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58-十六知見(十三)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3年1月7日 (一) 06:28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之前我們說過「十纏」——「或因十纏造一切罪」,這十種的煩惱纏縛了我們,縛住我們的心而無法解脫。

尤其是「或因十一遍使造一切罪」。這個「十一遍使」很嚴重,所以我最近常常對大家說,不要被十一遍使所驅使。這十一遍使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隨著我們且不斷驅使,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

「或因十二入而造一切罪」。無論是根、塵來擾亂我們的心。就像是眼睛看到外界,外面的境界跑進我們的心中,所以這一切都是心若是沒有守好,都是造罪的根源。無論是內心的煩惱,或是外面的境界等等…都在擾亂我們的心。這都是凡夫。

前面我們也已經說過了「十六知見」。為什麼外面的境界和我們的心念會一直來纏縛我們?一直來驅使我們?這就是很簡單,根和塵的問題。

根和境結合起來,就是因為我們的內心有了這些的「知」和「見」,就是「知見」。當根和外面的境界接觸,這個「知」能夠產生很多的分別;「見」就是「見解」,你知道這些事情,你是選擇好的?或是選擇不好的?你要說出一句好話?或是要說一句狠毒的話?這都是我們的見解。

所以這些事情我們若是可以很清楚,我想人生沒有什麼複雜的。但是可惜,可惜的是我們凡夫知道歸知道,但當要付諸實行,把根與塵之間交互作用的道理整理得很清楚,這就比較困難了。

在佛經當中,也有這樣一段文字,就是一個譬喻,就是說——

佛陀說,有一位癡愚的人,就是比較愚癡、比較憨直。這位憨直的人,有一天走到水邊的地方,在水邊走著,因為水很靜,水靜自然影現,影像就會浮現出來。所以他在池邊看,看到有一塊金像在水池裡面。他覺得機會不可得,人就跳進水裡,在水裡一直摸、一直搜找:水就濁了,什麼東西都沒有。

他全身又濕又髒,起來在那個地方坐下,很累,休息一下,所以水慢慢地又靜了下來。水靜了,泥土就又沈了下去;泥土沈,水就清了。他又再看看,有啊!明明就是一個金像在水裡,所以他一樣又跳下去。

一跳下去,水動了,同樣他的雙手在那邊一直摸、一直找,泥土又被水流捲起來,水又混濁了,同樣什麼東西都沒有。但是他已經全身都是泥土,人也很累,又爬上來那裡坐著。

這樣來回幾次,時間也拖得很長,父親就出來找孩子,在著急這個憨直的孩子跑到那裡去了?遠遠看到一位全身都是泥土,非常狼狽。父親就走,走到旁邊,一看,原來是他的孩子。

父親就問了:「你怎麼了?怎麼這麼累?尤其是你怎麼全身都這麼髒?你都是泥土,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

這個孩子就用手指了一下池子,就說:「你看,在池裡明明就有一尊金像,所以我看到這個東西,我下去摸,但是什麼都沒有。我來來去去,進進出出,我實在是很累。」

父親就再探頭下去看,果然有一個金像,但是這位父親就說:「有啦!我看到了水裡有一個金像,但是你要知道,這是影子,這不是真的有一個金像在水底,這個金像應該是在樹上。可能是小鳥叼來掛在樹上,或是有什麼原因而掛在樹上。無論如何,這個金像並不是在池裡。」

果然抬頭一看,對啊!這是好像一塊輕輕的金牌,用繩子綁著,掛在樹梢上。「對啊!在樹上!我怎麼一直、一直都是在水裡摸?摸得我全身都是泥土。其實只要到樹上,一拿就下來了,為什麼我會這樣呢!」

對啊!這叫做凡夫,我們凡夫難道不是這樣嗎?你要到那裡找金像?難道是在污泥中嗎?當我們人一跑到污泥中去,水一定會混濁,我們能得到什麼呢?我們人不就是這樣嘛!

常常都在說:「人生一切幻化如水泡影。但是我們人人就是要如此執著名、利等等…就是為了這些事情,辛辛苦苦、勞勞碌路。凡夫就是如此的癡迷、無智,所以因為缺乏智慧的薰習。

看看,這個憨直孩子的父親,當他走過來,看到這個憨直的孩子,全身如此疲勞,那麼骯髒;他所指的境界,他探頭一看,他就知道,這裡那裡會有什麼東西?東西應該是在上面。在水中所看到的,只是到映在水面的水影而已。

這就像是有智慧人,他來告訴我們:「世間一切都是幻化無常。」儘管我們知道幻化無常,但是我們卻還是一樣耽著在五蘊中。五蘊有沒有「我」?

