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22-九結(三)慢結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3年1月6日 (日) 12:06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這幾天就是講「結」,心打結了。心有幾種的結?前面已經說過兩種結,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九結(一)愛結》所說的一種是容易貪愛的結,另外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九結(二)恚結》所說的另外一種是容易恚怒的結。

. 那麼今天所要說的,就是「慢」,這種傲慢的心態,這也讓我們很痛苦。有了這種傲慢的心態,做人就無法圓融,既然做人也無法圓融,做事情又如何能夠圓融呢?當然,一切都無法看到圓滿的道理,所以這就是「慢」。

為什麼呢?佛陀如此告訴我們:「因驕慢不順而做。」這種「慢」就是驕、傲,有的人說是「驕慢」,有的人叫做「我慢」、「傲慢」,「慢」有很多種。這個慢一出頭,對我們的人格真的都會有損,所以,這就是一個心理問題。

這個慢有幾種的慢?「慢」總共有七種的慢。經文中說:「諸眾生有七種慢——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下劣慢、邪慢。」算起來,總共有七種的慢。

因為我們的心裡在人事物當中,在我們的心中,差不多都會有這些種的慢生出來,所以我們要常常很小心。有了這些慢的其中一慢,就會「廣行不善,由此遂招未來生死之苦。」

六道本是苦,這些六道的苦是從那裡牽連而來?這也是其中一條線,也是一個纏,纏住我們陷入六道生死苦當中,不得解脫,所以「流轉在三界不能出離」。

「慢」光是一個慢,我們人的慢,第一類叫做「同類相傲」。人與人,人類的人與人之間,會有著:「你是你,我是我,你和我有什麼關係?」所以常常對人都很冷漠,讓人看了覺得這個人很有驕氣、慢氣,好像高高在上,讓人不可親近,這就叫做「慢」。

第二叫做「過慢」。慢再加上這個「過」,什麼叫做過慢?就是感覺到我有所超過你的地方,其實我們的能力都差不多,你在做的和我在做的都差不多,不過他就是會認為:「不是喔!是我比他好!我比他更好,我比他更能幹。」明明都差不多,他偏偏要說自己有超過別人。這種的慢,就是對於自己個估計,都是估計得比別人更高,這種叫做「過慢」。

所以經文中說:「相似法中,執己為勝」,意思就是——本來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就是自己會覺得我比他更行。這也是很痛苦。

第三慢,就是「慢過慢」。一個人的心中有「慢」就已經很痛苦了,但是他又多了一個「過慢」,所以變成了在慢中還再加慢,這叫做「慢過慢」。經文中說:「他本勝己,強謂勝他也。」別人真的比我們行,不只是平平而已,人家真的比我們更優秀、比我們更好,但是他就偏偏強要說成:「才沒有,他和我差不多而已。」

這種自己驕傲,別人已經勝過我們了,我們還覺得差不多;不只是以為差不多,還以為自己有勝過對方。其實明明比起來就和人差很多,他還要自認為有超過別人,這種就叫做「慢過慢」。這實在是很苦不堪言啊!

第四是「我慢」,都只執著在一個「我」,什麼都是「我以為」、「我認為」、「我覺得」…無論是什麼事情都認為只有我想的才是對的,什麼道理都是我說的就是對的。與人相處的時候,都會用一種:「我講,你去做就對了;做對的都是我的功勞,做不對的都和我沒關係。」像這樣的傲慢自大,就是「我慢」。

所以「勢己凌他」,自己膨脹得很高,只會欺負別人。像這種自我膨脹,損害自己很大,他自己會很孤單,會很孤立,這也是很痛苦。

再來,第五就是「增上慢」。這種慢,在經文當中解釋為:「未得之法,自謂已得。」這在《法華經》當中,佛陀就是在鞭策這樣的人:「未得謂得。」這是在很多慢當中,最壞的慢。所以「增上慢」就是未得謂得。其實你只是聽到,只是聽了一知半解,你就說你都知道了。

不論是在人類、社會,我們在做事情,不肯縮小自己,不肯虛心求教,只是聽到一個道理,他還什麼都不明白,不過他就一直要自己說:「我什麼都知道。」這就是我們平常的人所說的:「你很愛逞強。」

對啊!假而不實,自我膨脹,膨脹了自己,這樣叫做「增上慢」。

再來就是「下劣慢」,這種下劣慢也很苦。他明明知道自己跟不上,能力比不上人,但是他不肯認輸,他不肯說我沒有辦法,他不肯說我能力不夠,反過來說:「有能力是你們有能力,和我有什麼關係!」那種自甘下劣,沒有那個功能,沒有那個能力,但是他還是一樣有那種「慢」。

所以,他這種「自衿誇」的心態,真的也是很辛苦。總是存著:「是我不想學,不是我學不會;是我不想做,不是我做不到。」的想法。或是:「那沒什麼,像我這樣的人才怎麼可以去做那樣的事情!」這都叫做下劣慢。

自己做不到,但是卻總是覺得自己的能力、人才比別人好,所以不肯去學,不肯去虛心求教。學不會,他就說他不想學,他會說他的人才不是只能做這種事情的人才。有的人說:「眼高手低。」就是這類的「人才」。

再來,就是「邪慢」。邪慢也是很辛苦,因為他會困在這種「執著邪見,凌慢他人」的結當中。這種的「邪慢」,就是對於明明就是不對的道理,他偏偏就是要說他是對的;用這種偏邪的道理一直在欺負別人,卻不知道他的道理錯了,他的方向錯了。這種的人生會很苦,因為道理被他模糊掉了。

