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61-六十二見
目錄 |
1.幸福奉學
平常時我們的生活,本來都是包含天下的道理,本來我們一切的動作,也包含再通達很多的事物。但是我們都將這些事物、道理在生活中,自己迷失了。所以我們要來探討,想辦法將裡面我們已經懂得的道裡,現在要再找回來。這是不是很困難?是真的很困難。
就像我們眾生,人人都有這個身體,也有心、也有識。身體的人形,隨著我們每天在動作,開口動舌、語默動靜、舉手投足,皆不離開我們的心。所以師父天天都對大家說:「心要照顧好。」
然而,到底這個心在哪裡呢?是肉團心嗎?肉團心到底能替我們做什麼事情?除了在身體裡面為我們調適、心腦的循環、呼吸的順暢等等…以外,還有什麼功能嗎?其實佛法所說的心,其實就是在說「識」。
這個「意識」也是我們一直一直在說的。無論是「受色想行識」,或是「五蘊」、「四諦」,我們一直在說的這些,都不離開「識」。還有「根」和「塵」和「識」這三者都離不開。
但是眾生的「識」和「靈」真的是很微妙,非常的微妙難知。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都沒有覺察到「識」和「靈」,無法覺察,都是庸庸碌碌的在生活當中。做就是一直做,我們不會在做之前先過濾「是善或者是惡?」也因為行善、為惡之前都沒有先過濾,所以才會一直做下去,在做了之後就是歸納在「識」當中。所以第八「阿賴耶識」,那就是「藏識」,這個名詞大家都知道。
只是因為在作之前,都沒有注意這是善或是惡,沒有注意是善的種子?或者是惡的種子?做了之後的結果歸納在哪裡?都沒有用心去分析,才會一直累積。
所以說起來這實在是很微妙的事情,所以說是微妙難測。無論是「識」或者是「靈」,明明在我們自己,但是都沒有覺察,沒有辦法瞭解,所以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這個東西,描述起來,還是同樣「觀之無形,聽之無聲」無法用「眼見」或是「聽聞」來解釋。
無論是「識」或者是「靈」,若你說:「師父您說得這樣,拿出來讓我看一下。『識』長得怎樣?『靈』又是長得什麼樣子?」在我們這個身體當中,稱為「識」;脫離這個身體之後稱做「靈」。這個東西在哪裡?形狀長得怎樣?無法拿出來讓人看,真的是「觀之無形,聽之無聲」。
若你說:「既然看不到,要不然讓我們聽聽看。」也是聽不到的啊!這個「靈」、「識」真的是很奧妙。
所以也因為如此,佛法要人人都很透徹瞭解,事物要讓大家很清楚,這個學問實在是很大。有多大呢?弘如天下,很大。高也無界;真的你要說高,高也無界。你說天啊,其實天下無界,無法測量。這種道理實在很大,包含天下大地宇宙的真理,事物、道理很多,我們如何能夠瞭解呢?所以我們要知道,無論你瞭解再多的道理,到頭來還是一切都是空的。所以我們不能夠去執著,如果執著了,到頭來還是一樣都是空的。
看到現在是「有」的,是不是長長久久、永永遠遠都是「有」的呢?就算是讓我們長長久久、永永遠遠都是「有」,到那個時候,我們已經作古幾千年了。
現在雖然有考古學家去挖掘出金字塔,或是挖出哪個國家的地宮,但是那些東西,都已經是非常的陳舊、面目全非了。我們也看到故宮博物館在展示,皇后、國王過去的木乃伊,經過了數千年之久,挖出來又成什麼樣呢?實在說,世間沒有一個永久的東西。所以「今有必歸於空」,都是「空」。
就像兩塊木柴一直互相摩擦,摩擦久了之後就會生出火。古人鑽木生火,大家都知道古代是採用鑽木取火的方法獲得火種。「火還燒木」,那個火一樣反過來燒這個木柴,等到燒完木柴之後,則是「火木俱盡,二事皆空」。本來要產生火,要先用木去鑽,鑽到起火發熱,就會有火發生;有了火之後,火就會去燃燒木柴;柴助火燃,火燒化柴,等到木柴燒盡了,火也沒有了,柴也沒有了。
我們的人生難道不也是這樣嗎?很多的事情,但是就是那麼無常、那麼簡單,再會合起來,就算是很複雜的生長,會起來起就是簡單的消滅。所以真正的道裡在哪裡?就是剛才所說的「看不到、聽不到」,然而它就是隱藏在哪裡。
就像你和我,我們都有看不到的「識」,但是我們一切的動作,除了起自於「識」,到了做完之後,還是歸於「識」。因為你在動作的時後,就是由「根」、「塵」、「識」,「三和」合起來,所以在前六識去指揮動作。做了之後,或是要做之前,就是在第七識思考;還沒有動作,或是做了之後,是歡喜、懊惱等等…一樣也是在第七識當中磨。但是做了之後,一定就是收入倉庫,那就是第八識了。
雖然經過這樣說明,知不知道?知道!但是知道的程度是怎樣?實在還是不知道。這就是我們要學佛,實在是有困難的事情。既然如此困難,我們為什麼不把他簡單化?真的要很仔細的分析下去,是很多、無數。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十一遍使」,或者是「十二入」、「十八界」、「廿五我」,到底對你們分析那麼多項,大家會用到哪一項呢?其實跟你們說,每一項都會用到,這就是每一天的生活當中都會經歷的。但是問:「有沒有感覺到?」還是不知道。所以這就是我們在那麼奧妙、微妙沒有辦法清清楚楚的一一體會。
我們現在若要依照法再作解釋,還有「六十二見」。這六十二見我們要用很簡單、很清楚、很明瞭的方法讓大家知道,有「斷、常二見為根本」,就是最根本的有「斷見」和「常見」這兩項,這都是「身見所攝」。
