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40-十信行
目錄 |
1.幸福奉學
前面說過,在六行中,第一就是「十信行」,我們前面所說的就是:「慧」、「定」、「不退心」。
我們如果能不退心,定功發明,常常心向前精進,不論什麼境界來了,我們明朗不受影響。
再來就是「護法心」,我們一定要時時擁護我們的心,「心」,不要受到其他外圍的不正確來引誘我們,影響我們這念定心,所以要不退,要有定力。若能如此,我們就能夠,第八就是「回向心」!
「回向」,我們常說:「你念佛念一念,有沒有回向?」。
有的人就說:「我忘了,要怎麼辦?」。
什麼叫做「回向」?真正的「回向」,是我們『覺明保持』,我們常常要一念很明朗的覺,我們知道人人都有這分明朗智慧。有了明朗的智慧,我們照耀外面的境界,在外面時時分別,人、事、物、境,我們明了,一點都不糊塗。
所以我們要常常保持住,我們若能如此,這就是時時出去之後再回來,境界都是明朗,所以說「回向」,是清淨的心在外面,分明絲毫都沒有錯繆,所以再回來。
所以外面所做的,我們在外面分別、外面所做的,我們分分覺悟,再回來就像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照出去,是外面的境界,但是外面境界的影像是在鏡子裡面,這叫做反射。外面的境反射回來在鏡子裡。
所以這個鏡智,叫做「大圓鏡智」!大圓鏡的境界的智慧,我們若如此,就能常常保持覺明,這個覺明朗的保持就可以『以妙力』,像鏡子很微妙的力量,這個境界離開了,這面鏡子一點都沒有受影響,不影響這面鏡子,這實在是很奧妙!不論是山河大地、不論是珠光寶氣、或是再臭、污穢的地方,同樣照過之後,一點都沒有影響,也沒污染到。我們人人的心,如果能像這面鏡子,那多好啊!
所以這是外面的作用,對佛的心境,一點都沒有影響。這種光的迴照『妙力感佛光迴照』,就是清淨無染,又向佛而安住,不論紛紛擾擾、人我是非,動不了我的心,我的心只有一念綿綿不斷,就是佛清朗的智慧,這就是佛光的迴照,所以這叫做「回向」。
我們若有這分與佛同等的那種的智慧,分別智、平等慧,和外面的境界、和我們的心,一點都沒有受到這些紛擾的事情影響,這就是佛智,這就是「回向」,所以請大家多用一點心。
既然在修行,我們若不懂得用心,日常的生活、待人接物等等,我們是不是心有受到外面的境界卡住我們的心,事過境遷,但是這念心還是很掛礙,有沒有呢?
我們若是還掛礙著,如果這樣,就是沒有這分佛光迴照,就沒有了。
佛陀常常就是在他的「本生經」中,就是顯示教育給我們聽,過去也曾說過這樣的一段,就是說——
過去佛陀身為一位國王,他仁慈、愛,對他的人民,就是用平等的心,他常常就是到外面去,每回出門的時候,就是用車子載了很多財物、糧食。
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家庭、哪一個人,有貧、有病、是缺衣、缺食、缺藥,他馬上隨手布施。見聞苦難,他就是一個心願,利益眾生!這種宏大的心、仁慈的愛,全國的人民,就是非常敬愛國王。
天人看到這種國家、人民、社會,這麼和睦,這麼恭敬國王,他的心起了惶恐,所以化成人,在國王的面前這麼說:「國王!你這分愛心非常難得,受到人民的敬重,不過你這麼做,這對你本身是很大的損失。」
(國王)就問:「對我有什麼損失呢?」
(天人)說:「聽說眾生本來就有這個業,善惡業力雜揉,該受苦的人,他如果沒有受苦,他沒有受到業,這些業就會在你的身上!」。
(國王):「若是在我的身上,將來我會怎麼樣?」
(天人)就說:「將來要墮地獄!」
國王就說:「我擔這個業,將來墮地獄,請問這些受幫助的人,將來呢?」
(天人)「這些人將來上天堂!」
國王聽了後帶著微笑,就向這兩位天的化人,他就向他們說:「這樣我甘願,我的目的、我的心願沒有別的,我只期待能夠像佛為人間的覺悟者,過去諸佛在人間,不斷救度眾生,我希望能夠照過去諸佛所行的道路,一心無二志,向前精進,其他的我什麼都無所求。」
天人聽了之後,他恢復了天人的身形,就說:「懺悔啊!我用這種如此凡俗的心態來評估你的心境,我以為你造了這麼多福,將來要生天奪我的位子,我用這種化做世間的凡人,想要來破壞你的心,沒想到你的心已經超凡了,超越了凡人的心欲,所以你心無污染,原來你已經是已覺悟聖者的心,在人間凡塵中,而不受凡塵無明所污染,所以我很慚愧!」,跪下去伏地懺悔,如此就消失了。