我們在之前開始講述十六知見的時後,從《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六知見(一) 我見》當中所提到的「我見」開始,《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六知見(八)人見》當中的「人見」開始,到了《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六知見(七)眾數見》當中的「眾見」開始等等…一直都是一個又一個的見解。

這些種種的思想,都離不開五蘊,但是這些東西,這麼辛苦的見解、計較,所得到的結果又是什麼呢?只不過是在五蘊當中所造作的一切,只是業的種子。其他還有什麼嗎?所以人人的愚癡、無明,差不多都是來自於其實根本就都是「無我」的五蘊所覆蓋住的「陰中」罷了。

本來大家應該都知道,那裡有一個不變的我呢?在幾點、幾分有「我」?現在有我,未來還有我嗎?其實這個「有我見」,實在我們的很多煩惱,都是來自於有一個我的念頭中。所以在這之間才會「橫生有我想,如比見金影」。

只是一直覺得有我、有我,這種我的見解,我的想法,一直就是這樣在煩惱中。明明知道沒有,但還是不甘願,這樣不就是和這位憨直的人一樣嗎?

世間名利幻化,好像在水上的影子,我們大家都在勤苦覓求徒勞無所得,這就是世間人。

各位,凡夫很辛苦,這麼辛苦的人間,我們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在這樣庸庸碌碌、污濁的池中,如何不被污濁所污染?我們要如何才不會受到幻化的影像所迷惑?這就是我們學佛所要追求的。學佛若不是為了要讓我們能夠「覺悟」,我們又何必學佛?

因為我們都在愚癡中;在愚迷不覺當中,我們已經知道一個訊息,這樣叫做凡夫,在經典當中已經這麼說了;過去的閒人,也這樣提醒我們,我們知道了。但是我們聽都只是聽,我們很快就把賢人或者覺者所留下來的法忘失了,一般人都是這樣。

但是我們既然很難得發這念心,這念心要離塵,我們要歸「覺」,就是要求得一個「覺悟」。

儘管出家了,儘管在研究佛法,佛法我們琅琅上口,但是偏偏就是有這麼多的「見解」,或是「遍使」,我們的見解一天到晚都是受我們的「煩惱使」所驅使,把我們繫縛住,這實在是讓我們很無奈。凡夫雖然想要求「覺」,但是很快又回歸愚癡,這是我們應該要時時提高警覺。

就像佛陀距離我們兩千多年,已經是在那麼久的時間之前,但是我們若是想要真心追隨覺者,其實佛在我們的心中。要讓這位覺者他留下來的法、佛法常駐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就應該要時時自我警覺。

「佛者,覺也」,心中本有覺,為什麼我們又被迷去了呢?雖然我們在這個人群當中,娑婆世界,凡夫群中,我們難道不能夠在污濁的蓮池中,我們來化成一朵的蓮花嗎?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啊!

有的人會說:「蓮花也要有種子。」對啊!其實我們人人都有種子,只是我們忘記了。因為人人有本覺,我們的本覺清淨,只是「在纏如來」。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二入(二)》當中也曾經說過,人人都有靈明的覺性,如來的本覺,只是我們轉了念頭變成了「纏」,纏住我們。

有了「十纏」纏住我們,所以儘管我們有本覺如來,不過是「在纏」當中。所以同樣,在這個污濁的池中,我們有一顆很清明的蓮的種子,藉污泥讓我們成長蓮的種子。

看看「蓮」有蓮花、蓮藕或是蓮子。蓮花很漂亮,一開起來,之後蓮子就成了。其實,根就是蓮藕。你看,這三樣東西,當你看到蓮花就有了蓮藕,當你看到花開了之後,它就有了蓮子。在蓮池當中有如此清明不受污染的蓮花。

各位,我們雖然也是在污濁的惡世當中,雖然在凡夫癡而無明的群眾當中,我們自己也常常能發覺我們有清明的佛性。

所以各位,學佛,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如同那位憨直的人一般,看到水影有一個金像,就搞得自己那麼的辛苦,身心疲勞,全身還一身污染,實在是很不值得。

各位,我們都有清明的覺性,我們也有莊嚴的法身,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58-十六知見(十三)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