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72-虔誠懺悔去無明
目錄 |
1.幸福奉學
慚愧改革
舒瀝心肝 洗蕩腸胃 如此懺悔 何罪不滅 何福不生
披陳致禱 慚愧改革 舒瀝心肝 洗蕩腸胃
時時以法水洗心 至誠懺悔身口意三業 所造作的罪與過 就能去除無明 罪業也隨之而滅
若復不爾 悠悠緩縱 情慮躁動
修行的目的就是 要在人群、動的境界中 讓心處於靜的狀態 心若能恆常清澄寂靜 無任何邪念煩惱 對外在紛亂的世界 自然能觀照得清清楚楚
悠悠緩縱 情慮躁動 徒自勞形 於事何益
【證嚴上人開示】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雖然時日如逝,業力難除。我們每天過日子,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去造下生生世世的業,既然如此,我們應該要下定決心。修行要把握時間,以無常的時間,來修永恆的道行。 所以這段懺文就是說,我們要: 披陳致禱 慚愧改革 我們真的要好好慚愧改革,我們若不能改除革過,永遠都留著這個習氣,就像一顆種子一樣,這個習氣留著,只要外面有因緣來了,一誘引就出去了。所以習氣真的要徹底改革,那要如何改革呢?這在懺文中很容易就看得出來。 舒瀝心肝 洗蕩腸胃 如此懺悔 何罪不滅 何福不生 我們好像徹頭徹尾都要經過清水洗滌過,所以說「舒瀝心肝」,就是把我們的心剖開,很用心地從頭至尾,都很乾淨地洗一次把心肝清洗,這就表示我們要很有誠意。 我們要改過,就要很有誠意去改,不要說:「好啦!我會慢慢改!我會多少改。」這種慢慢改、多少改,都改不掉。 讓你慢慢來,這個地方很髒,你在那裡慢慢清,清好了,因為你很慢,後面清過的已經又開始髒了。前面還沒清完,後面那些又都髒了。 就像一片土地,我們在除草。記得從前我們在種花生,我們這塊土地,種起農作物長得不是很好,不過,它有一樣,草很會長。當時我們的常住人少,說起來這塊土地也不小,我們除草沒有那個習慣、也沒有那個方法,想把草除乾浄一點,所以就蹲下來,拿一枝草鋤就一棵拉起來,慢慢掘、慢慢掘。想把土香(雜草名)這樣一條牽著一顆、一顆牽著一條,這個土香,想慢慢地鋤,能將整個土香都挖起來。工作要做得精就慢了,所以慢慢來。向前慢慢清理時,今天,明天回過頭來,後面的又長出來了,雜草叢生了。 這個「慢慢來」,實在是要不得。我們要知道方法,甚至要很「精」;「精」又要懂得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勤」。只要你知道方法,如果不勤快一點,同樣慢慢來,後面,你向前除草,慢慢地來,但是回頭,後面的草又長了出來。這是身外的境界。 但若是內心的境界呢?就要靠自己了。不是有很多人可以來替我們清、替我們洗的,要看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起了那分誠意?有沒有真正致禱、懺悔的心?有還是沒有? 「披陳」就是沒有隱覆住,我們要真正打開心肝,真正地虔誠致禱,好好地來「舒瀝心肝」。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這段懺文看起來淺顯,用意很深。深在哪裡呢? 披陳致禱 慚愧改革 舒瀝心肝 洗蕩腸胃 披陳致禱、慚愧改革、舒瀝心肝,再來要「洗蕩腸胃」。連腸胃我們全都要洗、要通,要用很多水,用很多的功夫來洗蕩腸胃。若能如此,就表示我們身、口、意三業,身,我們要很清淨;口業,我們也要改過;心意,我們要很注意。所以我們若能於身口意三業,來做至誠的懺悔,如此「何罪不滅?何福不生?」 意思就是說,我們要以最虔誠的身口意三業,最清淨來懺悔,自然就像我們在洗心肝、洗腸胃一樣,整個都乾淨了,我們的業何罪不滅?我們的無明,什麼無明不除呢?所有的無明罪業,自然就消滅了。 時時以法水洗心 至誠懺悔身口意三業 所造作的罪與過 就能去除無明 罪業也隨之而滅 不過,大家不要以為我如果趕快來誦水懺,一直誦,自然就能把所有的罪業,都消除了。不是這樣,我們要真正虔誠懺悔面對接受,若能如此,我們就能消(業)。因為無明去除了,我們沒有無明在那邊糾結,罪業就過去了,因為時過業就過了。 所以我們如果知道虔誠懺悔,我們就已經知道,過去錯了,我都徹底改了,現在業報現前時,我歡喜受,這樣我們就不會再讓業因,隨著外面的業緣而糾纏。所以這樣,罪就能滅了。無明如果去除,罪就隨著時間過去而消滅掉了。 