這是佛過去生中,也有這樣的過程,一心無二志,就是只有佛的境界,是他所要追求的,其他周圍的事情,他一點都沒有污染,所以這就是精進心,這叫做「慧心」,這叫做「定心」,這就是真正的「回向心」,這種佛光迴照,永遠都是佛的光明,心的智慧,那種明朗,不受世俗的境界所污染,這就是「向佛安住」。
我們的心一心向佛,安住在佛的心,這叫做「回向心」。
第九就是『戒心』,戒,修行不能沒有戒。
各位!我們學佛,戒就是我們的制度,修行者沒有一個制度,我們會出軌,我們若要保持安住,在佛的智慧之光、佛的心地,我們一定要保持戒心。
因為這個戒,才能使我們的心光,心光綿密,綿綿密密,能迴繞在我們心中。所以,『心光密迴,則安住無為』,這種無為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沒有雜染的境界,若能如此,這道光一點都不會漏失掉。最重要的,我們真的是一念心光。
「戒」如果沒有守好,也是很危險,同樣是一段故事:
佛在世時,在舍衛國,他的僧團比丘就是要出外托缽,其中僧團一位很年輕的比丘,他出去托缽的時候,他遇到一位女孩子,很美,所以這位年輕的少女,將缽接去盛飯出來,雙手供奉,這位年輕的比丘,看著這位女孩,覺得實在好美,開始心中一直,這個女孩的身影就是印在他的心裡,行住坐臥,這個形影都離不開,苦不堪言,開始病了。
同修者比丘,就趕快向佛説,佛就來了,看他、問他:「你到底怎麼了?」。
他就把這些事情都說了!
佛陀就說:「這有什麼困難呢!你想要得到這位女孩子,不困難,來,起來!整理好你的形容,我可以陪你到這位女孩家裡,來!」
聽到時,好像體力都恢復了,整理好他的身體,佛陀就陪著他,還有一群(比丘)扶著他,就這樣到了那位女孩子家裡,還沒到達,在門口就聞到一股很臭的味道,到底是什麼事情?一問之下,知道這個女孩子,在三天前,無疾突然間暴死,父母很不捨,捨不得把她埋葬,所以屍體已經膨脹了、爛了、臭了。
佛陀就說:「來!身體就是這麼不乾淨,你是不是要去看看她」,進去一看,整個臉都脹起來了,整個身體都是污水,開始裂,開始臭味出來了,之後他起了很慚愧的心,就跟佛陀回來了。
佛陀回到精舍,大家坐下來。佛陀就跟大家說:「觀身不淨,每個人的身體,就是如此污穢,身體裡哪一樣是乾淨的,修行,心念若一念放逸,所看到的這個形色,都以為是乾淨的,其實每個人的身都不乾淨,只要你的心,一念放逸生起,你以為都是乾淨,所以受外面的色塵所引誘。」
所以佛陀就說:「心念放逸者,見色以為淨;恩愛意盛增,從是造牢獄」。
我們如果起了一分很美、我愛,就會產生恩愛,覺得人生的恩恩愛愛,很嚮往,其實這種恩愛的意識,愈一直增加,追求的心就愈強,有時色字頭上一把刀,在世間為了愛、為了色,犯罪那就是牢獄之災;若是心,光是在恩恩愛愛纏繞不息,將來也是心獄之災,我們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這分覺意,我們要常常『常念欲不淨』,我們要常常去念,若是想要覺悟的人,就要知道這個欲,這個愛欲是不清淨的,如果能這樣,『從是出邪獄,能斷老死患』。
每個人修行,不就是為了滅除六道輪迴嗎?就是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把心的欲愛斷除,尤其是男女欲愛,尤其是感情欲愛,我們要先斷除,才不會受這些煩惱牽扯不清。
修行者沒有別的,只是為了保護這念心,這念心能保持清淨,如此信心才能堅定,所以「戒」很重要。
第十就是『願心』,願心就是我們住於戒就能很自在,可以避免很多困擾,我們清靜的心境,才能在十方、普遍的地方任由我們,不論是在眾生境界,都能逍遙自在,這種輕安自在,所做都能隨願。
各位,我們如果能修行,修於「十信心」,我們若修得好,我相信道行,我們的道,我們的行,這條路就不會偏差,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40-十信行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