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42-十一遍使(九)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3年1月6日 (日) 17:53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在「志為人醫」的節目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醫師,小時候家庭貧困,做母親的為了要撫養孩子讀書,就是那麼的辛苦。令我們常說:「要感父母恩!」

又看到那時如此貧困的家庭,這種立志的青年,現在已經是一位大醫王,而且沒有失去當初發願救人的心志。

甚至我們還看到慈父悲母在叮嚀他的孩子。即是是父母已經年紀大了,住在鄉下,我們讓他們在「志為人醫」的節目上,聽聽這位醫師如何救人?如何盡責任?難免會說到父母年紀大了,總是沒時間回去和父母見面。我們就會看到在另外一邊的父母,在鄉下就和孩子對答。

在電視上看到他們親子會,父親會對兒子說:「只要你身體照顧好,去為人服務,我就很高興了。我知道你很忙。」母親就跟他說:「看到你這樣在救人,聽到人家在讚歎你,我們也很高興。你只要在那邊盡責任,我們老人會自我照顧,我們會健健康康,你要放心,不要為我們掛心。」

看,如此的慈父,在撫養他的孩子,只是希望他的孩子將來有成就,對人群有所奉獻,這就是慈父。他只是希望他的孩子對人群有貢獻,能夠造福人群,這就做慈、「慈父」。

那悲母呢?她只是以為孩子是她所生的,所以只要孩子快樂,她就快樂了。若是孩子有什麼煩惱的事情,或是太過辛苦,或是…等等很多。做母親,若有痛在孩子的身上,就像是痛在她的心上一般。所以母子連身心,母親疼的是他的身體,母親疼的是他孩子的感受。所以,這種的悲,同體大悲,這種悲母在叮嚀。

這個節目真的是很溫馨,讓我們覺得人與人之間很和,大家很盡心在付出,為社會、魏人群、為病痛、為教育,我們真的做到專業和志業合一,大家都很歡喜。

我們這段時間一直在說,天地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還有我們人的心裡景象、人常的生活,不離開十一種的無明,叫做十一遍使。

註:與十一遍使相關的《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列示如下: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4. 十一遍使(一)邪見、我見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5. 十一遍使(二)常見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6. 十一遍使(三)常見、斷見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7. 十一遍使(四)戒盜見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8. 十一遍使(五)果盜見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9. 十一遍使(六)疑見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40. 十一遍使(七)二疑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41. 十一遍使(八)二無明 這十一種的煩惱無明,覆蓋住我們的心,在我們的心地當中和日常生活分不開,所以我們一念無明動,這十一種的無明,就隨著我們的行態,語默動靜、待人接物,它就顯現出來。只要一點的不小心,我們就會造業了。

所以我們要好好記住,有「七見」。再複習一次,七見的第一就是「邪見」,是否都還記得?「邪」就是不正確,我們的見解有一些偏差,就會差毫釐失千里。追隨外道,或是其他很複雜的迷信、邪見,這是很可怕的。

第二是「我見」,總是拘束在我自己的範圍當中,以為我們什麼都是對的,不去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像這樣,這種我見、我執,做人會很辛苦。

因為我們沒有離開人群,我們和這麼多的人在一起,人人都有他自己的見解。人人若都是執持在自己的見解,這種見無法合一,無法共同合一就不合了,這種不合的人生就是會很辛苦。所以我們不能夠常常執持在我見,只是以自己為中心,這樣會很辛苦。

過去也和大家分析過貧富的生活,有時候我們要求的就是求不到,求不到何必那麼執著呢?所以我們不能夠有「我見」。

同時,我們也不能夠有「常見」,世間本無常,同一個天下境界不同,看你住在哪一個地方,有福的就會歡喜快樂,無福的地方多災多難,或是多人禍。所以我們也別以為,別人就是這樣,所以我應該也可以這樣,不一定!看我們帶著什麼樣的業而來,所以境界不可能永遠都是這樣。

我們一生是長是短我們都不知道,這個過程當中會遇到什麼事情也都不知道,所以我們要時時把心照顧好,我們能歷練我們的心地開闊,不論什麼樣的境界出現,我們都能夠隨機應變,不脫離我們的方法,把握我們自己。

但是還是不能夠執常,我們如果執常,人生本無常,今天雖然平安,不知道明天的事又是如何。所以一分鐘之前、一分鐘之後,時間不斷無常流轉。我們自己下一刻時間的因緣,會遇到什麼樣的人,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我們都不知道,所以這叫做無常。

我們如果知道無常,就要調理我們的心,不論是下一刻的變化,或是下一刻人事物的無常,我們都要常常調好我們自己的心。

第四就是「斷見」,既然不能執常,我們也不能執斷。我們要知道,這一生結束了,也還有來生。所以有的人如果執斷,就覺得:「這一生隨我所欲,紙醉金迷,能夠享受盡量享受,能夠計較盡量計較。只要我贏了,我就歡喜,其他不擇手段。」

如此,他撥無因果,不明白造了什麼樣的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也不知道這一生所做的,是來生要受的。他斷除了過去、未來,只是執著在於現在,那就是「斷見」,這樣會很可怕,這樣的人生會無惡不做。所以不能執斷!