大家如果用心聽就知道我的意思。不是說我有在做好事,我也有改,為什麼我還會遇到這麼多不如意的事?碰到不如意的事是很自然的,因為過去既成的,現在現前哪裡有什麼不對呢?這是很自然的法則。知道了,就是這樣嘛! 只要我們已經洗心腸之後,我們就已經能瞭解了,就不會再起無明。如此不會起無明,明明歷歷的心,隨著今天開始的環境,不好的業,我們承受。該把握的好事,我們要趕緊做,若能如此,就是在累積一切的福。業若消,福就增。 就像我們在除草,草若除掉了,我們種下去好的種子,就會茂盛起來。同樣的意思,我們既然過去不知道,自己整個心地都是雜草,我們現在要趕快去除。它的好緣,太陽、空氣、水分,才能在好的種子周圍,幫助它成長起來。 都是一樣的意思,就像在耕耘我們的心地一般。我們懺悔,懺悔就像在洗心肝和肚腸一樣,一切要清淨。無明去除,業障才能消!我們這分真正清淨的心,向前前進,那福就生了。所以: 若復不爾 悠悠緩縱 情慮躁動 看!假使我們的無明沒有去除,如此悠悠,人生不知道無常在我們周圍,悠哉悠哉,這樣無所事事過日子,慢慢來,真是要不得。或是「縱情」,「緩」就是慢慢來,悠哉悠哉、慢慢來。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魚少水,思有何樂?」為什麼我們的人生,還要悠哉悠哉呢?不行啊!要像火燒到我們的眉毛一樣,要趕緊撥掉,要用很快的速度趕緊來反省。走上這條康莊的直道,應該要及時精進。 人生如果不是悠哉悠哉,就是放蕩,要不然就是很躁動,這種定不下心來。修行就期待的就是,讓我們有時間好好反省,讓我們有時間心能定靜下來。靜寂清澄,這不是我常常愛說的境界嗎?也是我最想追求的。 你看,只要沒有什麼緊要的事情,就是我一個人,有時要想事情,有時看看東西,感覺這個時間我們要盡量取得。我們如果沒有取得時間,庸庸碌碌,只是跑來跑去,就容易讓我們的心,被外面的境和人、事、物所擾動,難得心境的靜。 當然我們修行,若能修得動中而靜,在非常動亂中,我們這念心非常冷靜,若能這樣,這就是最好的境界。但是有些人,能讓你靜的時候,你靜不下來,只想跑到外面去,只想要去和人攀緣,這樣真是浪費人生。 修行者,雖然我們前面說過了,不執有也不執空,我們要行在中道。我們既然能看透,人生是苦空無常,如露亦如電,我們不需要去執著人我是非,我們不需要。但是社會世俗人,就是會執著人我是非,隨著人我是非而躁動,無法安定下來。 雖然我們不執著這些,不過,我們要關心社會。有時候我們修行,有了一念偏差,就說,可怕!人生這麼無常,我要趕緊找一個靜寂的境界。我不要和人在一起,都不要做事情,我就是一切皆空。這樣就不對了!我們應該要將心把持住,在人群中,動的境界中,但是我們的心、心情、情慮一定要冷靜下來。這叫做靜寂清澄的境界。 但是這個境界,我們自己擾動了,非常煩躁靜不下來,自己要出去攀緣,這樣一定是躁動。各位,這種境界,可能大家要很用心去體會。 修行的目的就是 要在人群、動的境界中 讓心處於靜的狀態 心若能恆常清澄寂靜 無任何邪念煩惱 對外在紛亂的世界 自然能觀照得清清楚楚 我們行菩薩道,不離開四無量心、六波羅蜜,修行的過三十七助道品,這在之前,一直都跟大家很用心地說過了,所以請諸位,我們大家要記得這段文章。 我們如果沒有好好懺悔,如果沒有好好將心肝腸胃完全洗清,其實會很擔心。我們這種習氣,很容易又被外面的境界所牽引,所以不能慢慢來,我們要以精確的速度精進,但是心要靜,靜寂清澄。心若能靜寂,周圍的境界就明明歷歷,好像是一面鏡子,外面的境界,鏡子所映照的分分明明;境界過去以後,這面片鏡子還是清淨的。 這就是我們要下功夫的地方,所以我們不能放縱,要不然我們的人生會變成: 悠悠緩縱 情慮躁動 徒自勞形 於事何益 這樣我們老是說要修行,到底是怎麼修的呢?實在對我們一點沒有益處,所以我們要十分警惕。 人命啊!人命無常,這種境界那麼複雜,要好好單純我們的心境,洗淨我們的心,實在是要很用心。到底有多久的時間,還能讓我們慢慢來呢?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警惕,人命無常! 修行不必如何轟轟烈烈出名,不必啦!安安分分守己,能安然過一生,這就是最難得的。學佛,請大家守住修行的本分就對了。希望大家要知道人生是無常!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69-虔誠懺悔去無明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