記。
第四就是「思惟如意足」。我們要細心思惟,不要粗心大意,我們若粗心大意,我們所思考的不一定很正確。
我們若是很平靜時,所想的都對,說出來的也都頭頭是道。我們的心有時若起動念時,即使前面說的話都很有道理,靜靜思惟時都很正確,但是事情發生在我們眼前,我們很快的思惟就會偏差,說出來的話就會錯誤。
所以我們要常常保持心很冷靜,保持我們那念真正無偏差的思惟。所以「心思之法,不令忘失」。
在孔夫子的時代,有一段時間他被困在陳蔡,在兩國之間被圍困在那裡,七天無米下肚,一粒都沒有,沒得吃。他的弟子中,子貢想盡辦法突出重圍,他用自己的東西去換。因為子貢在孔子的弟子群中,他最有錢,他隨身什麼東西拿出來,都很值錢。所以他突圍了,想辦法逃出去,他去向農夫,用他身上的東西,換了一包米回來,換回來了。
子路,顏回趕快把米接過來,子路趕快生火,顏淵就趕快洗米煮飯。子路做事比較莾撞,米飯出爐時,結果灰燼,黑的灰燼,炭灰掉在飯上,米飯有一撮被炭灰污染了;顏回覺得飯裡面,摻雜了這種炭灰髒東西,要丟掉可惜,若將整鍋飯端出去天很不敬,所以他就把污染的飯,他隨手挑起來吃下去。
這時子貢剛好看見了,很不高興,就去對孔子說「顏回,他,大眾的東西大家還沒吃,他就先吃了」。孔子說:「雖然你親眼看見,但是我不相信,我不相信顏回是這樣的人,我來問。」
孔子的智慧,他就叫顏淵來了,他就說:「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見仙人好像不知道,要對我表達什麼事情,我想飯煮好了,趕緊拿來拜祭一下。」顏回就回答孔子:「我在煮飯時,這鍋飯被污染了,要丟掉很可惜,所以將污染的部分,我先吃了。所以這鍋飯不能拜祭,這樣就不敬了。」
經過顏回這麼回答,孔夫子看看這些弟子,說:「這樣清楚嗎?不要有誤會,即便是親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實的事。」
各位,我們大家在學佛,真的要有這分智慧,思想要正確,不要被景象轉移了我們的心,所以思惟要正確,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30-四如意足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