再來第五就是「戒盜見」,我們不能夠想要守戒,但是卻不照軌道走,去取著外道的戒。前面的《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一遍使(四)戒盜見》也說過了,因為信仰的偏差,所以造成現在的宗教紛爭,變成災難。人禍災難頻傳,這也是因為「戒盜見」。

我們真正的守戒,佛陀教育我們:「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我們不造諸惡,能夠奉持五戒、十善,才能顧好我們自己日常的規矩,才不會犯了人間不利他人的事情。戒就是要戒我們諸惡莫做,佛陀還要我們眾善奉行,希望我們能夠守五戒( 註:慈濟是十戒,除了基本佛教的五戒以外,證嚴法師針對現在社會形態加上了新五戒,分別是:六、不抽菸不吸毒不嚼檳榔,七、不賭博不投機取巧,八、孝順父母調和聲色,九、遵守交通規則,十、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 ),行十善,這就是最正確的人生。能行十善,這樣我們的社會人群,家家平安,這就是正確的戒律。

但是總是有些學佛的人,不照軌道走,或是非學佛者,他去取著其他宗教的邪見偏解,就會造成宗教的執著,就會犯了損人利己這種「戒盜見」。我們若是佛的地子,就要受佛的規矩,不要不守佛的正戒、正念,去取著錯誤的戒,這樣叫做「盜」,這就是越軌了。想要用其他的因,而想要得到好的果,那實在是不可能的事。

第六就是「果盜見」,我們既然不知正因——正確的因。如果你知道正確的因,你自然就會走正確的路,自然就能得正確的果。所以真正的果,《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一遍使(八)二無明》也和大家說過了,疑也不對。這個果,就是修行的結果,或是人與人之間,彼此互相對待的結果。

所以你不對人好,要別人對你好的結果也是不可能。你一定要對人好,人家自然回報回來會對你好,這就是好的結果。你不肯對別人好,只是一直要求別人,別人如果不對你好,不稱你的心,不如你的意,你就起煩惱,這叫做果盜報。

所以果是由因而來,因則是要去付出,我們能夠有所感受,而且回收回來,這才叫做「果」。

所以無論是戒盜見、果盜見,這都是付出和回收。付出如果正確,回收就正確。

第七就是「疑」,疑就很辛苦了。像是一個阿嬤有糖尿病,醫師開要給她吃,她又聽別人說:「要不能隨便吃,亂吃藥對身體不好,又要花錢。」所以她就不吃藥了,沒有控制血糖。

人家如果對她說:「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她就說:「能吃才是福。」就自行一直吃。

你看,不肯相信醫師,不肯吃藥,再來,她說:「能吃才是福。」所以不信結果,只信她自己,不信別人,對其他的就是起懷疑。

結果有一天剪指甲,自己剪到肉的時候,就不可收拾了。只是剪指甲剪到肉,就開始爛了,藥一直塗都沒有效,反而一直持續的感染,一直到了很嚴重才送醫。到醫院的時候,不到幾小時就來不及救了,細菌已經跑進心肺去,救不回來了。

像這種就是疑,有病就是應該要信任醫師,要照醫師開的藥吃。但是她懷疑,不相信,但是她相信自己,執著在自己,她就是執我見,以為「能吃就是福。」拖到那雙腳一直爛一直爛,等到要救她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這就是在這七見當中,全都有的毛病,結果就是不可收拾。這就是七見。

七見之後還有「疑」和「無明」。疑又有兩種,「疑事」、「疑理」。疑事就像剛才那位阿嬤一般。而「疑道理」則像外道的修行者一樣。所以我們疑事或移理,對我們現在的感受就會很辛苦。

對道理有所懷疑,對未來我們無法瞭解,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道裡都無法瞭解,好比無明遮蓋我們的心地,這就是兩種疑——「疑事、疑理」。

無明也有兩種,一個是「根本無明」,一個是「枝末無明」。

根本無明就像是一棵樹的樹幹一樣,它與生俱來。就像本來就有那顆種子,當那顆種子因緣會合,它長大之後就是什麼樹。

常常說:「我們人人都有清淨的本性,這個清淨本性,本來就是智慧、光明。」但是無明和本性糾結在一起,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修到清淨的留住,煩惱的去除。

但是凡夫不只是現在的煩惱無法去除,還把一些習氣包含在我們的心中。這種習氣生生世世,一直一直傳下去,甚至一世又多一分的煩惱,再一世又多了一分的習氣,所以生生世世,帶著這種煩惱習氣,無論在哪個地方出生,這個習氣又跟著他走。

所以凡夫啊!凡夫!儘管聽了很多的道裡,會說:「知道啦!知道!」但當習氣一起,同樣煩惱還是不斷,每天都是在煩惱中打轉,這就是「根本無明」。

這種煩惱我們看不到,但是習氣在日常生活展現出來的時候,就像一棵樹,當樹枝伸展出去,樹枝、樹葉茂盛了,就看得出來這棵樹的形狀。這棵樹的結果,就叫做習氣。

有的人會說:「你知道那個人?那個人就是習氣很不好,脾氣很不好。」這就是已經在人與人之間互相相處,常常把他的習氣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有的人會說:「勸勸他啦!把他勸一下吧!」旁人就會說:「那沒用啦!現在跟他說了他知道,但是過了一下他就又都一樣了,那就是他的習氣。」

習氣也是可以改的,那就是要靠修行。所以我們要從枝末的煩惱,就是習氣先去除,然後我們才能進入根本煩惱把它去除。當根本煩惱連根拔除了,如此我們清淨的本性才能展現出來。

所說起來,這叫做「十一遍使」,七見、二疑、二無明,這些煩惱加起來總共有十一法。所以這十一遍使,都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在走。如果我們一不注意,一個煩惱浮出來,就會一個習氣發作起來,如此,人與人之間就會相處的很辛苦,會造很多的業。

大家要知道,從這幾天下來不斷地在解釋這些時一遍使,到今天總結,讓大家更清楚。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42-十一遍使(九)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