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2年12月22日 (六) 22:57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人有上天賦予的良善本性,一旦面臨利害的選擇時,容易迷失自己,忘掉仁義道德,充滿了貪瞋慢疑,要如何對治這樣的人生困局?就必須以經典智慧語言來點醒自己。


什麼是「經典」?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王財貴博士: 經典有幾個層次,第一種它是義理的、是哲學的,它對人類的光明與幸福,有一種支持、喚醒的力量。

任何能喚醒人類良善本性的格言,都具有經典的性質,以「論語」來說,是孔子一生的體驗與心得,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表達的智慧結晶;而「靜思語」則是證嚴法師,綜觀先聖先­賢的智慧法語,經過實踐印證後,所提出的人生觀點,這些格言式的心得,可以指點迷津,明明德於天下人。

證嚴法師: 知道人人本具佛性,這分的品德在儒教叫做明明德,所以人人都要去了解,反觀自己,向內尋找這一分的明德,那就是本性,沒有污染、清淨的本性,那就叫做明德,前面的一個「明­」,就是尋找,看看外面的境界,時時回顧自己內心的思想方向,所以要好好地靜思,才能尋找出自己那一分清淨無染的明德本性,這就是要勤行道,所以常常跟弟子們說靜思勤行道­,就是要下功夫,明明德處,我們要好好地去了解。


「經典」教育的目的?

七年來,林杏娟帶著孩子亮謹,到華山講堂學習背誦經典,十二歲的亮謹已經背完《大學》《中庸》《論語》以及《孟子》,目前正在讀《禮記》,長期在經典的薰陶下,林杏娟和孩­子都有所改變。

何亮謹: 聖人教我們這些就是要我們跟禽獸有所差別,我們是人,不是禽獸,所以講話要經過大腦思考,要講有意義的話。

林杏娟: 還沒學經典之前,生活是空虛的,讀了經典之後,心靈有所寄託,所謂人心、人性,你就會想要往善的方向走。

證嚴法師: 我們華人古代有很美的人文,那就是如孔子、老子、墨子等等,這麼有哲學性的、有智慧的的覺者在人間過,他們的教育就是那樣的品德、道德觀念,仁、義、禮、智都有,這都是我­們東方的人文,慈濟的教育總是有一個期待,要如何去探索人的本性,如何發揮人的良能,如何啟發智慧,總而言之,我們每一個人接受教育,就是要成全我們的品德;人品,這個人­品典範的規格要建立起來。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王財貴博士: 熟悉經典能提升文化教養,而文化教養又是心性修養核心,品德是薰陶出來、是潛移默化,一個人品高雅的人比較有自我操守,會比較有能力為他人服務。

證嚴法師: 經是亙千古而不變的,我們所求的教法,普遍再給別人,別人同樣能好好把握住,依照此教法而奉行,這都是利益人群,但是我們雖然在教育別人,其實我們自己還是不斷在學,正如­孔子所說「得一善則拳拳服膺」,得一善我們要好好把握住,好好抱持善念與日常生活平行,這就是擁抱大善、生活人間。


本集精彩內容: 一、禮敬精神 經典傳承 二、內修於己明德功夫 三、外行實踐 利益人群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菩提心要20110219-經『點』人生路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