自己不論是做不出來,或是做不到,或是不肯做,他把這些事情反過來,說成是別人的錯誤,這叫做「邪」,不正確,見解偏邪掉了。這種不正確的見解,見解偏差掉了,還以為自己是對的,這叫做「邪慢」。

所以,佛陀這麼說:「執著邪見,凌慢他人。」「執著邪見」就是執著在不正確的見解;還更去「凌慢他人」,凌就是去侮辱,只是要去說別人的不對,說別人的錯誤,掀別人的短處,想要壓制人,這都叫做「凌慢他人」,也就是凌辱別人。明明就是自己的見解錯誤,但是就是要凌辱別人,這也是很痛苦的啊!

看看,光是這個慢字,在我們人的心裡毛病有多少?所以,人生當中,這個結老是在糾糾結結,多苦啊!不能打開自己的心門,就這樣憋在那邊,實在是解不開,又不能夠接受別人幫他解,這樣真的是很痛苦。

無論是「邪慢」,或是「卑劣慢」,我們平常所說的「卑劣慢」,也就是這裡所說的下劣慢——下劣慢就是自己做不到,眼高手低的這種人,心中又有慢存在,這種的人生實在是很痛苦。

而學佛最怕的就是「增上慢」,這是佛陀在《法華經》當中,已經這麼鞭策過「增上慢」,若是有了這種增上慢,就會「未得謂得」,那要改就很困難了。所以先入為主,以為我們自己和佛陀差不多的透徹,那就不對了。

而「我慢」同樣也是錯誤的,不要自己很傲慢,老是要凌辱別人,也不要這樣。

「慢過慢」就是總是想著自己比別人行,然而別人本來就比我們更行,自己卻不承認別人行,這樣也是不對了。

「過慢」也是不對的,既然本來就都「差不多、差不多」,我們就承認他和我們差不多就好了啊!何必要堅持非勝不可呢?

「慢」也是同樣的,我們若是常常都不肯去理會別人,人家也會永遠不理我們;我們若不理人、不去關心別人,人家也不會來關心我們。各位,師父常常說:「合心、協力。」我們的心若是能夠合在一起,我們若能夠合心來傳承,自然我們就能更進一步的再和大家同做同受,這樣就是協力能夠動員,力量就大了。

我們在對人與人之間、彼此之間,要和和氣氣,能夠和氣,彼此之間的心橋才能夠鋪得起來。我們的心入人的心,人的心入我們的心,我們和人人的心交會在一起,你看,這樣的人生是如何可愛的人生啊!

彼此有錯,我讓你照鏡子,讓你看清楚你自己;我有錯,你讓我照鏡子,讓我知道自己那裡有缺點,如此我們的人格才能夠圓融。所以我們若是想要交心、會心,這一定要用和氣的方法,把這座拱橋搭起來。再來,我們如果能夠如此的合心、和氣,當然我們過橋也還要走路,路比橋還要長,所以我們要互愛。未來的道路還很長,所以我們要有通路。

所以在《四十二章經》當中還是有這一段故事:

在跟隨佛陀的修行當中,有一天比丘群就大家圍坐在佛陀的身邊,提起他的心,以他虔誠的心要來求法,請問佛陀:「何者為善?何者為大?」這段話就是請教佛陀,什麼是最善的呢?什麼是最大、最重要的?

佛陀回答說:「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

各位,這句話你們若是用心來聽,和我剛才所說的「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是不是一樣?對啊!四法四門,是從這裡延伸出來的。

什麼叫做善?

其實一個人做不了什麼事情,我們必定要會合很多人;要會合很多人,就是要鋪一條路。路若是鋪得長了,人多了,隊伍浩蕩長!我們常常知道:「天下的苦難偏多,教富濟貧、濟貧教富,就是一條道路。」所以走路,要從我們的初發心開始,從最初那邊最虔誠的心開始,以這念真誠的心來為善。

這念善不是一個人能夠達成的,要有人協力,動員群眾,走在同一條道路上,守住最初那念真誠的心。所以我常常說:「人人從自我的內心,要『誠正信實』,要守誠、守正、守信、守實。人人內心若能夠誠正信實,我們行在外面的自然就是『慈悲喜捨』。」人人都是這樣的心,人人共同一個目標,慈悲喜捨,在這條的道路上,那就是善了。

接著:「志與道合者大。」師父常常說:「有志一同。」在慈濟這個大團體當中,就是要號召很多人,同一個志願,所以大家一起來為天下苦難眾生付出。在平常的時候,我們的心互相會道,我們的心都是一樣,我們的志也都是一樣,我們的方法是不是也要一樣?所以我們常常都在培訓、活動,在活動之前,就要先把我們的觀念、見解先做一個規劃。這就是一個團體。

所以佛陀如此告訴我們:「行道守真者善。」大家要記得,我們要走這條路要守真,守住我們出發心那個時候的那念真心,這叫做「善」。

我們還要「志與道合」我們的意志,我們的志願,和我們所要走的路要相契合,這樣就是「大」,這條的康莊大道就是菩薩道。我們若能夠常常「守志奉道」,那就是「其道甚大」。

佛陀的教育,我們要常常用心記得,所以請大家要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22-九結(三)慢結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