無論是「斷見」或是「常見」都會令人造業。斷見的人也會做出很多錯誤的事情,什麼都沒有,所以什麼都不怕,撥無因果,真的會造很多的業。若是「常見」,執著就很大,執著如此的大,同樣也是會造很多的業。這些在過去都已經解釋過了。
所以「斷、常」二見,就是我們煩惱的根本,而且還是受身見所攝,都是出自於我們的身體。因為我們有身體,生來人間,所以就是因為有我們的身體,有我們的生命,我們才有「斷常二見」的煩惱。所以古人說:「人生之大患,在於有這個身體。」因為有這個身體,他就會累積很多的煩惱無明;這些無明、煩惱,無一不是出自於「斷、常」二見。所以在這個身,身所攝受。
在身和心都有「五陰」的執著,前面也是一直在說「五蘊」,一切的「十二知見」也都是在「五蘊」中,所以「五陰執成」,在五陰當中去執著,這種執著還可以細分成四項——
從這個「五陰」其中舉出一項,每一蘊中都有四句。這四句包括了:「陰大我小,我在陰中」、「我大陰小,陰在我中」、「即陰即我」、「離陰是我」這四種。而因為有五蘊,所以總共就有廿見。
「陰大我小,我在陰中」。意思就是說:「陰」就是「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這個五蘊當中,有色大、受大、想大、行大等等五蘊,所以到底什麼比較大?蘊大。蘊大,就是我小,我就被五蘊包住,我是被「色受想行識」五蘊包住。不論是被「色蘊」包住,或是「受蘊」包住我,這就是我小,它大我小。這樣我就是在蘊中。我們有的人就是執著,執常、執見,就是這樣的執著,往往我會被色所驅使。
在十一遍使當中就知道,我們會被十一遍使所驅使,這就是色蘊大,我很小。舉這個例子,為什麼這件事情我會如此看不開?這個感受看不開?這樣是「受大我小」。以此類推,我們就知道,這很簡單,大家用心一下。
或是「我大陰小,陰在我中」,為什麼我要被它驅使呢?我應該要去驅使它、利用它,不是它來利用我。這也是一樣在「五蘊」中。倒底這個我是在它裡面?或是它在我裡面?「五識」在我的裡面,是我將它包起來,是我在作主宰?或是這些「五蘊」在驅使我?這就是要看我們到底對感受——受色想行識,是我們被它所轉?或是我很自大,認為:「我可以轉這些東西?」
其實以上兩種見解還都是執著的見解,我們要知道,自己要清楚。
或是「即陰即我」?我和「五蘊」就是在一起,一半一半;五蘊,我就是五蘊,五蘊就是我。是陰和我,我就是陰,因就是我?以為這樣合起來就是我。
或是「離陰是我」,或是離開了五蘊的那個才是我?
這兩種的執著見解,也都是煩惱的根源。
以這樣的解釋是最簡單的,希望大家能夠瞭解,這種的「色蘊」和「我們的自我」。舉一反三,對你們說一樣,你們就知道四個桌腳要怎麼做;舉一反四,總共四項應該能夠瞭解,無論是「受、想、行、識」也都是同樣的有這四種執著見解,會產生種種的煩惱。所以這「四見」,每一個「五蘊」中都有四見。所以大家能瞭解,就是四個五加起來總共是廿。五,就是因為我們有五蘊,這些東西加起來就是「廿見」。每一個「陰」有四個我見;四個我見,五個蘊,相乘就是廿。對不對?
再來,知道了「廿見」還要再說「如何會變成六十見?」要知道,我們每個眾生都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說的「過去、現在、未來」,也不只是「前生、現世、來生」,不只,我們縮短一點——過去的事情、現在的事情、未來的事情,經歷三世。如此,廿的三倍是多少?就是六十。對不對?
再來加上「根本二見」——就是「根本見」、「枝末見」。這兩種根本見以前也說過了。所以「根本煩惱」、「枝末煩惱」再加上去,剛好「六十二見」。
各位,雖然天下萬事萬物很複雜,「散之包含天下」,其實以佛法為管,將它收納回來,也是一個管子所能洞見。就像我們看望遠鏡,雖然一個管子,我們若是把兩個眼睛貼住望遠鏡,你可以看得很遠、很清楚。若是以一個圓來比擬天下萬事萬物,雖然天下的萬事萬物多且雜,若是用佛法為中心,天下間的事物,還是包含在圓規的範圍之內。所以,我們若以簡單的心,來看待天下萬物,將天下萬物收入在我們的一念心。
我們只要控制我們的心就好了,我們就不用在那邊思考,是受到外面的景物來驅使我?或是我要去驅使外面的景物。我們應該不需要一直去執著,在是「有」或是「沒有」。我們也不要去考慮是我要去控制它?或是它來控制我?這些都不用。
我們就像水,法如水,若在圓的境界,這個水就是圓的形狀;若是在長的、四角的,水還是一樣是長的、四方的。佛陀的教法,是要讓我們能夠打開心靈的煩惱,不要受天下萬物這麼多的境界勞勞碌碌來擾亂我們。
就像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六知見(十三)》說過的,水若是沈靜下來,河面的水會很清澈,能照出周圍的境界。
到底那棵樹上的那塊金,那個金像,它是在樹上;偏偏那位憨直的人,他就要看水中,有金像的影子在裡面,他竟然不覺得那是影子,竟然將它當作是真的。我們凡夫和他一樣,我們就是在這種虛妄,本空寂的境界中去執著。
各位,請大家日常生活真的要用很微細的心去體會每一項事物,自然理能現前。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61-六十二見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